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淪落到掏鳥窩、捉老鼠最終還被餓死?

2020-12-23 文史愛好者0612

趙武靈王是戰國後期趙國一代雄主,他12歲即位,用了三十年時間,把趙國由一個貧弱之國變成了雄踞北疆比肩秦楚的強國。他曾經實行「胡服騎射」的改革,使趙國變強;他曾經消滅中山國,使趙國全境連成一片;他曾經選立秦昭襄王、燕昭王為王;他曾經在信都的信宮大會天下諸侯,諸侯莫敢不來;他甚至雄心勃勃,試圖稱霸中原。但是,他卻在正值壯年,47歲時悲慘死去,具體說是餓死的。趙武靈王的悲慘結局,是他自己造成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第一,壯年退位,失去主政權。

公元前299年五月,41歲的趙武靈王傳位於次子趙何,自稱主父。趙武靈王壯年退位,是希望兒子與自己分別負責國內的政治和軍事,自己可以全心專注於趙國激烈的對外軍事鬥爭。趙武靈王的本意是在趙國構建二元政治,自己和兒子都是國中的君主,只是自己不再使用國王的稱號,而是使用有著太上皇意思的主父稱號。趙武靈王讓趙王何提前即位的另一個考慮是,自己經常親自帶兵打仗,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遭到不測,到時候,趙國必定會大亂。先前幾代國君都是在政變中或者在反政變中即位的殘酷事例,讓趙武靈王非常想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就能把政權平穩的交給自己的接班人,而且還要送上一程。但是趙武靈王的這番設想卻嚴重違背了政權構建的基本規律,最終造成了趙國的內亂。

第二,廢長立幼,長子心有不甘。

趙武靈王的第一位夫人是韓王的女兒,為趙武靈王生了公子章。公子章本來是太子。韓夫人去世後,趙武靈王又娶了美貌的吳娃,生了趙惠文王。吳娃在短暫的一生裡為趙武靈王帶來了無限的快樂,但從來沒有求過趙武靈王一件事,這讓趙武靈王對吳娃感到很愧疚。吳娃最愛趙王何,死前求趙武靈王立何為太子。於是,趙武靈王廢掉公子章,而立何為太子。公子章在無辜被廢後,毫無怨言,孝順父親,順從任新國王的弟弟。

後來,趙武靈王心有愧疚,封公子章為安陽君,派田不禮相公子章。田不禮本是齊國的失勢貴族,一直希望能夠東山再起。在被趙武靈王任命為廢太子章的相後,田不禮認為機會來了。田不禮對趙武靈王的廢長立幼的做法很憤慨,經常以立長乃天經地義、人間正道的說辭影響公子章。公子章被廢後,對王位本已經心如死灰,但田不禮不斷煽風點火,公子章又聯想到趙武靈王對自己及母親是如此的絕情,那點死灰竟又復燃了。

最後,想封長子為王,引發兄弟之爭。

趙惠文王即位後,公子章在朝見弟弟趙王何時的萎靡頹廢讓趙武靈王十分痛心,心生愧疚,他想找一個填補自己愧疚之情的辦法。

趙惠文王四年(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打算把代郡分給公子章,讓公子章也稱王。而趙惠文王在肥義的輔佐下,已經取代趙武靈王成為趙國的一號人物。對於趙武靈王的想法,趙惠文王自然不會贊成。因為這明顯是分裂趙國,給自己樹敵嗎。

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趙惠文王與趙章在朝會之後,一同來到位於沙丘的行宮。田不禮勸公子章殺趙王何,再控制趙武靈王,既而以奉趙武靈王之命的名義稱王。於是公子章借用趙武靈王的令符請趙王何到主父宮議事。但還沒殺掉趙惠文王,叛亂之事就已敗露。趙章等人為求生路,只好逃入趙武靈王居住的宮中。趙惠文王的軍隊團團圍住了主父的行宮。

