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子蘭:緊跟半導體產業發展趨勢 加快新型材料創新研究

2021-01-10 南方新聞網

.

  

  南方網訊(記者 王澤琦 陳司悅 何雅柔 劉名鵬)人工智慧、電動汽車、無人駕駛、物聯網……科技的進步給人們生活帶來了極大便利,在這些高科技的背後離不開一個強大的大腦,這個大腦就是半導體材料。半導體材料是信息社會的基礎,對新興領域起著基礎支撐作用。隨著科技的迅速發展,半導體越來越多地走入了人們的視野。近日,南方新聞網、南方雙創匯就半導體發展趨勢、半導體新材料創新研究等主題,對廣東省科學院下屬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學科帶頭人黎子蘭博士進行了專訪。

  黎子蘭博士接受專訪(記者何雅柔 攝)

  談半導體材料:向更多功能方向發展,成為現代信息社會基石

  半導體材料的特性使其可以被製作成為不同類型的電子器件,同時它也正在對新興科技發展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

  記者:作為半導體領域長期從事科研工作的專家學者,您可否向大家簡單介紹下什麼是半導體,以及加快半導體領域的研究具有哪些重要意義?

  黎子蘭:半導體是一種材料,它的導電能力可以通過引入合適的雜質被調控。同時,半導體中的導電電荷既包括帶負電的電子,也包括帶有效正電荷的空穴。正是因為這些特性,半導體材料可以被用來製作成不同類型的電子器件。半導體的電學性能與其他物理機制如光電效應、力學效應等相結合,還可以製作光電器件和微機電器件等。

  半導體材料對現代社會非常重要,它可以說是現代信息社會的一個基石。我們用到的很多晶片,包括手機通訊、計算機應用,都需要用到半導體材料。對於如今快速發展的新興科技,如5G、VR、AR、人工智慧等,它們的核心硬體基礎其實也是半導體晶片,所以半導體材料不管是在現在還是將來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記者:從行業專家的角度分析,您認為半導體的發展趨勢將會是怎樣?

  黎子蘭:我認為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發展趨勢。首先是半導體晶片裡面的器件會越來越小,密度越來越高,速度越來越快;其次,通過半導體與其他效應相結合形成的新型半導體器件類型將會越來越豐富,可以實現越來越多的功能與應用;再之,半導體各種類型的晶片會越來越往系統級別集成,系統級集成技術將把很多類型的晶片、豐富的功能通過封裝等技術集成到一個很小的體積之內。

  以智能手錶為例,它既要感受到人體的運動狀態,又要具有通信甚至計算邏輯等功能,這些功能都需要在這個小小的手錶之內實現,那麼這三點都是必不可少的:體積越來越小、數量越來越多、功能越來越多樣,並且將上面說的這些通過更好的系統集成技術做在一個小小的手錶之內。

  談個人研究方向:取代傳統材料,是半導體發展的重要領域

  這種新型半導體材料具有傳統材料所不具有的特點,可以應用的領域更加寬泛,是半導體材料非常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記者:您可否談談您現在的研究方向是什麼?以及研究它的重要意義是什麼?

  黎子蘭:我主要研究的是一種新型半導體材料——矽基氮化鎵晶片,它在光電性能方面具有一些傳統材料所不具備的優點,比如說高溫耐擊穿電壓特性等,目前在發光器件、功率器件等方面有著很重要的運用。

  以紫外LED為例,傳統紫外光源是用汞燈做的,這個材料具有很大毒性,將逐漸被強制淘汰,而主要的替代光源就是紫外LED晶片。這些晶片可以用在紫外曝光、紫外固化等領域,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我研究的另外一個方向是新型氮化鎵電子器件。這些器件可以應用在手機充電、變頻空調、電動汽車等非常廣泛的領域,它具有更節能、更高頻、更高工作溫度等優點,是半導體晶片發展的一個重要領域。

  談我國半導體產業:重視科技研發,構建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國內重視半導體領域發展,打造了良好的科研創新環境,為科技研發人員提供了好的發展機遇。

  記者:您在海外有著十分豐富的研究學習經歷,可否談談是什麼促使您回到國內開展半導體研究的?

  黎子蘭:我個人喜歡從事一些創新性的工作,我們也知道半導體的研究都需要有一個研發方面的平臺,也需要研發經費、團隊等資源。國內高度重視半導體領域發展,在人才、政策、科研項目等方面都構建了良好創新生態,這就為有志於從事半導體創新創業的科技人員創造了良好的發展機遇,這也是吸引我回來的主要原因。

  記者:相比國外,我國的半導體產業有哪些優勢?

