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文藝大咖的相遇竟然沒有故事

2020-12-16 澎湃新聞

原創: 瀋河西 文學報

有句很雞湯的話說: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句話看上去很美,在有些時代,人與人的相遇實在是太難了,李白杜甫這兩位時代最耀眼的詩人,縱其一生,約定再三,也不過相遇了三四次;而有些時代,相遇太難容易,遇見太多,反而如流星擦肩而過,相遇也不過是一次碰面,再無其他。我們以為,那些文藝大咖的相遇會碰撞出恆星般光芒,不,很可惜,他們沒有給對方給自己帶來更多。

今天的夜讀,一起聊聊那些作家的相遇,這不是八卦,或許歷史經驗在說,偉大遇見偉大,未必有火花,平凡遇見平凡,未必沒有精彩。

瀋河西 | 文

1

王家衛與張愛玲

前段時間香港一位學者在媒體上向世人公開了一封張愛玲在過世前兩個月寫給王家衛的信,信中講到王家衛有意拍《半生緣》,他還向張愛玲寄過自己的錄影帶,但張當時正在病中無法觀看,所以託皇冠出版社作決定。其實此事坊間一直流傳,世人也總愛從王家衛的電影中尋找張愛玲的痕跡,但王家衛曾親口對媒體否認與張愛玲有過任何交集,但這份親筆信總算證實了二人間確實存在過這一段緣分。當然王家衛最終沒能拍成《半生緣》,也無從得知他是否收到過這封信,而張愛玲在去信兩月後溘然長逝。

不妨假設,即便二人有緣相見,王家衛不可能說出一口王家衛式的臺詞,張愛玲也不可能說出張愛玲式的句子。沒有誰活在自己的虛構裡。更何況你能對一個被病痛折磨、與世隔絕數十載的老婦人說什麼呢?

2

喬伊斯(左)與普魯斯特

不是所有偉大心靈間的相遇都能按照粉絲所願編輯出一本訪談錄,很多時候恰恰相反,這樣的相遇往往以最平淡無奇的方式開場,最終如王家衛與張愛玲般無疾而終。

譬如,20世紀初最偉大的兩位文學家喬伊斯與普魯斯特只不過在一個聚會上打了一個照面,二人從未讀過對方的作品。這段相遇有諸多版本,但基本每一個版本裡都沒有任何後人期待的思想交鋒、臧否文學。其中有一個版本是這樣的:

喬伊斯說:「我每天都頭疼,我的眼睛難受極了。」普魯斯特答道:「哎,我可憐的胃啊,怎麼辦呢?疼死我了。真的,我馬上就得走。」然後他就真的離開了。

在另一個版本裡,他們互相問的問題是對方喜不喜歡吃塊菌。不論何種版本,在後世看來,這樣的交集實在乏善可陳,波瀾不驚。沒有誰是誰的仰慕者,連一聲珍重都是多餘。

3

左起:帕斯捷爾納克、茨維塔耶娃、裡爾克

還有一種相遇以歇斯底裡的澎湃開場,然後激情變質成加諸給對方的懲罰,直到一方退出最終成全。譬如裡爾克、茨維塔耶娃與帕斯捷爾納克三人間亦師亦友、說不清也道不明的三角關係。帕斯捷爾納克只在十歲時見過一次裡爾克,而茨維塔耶娃從未見過裡爾克。在沒有微信群的年代,三位詩人的相遇只在信中展開,他們說俄語。起初是帕斯捷爾納克與裡爾克間的通信,後來茨維塔耶娃加入。與喬伊斯和普魯斯特的萍水相逢不同,這三人的緣分起源於智性、才華與聲望所施加的不平等,裡爾克是當時的神,帕斯捷爾納克與茨維塔耶娃是崇拜者,後兩位還互相崇拜。當然,在日後的讀者心中,他們兩人也成為了未來的神。