李兌想向趙王何請示如何處置,被公子成制止。公子成說,以目前之勢,如果請示趙王何,趙王何很難下達趕盡殺絕的命令,親口誅其父兄。如此一來,圍主父宮,趕殺公子章就會成為信期、李兌、公子成的罪過。而如果不請示趙王何,自己處置,趙王何也一定會接受這個結果。李兌與信期覺得很有道理,於是派兵攻入主父宮,誅殺公子章及其黨羽,主父不能制止。公子成盡出主父宮人,不許主父出宮。主父欲拼一死,但公子成等人只圍不戰,無人敢擔刺殺主父的罪名。主父被圍在內宮裡,內宮本無存糧,一些日常的瓜果點心沒過幾天就被吃光了。公子成對主父斷糧斷水前後達三個月之久,主父被活活餓死。公子成在確定主父必死之後,才打開內宮,為主父收屍。趙王何對主父之事一直不問,直到公子成來報主父餓死,才痛哭一場,命令厚葬,全國舉哀。

一代雄主就這樣被活活餓死了,他的悲劇結局令人唏噓,令人感嘆,但造成這一悲劇的原因,不正是他自己的錯誤決策嗎?

相關焦點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何淪落到掏鳥蛋、捉老鼠吃,最後還被活活餓死
    戰國趙武靈王因推行「胡服騎射」改革,成為中原第一強國,但是一代雄主卻被困在沙丘宮內三個多月,無水無食,只好去掏鳥蛋、捉老鼠充飢,最後竟餓死在沙丘宮中,有詩云:武靈遺恨滿沙丘,趙氏英明於此休。年來月去春寂寞,故宮雀鼠尚含羞。箇中原因「照照嗨歷史」為您細說端詳:
  • 趙武靈王究竟有多厲害?為何最後淪落到捉老鼠維生?
    趙武靈王在軍事方面有著卓越的才能,能夠在戰爭中總結經驗教訓。在對胡和趙雙方中優劣比較後,認識到傳統戰車反應遲緩,與騎兵作戰不力的問題。他能夠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針對胡人戰爭特點,當機立斷大刀闊斧的改革,推行胡服騎射,銳意進取。使得趙國日益強盛,尤其在軍事力量方面,趙國在抗秦過程中起到了壓艙石的作用。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餓死沙丘,被困三個月為何無人解救?咎由自取!
    但是敢與強秦硬碰硬到最後卻偏偏是趙國。趙國之所以有如此實力,和趙國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是分不開的。正是因為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銳意改革,才讓趙國後來成長為能和秦國勢均力敵的超級強國。然而很多人不知道,如此雄才大略的英主,晚年卻是被活活餓死的。公元前295年,趙武靈王和法定接班人趙惠文王巡遊到沙丘。
  • 戰國中後期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何晚年卻被兒子活活餓死
    作為戰國後期的一代雄主,趙武靈王通過胡服騎射使得趙國軍隊戰鬥力得到極大提升,同時又在文臣武將的輔佐下拓地千裡,使得趙國一躍成為戰國中後期的絕對強國,甚至一度擁有了與秦國一爭高下的實力。然而,就是這麼一代雄主,卻在晚年被自己的兒子活活餓死,這又是為什麼呢?
  • 趙武靈王和秦始皇,為何都殞命沙丘宮?前者靠掏鳥窩過活後者暴斃
    一位是大名鼎鼎的趙武靈王趙雍,還有一位則是號稱祖龍的千古第一皇帝秦始皇。沒錯,他們去的地方是同一個沙丘宮,在今天的河北廣宗縣境內。不過這兩者是有區別的,趙武靈王之死被稱為沙丘宮變,而秦始皇去世後的政變被稱為沙丘之變。沙丘宮變,是趙武靈王自己作死造成的。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自己年僅10歲的兒子活活餓死?
