鵝頸藤壺----蟹貝的盡頭

2021-02-07 Alton紅酒排行榜

藤壺,聽起來文雅別致,像工藝品的名稱,其實不是,我們在海濱漫步,會看見攀附在巖石上一簇簇灰白色的貝殼,這不是貝殼,是藤壺。

藤壺拉丁學名Balanus,來自達爾文的取名,原意並不雅,表示藤壺納入金氏世界紀錄的生殖特徵,感謝馬君武1901年翻譯《物種起源》時的用心良苦,賦予它雅致的名稱。

藤壺形狀有點像馬的牙齒,因此生活在海邊的人們常叫它「馬牙」。藤壺不但附著在礁石上,而且還能固著在船體、鯨魚、海龜上,任憑驚濤駭浪也衝刷不掉。

因長有石灰質外殼,長久以來一直被誤當作貝類,直至上世紀初生物學家觀察到它的幼蟲後,才認識到藤壺不屬於貝類,和蝦、蟹的關係更近,屬節枝動物。

藤壺種類繁多,其中鵝頸藤壺(gooseneck barnacles)在美食界鼎鼎大名,別看它模樣醜陋噁心---真心佩服第一個吃它的人,卻是海裡頂級的美味珍饈,深受食客的青睞,被歐洲人譽為「來自地獄的海鮮」。


鵝頸藤壺一般不會出現在內海,長在外海礁巖深處,一簇簇生長,成年固定後不再移動。

鵝頸藤壺的頭部呈長柄狀附著在基部,下面具有青白色鈣質骨板,骨板開口邊緣為橙色。張開骨板,終日不斷伸縮其褐色的觸手,觸手組成一個濾網,水可以流過濾網,將水裡的微生物和其它有機物過濾出來作為食物。退潮後骨板關上,漲潮後它們又打開。

沿著西班牙西北部 Costa da Morte崎嶇的石路和湍急的海水,是鵝頸藤壺最好的出產地。

鵝頸藤壺富含維生素、蛋白質、鈣以及碘,肉質飽滿。經典的烹飪方式十分簡單,如同蒸煮蝦蟹一樣,用水燒開,放入鵝頸藤壺,撒些許月桂葉或是檸檬即可出鍋。

一根鵝頸藤壺可以食用的部分相當少,吃的正確方法是:沿著硬殼板下端把柄部粗糙的硬皮撕掉,吮一口裡頭溢出來的鮮甜汁水,露出的「肉」就可以直接食用,當然爪子部分是不可食用的哦。

口感介於海蟹和貝類之間,味道之鮮美卻遠勝過蟹貝,餘味在口腔內久久不會散去,是人間至味。

當然,還有其他做法,比如,與橄欖油、紅蔥頭、羅勒和胡椒一起翻炒,淋上白葡萄酒和鮮奶油小火燉煮,最後擠上些許檸檬汁,就著麵包一起入口。如此濃重的口味也掩蓋不了藤壺本身的絕美,那股濃縮的海味會在口中久久縈繞。

對於藤壺,我國人民還發明了「醉觸」的做法。「醉觸」分為生醉和熟醉,生醉即把新鮮的生藤壺洗淨,放進玻璃瓶,倒入黃酒,再加少量的白糖和鹽,密封數日後食用。若把新鮮生藤壺換成氽水後的半熟藤壺,那就是熟醉了。生醉比熟醉可保存得更久,風味也更原始,下酒下飯都是上選。

鵝頸藤壺是一種頂級的海鮮食材,為美食家所推崇,價格不菲,一磅市面上賣一百多美元,大批漁人甘願冒險尋找,這些漁人也被稱為「藤壺獵人」。

世界上另外一些海域同樣也有與鵝頸藤壺同屬的相似物種,比如產自北美太平洋沿岸的灰藍太平洋鵝頸藤壺P.polymerus和美洲智利沿岸的P. elegans。普遍認為大西洋產鵝頸藤壺口感最佳,後兩者的殼板數目多於前者,因此相對容易區分。

