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芍藥花圖片,芍藥的野生品種張什麼樣?

2020-12-11 哇咔咔牡丹

芍藥花大而美,因為開花較遲,又被稱為殿春。自古就有很多關於芍藥的有趣故事,比如四相簪花,史湘雲醉臥芍藥叢,芍藥也為大眾所喜愛。但是我們平常看的芍藥都是張在深閨之中,今天我們不妨到野外看看野生芍藥花長什麼樣吧。

芍藥別名將離,離草。因與形容美麗容貌的「婥約」諧音而稱之為芍藥。是我國六大名花之一。與牡丹並稱為花中二絕,有牡丹為花王,芍藥為花相的說法。

芍藥也因為嬌柔嫵媚,傳說陰氣極重,多養在寺廟之中,極少有人願意在家養殖芍藥。直到現在芍藥還被認為是鬼花,不宜在家中養殖。

相比養殖芍藥,野生芍藥也更為嬌小,但是生命力極強,繼承了芍藥的豔麗,簡直是豔不可方語。

三五朵野生芍藥花開成簇,爭奇鬥豔,讓人忍不住駐足細細觀賞。

相必也只有在這一刻才會真正明白,史湘云為何會醉臥芍藥叢。

自古風流芍藥花,花嬌袍紫葉翻鴉。詩成舉向東風道,不願旁人定等差。無疑是寫出了芍藥並不比牡丹差,雖無牡丹貴,但也自成風流。

野生芍藥需要極強的生命力,少了那份嬌弱,多了幾分堅強,似乎要極力呈現自身的華美和生命力。

今日階前紅芍藥,幾花欲老幾花新。芍藥花期很短,一般10天左右就敗了,能遇到如此美的野生芍藥,怎能不讓人沉醉於此呢?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總結全球牡丹芍藥資源與育種進展 積極開展野生資源保育...
    genetic breeding of Paeonia: a systematic review」)的文章,全面總結、介紹芍藥屬野生種和栽培品種資源類群及遺傳育種研究進展。芍藥屬植物是全球重要的觀賞植物和藥用植物。伴隨牡丹和芍藥產業不斷發展,產業鏈不斷延伸,市場迫切需要有更多的優良品種。在王亮生研究員看來,現階段全世界究竟有多少芍藥屬野生資源?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觀點。而在全球範圍內有哪些栽培類群?很多人也並不清楚。
  • 芍藥花怎麼養更美觀?教你3個小妙招,養出最絢爛的芍藥花
    芍藥花是中國的傳統花卉,它的花朵非常大,而且和牡丹很相似,花多形狀碩大特別的鮮豔,一朵芍藥花通常有上百個花瓣,花色非常繁多通常見到的有粉色
  • 芍藥的栽培和養護技術要點
    芍藥學 名:Paeonia lactifl ora Pall.別 名:婪尾春、將離、沒骨花、餘容、犁食、白朮等科 屬:毛茛科,芍藥屬芍藥原產於我國北部,現我國東北、華北山區及內蒙古自治區的山坡草地仍有野生。
  • 芍藥花的功效與作用 芍藥的種植方法!
    芍藥在中國的栽培歷史超過4900年,是中國栽培最早的一種花卉,位列草本之首,被人們譽為「花仙」和「花相」,且被列為「六大名花
  • 晨讀|牡丹芳菲,芍藥暗香的晚春
    好一團粉黃的芍藥,絲絲縷縷,楚雨耕百蕊幾度君子笑,湘雲醉千瓣一杯眾相生。牡丹與芍藥,原本一家姊妹花,皆為毛茛科芍藥屬植物,古有「立如芍藥,坐如牡丹」之贊語,兩者在葉片、花色及植株外形上有許多相似的地方。《詩經·鄭風》中有詩曰「維士與女,伊其相謔,贈之以芍藥」,可見古代先識「芍藥」;北宋周敦頤的《愛蓮說》中「自李唐以來,世人甚愛牡丹。」
  • 牡丹花真的是芍藥花嗎
