鴿界趣聞每日為大家帶來養鴿賽鴿小常識以及鴿界趣事,點擊關注,每日免費為您帶來實用養鴿小文章,大家共同探討,共同進步,共同學習,如有問題更可留言,有問必答。
在新舊世紀之交,一位高端領導曾高瞻遠矚地提到:創新是民族發展不竭的動力。引用至鴿界也是如此,創意是賽鴿之魂。
作為現代賽鴿運動的發源地——上海,自然在改革開放後須「衝出亞洲、飛向世界」。因此,白宮鴿舍進行了可貴實踐和實驗探索,在市級大賽中碩果纍纍。比如:上海市500公裡聯翔(決賽為30000-50000餘羽),曾榮獲上海市4名、5名、6名、7名、13名、30名、45名(50名後忽略不計);在上海市(秋)幼鴿特比環大賽中(500-600公裡),多次在1000名有效名次中入賞率最高,曾榮獲3名、5名、9名、12名、14名(2次)、18名、24名、26名、27名、33名、49名、84名、87名(100名後忽略不計)等高位名次;還榮獲「中距離」「鴿王亞軍和最佳鴿舍冠軍等。可見,白宮鴿舍中距離的綜合實力。
現在,我以白宮鴿舍的兩羽賽鴿做一簡析,以饗廣大讀者:
其一、05-006049
點白、砂、雌,上海市中距離鴿王亞軍。此鴿外形為:眼——清晰靈動;肉——豐滿張力;羽——柔滑緊密;架——粗實有力。此羽中距離鴿王是大銘鴿黑根.克拉克與白宮皇后及其後裔匯總的集合體,也是採用遠親沾血交配法的結晶,其平輩在上海中距離各項大賽中英雄輩出,這裡恕不一一舉例。
其二、03-188827
灰、黃、雌,「三冠王」。其血統為楊格多拉斯×凡龍「超級73」。主要賽績為:03年上海市年度總決賽5名;03年普陀精英賽500公裡15名;03年黃浦幼鴿賽總冠軍;04年黃浦「交友杯」400公裡總冠軍;04年普陀精英賽500公裡總冠軍。
以此過硬的賽績,還鑄成上海市最為耀眼的中距離最佳鴿舍冠軍,從而登入使萬千鴿友羨慕的榮譽殿堂,白宮鴿舍做到了。因此,有人頗有見地說:偶爾取得1次冠軍難;若多次取得高位名次難上加難;倘是以整體實力攝取鴿王和最佳鴿舍,真是難於上青天!這不僅是對白宮鴿舍的鼓勵,而且也是對白宮鴿舍的鞭策。
當中國由賽鴿大國挺進賽鴿強國之際,最為關鍵的是:在大量引進高質量外國優秀名鴿之時,如何使「中國製造」到「中國創造」,即由優秀洋鴿所出子代的同場競技發展為在實踐中培育中國的品系。就這個前沿問題,應作出比較全面而又概要的應答。其實,賽鴿運動是一項高科技飛翔運動。既涉及人的智慧、人的稟性和人的悟性,又要與賽鴿的運動學、生理學、營養學、病理學、氣象學、環境學、空氣動力學密切相關。
首先,必須樹立「追求卓越,講究進化」的理念。賽鴿首要解決的是養育理念的問題,養是為了賽,賽是為了育。養育是通過比賽實踐來促使鴿子的進化。為什麼上海面對激烈的競翔,在前幾年有一批中距離賽鴿的高手,在近年內紛紛落馬。究其原委,不是他們退步了,而是他人進步了。因此,我認識到:這種與時俱進的時代精神激勵著我們,在面臨高水平的競賽中,必須要確立「追求卓越,講究進化」的理念。
其次,切實做到「選種—配種—馴養」一條龍,切實抓好三大主要環節。其更為關鍵的是:培育中國人的品系。
選種:養鴿者不僅要選擇自己喜愛的尖端品種,而且要把握尖端品種個體的質量。比如:一對好鴿子,所出後代要篩選與選擇,即憑經驗從外表進行好中選優;而且還要從看不見的內在品質進行區分,從育種後放飛的效果來進行甄別。從國外或國內名家引種,也須做到上述兩個過程,寧缺毋濫。比如:選種有3個層次,一是像詹森、蓋比等,在篩選中進化,在進化中篩選,從而尋找到1-2羽育種的源頭,故稱「自成體系」型;二是像甘納斯那樣,以買鴿王做種鴿,在強大的經濟實力基礎上不斷引進,也能做到東方不亮西方亮!故稱「沙裡淘金」型;三是有些鴿友向一些名家訂一些幼鴿,隨即開家放飛,參加比賽。年復一年,始而復之,故稱「依賴名家」型。我欣賞、認同第一種選種方式,並在實踐中身體力行。