    然而在作為兒子的趙惠文王在位時,作為父親的趙武靈王卻在沙丘行宮被活活餓死。這怎麼看,都像是駭人聽聞、讓人反感的殘害親人的罪行。然而這事,真的該趙惠文王背鍋嗎? 不過他的母親非常受寵,趙武靈王對他也寵愛有加。所以趙何最終還是成為了第一繼承人。且趙武靈王非常任性地在趙何十歲時便退位,自稱主父。 然而趙武靈王的任性並非就此終止。按理來說,趙惠文王即位以後,他便是趙國最高貴、權力最大的人。然而曾作為國君的趙武靈王,一時之間也難以習慣自己失去了對國家的合理掌控權。在讓位於次子三年以後,趙武靈王還下令把長子趙章封為安陽君。
  • 倘若雄主趙武靈王,未早退位被餓死,是否能夠扭轉秦滅六國之勢
    然而在這片廣闊之地上,還有一個人也被後世用來和統一天下的秦始皇相提並論,那就是趙國的趙雍即趙武靈王。趙武靈王頗有雄才大略,不少學者對他頗為推崇,認為他有著一統天下之能。不過這個趙國的雄主卻早早退位,最終被活活餓死。倘若他不早早退位或者留世更長久,是否能夠扭轉秦滅六國之勢,抑或取代秦國,成為最終的霸主?
  • 趙武靈王之死:一代雄主,竟死得如此窩囊
    一代君王又怎落得如此下場?這一切都要從26年前說起。126年前,趙武靈王在位的第五年(前321),他剛過20歲,正是風華正茂、雄心壯志的年紀。他的老爹是趙肅侯,戎馬一生,幾乎連年對外徵戰,為的是保住弱小趙國的基業。兒子像老爸,趙武靈王繼承了老爸趙肅侯勇猛精進的作風。在位初期,趙武靈王繼續推行肅侯的戰略——稱霸中原的南進戰略。
  • 趙武靈王英雄一世,卻因一時糊塗落得如此下場
    公元前299年,處於壯年的趙武靈王決定退位,立二兒子趙何為國君,是為趙惠文王,任命肥義為相邦,而趙武靈王自己則是自稱主父,專心謀劃北方戰事。 趙武靈王為什麼要廢長立幼呢?這還要從趙王何的母親說起。
  • 王者之殤:趙武靈王活活餓死,為何無人援手?
    然而,春秋戰國時期,一代英主趙武靈王卻是被兵困沙丘,歷經三月活活餓死的。這位曾經大力推進"胡服騎射"改革促使趙國國力迅速提升的趙王,在最後的日子裡,吃光了沙丘行宮裡的一切,幼鳥、樹皮,最終才彈盡糧絕,絕望而死。
  • 英雄遲暮——趙武靈王
    公元前326年,趙國迎來了一代雄主,武靈王。武靈王趙雍還沒將父親的身後事處理好就迎來了一個巨大的挑戰,五國會葬。到了趙武靈王這一輩,由於他爹趙肅王勤勤懇懇發展趙國,把魏楚秦燕齊挨個揍了一遍,趙國的地位是大大提高了,成為了軍事強國。趙武靈王就想著把中山滅了,完成先祖遺志。我們上面說過,中山國那是遊牧文明,雖然只是「千乘之國」,那也是成建制的騎兵,趙國卻沒有這樣成建制的騎兵,再加上外部他國的幹擾,趙國想滅中山卻也不是那麼容易。
  • 趙惠文王的父親趙武靈王為什麼會被餓死?
    《史記》記載,趙武靈王晚年,兩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兵戎相見,在這場動亂中,武靈王被困沙丘宮長達三個月,沒有食物,只能依靠捕捉鳥雀、吃樹皮維生,最終,被活活餓死。趙武靈王遭遇如此結局,有一個很長的鋪墊過程,絕不只是一次意外。在我看來,他的死有直接原因和深層原因兩個方面。直接原因:權力的喪失就事論事的說,趙武靈王在兩個兒子的鬥爭中表現得無能為力,一點也不符合他本人的身份地位。
  • 趙武靈王被困沙丘行宮活活餓死,是趙惠文王的弒父,還是另有陰謀
    當然歷史上也有非嫡長子繼承國君之位成為一代明主的,但趙武靈王卻在政治上表現得非常迷糊,既讓位於幼子公子何,卻又想著封長子公子章為代國安陽君,這種做法無疑就是分裂趙國,讓公子何與公子章進行權力爭奪。趙惠文王10歲的時候就被趙武靈王立為國君,到沙丘政變時還只有14歲,因為沒有成年,所以權力都在輔政大臣手中,主要就是肥義,肥義是一個賢德的大臣,輔助了趙國三代國君,對於年幼的趙惠文王,肥義也是盡力輔佐,同時肥義發現了趙武靈王想分封公子章背後的隱患,並做了適當的防範與安排措施。
