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縣竹賢鄉向西約11公裡,山間公路陡然下降,村道宛若懸掛在山崖上,一道道彎彎盤到遠處的山腳下,下面就是下莊村。因為四周均是上千米的山崖,下莊村所在地被稱為「天坑」。村民介紹,沒修公路時,走原先的羊腸小道從坑沿到坑底,需要108個「之」字拐才能到村外。
1997年元月,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的毛相林提議修通村裡通往外界的公路,帶領村民歷經7年終於將一條8公裡的「天路」修通。
「天路」的修通徹底改變了全村與世隔絕和貧困落後的面貌,給下莊帶來了發展契機。毛相林告訴記者,在1997年修路前,下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元左右。2015年,下莊成為巫山縣第一個實現整村脫貧的村子。2019年下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12600元左右。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這個順口溜是此前下莊村的真實寫照。這裡有2個社,96戶,戶籍人口約400人。由於條件所限,下莊人過著苦種薄收的生活。
當時從村裡到鄉裡、縣上,是村後一條「108道拐」的古道。從下莊去趟縣城,一個來回得三四天。
30歲的楊紹軍,讀小學時走了四五年這條「路」。從村裡爬到山頂,他要走兩個小時。有的地方是懸崖,還要用繩索才能上去。在這條「路」上,他經常遇到猴子、山羊一類野生動物。如果遇到下雨,還會有山石滾落。
據媒體報導,由於外出太困難,下莊有三成人連30公裡外的縣城都沒去過。18歲嫁到下莊的袁大香直到94歲去世,都沒有回過娘家。不少女娃娃出去打過工後,再也不願意回來。《重慶日報》的報導顯示,下莊村由於道路危險,曾有23人摔下懸崖死亡、75人摔傷殘。
毛相林回憶,1997年6月,他開始計劃要打通村裡與外界相連的公路。他到壩子裡召集村民們一起來開會,說他修路的想法。但當時村幹部們都認為「這事不可能完成」,包括已經駐村兩年的大學生「村幹部」方四財也說「不現實」。
方四財說,修路是下莊村祖祖輩輩都想要做的事,但都沒有做成功。修路的錢和三材(雷管、炸藥和導火線)哪裡來?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兩大「障礙」。
毛相林是鐵定了心要修路的。他給村幹部、村民們做思想工作,講述他以前在縣城裡認識一位一起背過腳(當地一種用背搬重物的行為)的人的故事:他家原來很窮,但修通了公路給他家帶來了巨大變化,新蓋了磚房,還有從未見過的冰箱。「咱不能一直當窮漢,就算再難,我也要帶頭衝一衝。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著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
做通了村幹部和村民們的工作,毛相林就開始請人測路。方四財說,下莊村村民是通過賣臘肉、賣雞蛋,每人出資10元,最後籌集到了3960元。但「這個錢就只夠測路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