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放生是佛教中很重要的功德,在各地都很盛行,但是近年來由於不合理的放生方式使得大家對放生有較大的爭議,本文中田老頭大閘蟹將為大家介紹放生的源流演變,以及放生的注意事項。
放生的源流
佛教傳入前
追溯至春秋之前,中國就有放生的概念。「放生」二字最早見於《列子·說符篇》,文中寫道:"正旦放生,示有恩也",說明當時已有在特殊日子放生的習俗,而放生的種類主要有動物、魚類、飛禽。
這時期放生主要是來源於兩類思想。
一是源於帝王的德行。《周易·條辭傳》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孔子家語》曰"仁厚及於鳥獸昆蟲"、 《晏子春秋》曰「吾君仁愛, 曾禽獸之加焉, 而況於人乎! 此聖王之道也」等記載都強調了作為帝王該有的仁人之心,聖人之道,也影響了後世的很多制度,比如春夏不獵、網開一面之類。
二是源於人的惻隱之心。儒家說人皆有惻隱之心,當看到受傷的小鳥、小動物,都應該積極救助。同樣對於需要我們幫助的人也應有相同的惻隱之心,這樣人與人之間才能相幫相助,很多古詩詞也觸及到這個理念。
白居易《勸打鳥者》:「誰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
陸遊《戒殺》:「血肉淋漓味足珍,一般痛苦怨難伸。設身處地捫心想,誰肯將刀割自身。」
佛教傳入後
佛教的放生主要是基於眾生平等和因果報應思想。根據佛教思想,一切有情眾生都根據業力在三世六道中輪迴,每個生命都是平等的,也都有佛性。
《梵網菩薩戒經》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業,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無不從之受生。是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
另外放生也是有很大的福報,所謂今生種善因,來生得善果。佛經中曰人天七德,包括種姓高貴、形色端嚴、長壽、無病、緣分優異、財勢富足和智慧廣大。其中長壽和無病的根本因即是放生,放生也是其餘五德之助緣。
世親菩薩說:「釋放遭殺眾,如是賜生命,斷除害有情,獲得長壽命,護士醫師者,施藥不損眾,即成無病者。
另外還有其他經書記載。
《藥師琉璃光本願功德經》:「放諸生,病得除愈,眾難解脫,放生修福。令度苦厄,不遭眾難。」
《華嚴經 普賢行願品》:「眾生至愛者身命,諸佛至愛者眾生。能救眾生身命,則能成就諸佛心願。」
《大智度論》:「諸餘罪中,殺業最重。諸功德中,放生第一。」
最早記載放生事跡的典籍是《金光明經 卷四 流水長者子品》,其中就講述了世尊菩薩用大象運水救活乾涸池塘裡的魚的故事,每年農曆四月初八,作為佛誕節儀之一,各地寺院多有放生活動。南北朝時寺廟開始開闢放生池供信徒放生用。
放生儀式
放生全過程可分為灑淨誦偈、說三皈依、放生發願三個程序,具體可參考各地寺廟編寫的《放生儀規》。
一、灑淨誦偈
在放生地方設香案,供觀世音菩薩像。法師邊灑淨水邊誦《香贊》:"楊枝淨水,遍灑三千,性空八德利人天,福壽廣增延。滅罪消愆,火焰化紅蓮。"然後三稱"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誦畢,法師與大眾同誦《大悲咒》、《心經》、《往生咒》。
二、說三皈依
法師拈香,代這些水陸飛行、為他網捕、將入死門的眾生行懺悔,再向眾生傳授三皈依法說,念道: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再說"十二因緣",稱"四弘誓願",希望它們"依佛發願,依願修行"。
法師又為眾生三稱七佛名號,復稱讚佛的十種通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
三、放生發願
法師在放生前對眾生說"唯願汝等,既放以後,永不遭遇惡魔吞噬、網捕相加,獲盡天年。命終之後,承三寶力,隨緣往生,持戒修行。"