相關焦點

  • 鵝頸藤壺,來自地獄般的美味珍饈
    藤壺是顎足綱鞘甲亞綱蔓足下綱(Cirripedia,原蔓足綱、蔓足亞綱)生物的通稱。所有的藤壺都生活在海洋中,其中絕大部分又生活在潮間帶等淺海海域。其幼體(有兩個階段)為自遊生物,但成年後無法靠自己移動,只能固著在堅硬物體(如巖石)表面、通過濾食來生存。
  • 藤壺
    這是我第一次在現實中見到鵝頸藤壺。清晨的陽光澄澈,觀看海上日出的人群尚未散去,場面遠遠算不上恐怖。而這隻被海洋遺棄在沙灘上的微型沉船,再也不會回到海裡,也無法作為哪個人的藝術收藏。時間稍久,那些花苞會裂開,藏身其間的古怪生物也將迅速腐爛。
  • 在海裡欺負鯨魚和海龜的藤壺,到底是何方神聖?
    針對一些遊水速率比較慢的深海生物來講,沒什麼比藤壺更可恨了。在深海中,許多生物都備受藤壺的危害,別以為他們的個人並不大,但他們憑著總數優點在海底欺壓海龜和海豚,一些海龜乃至由於全身上下爬滿了藤壺而死。那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 在海裡欺負鯨魚和海龜的藤壺,到底有多可怕?
    它們的形態有很多種,但鵝頸藤壺並不是藤壺,雖然它們和其他藤壺一樣,也是寄生在其他生物身上,或者是木樁以及船底下。但鵝頸藤壺屬於圍胸目茗荷科,和我們常見到的藤壺並不是一類。 達爾文曾經花費了整整八年時間研究藤壺,它發現藤壺和蝦以及蟹的親緣關係更近。而且藤壺都是雌雄同體,不過在繁殖後代時,它們每次只能選擇一種性別。
  • 鯨魚身上的「牛皮癬」藤壺,甩都甩不掉,網友:好想一個個撬下來
    其實這些密集的「疙瘩」就是鯨蝨和鯨藤壺(本文主角)。重申一次,密恐者慎入!但對於有強迫症的同學來說,好想拿把刀子一個個撬下來。藤壺,泛指是一種無柄蔓足類甲殼動物,在血統上和螃蟹、龍蝦有點親戚關係。藤壺家族非常大,其中在鯨類皮膚表面附著的叫鯨藤壺。而有種生長在礁石縫隙、浮木、巖壁的鵝頸藤壺,被譽為是「來自地獄的海鮮」。
  • 體型龐大的鯨鯊身上為什麼沒有鯨蝨和藤壺這樣的寄生生物?
    寄生生物可以肆無忌憚的寄生在許多鯨類身上,其中最常見的兩種寄生生物就是鯨蝨和藤壺。那麼,鯨蝨和藤壺為什麼會選擇在鯨類身上寄生呢?同樣體型龐大的鯨鯊身上為什麼沒有呢?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這兩個問題。鯨蝨和藤壺鯨蝨鯨蝨從字面意義上看,就是寄生在鯨魚身上的蝨子。
  • 為什麼鯨鯊沒有藤壺寄生,藍鯨身上卻密密麻麻都是藤壺、鯨蝨?
    鯨鯊,是體型最大的鯊魚,它們有著不輸於鯨魚的體型,但是相比於鯨魚,它們身上乾乾淨淨,沒有藤壺以及鯨蝨的寄生,那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鯨魚為什麼會有鯨蝨和藤壺寄生 在一些鯨魚身上,我們會看到它們的皮膚上有許多凹凸不平的凸起物,這些凸起物就是令人討厭的藤壺。
  • 藤壺,你吃過沒?
    藤壺,是寧波的一種小海鮮,又名馬牙、老婆牙、簇等,估計好多人都不認識,特別是內陸地區的。我上次看到這藤壺,是在象山沙塘村,一簇簇像迷你小火山一樣依附在沿海崖石上,靜悄悄地了無聲息,貌似就一個石灰殼。藤壺跟牡蠣很像,都有自己的石灰質海邊獨棟別墅,一房一戶。兩者的區別在於牡蠣房扁平狀,有門可閉可開;藤壺房如小山聳立,只開頂樓天窗呼吸。房內的原住民那就差別大了,牡蠣豐腴肥美,明末清初的文人周亮工說它是太真之乳;藤壺就略顯醜陋,有點像馬的牙齒,所以海邊的漁民有稱其為「馬牙」或者「老婆牙」。
  • 為什麼不建議私自祛除海龜身上的藤壺?
    當藤壺附著在海龜或鯨魚背上時,它們會用巖石將身上的藤壺蹭掉,使藤壺數量始終處於一個較小的範圍內。但有時,海龜因為生病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及時清理身上的藤壺,導致藤壺大量附著生長,這些藤壺對海龜來說是個嚴重的威脅。它們會增加海龜的重量,破壞海龜的流線造型,增加海龜遊動時的阻力,消耗更多體力。
