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8年亞太兒童聯盟的調查中有數據顯示:中國的小朋友,僅僅41%能在10點前睡覺,約42%是在10點-11點之間睡覺,剩下的17%則是11點後睡覺,6-7點是起床的最集中時間段。
執筆:毛婷
編輯:劉一之
定稿:蘇子後
叫娃起床,應該可以排上父母帶娃「最難榜單」了,不管是寒冬還是炎夏,想把娃從床上薅起來都絕非易事,但家長有沒有想過,盲目的叫早可能會影響到孩子的發育,甚至是長個呢。
案例
閨蜜家的兒子浩浩已經上小學了,但個子卻總是在班裡墊底,閨蜜急得不行,想著自己和孩他爸都不矮,怎麼娃個子還趕不上隔壁小兩歲的孩子呢。
家裡流水一樣的營養品也沒法「拔高」孩子,閨蜜一家都有晨練的習慣,早上五六點就會全家出動去跑步,怎麼想都不理解為什麼娃會長不高,閨蜜只能帶娃去看了兒科專家。
檢查之後發現各項指標都正常,閨蜜一下就委屈了,對著醫生就是一頓訴苦:「我們家人都不矮,孩子吃的都是最好的,每天不到六點就和我們一起晨練......」
還沒等她講完,醫生就發現了問題:「你們每天6點就把娃叫起來了嗎?」
「對啊,怕娃鍛鍊不足,早上好不容易才薅起來的呢。」醫生聽完這句話就知道了她家娃長不高的主要原因,恰恰就是閨蜜「自以為是」的早期鍛鍊。
醫生說:「早起傻一天也不是沒有科學依據的,這個點叫醒娃,孩子的生長激素就受到了影響,這還怎麼長成大高個呢!」
尤其是現在正值夏季,是孩子長高的黃金期。有權威專家做過研究,孩子夏天長個的速度,是秋天的2~2.5倍。因此,要想孩子能把握住這個機會,多長十釐米,父母最好別早於這個時間點叫醒孩子。
孩子的身高是由什麼決定的呢?除了先天的70%,剩下的主要是睡眠、飲食和運動(排名分先後),而睡眠之所以佔有這麼大的比例,和生長激素的分泌離不開。
1、生長激素的能力
生長激素,是腺垂體細胞分泌的蛋白質,和人體內臟、骨骼發育能力息息相關。
哈佛大學的研究發現:人體在深度睡眠的情況下,其大腦垂體額前葉會大量分泌生長激素,而且夜間的分泌量最高峰的時候達到白天的3倍。生長激素分泌最為旺盛的階段分別是21:00-1:00,5:00-7:00。
那麼我們來看一看生長激素所呈現的脈衝式分泌規律:
一天中它可以分泌10-20次,分泌量高達40ng/ml;深度睡眠下的1-2小時是其分泌的峰值狀態;在早上清醒後前後始終保持著高分泌活躍狀態;被叫醒起床後的1小時內幾乎呈現斷崖式下降。現在大家可以看出來,在哪個時間段之前不要叫醒孩子了吧?那就是——早上7點之前。
如果孩子被叫醒的太早,睡眠時間和質量較低,大腦始終處於疲憊狀態,還是上課也無法集中注意力、精神渙散,更加不利於學習和生活。
2、家長應該讓孩子怎麼睡?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的建議:超過5歲的兒童睡眠時間至少應該保持在8-10小時。而2019年的調查中,我國已經有超過60%的孩子睡眠不足8小時。
因此家長最好在9點左右開始布置睡眠氛圍,確保娃10點之後能上床睡,進入深度睡眠,早上最好在7點之後再叫醒孩子。
3、家長應該怎麼叫娃起床?
你是屬於大喊大叫還是直接動手的類型,實際上這些都不利於孩子正沉睡的大腦和肌肉的甦醒,可能會導致孩子性格和神經緊張,引發睡眠障礙。
日本《他鄉的童年》中就有很好的叫早辦法,嘗試用不太刺眼的陽光灑進房間,作為喚醒的第一步,然後溫和的鼓勵孩子起床,逐漸的抱起或者指引他下床,完成起床步驟。
想要娃長高,還有哪些秘訣?
1、均衡飲食
根據國家膳食營養協會的建議:青少年每天都需要均衡飲食,保證各類營養元素攝入完善,建議每天攝入牛奶300-400ml、蛋類50g、肉類和魚類50-75g、蔬果類200-300g、穀物堅果類300g。
2、適當運動
研究發現,人在運動狀態下的時候,人體血液循環加快,可以刺激到長骨骨骼細胞的分裂與增值。每天如果能夠堅持15分鐘左右的運動,體內生長激素會在1小時內達到分泌高峰,建議多打籃球、跳繩和遊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