  黎子蘭:第一點,我國半導體行業的市場是非常大的。這麼大的市場就要求有本土的研發機構和企業來支撐,所以這對我們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有利條件;第二點,我國人才資源豐富,有龐大的工程師隊伍,同時,相關人才的培養也在不斷進行中,所以在發展半導體方面,我們有著這樣的人才優勢;第三點,因為半導體行業的研發速度、迭代速度非常快,那麼它就需要決策靈活、反應快速的企業參與進來。目前,我們國家逐漸出現了一些這樣的企業,並且仍在湧現出更多敢於迎新的企業,我想它們是我們半導體行業發展的未來。

  ■人物簡介

  黎子蘭,廣東省科學院下屬廣東省半導體產業技術研究院學科帶頭人,博士,畢業於全球最大的獨立微電子研發機構IMEC(比利時),從事集成電路工藝技術的研發並取得博士學位。由於博士期間的優異表現,榮獲2008年度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2009-2011年,在全球著名的半導體設備商ASM從事MOCVD設備的開發。2011-2013年,在IMEC從事矽基GaN LED研發並負責工藝集成。2013年-2017年,在世界第二大電力電子器件公司安森美從事矽襯底上GaN電力電子器件的研發。

相關焦點

  • 粵港澳大灣區電子材料產業發展論壇在廣州舉行
    經過近半年的組織編制工作,《廣州市工業和信息化局關於開展重點新材料首批次應用示範指導目錄》(2020年版)也在本次論壇上正式發布,共收錄50個重點新材料產品,涵蓋先進有色金屬材料、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先進化工材料、先進半導體材料和新型顯示材料、新能源材料、高性能纖維及複合材料、前沿新材料等七大領域。
  • 淺談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三大趨勢
    淺談功率半導體產業發展三大趨勢 Arden 發表於 2020-11-27 15:58:33 行業周知,功率半導體用於所有電力電子領域,市場成熟穩定且增速緩慢。
  • 一文解讀國內外半導體雷射器產業發展現狀趨勢
    本文針對半導體雷射器光譜純度差、光束質量差、大功率工作困難、難於實現腔內調控等缺點,以光泵浦垂直外腔面發射雷射器、微納雷射器和拓撲絕緣體雷射器的研究發展路線為載體,簡要回顧新體制雷射器的發展歷程,並通過研究總結相關器件的技術發展路線,總結了在多學科交叉的技術背景下,實現新物理、新概念以及新技術融合的方法,為我國半導體雷射器產業的發展提出相關建議,以供參考。
  • 一文讀懂電子材料行業最新發展趨勢
    在日前於廣州舉辦的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屠海令發出這樣的感慨。 作為集成電路、新型顯示、5G通信的基礎和核心,發展電子材料產業對保障我國信息產業健康發展和信息安全、國防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
  • 校企合作 貴州高純半導體材料研究提速
    1月29日,貴州省輕金屬材料製備技術重點實驗室高純物質聯合研究中心,在烏當區水田鎮的貴陽精一科技有限公司揭牌,該中心是貴州理工學院與貴陽精一科技有限公司開展的校企合作項目。此舉標誌著雙方步入深度合作的新階段,將為突破國外的技術壟斷,助力貴州新型工業化高質量發展,讓更多貴州造高純半導體材料走出國門奠定基礎。
  • 打造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高地,東莞有何優勢?
    2018年6月,廣東省首個第三代半導體製造業創新中心「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功率器件及應用技術創新中心」在松山湖成立。2019年11月,廣東省第三代半導體技術創新中心東莞基地在松山湖揭牌。第三代半導體以氮化鎵(GaN)、碳化矽(SiC)等寬禁帶半導體材料為基礎,是新型半導體照明、射頻微波器件及、高功率密度電力電子器件的、核心,可廣泛用於新型照明、5G、新能源汽車、智能電網、軌道交通、智能製造、雷達探測等諸多行業。
  •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 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原標題: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摘要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 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在
  • 共話5G中高頻,助力產業創新融合——5G中高頻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
    論壇以「共繪中國中高頻產業藍圖,賦能數字經濟時代新機遇」為主題,共同探討跨產業協同創新機制,圍繞5G中高頻關鍵技術、第三代半導體材料,以前沿思維,尋找創新動力源泉,旨在加速5G中高頻段產業成熟與發展,發揮順義區在北京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主平臺作用。
  • 半導體產業逆勢增長,中國材料市場規模明年將創新高
    來源:一財網在疫情影響下,居家辦公需求增長,筆記本電腦,包括雲存儲、雲端運算在內的雲端應用,以及遊戲產業的發展,大量增加了半導體的需求。半導體行業在2018年達到巔峰,產值為4700億美元,中國佔比約13%。2019年整個行業下跌12%,今年恢復到7%的增長。半導體產業為何實現逆勢增長?居龍認為,在疫情影響下,居家辦公需求增長,筆記本電腦,包括雲存儲、雲端運算在內的雲端應用,以及遊戲產業的發展,大量增加了半導體的需求。
  • 碳納米管產業深度研究:優秀的新型導電材料
    以反應器尺度為例,因為碳納米管產品從形態上看並不是一種均勻的物質,欲實現碳納米管這一類新型納米材料工業生長反應器的設計,還需要工程基礎研究的創新結合。產業鏈化工上遊主要是丙烯、液氮;下遊應用於鋰電池服務新能源汽車產業和 3C 數碼產業,應用於導電塑料,服務電力基礎設施、半導體產業等。新能源領域:碳納米管是優良的鋰電池導電劑 鋰電池性能優異而具有廣泛的應用。