正如蘇珊·桑塔格在記述三人的交往時寫道:雖然兩位青年詩人自稱師從裡爾克,但通信很快就變成一次親和的競爭、平起平坐的交流,進而演變成互相佔有。這場上世紀最偉大的幾位詩人間的魚雁往還最終就像三顆擦槍走火的子彈,漸漸偏離軌道。熱情而執拗的茨維塔耶娃若按今天的話來說,可以稱得上世紀最「作」女詩人之一。粉絲與偶像間的通信漸漸開始摻雜愛欲的成分,她對於裡爾克身上神性的佔有欲終於使帕斯捷爾納克招架不住,他主動退出。茨維塔耶娃過於豐沛的激情也讓裡爾克望而生畏,後來他不再回信。詩人是不死的。但裡爾克最終還是去世了,神的隕落終於讓三個人的關係回落到世俗的地面。

4

1981年丁玲與美國詩人墨溫和桑塔格在愛荷華

也有一種相遇,更多的是誤解和誤讀。譬如共同受到聶華苓邀請參加「愛荷華國際寫作計劃」的丁玲與桑塔格,那是1981年秋。丁玲為什麼訪美?其中一個原因是她「希望讓聶華苓可以更了解中國」。

丁玲或許是「文革」結束後桑塔格見過的第一位來自共產主義中國的左翼作家,而桑塔格或許也是丁玲在「文革」結束後見到的第一位西方作家。同是左翼女作家,兩人之間到底聊了什麼?無人有過記錄,對方的名字也從未見諸彼此的筆端。聶華苓在幾年前的一次採訪中提到二人的相會,「她們的談話沒有政治意味,在那樣一個場合裡,大家就是吃飯,聊天,玩兒。也不討論其他什麼問題」。茶餘飯後之餘,兩人究竟有沒有任何實質性的交流,無從得知。但在當時的時代環境下,即便二人有交流,若提及中國革命、文學理念,或許齟齬多過認同。

丁玲是誰呢?在聶華苓的回憶中,丁玲只有批評沒有批判,是情緒化的未經反思的,顯然,聶華苓印象中的丁玲如她筆下的杜晚香一樣依然是一個刻板僵化的文藝領導者的形象。這也大致代表了當時的主流西方知識分子對於這個中國女作家的認識。

今年出版的《丁玲傳》呈現了一個擁有複雜面相的丁玲。按照批評家賀桂梅的說法,她是唯一一個與「20世紀中國」相始終的人物,一生都對革命保持了一種信念式的執著。

蘇珊·桑塔格

寫過《中國旅行計劃》的桑塔格曾經在1970年代兩次造訪中國。這位對社會主義國家充滿浪漫想像的左翼女作家很快發現自己被騙了,因為女翻譯戰戰兢兢地問她有沒有看過《1984》,「中國就像那樣」。

不難想像,儘管同被劃歸在左翼作家的陣營裡,但桑塔格也只能以當時主流的「傷痕文學」的邏輯來看待丁玲——在她眼中,丁玲是一個「自覺服膺於體制而不自知的犧牲品」。她無法理解作為「活化石」的丁玲。桑塔格對丁玲的感受或許同情多過於理解。而對丁玲來說,若桑塔格質疑她終生所為之奮鬥的革命事業,她又作何回答?

5

他者

縱使相逢應不識

大家都是「斷片達人」

還有一種偉大心靈間的相遇叫「縱使相逢應不識」。在紀錄片《佩索阿遇上卡瓦菲斯的那個夜晚》裡,上世紀最偉大的葡萄牙詩人佩索阿與希臘最偉大的現代詩人卡瓦菲斯在一艘去往紐約的輪船上不期而遇,兩人不知道對方是誰,也不曾記住對方的名字。這段相遇從未見諸後世研究者的文獻中,卻被一個來自希臘山村的默默無名的青年卡普波洛斯無意中記在日記中,並被80年後的一位希臘導演發現。這樣的曲折和巧合本身已經是一場奇蹟。

紀錄片的前半部分以文獻鉤沉的手法挖掘出了佩索阿的分身——岡波斯。塵世中與文本中的佩索阿之外,他為自己取了岡波斯這個名字,身份是船舶工程師。

佩索阿在文章中自述:自童年起,我就一直保有創造一個在我周圍的虛構世界的傾向。我第一個假想人叫做德巴爵士,我6歲那年,我寫了署名是他的信給自己。

卡普波洛斯先在船上見到佩索阿,後者自稱自己叫阿爾瓦羅。有意思的是,當卡瓦菲斯出現後,佩索阿耽於幻想和虛構的毛病又犯了。當卡普波洛斯向他打招呼時,眼前的這位阿爾瓦羅卻說自己不叫阿爾瓦羅。他告訴卡普波洛斯:我是很多個他者。