  • 鯨魚和海豚身上有很多藤壺,為什麼?
    鯨魚和海豚身上有很多藤壺,為什麼?藤壺是一種生活在海洋中的寄生蟲,尤其是大型哺乳動物,如鯨魚,我們經常能看到鯨魚從海裡跳出來,事實上鯨魚出來並不是為了呼吸,而是依靠強大的衝擊力來甩掉藤壺。很多人對此表示懷疑,為什麼鯨魚寄生在這麼多的藤壺裡而海豚卻很乾淨?事實上鯨魚的皮膚非常粗糙,這很適合藤壺寄生,這是因為鯨魚遊動的速度比較慢,更適合吸收營養。然而對於相比較,海豚的速度非常快,特別是在危險時刻,甚至比快艇的速度還要快,在海水不斷的衝擊下,藤壺很容易從海豚身上掉下來。
  • 為什麼藍鯨身上密密麻麻都是藤壺,而鯨鯊身上卻乾乾淨淨?
    大家都知道,藤壺是一種海洋生物都非常討厭的生物,因為它們會寄生在各類海洋生物的身上,通過吸取海洋生物身上的營養物質為生,很多生物也會因此而死亡,而我們今天要說的藍鯨就深受藤壺的迫害,身上基本上密密麻麻的都是藤壺,但是非常奇怪的是,鯨鯊的體型和藍鯨是一樣大的,身上卻是乾乾淨淨的,這是為什麼呢?
  • 江西吉安泰和古地名:鵝頸大坵
    其他姓氏網對這個地名同樣十分關注,如黃氏宗親網族史研究版塊地名考證專欄就專題討論"鵝頸大丘(坵)",我能接受的是其中的"第二種說法":即"江西省吉安府泰和縣十八都鵝頸大丘圳,其實也就是現在的泰和縣中龍鄉。
  • 為什麼鯊魚身上乾乾淨淨的,鯨魚身上有許多藤壺?今天終於知道了
    那是藤壺。因為藤壺在許多沿海巖礁中被發現,在海洋漁業中,藤壺附著在漁船底部,降低了船的航行速度,不僅增加了燃料消耗,還影響了機器設備的正常工作。不僅如此,藤瓶連海洋動物也不能放過。在野外觀察到的許多成年鯨魚上都附著著藤壺,這些附著的藤壺也給鯨魚的生存帶來了很大的麻煩。但是,海的其他大型魚沒有藤瓶。例如,鯊魚和鯊魚的身體幾乎都幹得很乾淨。
  • 為什麼鯨魚身上有許多藤壺?鯊魚身上乾乾淨淨的,長得太大也不好
    在海洋世界總是有著很多奇奇怪怪的生物的,如果你生活在海邊的話,那麼你會對一種甲殼動物相當熟悉,那就是藤壺,其實藤壺十分常見,在沿海的礁石上就能看到,而且在海洋漁業中,藤壺的危害是相當大的,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為什麼鯨魚身上有許多藤壺?鯊魚身上乾乾淨淨的,長得太大也不好。
  • 長在鯨魚身上密密麻麻的藤壺,許多密恐患者更是直言受不了
    藤壺俗稱「觸」、「馬牙」等,是一種附著於海邊巖石上的有著石灰質外殼的節肢動物,常形成密集的群落。鯨魚身上的藤壺能扣嗎?這些長著密密麻麻看了全身起雞皮疙瘩的東西,許多密恐患者更是直言受不了。其實這些寄付在鯨魚身上的藤壺雖然會讓鯨魚承受著不該承受疼痛,但在經歷自古以來的演變,藤壺早已成為鯨魚的武器和鎧甲。為了減少藤壺帶來的疼痛,不少鯨魚越出海面,藉助水流,把他們衝掉。鯨魚身上肆無忌憚的藤壺在面對吃貨的人類也只能任命。被稱為來自地獄的佳餚。
  • 為什麼鯨類的身上容易寄生藤壺和鯨蝨,而海豚不會呢?
    而作為同樣屬於鯨類的海豚身上,卻很少看到藤壺和鯨蝨的身影,這是為什麼呢?藤壺隸屬於節肢動物門無柄目甲殼綱藤壺科,它們在幼體狀態時活動性較強,在海水中四散活動,尋找寄生的目標。當藤壺成熟以後,其外形會發生較大的變化,特別是外殼逐漸變硬,活動能力減弱,必須在比較堅硬的物體表面附著,才能有效減少海水的流動對自身的衝擊。
  • 可憐的海龜淪為藤壺的載體,看著都難受,全靠人類出手相救!
    可憐的海龜淪為藤壺的載體,看著都難受,全靠人類出手相救!自然界中很多動物都存在互惠互利的關係,但也有一些動物只知道索取,不懂得回報,藤壺就是這樣一種生物,作為一種寄生生物,它們靠寄生在礁石和海洋生物的身上為生,被它們寄生的海洋生物沒有任何好處,但藤壺卻能夠借著它們繁殖,可憐的海龜淪為藤壺的載體,看著都難受,全靠人類出手相救!到底是怎麼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