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7日晚,中國足協杯第二輪比賽正式開始,第一場比賽日結束兩場比賽。由於廣州恆大和上海上海的主力球員均參加了卡達多哈亞冠聯賽,兩隊都派出年輕球員作為主力出徵足協杯,均被對手擊敗,無緣四分之一決賽。
聯賽冠軍早己旁落,對兩隊而言,今年只剩亞冠冠軍可爭了。足協杯蘇寧奪冠的話,上海上港明年還能踢附加賽,去爭亞冠正賽資格,而廣州恆大也可以直接進亞冠正賽;如果蘇寧沒有拿下足協杯,那上海上港明年連亞冠都沒資格了。上一輪的亞冠比賽中,儘管廣州恆大在1比2落後情況下,打進扳平好球被黑掉,1分變0分;上港也曾在比賽尾段獲得點球,奧斯卡主罰被對方門將神勇撲出,卻在讀秒階段被橫濱水手絕殺,3分變0分。
恆大、上港兩支球隊近幾個賽季都是中超前三名的球隊,每年都預定下賽季亞冠參賽名額。兩支球隊均囤積了多名國腳,還加上世界二流、三流之間水平的外援,甚至恆大陣中還有多名歸化球員,這種陣容配置下,中超聯賽與之分庭抗禮的對手很少,中超隨便虐,來到亞冠跟日韓球隊過招就原形畢露。陣容對比中看似強弱懸殊的對碰,中超球隊卻面對日本球隊佔不到任何便宜。說恆大輸給伊涅斯塔,那只是不願意承認中日球員差距片面看法。歸化+外援多達6人的情況下還打不過對手,國內球員差距之大可先放下不表,就算是歸化與外援,在對手面前也絲毫沒任何優勢。
日本球員紮實的基本功,靈氣十足的跑位,嫻熟的小組配合水銀瀉地般的進攻確實讓球迷看得賞心悅目,而中國球員要麼拿不住球,要麼喜歡單打獨鬥,兩場比賽的失利客觀反映中日足球差距的縮影。國內足球專家馬韌立認為,中國足球靠歸化球員無法崛起,讓更多的孩子踢得起球才有希望。現在在中國踢球的花費實在太大,根本不是一般家庭可以負擔得起的,所以現在踢球的基本都是有錢家庭的孩子;龐大的青訓人口,才會產生足夠的足球人才源源不斷地支撐足球發展;總是在「矮子裡面挑將軍」,中國足球又如何能夠培養出天賦異稟的新星。
根據FIFA公布的數據,西班牙全國人口近5000萬,足球人口為350萬; 德國全國人口8000萬左右,足球人口為650萬,比例都高得驚人。日本的足球人口也有110萬。那麼中國的足球人口究竟有多少?足球人口僅為25000人多一點,而記錄在冊的職業球員只有8000人甚至更少。足球運動只有強大的人口基礎和符合職業化規範的聯賽,才能夠確保金字塔頂端的國家隊獲得好的成績,可是這些我們都沒有看到。
在中國足球青訓基地,或者說足球學校,大多都是收費太貴,免費甚至低收費的很少很少,恆大足校的新生學費統一按小學5萬元/學年/生、初中5.5萬元/學年/生、高中6萬元/學年/生,試問有多少家庭會支持,或者說有能力支持?這就限制足球在中國的普及,真的只有有錢人家的孩子才有機會去從事這項運動。而且在當今的中國,能給人民群眾免費踢足球的地方,幾乎沒有。幾乎到處都是要錢的圍起來的商業球場。請問,這樣能普及足球、發展足球、弘揚足球嗎?甚至在很多人的眼裡,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更加勤奮,更加珍惜踢球的機會。但現在在中國,球真的不是窮人家的孩子踢得。
#廣州恆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