配種:配種有許多技巧,也有各種流派。本人崇尚「遠親配」,當然每個人掌握的尺度不同,但崇尚的宗旨都一樣,即具有穩定性超級鴿的血緣關係配。我一般掌握在2-3代有血緣關係的交配方式,目的是:一、爭取優秀基因濃縮,因為有血緣關係的交配,追求的是把其穩定的內在基因相同部分融合,使之內在優秀基因相合配;二、這種方式的使用,注重雌雄個體的外在和內在條件的優勢互補,出現既有血緣關係的穩定,又有雜交的優勢。當然,交配所出的種鴿與賽鴿還是有差異的,種鴿強調內外特徵(內是指遺傳,外是指表象)的一致性;賽鴿強調「血緣相容與進化超越」,追求賽績的高位名次與成功率;三、要求在300公裡至700公裡的高分速,即使在惡劣天候條件下競翔,也能名列前茅。同時,其子代個體在體形、骨架、肌肉、羽質等方面向優勢方向進化。這次我的CHN05-006049評為的中距離鴿王,就是最有力的例證。這是優秀種鴿繁衍的結晶,也是本鴿在一年中三次大賽最好成績折分的結果。四、堅信「放飛是檢驗賽鴿質量的唯一標準」,種鴿與賽鴿的培育,必須在競翔中形成篩選機制和循環機制,按目前時興的話來說:培育「與時俱進」的種、賽鴿;盡力彌補「育種」和客觀條件局限性的一對矛盾之間的距離。由於白宮鴿舍條件、面積和鴿主的精力、時間的限制,絕對不可能專設一個種鴿培育場所,但是培育新品種,又要保留一系列各種各樣的原環品系鴿,因而佔了部分空間。即使目前不用,也是為了將來因過度「近交」後,須應用「雜交」來提純復壯等等,所以處理好這對矛盾,儘可能做到左右兼顧,為新的育種道路另闢蹊徑。
訓養:我一貫主張,現代賽鴿的訓養,必須是科學方式的馴養,既不是傳統的自然方式,也不是「自以為是」的機械運作。舉一個簡單例子,家飛與營養補充必須相互匹配。營養過剩,顯得肥胖而力量不足,飛速不快;營養不足,顯得消瘦而能量不足,飛速也不快。因而,實現「營養—訓放—防病」的平衡,這是相互交叉、又有聯繫的關係,核心是「平衡」。如果在這個循環中,能做到營養與鴿體的平衡,營養與健康的平衡,鴿體與健康的平衡,那麼,不僅離比賽的成功近在咫尺,而且也是育種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最後,運用唯物辯證法分析,來說明育種的科學性與藝術性、艱難性與曲折性、應然性與實然性。我認為:凡是一羽大銘鴿誕生,都是一個複雜、長期、曲折的過程。這不僅能透析出鴿主的精明睿智,也需要強大的種鴿隊伍,還需要一點兒運氣和機會。比如:一羽大銘鴿在成功之前,必須先有大銘鴿的生理基礎,而後天的訓養,只不過開發了這羽鴿子的內在潛質。如果有人追問,這羽鴿子的先天潛質哪裡來的,那就是其父母鴿交配遺傳(可能也有變異)的結果,這種強勢遺傳亦是父母鴿交配偶然機率的真實反映。因而作為鴿子的教練,千萬要珍惜身邊銘鴿的「苗子」。
問題談到這裡,那麼具有潛質的鴿子與不具有潛質的鴿子(即使同父母鴿所出的後代,也有較大的差異)如何區別呢?這就要憑鴿主在長期賽鴿運動中積累的經驗、數據和一般標準來加以甄別,亦可稱之為「第六感覺」吧!這與選拔運動員相似,即在1-3月幼鴿中加以篩選、清除,後在競翔中加以篩選、清除,再在育種中篩選、清除。不要手軟,也不要心軟,嚴格按照科學的、經驗的「第六感覺」行動。這樣,可能一些好的幼鴿會被無情地清洗掉,但最好的幼鴿是絕對不會被清洗掉,同時,運用這種「第六感覺」處理掉表現「平平」的鴿子,就為有限的鴿舍拓展了空間,為那些日後可能成功的「苗子」在「休息、吃食、防病、成長」等方面創造了良好的空間,也為日後取得高位賽績和培育品系開闢了一條金光大道。
「中國製造」是拿來主義,是簡單的交配、放飛、奪冠的結果;「中國創造」是創新發展,才是充分體現中國鴿人聰明才智、促進信鴿事業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從本人及其白宮鴿舍的科學運作,是在走「中國創造」之路,已經成為中國鴿友育種的一個典型和一抹縮影。可見,構建「勇立潮頭、敢為人先、育種為本、賽績說話」的所作所為,才能在當今好鴿如潮、競爭激烈的賽鴿運動中立於不敗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