佩索阿耽於冥想,遠離塵世與肉身,而卡瓦菲斯則是飄落在愛琴海風中的費洛蒙,沉迷於美少年的肉體。若按照時下最流行的腐劇的講法,卡瓦菲斯遇到小他20多歲的岡波斯時,或許想起記憶中的那些希臘美少年,那些青春歲月裡「做夢一般攝人的美」。

佩索阿和卡瓦菲斯聊了什麼?在卡普波洛斯的日記中,沒有特別多的記述。但他記下佩索阿說了一句:我改變了語言,就改變了祖國。語言才是我們唯一的祖國。

觀眾和讀者會好奇,導演為什麼拍這樣一部片子?即便證明二人曾經有過一番因緣際會又怎麼樣呢?難道僅僅為了製造一點文壇八卦嗎?佩索阿的那句話或許代表了導演的初衷,他或許是想借兩位偉大詩人的相遇試圖去揭示詩人的某種共性。二者確實有諸多的共通點:與許多有過流亡經歷的詩人不同的是,除了少數時間旅居國外,他們幾乎終生都生活在生於茲、歸於茲的城市。再譬如,來自「昨日的世界」的兩個人都對彼岸的新世界充滿好奇,但同時又對新大陸的消費主義文明充滿警惕。在卡普波洛斯的日記中,第二天,紐約股市崩盤,世界經濟危機開始敲響歐洲文明的喪鐘。紐約已經人心惶惶,二人隨即打消了繼續這段旅途的打算,終生未曾踏上新大陸。又譬如,二人都是馬克思·韋伯所描繪的那個現代性的「鐵籠」裡的隱居者,為資本主義的科層制所苦,以詩歌爭得內心的自由。偉大詩人的宿命和使命都是相似的,對人類境遇、人生的意義進行無盡的拷問。電影後半段以劇情片的方式讓佩索阿和卡瓦菲斯在一個城市相遇,讓他們在彼此生命的終點在一個病房相遇。這樣的虛構手法是想說,只有一個偉大的詩人才能與另一個偉大的詩人相遇,讀懂對方。

回到開頭張愛玲寫給王家衛的那封信,對後世來說,總不免好奇兩顆偉大的心靈的相遇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但似乎現實往往是這樣,一顆偉大的心靈遇上另一個偉大的心靈,像夜空中互相擦肩而過的兩顆流星。大多數這樣的相逢都只簡單打過一個照面,然後滑向各自的軌道。這樣的平淡無奇,反倒像是命中暗有定數。

