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巫山縣下莊村: 走出「天坑」

2021-01-18 國務院扶貧辦
12月3日中午,重慶巫山縣陰天,天空飄著雪粒,風吹來讓人感覺到冷颼颼的。

巫山縣竹賢鄉向西約11公裡,山間公路陡然下降,村道宛若懸掛在山崖上,一道道彎彎盤到遠處的山腳下,下面就是下莊村。因為四周均是上千米的山崖,下莊村所在地被稱為「天坑」。村民介紹,沒修公路時,走原先的羊腸小道從坑沿到坑底,需要108個「之」字拐才能到村外。

1997年元月,時任下莊村黨支部書記兼村主任的毛相林提議修通村裡通往外界的公路,帶領村民歷經7年終於將一條8公裡的「天路」修通。

「天路」的修通徹底改變了全村與世隔絕和貧困落後的面貌,給下莊帶來了發展契機。毛相林告訴記者,在1997年修路前,下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有300元左右。2015年,下莊成為巫山縣第一個實現整村脫貧的村子。2019年下莊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達到12600元左右。

「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這個順口溜是此前下莊村的真實寫照。這裡有2個社,96戶,戶籍人口約400人。由於條件所限,下莊人過著苦種薄收的生活。

當時從村裡到鄉裡、縣上,是村後一條「108道拐」的古道。從下莊去趟縣城,一個來回得三四天。

30歲的楊紹軍,讀小學時走了四五年這條「路」。從村裡爬到山頂,他要走兩個小時。有的地方是懸崖,還要用繩索才能上去。在這條「路」上,他經常遇到猴子、山羊一類野生動物。如果遇到下雨,還會有山石滾落。

據媒體報導,由於外出太困難,下莊有三成人連30公裡外的縣城都沒去過。18歲嫁到下莊的袁大香直到94歲去世,都沒有回過娘家。不少女娃娃出去打過工後,再也不願意回來。《重慶日報》的報導顯示,下莊村由於道路危險,曾有23人摔下懸崖死亡、75人摔傷殘。

毛相林回憶,1997年6月,他開始計劃要打通村裡與外界相連的公路。他到壩子裡召集村民們一起來開會,說他修路的想法。但當時村幹部們都認為「這事不可能完成」,包括已經駐村兩年的大學生「村幹部」方四財也說「不現實」。

方四財說,修路是下莊村祖祖輩輩都想要做的事,但都沒有做成功。修路的錢和三材(雷管、炸藥和導火線)哪裡來?這是擺在他們面前的兩大「障礙」。

毛相林是鐵定了心要修路的。他給村幹部、村民們做思想工作,講述他以前在縣城裡認識一位一起背過腳(當地一種用背搬重物的行為)的人的故事:他家原來很窮,但修通了公路給他家帶來了巨大變化,新蓋了磚房,還有從未見過的冰箱。「咱不能一直當窮漢,就算再難,我也要帶頭衝一衝。這輩人修不出路來,下輩人接著修,摳也要摳出一條路來」。