    牡丹是一種植物,又叫別裡草,與花中宰相等芍藥花與牡丹非常相似,但只是相似而已,他們有許多不同的地方,比如他們的花和葉,牡丹花的葉子較寬,牡丹花的葉子較窄,芍藥花的葉子較窄,前後為深綠色。此外,牡丹花和芍藥花的大小也不同,牡丹花的花多為單花,芍藥花的花多集中在枝頂上,牡丹花的直徑一般為20釐米左右;芍藥花的直徑一般為15釐米左右。牡丹是木本植物,可以長到2米高,而芍藥是一種不超過1米的草本植物。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牡丹不同於牡丹。
  • 關於土鯽、優質鯽魚與野生鯽魚:「土」是一種結果而不是一個品種
    另外,對於側線鱗計數的方法,除了目視數數外,可以把拍照很清晰且完整的鯽魚圖片,用在手機上或電腦上放大圖片來計數,即方便又準確。"土」是一種結果而不是一個品種土鯽魚,在川渝地區非常流行這個稱呼,其本意就是冠以"土"字來以此區別於其它優質鯽魚,這裡的"土"其實也和"野生"掛上了鉤,認為土鯽比優質鯽魚的營養和口感都要好,其實這是個
  • 「冠群芳」芍藥花,竟然有這麼多的價值?如何在家種植芍藥花呢?
    「原創|行走指尖,圖片|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芍花是一種很美麗的花,每年的5月初是芍花的花期,當芍藥花開時,那沁人心脾的花香飄散在空氣中,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再欣賞著姿態各異的花朵,簡直美不勝收。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芍藥!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花的顏色可多了,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最惹喜愛的是內粉外白的芍藥花。
  • 英媒:中國娃娃魚有多個品種 放生式保育或致野生品種滅絕
    參考消息網5月23日報導英媒稱,中國為保育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娃娃魚,多年來採取人工繁殖然後放生策略。但最新研究發現,這種方法可能會破壞現存野生娃娃魚的基因,不利於它們在野外生存,而真正野生的娃娃魚至今已「差不多滅絕」。據英國廣播公司網站5月22日報導,娃娃魚學名中國大鯢。
  • 如果不下雨可以去芍藥嶺上看芍藥花了
    又到芍藥花開放的季節,還記得去年我們介紹的那位80後「山大王」吧,小編今天專門登門拜訪,為各位朋友前去探路。基地所在的漢源縣曬經鄉空氣好,沒有汙染,是天然氧吧。另外,芍藥在紅樓夢中是一種重要的花,「史湘雲醉眠芍藥茵」是紅樓夢中最美麗的情景之一。芍藥花還具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藥用價值,花可製作:芍藥花粥、芍藥花餅、芍藥花茶,清代德齡女士在《御香縹緲錄》中曾敘述慈禧太后為了養顏益壽,特將芍藥的花瓣與雞蛋麵粉混和後用油炸成薄餅食用。此外,芍藥花還可以製作芍藥花羹,芍藥花酒、芍藥鯉魚湯、芍藥花煎等,製作方法簡便,美味可口,功效頗佳。
  • 牡丹鑑賞|中國牡丹的起源,4大種群9個原始品種的現狀和保護
    牡丹鑑賞|中國牡丹的起源,9個原始品種的保護現狀文:花木君眾所周知,牡丹被譽為「國色天香」,是我國十大名花之一,曾經在清末被慈禧太后以懿旨形式定為國花,是我國栽培最廣泛、園藝品種最多的觀賞花卉之一。牡丹在植物分類學上,歸屬於芍藥科(Paeoniaceae)芍藥屬(Paeonia),全世界芍藥屬有34種,芍藥屬分為牡丹組和芍藥組,牡丹組全部為我國特有。據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最新統計,我國芍藥組有7種2亞種,牡丹組有9個野生種和1個栽培的雜交種(目前很多資料還在採用1979年《中國植物志》的老資料,分類混亂且不準確。)。