新媒體編輯 張瀅瑩

原標題:《這些文藝大咖的相遇竟然沒有故事|此刻夜讀》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大咖雲集,聯動遠郊,2020春節文藝嘉年華交關鬧猛!
    大咖雲集,聯動遠郊,2020春節文藝嘉年華交關鬧猛!大咖雲集,文藝精品點亮長三角今年春節文藝嘉年華主會場搬到「一橋跨兩省」的金山,嘉年華藝術家們不顧旅途遙遠,歡聚在地處長三角區域中心位置的金山,為金山市民帶去一道道精神文化大餐,金山文化館洋溢著歡樂喜慶的濃濃「年」味。年近80的著名語言表演藝術家喬榛獻演詩朗誦《花兒開了》,激情洋溢。
  • 隆昌文藝「大咖」齊聚一堂!
    隆昌文藝「大咖」齊聚一堂!,共商文藝事業大計,研究部署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文聯工作。大會現場隆昌市文聯組建以來,團結和帶領各文藝家協會認真學習和深入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以及省市重要會議精神,圍繞中心、服務大局,面向基層、服務群眾,認真履行聯絡、協調、服務的基本職能,充分發揮組織、引導、服務和維權作用,團結和帶領廣大文藝工作者,積極深入生活,努力繁榮隆昌的文藝事業,為建設幸福美麗隆昌認真開展工作。
  • 「智在必得 聚力長沙」,長沙文藝大咖走進三一重工採風
    「智在必得 聚力長沙」,長沙文藝大咖走進三一重工採風 2020-06-13 04: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大咖攜手大眾 上海文藝嘉年華走進長三角「年」味濃
    短短兩天內,文藝嘉年華為金山市民送上2臺長三角文藝名家演出、4場文藝講座、14場藝術課堂和1場以春聯文化為主題、滬上百位書法名家同臺齊書的春聯大會,以及展現金山民俗風情的非遺文創集市和新春花市等。 長三角文藝界集中大展示
  • 《最初的相遇最後的離別》您堅持看完前15集了沒有
    本圖片來源於網絡也許在我們剛剛觀看《最初的相遇最後離別》的時候,一定會有些「摸不到頭腦」。因為該劇是故事是以回憶的形式展開的。可以這樣說,如果您能夠看夠15集,才能清晰地了解整部電視劇的故事脈絡。因為《最初的相遇最後的離別》是以回憶的方式展開的,導演還用另外一個視角,來為觀眾解析角色的行為。可以說導演曹譯文很注重細節。不過這種表現方式真的很讓人受不了,可以用「囉嗦」來形容。因為對故事表達得太過清晰,觀眾無法通過想像來腦補劇情。使得整部劇缺乏張力。
  • 成都自貢宜賓三地文藝「大咖」合作抗疫MV 詞作者含淚15分鐘寫出歌詞
    據悉,這首名為《最美最美的眼睛》的MV,是由曾在自貢文化部門工作過的80歲高齡的四川師大原音樂學院院長韓萬齋,同自貢市國畫院院長、自流井區政協常委曹念,以及宜賓學院的自貢籍音樂副教授鄧靜等三地文藝「大咖」們共同完成,充滿了「自貢元素」。
  • 李誕、何炅、張小貓,這些綜藝咖為什麼轉型要寫書?
    而除了演員、歌手之外,娛樂圈有一部分人也被冠上了「綜藝咖」的名號,他們或在臺前,或在幕後,為觀眾們製作出了一檔檔優秀的綜藝節目。其實別小看了這些綜藝咖,如果肚子裡沒有貨,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和機警的應變能力,許多人還當不好這個綜藝咖。其中不少人,甚至還出了書,成了一個作家。
  • 影片撞車 看文藝女王如何調教文藝咖
    李玉  4月17日,兩部帶著典型文藝烙印的影片將會上映,一部是由「從影四十年,文藝四十年」的張艾嘉所導演的《念念》,另一部則是由「打破內地電影談『文』色變」的女導演李玉執導的《萬物生長昨日,《萬物生長》和《念念》都在成都舉行了發布會,兩位文藝女王也都親臨現場,她們究竟是如何挑選、是如何將演員們掇拾成文藝咖的呢?不妨來看看張艾嘉和李玉的「調教」秘笈。  如何選角  李玉:難以拒絕誠懇的演員  記:為何這次會找韓庚來當男主角?
  • 文藝是一場騙局嗎?|百家故事
    #中,本主題將聚集全平臺的優質故事內容。讀百家故事,品百味人生。相識幾天,兩人就徹夜同遊談心;聶魯達的詩反覆出現。在夜裡的酒店房間,他們同處一室,英坐在床邊,文站在門口,兩人長久地沉默,青澀又侷促。就連僅有的牽手、擁抱,都很有分寸。這是當時文藝青年認為的體面。
  • 這些大咖來黔東南了
    這些大咖來黔東南了 2020-1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兩個網絡大咖連線,兔子牙奇怪的表情背後,有什麼故事呢?