做通了村幹部和村民們的工作,毛相林就開始請人測路。方四財說,下莊村村民是通過賣臘肉、賣雞蛋,每人出資10元,最後籌集到了3960元。但「這個錢就只夠測路的錢」。

相關焦點

  • 重慶巫山縣下莊村:走出「天坑」
    第20期 12月3日中午,重慶巫山縣陰天,天空飄著雪粒,風吹來讓人感覺到冷颼颼的。 巫山縣竹賢鄉向西約11公裡,山間公路陡然下降,村道宛若懸掛在山崖上,一道道彎彎盤到遠處的山腳下,下面就是下莊村。因為四周均是上千米的山崖,下莊村所在地被稱為「天坑」。村民介紹,沒修公路時,走原先的羊腸小道從坑沿到坑底,需要108個「之」字拐才能到村外。
  • 戰貧記·第20期|重慶巫山縣下莊村:走出「天坑」
    第20期12月3日中午,重慶巫山縣陰天,天空飄著雪粒,風吹來讓人感覺到冷颼颼的。巫山縣竹賢鄉向西約11公裡,山間公路陡然下降,村道宛若懸掛在山崖上,一道道彎彎盤到遠處的山腳下,下面就是下莊村。因為四周均是上千米的山崖,下莊村所在地被稱為「天坑」。
  • 重慶巫山縣下莊村走出「天坑」吃上生態「飯」
    12月3日中午,重慶巫山縣陰天,天空飄著雪粒,風吹來讓人感覺到冷颼颼的。  巫山縣竹賢鄉向西約11公裡,山間公路陡然下降,村道宛若懸掛在山崖上,一道道彎彎盤到遠處的山腳下,下面就是下莊村。因為四周均是上千米的山崖,下莊村所在地被稱為「天坑」。村民介紹,沒修公路時,走原先的羊腸小道從坑沿到坑底,需要108個「之」字拐才能到村外。
  • 絕壁鑿出路 天坑成桃源——重慶巫山縣下莊村鑿出「脫貧路」
    真正來到下莊村時,眼前的景象,還是會嚇人一跳。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四面均是懸崖絕壁,猶如困在深井之中,是名副其實的「天坑村」。不甘心「坐井觀天」的下莊人,決心在絕壁上鑿出一條「脫貧路」,徹底打破村裡世代沿襲的貧窮命。
  • 為子孫著想,重慶巫山縣下莊村人歷時6年,以血肉之軀開出天路
    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儼然是個「天坑村」。這裡四面絕壁,從坑沿到坑底的距離達1100米。天坑,猶如一圈難以跨越的高牆,將下莊人緊緊困在裡面。要致富,先修路。這句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村民們用鮮血進行了真實的演繹,有生命的絕唱,更多的是全村人堅如磐石的信心。是啊,一個村子,或許上千年來都與外界天然的封閉著,但改革的春風最終還是吹到了這個封閉落後的小村莊,雖然遲到了,但畢竟還是吹過來了。不甘心「坐井觀天」的下莊人,決心在懸崖上鑿出一條出村的公路,徹底改變村莊的命運。
  • 重慶巫山縣下莊村歷經7年修出8公裡「天路」通往村外
    重慶巫山縣下莊村走出「天坑」吃上生態「飯」  歷經7年修出一條8公裡「天路」通往村外;發展柑橘、西瓜等產業,辦起鄉村旅遊,2019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2600元左右  12月3日中午,重慶巫山縣陰天,天空飄著雪粒,風吹來讓人感覺到冷颼颼的。
  • 毛相林:「天坑村」的「帶路人」(8)
    新華社照片,巫山(重慶),2021年1月9日毛相林:「天坑村」的「帶路人」1月6日,毛相林(左二)和下莊村村民們一起觀看由巫山縣文化館組織的慰問演出。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是一個坐落在「天坑」裡的村莊。
  • 下莊村:把天路走成致富路
    178512bf.mp4&31216&window=http://vod.cyol.com/jpg/202011/18/e25c9033-7617-4e0b-e84c-cf79d414434e/keyframe/1605670496366.jpg&isPlayAd=1&isPlaySubtitle=0&nodeId=122 中國重慶
  • 《光明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文章關注巫山縣下莊村修路脫貧的故事...
    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空中俯瞰懸崖上的公路在大山中呈「之」字形蜿蜒(攝於2019年4月13日)。記者 萬難 攝/視覺重慶地處秦巴山區腹地的下莊村被稱作「天坑村」。圖為七月三日拍攝的下莊村(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王全超 攝
  • 記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當代愚公」毛相林:他率村民絕壁上「啃」出...
    編者按下莊村,位於重慶市巫山縣竹賢鄉,坐落在一個巨大的喀斯特天坑谷底,絕壁環繞,幾近垂直,從坑沿到坑底有1100米。大巴山無情的絕壁,讓下莊人看不到嚴格意義上的日出和日落,一直生活在貧困、閉塞、落後中。
  • 【正能量】巫山「愚公」毛相林:二十載絕壁開路 他帶領下莊人走出...
    (重慶日報資料圖片) 特約攝影 龍帆三月的巫山縣竹賢鄉春光明媚。清晨,竹賢下莊村的村民正忙著將剛採摘的紐荷爾打包、裝車,並由合作社統一銷往全國各地。這幾年,村裡陸續發展起650畝柑橘,依託柑橘產業,全村64戶287人成功脫貧。「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來回走一趟,眼花頭又昏。」在下莊村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很難想像,這裡曾是個與世隔絕的小山村。
  • 毛相林:「天坑」下莊的開路人
    新華網重慶12月9日電(陶玉蓮)「下莊像口井,井有萬丈深。」在重慶市巫山縣下莊村流傳著這樣一句話,「這口井」 從井口到井底有1100米,三面都是垂直的懸崖絕壁,僅東面略微緩一些,祖祖輩輩沿著巖縫走出的出山小道就隱藏其中。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③|毛相林:「我願當一輩子築『路』人」
    5月14日傍晚,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主任毛相林家的地壩上,一場關於鄉村振興的院壩會正在進行。5月14日傍晚,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村主任毛相林家門口,一場關於鄉村振興的院壩會在這裡舉行,村民們暢所欲言,討論未來的發展方向。本版圖片均由記者鄭宇攝\視覺重慶 「只是脫貧還不夠。」
  • 天坑下莊的開路人②|「啃」出了一條全新的「脫貧路」
    五月十七日,巫山縣竹賢鄉下莊村,毛相林(左一)和村民察看柑橘生長情況。記者 鄭宇 攝\視覺重慶完善基礎設施,動員兒子三讓宅基地毛相林知道,下莊要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僅靠絕壁上那條2米多寬的機耕道,遠遠不夠。
  • 一輩子,一條路——「當代愚公」毛相林和他的下莊村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下莊村四面環山,猶如在「井底」裡面。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下莊像幅畫。毛相林的一輩子,和下莊村的這條路,緊緊地糾纏在一起。絕壁上的「天路」連接著下莊村和外面的世界。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 記者 李文科 攝「毛矮子瘋了」「毛矮子莫不是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