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江蘇省教育廳的一份通知竟然上了熱搜,吸睛內容是不得公布學生成績,義務教育學校實行等級計分。
近日,廈門也發出了類似的通知,而且比江蘇更進了一步,取消期中考試和所有非畢業班過程性考試,連隨堂測試也不允許。一個學期只安排一次期末考試。義務教育階段學校不統一進行學科期末考試。
網傳的不考試有點不實,是每個學期只考試一次,但也顛覆了家長的常識,同時也顛覆了老師的常識。比如隨堂測試,跟作業基本性質差不多,也就是老師了解學生對於所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如果這個都不能做,老師還真不知道該怎麼掌握學情。
不少網友說,廈門抄江蘇作業了!有一名家長網友說,這些規定,讓一個成語用了9年!到了第9年,開始清算小學到初中學習總帳,到時候算盤響眼淚淌。
有網友留言追問:這是個什麼神成語,一用9年,年復一年?有人答曰:掩耳盜鈴是也。
說真的,我覺得這位家長朋友說的沒錯,從小學一年級入學開始,就不公布學生學習成績,像二師兄說的那樣,你也不是妖怪,我也不是妖怪,大家都不是妖怪。都是一團和氣好好好。
我怎麼覺得這不是什麼教育,這就是和稀泥。不管學得怎麼樣,反正不用為成績操心。這裡說的不操心,是學生不用操心。家長可能操心更多了,未知的東西是最可怕的,家長連孩子的學習情況都是未知的,這不是很可怕嗎?
說到學習成績等級計分,據說,這樣做,就可以不傷害學生自尊心,我真的是不懂,等級計分就有這麼大的作用,怎麼就能達到不傷害自尊心的目的了?
如果學生因為考不好而傷了自尊,那麼,等級計分跟百分制計分,對於自尊心的傷害沒有任何區別。學生考了50分,比起同學的100分,傷了自尊。那麼,學生得了個不及格,對比別人的優秀,就不傷自尊了?
這樣的說法很荒唐,只要有比較,就有傷害。其實,這樣的傷害何嘗不是有益的「傷害」,何嘗不是一種挫折教育?
我們現在的孩子,在家裡慣著,到了學校還是這樣過度保護著,一旦遇到一點挫折,就天塌下來般的無法忍受。現在的小學生都動不動就尋短見,跟這樣的過度難道沒有關係嗎?
如果一名學生,連自己的學習成績都不敢面對,長大以後還能面對什麼困難,還有什麼勇氣正視困難和解決困難?
我一直認為,學習成績從來就不是什麼隱私,一個班一個年級的學生,在一起學習,就應該相互知曉學習情況。公布學習成績也並不是什麼壞事,激勵先進鞭策後進有什麼錯?
學生負擔過重應該減負,但是,並不能一刀切地全都砍去。現在有些學校的學生負擔不是重了,而是輕了,甚至基本沒有了。一個學生,一個人,是必須有適度的負擔的,沒有負擔,還談得上什麼責任意識的培養?
最近,因為工作關係,去過一些農村學校,這些學校的學生根本用不著減負,而應該「加負」,一個班30來人,每次按時交作業的能有三五個,其他的作業都不做。
但是老師不敢批評,不敢責令學生做作業,因為怕加重學生負擔,更怕學生尋短見,那麻煩就大了去了,是不可承受之重。
現在,減負的聲音越喊越響,而對於義務教育學了9年究竟是否達到初中畢業的要求,竟然沒有人提及,這不是很奇怪嗎?好像9年時間到了,也就達到初中畢業標準了,這也是典型的掩耳盜鈴!
一個成語用9年,然後才切身體會到這個成語原來是這樣用的,實在令人擔心,不知道這樣的教育,想把孩子們培養成什麼樣的人?
任何事情都不要走極端,初中畢業的學生近乎一半上不了高中,大學也不是義務教育,憑什麼規定不考試?聽話的,9年掩耳盜鈴後,等待的,一定是悲劇性的結局!
大家對這個問題是怎麼看待的呢?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