    兩個網絡大咖連麥,兔子牙奇怪的表情背後,有什麼故事呢?如果不是在現場,你肯定想不到,當號稱地表最強脫口秀主播的阿尼亞塞牛,與號稱全網唱歌最甜的明星歌手兔子牙相遇,他們還會這麼玩。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緊著唱了幾句也沒有跟上節奏的兔子牙,索性也不唱了,用一串銀鈴般的大笑,化解了這突如其來的尷尬。兩個直播間的觀眾包括阿尼亞塞牛,也被她的笑聲感染,加入了快樂的陣營。這場直播,星娛覺得效果很不錯。因為兔子牙和阿尼亞塞牛給大家帶來了開心和快樂。
  • 《隱秘的角落》李夢:沒有一線藝人聲譽,但卻擁有一張電影大咖臉
    一個詭計的故事加孩童的純真形象,再加上影帝級別的演技,細膩豐富的語言,人物細節的描畫,道具逼真,選景自然造就了精華之作的誕生,故挑了觀眾的看劇欲望,刷新了對懸疑劇的認知。影帝秦昊,一個小痞帥的文藝範男,曾獲得過金馬獎最佳男演員提名,「拼命三郎」王景春更是一位不顯山不露水的演技張馳有度的實力演員,去年摘取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劉琳年輕時就獲得了影后的榮譽,她的演技在《過年回家》中發揮得淋漓盡致。
  • 故事從我們相遇開始!
    生活的點點滴滴從我們相遇開始,生活的微笑與眼淚,從我們相識開始,生活的柴米油鹽,從我們成家開始。故事往往是精彩的,故事的過程都是經歷辛酸苦辣,一切美好的故事都是從我們相遇開始。人生總不能時常拿別人來對比,每個人都有自己不一樣的人生,這其中有太多的故事,有太多的無奈,任何人,任何事,盡力就好,努力就夠。
  • 《錦繡南歌》:有些愛情故事,起點不過是陰差陽錯的相遇
    所以,故事開場的時候,沈驪歌就是為了刺殺劉義康而存在的。那一次,如果不是劉義宣主動站出來替劉義康擋了一箭的話,劉義康估計就已經下線了。終究不是專業的刺客,不懂得一擊不中遠行千裡的道理,在鳳凰臺,沈驪歌的弓弩沒有射中劉義康,朱雀盟眾人就開始了短兵追殺。
  • 快來膜拜 北醫大咖的高考故事
    不同的時代烙印,不同的高考故事,背後共有的是對夢想的奮力追逐。如今的北醫大咖們,當年又是如何度過高考歲月的?他們現在的成就,是否在高考志願填報時就埋下了伏筆?中國科學院院士 中國疼痛醫學開創者高考時間:1947年成績:上海醫學院錄取第四名,獲得獎學金生源地:浙江省蕭山市錄取院校:上海醫學院醫學系高考回憶那時還沒有
  • 誰能想到,這5位娛樂圈一線大咖,竟然都是職業運動員出身
    誰能想到,這5位娛樂圈一線大咖,竟然都是職業運動員出身 眾所周知,身體機能會隨著年齡增長而逐漸衰退,就算是世界頂尖級運動員,也終究會迎來退役的一天
  • 《克拉聲咖在線》大咖來襲慶六一,配音演員馮駿驊&柯暮卿熱聊...
    (原標題:《克拉聲咖在線》大咖來襲慶六一,配音演員馮駿驊&柯暮卿熱聊「童年趣事」)
  • 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你要習慣相遇和離別。
    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你要習慣相遇和離別。 2、好聽的話不要聽, 感受不到就是沒有。 10、沒有結局的故事太多, 你要習慣相遇和離別。
  • 都是客串《愛情公寓》的大咖,胡歌石榴姐不收錢,而他是為了蹭飯
    《愛情公寓》很多演員剛開始都沒有什麼名氣,但自從出演完這部劇之後,他們一個個名氣大漲,很多現在還成為圈中一二線明星。陳赫、婁藝瀟、成果等人現在都挺紅,那麼除了他們之外,這部劇還請來很多大咖參演。讓人意外的是,這些大咖居然沒有片酬,有些是為了報恩,還有一個竟然是為了吃一頓飯。
  • 大咖們是如何逆襲高考的?你所不知道的故事,敢說對你沒有啟迪?
    今天咱們簡明扼要地講幾個當紅大咖的高考故事。先說這個馬化騰,他是1989年參加高考,當時滿分900分,他考了739分,比重點線高出100多分,但他選擇了離家最近的深圳大學。再說小米的領軍人物雷軍,雷軍是1987年參加的高考,也是學霸一枚,高考成績考入清華北大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他選擇了武漢大學。據朋友說,雷軍學的是計算機專業,他很勤奮,他用兩年的時間學完了大學四年的課程,他的彙編語言得了滿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