  • 電子產業新材料之PI行業深度研究:半導體、5G、顯示等
    目前,公司新型材料項目產業化進展基本順利,公司年產 500 噸聚醯亞胺薄膜生產線量 產日趨穩定,導熱膜具備向華為、蘋果、三星、VIVO 等品牌批量供貨的能力,全年形成 銷售收入 1.2 億元,目前正在籌建二期擴能項目。未來,公司在聚醯亞胺薄膜材料產業方 向,計劃形成年產量超過 2000 噸的產能發展。
  • 聚焦產業發展,康佳2020重慶Micro LED產業創新論壇開啟「未來...
    「2020重慶MicroLED產業創新論壇暨康佳半導體顯示技術及新品發布會」在重慶渝州賓館隆重舉辦。    當前,我國正進一步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提升自主創新能力、不斷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既是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的關鍵,也是提高國際影響力、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基礎。隨著5G、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催生5G+8K和5G+AR/VR兩大視頻視覺新變革,顯示領域也迎來新機遇、面臨新挑戰。
  • 技經觀察|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碳基半導體作為有可能繼承矽基半導體,成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礎的新型半導體材料,其發展潛力值得科研和半導體從業人員對其進行深入挖掘。但隨著晶片製造工藝在納米尺度逐漸逼近物理極限,矽基半導體晶片性能大幅躍升面臨終結,尋找接替矽基的新型半導體材料成為保障晶片性能高速發展的候選項。科學研究發現,以碳納米管為代表的碳基納米材料具備獨特的電學、力學和光學特性,同等工藝水平下製作的碳基晶片,在性能和功耗方面都將比矽基晶片有明顯改善。碳基納米材料成為半導體取得突破的可行方向之一。
  • 中國新型能源材料發展戰略
    從整體來看,我國新能源材料領域與國外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較大差距。今後,我國新能源材料產業的競爭力仍需加強,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亟待完善,部分核心關鍵材料受制於人、高端材料對外依存度較高的問題需解決。為此,抓緊機遇,合理規劃,提升新能源材料產業的支撐能力勢在必行,這對加快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增強國際競爭實力、實現材料綠色低碳化發展目標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 2020中國電子材料產業技術發展大會舉行 院士大咖共話新材料發展前景
    中國工程院屠海令院士、中國工程院周濟院士、中國科學院江風益院士、中國科學院楊德仁院士、中國科學院曹鏞院士等全國電子材料領域頂級專家,以及國內外企業家約500人齊聚黃埔,圍繞著5G、集成電路、新型顯示等產業鏈需求引領電子材料發展等議題開展研討和交流,共謀中國新材料產業發展的新機遇與新挑戰。
  • 技經觀察 | 碳基半導體:中國晶片產業發展新機遇 產業篇
    碳基半導體作為有可能繼承矽基半導體,成為未來電子信息產業重要基礎的新型半導體材料,其發展潛力值得科研和半導體從業人員對其進行深入挖掘。美國的這一系列舉措不僅會割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還會引發其他發達國家效仿。對於發展尚未成熟的碳基半導體行業,未來還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構建全新的生態鏈,全球化合作將大大加快這一進程,而美國等國的逆全球化勢必對碳基半導體行業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 中科創星投資總監李博濤: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的荊棘之路
    近日,由清科集團聯合清科創新中心主辦的「清科「City+」產業計劃」集成電路專場圓滿落幕。本次會議邀請了中科創星李博濤先生,就國內半導體產業發展進行了深度分享。中科創星致力於構建硬科技創業生態,引進全球硬科技領域高端創業領軍人才,是「硬科技」理念的締造者和「硬科技」投資的先行者。
  • SEMI中國區總裁居龍:全球合作創新驅動半導體產業發展
    9月16日舉行的2020創新與新興產業發展國際會議——集成電路專題會上,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中國區總裁居龍發表題為《半導體產業新形勢,新機遇,全球合作創新驅動產業發展》的演講,和與會者分享了對行業未來發展的見解。
  • 5G中高頻產業技術創新發展論壇在北京順義成功召開
    第三代半導體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於坤山,TD產業聯盟副秘書長金毅敦,中電科發展戰略研究中心高級專務/副主任李晨,北京國聯萬眾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安國雨等200多位政府領導、國內外相關專家學者以及相關企業高層出席參與。
  • 泰興30個農業農村重大項目開工 緊跟農業產業發展趨勢,總投資22.8...
    項目位於泰興的農產品加工園區,總投資10.5億元,用地283畝,採用國際一流家具機械製造生產設備,使用環保型板材、PU紙、UV漆等材料,建設三個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現代化智能家具生產車間。項目建成後,將形成年產2500萬件板式家具的生產規模,新增產值18億元,出口創匯8000萬美元,新增稅收1億元,帶動就業15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