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是大自然裡面最大的貓科動物,被譽為「百獸之王」,其實我國的「虎文化」是非常多的,自古以來關於老虎的文學作品數不勝數,就連神話世界裡面的四大神獸之一也有老虎的身影,而且四大神獸之中,也只有白虎是現實世界中真實存在的。關於老虎的傳聞也很多,但其中很多都是具有誤導性的,比如《黔之驢》裡面將老虎描繪成一個非常膽小的物種。
實際上如果老虎見到了驢,第一眼就會上去咬它了,即便這頭老虎從未見過驢,出於食肉動物的本能,老虎在自己的領地裡面見到了外來物種,首先想到的一件事情就是確認自己的該環境中的地位,所以它會試探性去攻擊驢,如果佔上風的話,那麼當場就會把驢咬死,至於吃不吃?那就要看當時老虎的心情了。另外,關於老虎的謠言,還有「三不殺」,事實上這屬於胡說八道。
老虎不殺落敗的老虎?在老虎的世界裡面,生存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情,無論雌雄,老虎的領地意識都是很強的,尤其是雄虎,它的領地會比雌虎大很多,一般一頭雄虎的領地會儘量覆蓋多頭雌虎的領地,以便自己擁有較大的交配權。交配生產後代,是動物一生中最重要的使命,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這個目的。老虎為了爭奪領地與交配權,會經常發生戰鬥,有戰鬥就會有輸贏。
老虎真的會不殺落敗的另一頭老虎嗎?事實上它可管不了那麼許多,一旦交戰雙方有一頭佔據了優勢,另一頭最大的可能性就是逃跑,但是如果雙方後面實力相差太懸殊的話,那麼就會發生直接咬死的可能性,比如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孟加拉虎查吉爾與巴爾卡的故事,這兩頭老虎鬥了許多年,最終查吉爾咬死了巴爾卡。所以與其說是某一頭老虎的「不殺之恩」,倒不如說是它自己用實力保住了一命。
老虎不殺懷孕的雌虎?這就要從老虎的交配生產模式說起了,老虎是典型的貓科動物,是獨居生活的,只有發情期的時候,雄虎與雌虎才會短暫在一起,等到雌虎受孕之後,雄虎就會離開,不參與後面的任何事情。而雌虎懷孕之後之所以沒有和雄虎在一起,主要也是為了後代的安全考慮。當雌虎離開了雄虎之後,今後遇上了「孩子的父親」有很大概率不殺,但是如果遇上其他老虎,就難說了。
比如遇上了另外一頭雌虎或者雄虎,殺與不殺則看雙方的實力差距,如果對方高大威猛、實力強悍,那麼這頭懷孕的雌虎會拼命地逃跑,如果不逃,那麼等待它的便是死亡,所以說老虎也沒有不殺懷孕的雌虎這一說法,在動物世界裡面,生存是大事,老虎作為頂級的食肉猛獸,食量巨大,這也是「一山不容二虎」的原因,懷孕的雌虎對於另外的老虎來說,本質上還是競爭者。
老虎不殺幼崽?受「虎毒不食子」這句話的影響,至今還有很多人認為老虎是不會吃掉自己孩子的,但是現實中,老虎可沒有那麼仁慈,事實上大多數動物都會「食幼」的現象發生,這是它們出於生物的本能,不過大多數情況下,老虎的確不會吃掉自己的幼崽,但這件事情不是絕對的。比如老虎在極端飢餓的狀態下,連腐肉都吃,更何況是幼崽呢?
虎毒不食子,更多的是用在文學上面,在現實中是不成立的,為何老虎懷孕產子之後要躲得遠遠的?老虎是沒有巢穴的動物,但是當它們懷孕的時候,就會找一些巖石縫之類的地方,充當臨時庇護所,一方面是保證自己幼崽不會被其他動物傷害,比如豹子、狼之類的動物,另外一方面也是防止其他的老虎發現幼崽,然後將其咬死或者吃掉,所以老虎不殺幼崽,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
說老虎再餓也有「三不殺」,看似是一種高貴的「騎士精神」,賦予了老虎正道、君子的形象色彩,但是一旦落實到真正的野生老虎身上,一切都是變得那麼可笑,當涉及到任何威脅到老虎生存的因素時,它便會顛覆我們的認知,做出很多大家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來,其中咬死對手、殺掉幼崽,在老虎的世界裡面,是非常稀鬆平常的事情,時有發生。
(關注我,了解動物知識,喜歡請給個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