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因為有了社交,才有了進化。我們原來的社交是面對面的,但現在幾乎是靠網絡、靠軟體。對我們來說,我們的社交基本上靠微信,朋友圈,群聊,尤其是工作的時候。
怎麼發微信?怎麼發朋友圈?怎麼在群裡體面的交流?這些都是我們這個時代非常非常重要的技能。可是有趣的事,沒有人關注這個領域,所以導致大部分朋友們犯錯——被誤解、失去朋友、被人拉黑、被人罵等等。這些誤會其實特別令人難過。
社交的第一法則是:讓對方舒服。
現在回想一下,我們有多少次溝通和社交是讓對方不舒服的。
無論科技如何改變,社交軟體怎麼更新,只要抓住這個原則,就沒有太大問題,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思維模式。
一、幾個使用微信的誤區:
1、幾個高危表情。
「微笑招手」是在親切的說一個字:「滾」。這個表情眼神是往下看的:代表著不屑。尤其在職業化世界,這個表情是不禮貌的,不舒服的,違反了交友原則。「微笑」背後穿透的表達力:「呵呵」。代表著無奈和尷尬,本質上都是不禮貌。
其實最好得表達方式是「齜牙」或者「哈哈哈」。
一個現實中特別好的人因為網上的不得體,文字的錯誤,表情的錯誤使用,就很容易把一件事變成另一件事,一個意思表達成另外一個意思,於是造成朋友誤解。
2、錯誤的開場白:
「在嗎?」
「有件事跟你說一下。」
你可能此時正在吃著火鍋,唱著歌,忽然來了一句話「在嗎?」,你第一反應首先這個火鍋吃不了了,歌也別唱了。更有甚著他會自己問自己:嗯?他怎麼知道了?
「有件事跟你說一下。」看完這句話是不是嚇死了,以為發生什麼大事兒。
你可能在,但你可能在跟家人吃飯,你沒法回復;你也可能不在,但你就在微信裡跟人聊天,發朋友圈兒。
所以,你應該回復在還是不在呢?你回復在,回復完又開始吃飯,又開始玩手機;你回復不在,對方說:你在耍我嗎?
最可怕的是,你回復「在」,對方說「借我點錢」,給我孩子投個票。你這時候回復在還是不在,非常麻煩。
「在」和「不在」是個瞬間概念,是當年騰訊開發了QQ這個app,留下那個時代的烙印。
因為那個時代的引申,現在進入微信時代,你老問在不在,讓人很不舒服,也沒有辦法溝通,又再次違反了社交第一原則。
所以,得體的微信禮儀是:你好。然後把工作說清楚,給對方自由時間,來讓對方選擇要不要回覆你,選擇是否回覆你,答應你。
3、每條信息都是語音?
你的身邊有沒有每條語音都是60秒的神人,就像訓練過一樣。這種人稱之為「語音狂人」,有人說我發語音多方便呀。
可是你有沒有想過,如果是文字,對方掃一眼,這樣效率會更高。但如果每條是語音,你自己方便了,別人方不方便呢?別人也要搭60秒時間去聽,而且你真的說的那麼好嗎?說的那麼多沒廢話嗎?重要信息儘量發文字不要發語音。
微信左下方有個加號鍵,語音輸入一直按著說,就能把語音轉成文字了。進入職場:文字代表著正式,語音代表著輕浮。
這些溝通方式可能讓您覺得不太舒服:怎麼這麼多規矩呢?
但這是成人的世界,職場的世界。如果你只是跟你的好朋友、閨蜜、父母發信息,發什麼都行,什麼表情包都能發,只要她們不抽你,怎麼樣都行,但凡你跟陌生人,或者稍微遠一些的人去發,還是要注意。
4、微信溝通適用哪些場合?
不要聊「請問你的商業核心機密是什麼?你能告訴我怎麼賺錢嗎?」
微信只適合搭訕,開場,不適合深刻的討論,更不適合聊商業,個人秘密,尤其是大家不熟的時候。
這個時候,合理的方式是約出來見個面,吃個飯,如果實在搞不定,或者對方不給你面子,你就應該把介紹者,叫出來一起,聊聊天。職場交朋友最忌諱的就是跨著朋友求人。
用微信聊工作細節,會讓別人覺得你不靠譜。人之所以要溝通見面,見面的時候表情和語調是更豐富的,也更能凸顯出人和人之間細膩的交流方式。
總結:微信適合打招呼,大概地聊點事,選擇表情時要斟酌,開口不要問「在嗎」,能用文字的,儘量不用語音。
就算這個軟體結束了,還是要記住社交的核心選擇:「讓對方舒服」。
抓住核心的觀點不變,這樣就好。
二、工作群和同學群
大家有沒有遇到這樣的情況:
你被莫名奇妙拉進一個群,你從激動到沉默到潛水最後退群。
有沒有人在群裡發廣告發語音,用語音在群裡跟人吵架。
群友把一個人拉進群,瞬間大家就不說話了。
有人在班級群求贊,求投票,這都是在給自己埋雷。
1、微信群的三個作用
收集信息。
在這個群裡,你可以獲得自己想要得到的信息,比如作家的籤售,你喜歡的商品打折,假期哪個地兒不堵車…
這個時代,信息就是金錢,《注意力商人》中提及,微信群往往是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匯集之地,這裡總有你需要的信息。
結識好朋友。
在這個時代,你的好朋友可能不在周圍,很可能是通過同樣的方式在一個微信群認識的,我們是人類但不一定是一類人。
在網際網路時代,一類人不一定在一個城市,他們可以在各個地方,僅僅因為你們有共同的愛好,想法。群裡總能遇到一類人。
放大個人名聲。
在群裡你可以深化自己的人設(職場裡很需要自己的人設),展現自己的能力,從而獲得更大的名聲。
當你在群裡獲得了你想要的東西,你就可以消失了。該退出退出,該屏蔽屏蔽,不要打擾別人,也不要打擾自己。
有人說:那我太現實了呀,得到我想要的東西就走。
不是的。
高手知道自己要什麼,但菜鳥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