  • 趙武靈王,一生強勢無比,為何會被餓死?背後隱藏怎樣令人唏噓的原因
    撰文/趙立波 從多個角度來講,趙武靈王都不失是一個偉大的改革家和軍事家,他是一個通過「胡服騎射」的著名服裝改革開始,從而大大提高了武裝戰鬥力,為最終強大趙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趙武靈王:牛人也會作死
    穿胡服,學騎射,以適應戰爭形式從兵車對陣到騎射野戰的轉變;通過軍事改革讓趙國強大起來,趙武靈王可謂是遠見卓識。在趙國的歷史上,簡襄二子有開國之功,趙武靈王有強國之名。可讓人想不到的是,這樣一位牛人,竟然最後被餓死在沙丘宮。而原因竟然是他自己的失誤,而這個失誤用現代話說,叫不作不死。這是為什麼呢?攀哥就從趙武靈王的「夢中情人」——吳娃說起。
  • 趙武靈王:趙國第一任稱王君主,推行「胡服騎射」,晚年圍困被殺
    到了戰國後期,趙國一度成為唯一一個能和秦國抗衡的國家。可惜長平之戰的失敗,將趙國邁入黑暗的深淵。然而這一切的始作俑者不是別人,便是趙國的第一任稱王國君趙武靈王。他在位時期採取胡服騎射改革,讓趙國迅速走向強大。因為晚年的昏庸優柔寡斷,自己被活活餓死在沙丘,史稱「沙丘政變」。
  • 一代雄主趙武靈王在自己壯年時為何要讓位給年輕的太子趙何?
    可以說,趙武靈王與這位韓國公主之間只不過是一場政治聯姻罷了,兩人並沒有感情,但是他們的兒子公子章卻深得趙武靈王的喜愛,趙武靈王覺得這個兒子和自己很像,於是從小就立他為太子。韓女去世後,趙武靈王時常作到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十分漂亮的姑娘,能歌善舞,趙武靈王十分喜愛,以至於夢醒之後依然久久不能忘懷。有一次,趙武靈王在宴會群臣之時談及此事,宴會上的一個臣子聽後覺得大王所說的夢中女子和自己的女兒十分相似,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孟贏獻給了趙武靈王。
  • 都是禪讓,為何趙武靈王和李淵結局不同?乾隆的禪讓為何最成功
    趙武靈王的禪讓結局那是偏心導致的,李淵的禪讓那是被兒子逼的,只有乾隆的禪讓是比較體面的,所以三人在禪讓以後,只有乾隆的結局是最好的。趙武靈王的偏心,最終害得他餓死在沙丘。趙武靈王偏愛小兒子王子何,可是他的大兒子王子章已經是法定繼承人了。
  • 年僅十四歲的趙惠文王,真的餓死了父親趙武靈王嗎?這算不算弒父
    正如題主所述,年僅14歲的趙惠文王真的是餓死了自己的父親趙武靈王,這算不算弒夫?應該算,算是間接的弒父吧,而且他的動機就是要他的父親死。趙武靈王名趙雍(公元前340年—公元前295年),嬴姓趙氏。趙武靈王在軍事上真的是一個奇才,很多時候不按常理出牌。比如他在40歲的年齡就想到了禪位於兒子趙惠文王,為的就是自己專心打仗,發展軍事力量。趙武靈王禪位以後被尊稱為「主父」,就相當於太上皇。趙武靈王雖然是一代霸主,但是一生中犯了幾個致命的錯誤。
  • 趙武靈王締造強大騎兵讓趙國崛起,最後被活活餓死,他錯在哪裡?
    最終,淪落為被大國掠奪的對象。齊國作為最富裕的國家,但歷代齊王驕橫自大,而且在權臣的傾軋之下,田氏竊取正統。一時間驕縱無匹,最後也沒逃脫敗亡的命運。今天,咱們的主角也是七雄中的一個大國。威震北方遊牧民族,擁有華夏第一支正規騎兵。同時,也是戰國後期唯一可與秦國爭鋒的國家。趙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