又說:"更願放生,菩提行願,念念增明,救護眾生。願捕生人等回心向善,同得解脫,共證真常。"
最後,法師拈香念佛,將眾生靈輕輕放去。大眾即同念回向偈:"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放生的種類
1、飛禽類:山鷹、老鷹、貓頭鷹、麻雀、喜鵲、各類鳥、山雞、斑鳩、海鳥、鸚鵡、鷓鴣等;
2、水族類:魚仔、魚卵、大頭魚、鰱魚、鱔魚、黃鱔、甲魚、鯉魚、鯽魚、鯰魚、泥鰍、烏龜、青蛙、鱉、螃蟹、蛤蜊、螺螄等;
3、昆蟲類:螞蟻、餵鳥的蟲子、餵魚的蟲子、螞蚱、螳螂等。
4、動物類:狐狸、蛇、蚯蚓、狼、老鼠、黃鼠狼、野豬、貓、狗、刺蝟等。
5、其他。
放生水生物種的注意事項
購買方式
不要預定購買,而是在市場上隨機購買。如果提前預定,由漁民專門捕了給我們,就是造業。不過如果是魚苗蝦苗類,可以提前預定購買預備。
購買時儘量購買體型小的。魚體越小,捕撈和運輸中損傷越小,存活率越高。
放生的地點
放生地點要找人少的地方,最好是遠離人群的野外,不然前面放掉,後面有人捕撈,就失去了放生的意義。一般在地勢比較開闊的地段,比如灘涂、灣區等。
在公園、生態湖區放生,需要徵得管理部門的同意,不可私自放生。
放生的物種
要放生當地物種,不要放生危害當地人生命安全和外來種、雜交種、轉基因種、國家保護動物以及其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物種,比如毒蛇、鱷魚、鱷龜,巴西龜、清道夫、羅非魚。
另外本地肉食類種類也不要放生,比如鱖魚、黑魚。
放生方式
放生水生物種時要貼近水面,有條件的應採用滑道等設施,減緩魚苗受水體衝擊,減少機械性損傷,杜絕拋灑或"高空"傾倒的放生方式,提高存活率。
放生時間
放生要選擇適當的季節,儘量不要反季節放生。一般是在春末夏初放生,那時候水溫適中,不要在夏天三伏天和冬天三九天放生,水溫過高或過低,影響存活率。其他時間可以選擇合適的溫度和天氣放生。
放生應選擇天氣良好的晴天,溫度適中,在15-25℃左右。雨天或者陰天,大氣氣壓不穩,會降低放生存活率。
放生環境
環境應與放生物種生活習性匹配。比如不要把淡水生物放生到海水中,亞熱帶生物放生到東北地區,不要把陸生龜放生到水裡,體型大的魚放不能生到小溝渠。
蝦蟹類要放到水草豐富、乾淨無汙染的水域。覓食性弱的金魚、紅鯉魚放到人工池塘。田螺、黃鱔和泥鰍不宜放生在沙灘廣大的水域,而應放入泥性河底的河流。
放生檢查
處於損傷狀態的魚體放到水裡通常會出現浮頭或沉在池底現象,最終死亡,所以放生前一定要檢查放生物種是否受傷。要看魚體是否出現的鱗片脫落,魚鰭破損,體表充血,黏膜損傷,對外界刺激反應緩慢或無明顯反應。
對於別的物種,也要做好全面檢查。對於受傷的,不能放生,如果有條件可以採取暫養的方式等它們恢復再放生。
運輸溫度
水溫是影響活魚運輸存活率的重要因素。運輸溫度最好維持在5-25℃,運輸時間越長,溫度越低,這樣可以增加溶氧量,降低魚類活動減少損傷。同時運輸中溫度和放生的水裡溫度差不能大。這可以通過調節車內溫度實現。
運輸容器
短途運輸一般用敞口容器,如塑膠袋、塑料桶、橡膠袋,水箱,裡面加上水。有條件可以加入增氧設備。如果要袋子密封運輸,可採用充氧、加入天然沸石或活性炭吸附等方法,保持溶氧量,減低二氧化碳濃度。
運輸用水
必須選擇水質清新、含有機質和浮遊生物較少、中性或弱鹼性、不含有毒物質的水。通常,河水、湖水、江水及水庫水適合做運輸用水。
養殖池的水、井水、自來水不適宜,養殖池的水太肥,井水含氧量較低,自來水含氯,如果要用,需要在太陽底下曝曬4小時以上。
供齋放生
供齋放生,這是一種新型的放生形式,它通過請別人吃素,從而減少肉食的需要,相當於間接地進行了放生。這在很多寺廟中已開始試行,效果很不錯,有不少信徒加入到放生的行列中,其他未參加放生活動的,也在日常生活裡少吃肉,心生慈悲心,這也達到了放生的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