  • 家鄉的野生花卉
    下面介紹幾種家鄉的野生花卉,以免遊客問起說不出名來。嬌嫩欲滴的芍藥花,國花牡丹之母本,素有「草原牡丹」之美譽。左圖是走馬琴,左上圖是紫地丁,右下圖是野生刺玫。書中大部分草藥來自蒙古草原,比如草原上的芍藥、金蓮、斷腸草、黃芪、柴胡、防風、沙參等等都收錄於《本草綱目》中。
  • 了解了芍藥的前世今生,才能更好讀懂經典
    明·陳嘉謨《本草蒙筌》提出以根的顏色劃分赤、白二種芍藥,且以五行歸屬理論闡明兩者的功效差異,同時延續前人之說,認為入藥以野生單瓣者為好。明·李時珍《本草綱目》雲芍藥根之色隨花,與實際不相符,或為引前人所言而未加驗證。明代以前芍藥的主產區為淮南,而《本草綱目》中記載揚州芍藥最勝,而揚州為當時花卉主產區,推測當時已將觀賞用芍藥中單瓣者入藥。
  • 花中之相——「芍藥」
    芍藥為我國傳統名花之一,栽培歷史最久,早在3000多年前的夏、商、同時代已有栽培。在春秋戰國時代,民間已有將芍藥作為禮物的習俗,男女相愛、友人告別時互相贈送。故芍藥又有豔友、將離、可離等別名。列唐代芍藥已。侄許多詩詞中出現,如「牡丹落盡正悽涼,紅芍升時醉一場」和「多謝花工憐寂寞,尚留芍藥毀春風」。
  • 武漢肺炎疫情啟示錄 人類探索與中藥材野生資源枯萎與保護
    特別是以下藥材品種更容易出現物種危機:     一是生長於嚴酷環境中的物種更易受到滅絕的危險,如生長於石灰巖地區山豆根、黑節草;如沙漠環境生長的阿魏、髮菜、不老草、肉蓯蓉,甚至是野生甘草、美麗芍藥、多花芍藥、新疆芍藥80004000黃精   統苦黃精(卷葉黃精
  • 太行山中野生金錢豹頻繁「出鏡」 野生動物種群增
    金錢豹  太行山中野生金錢豹頻繁「出鏡」 野生動物種群數量增加  記者呂高見/文 本版除署名外均由焦作市野生動植物保護救助站供圖  核心提示|「太行山修武林區,不到半年時間,在不同時段、不同地點,紅外線照相機23次拍攝到100多張金錢豹活動時的照片和多段視頻。」
  • 【圖片】獼猴桃各品種,獼猴桃品種圖片大全
    ,下面果果就來和大家一起看看各品種獼猴桃圖片。  該品種是由中科院武漢植物所選育而成。1987年春天引入各城市,平均單果重85克,最大單果重150克。果肉淡綠色,果心黃色,較小。肉質細、汁多,風味濃,品質上等。
  • 雲南野生蘑菇特產———野生蘑菇大會
    黑松露一生都生長地下,地表通常看不到絲毫痕跡,但一些嗅覺靈敏的動物在發情期卻能準確地找到它們,在每年十一月至來年二月這段黑松露收穫的季節,被稱為松露獵人的採集者會帶上受過專門訓練的狗上山去採集黑松露,場面很是壯觀有趣。黑松露產量很少,全世界僅見野生分布於阿爾卑斯山脈南段和喜馬拉雅山脈的東南地區。食用黑松露在歐洲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其中以法國、義大利、西班牙最為盛行。
  • ...遂寧明察暗訪陸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場所140處,涉及34個品種……
    市面上有豬肉、牛肉、兔肉、雞肉、魚肉等多種選擇,還有那麼多好吃的做法,為何偏偏有人將野生動物作為盤中餐呢?」一位正在嘉興農貿市場內選購兔肉的市民潘加雙表示。「我們家一直都不吃野生動物,你想嘛,野生的它吃啥長大的都不清楚,誰曉得它的體內有沒有病毒?」市民周女士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