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品之王」陳佩斯,消失22年重回央視:從低谷中走出來的人,有多...

2020-12-17 騰訊網

作為「小品之王」,陳佩斯在春晚的舞臺上給大家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回憶。

幾乎每一年,他都會被觀眾選為「最想在春晚見到的明星」。

在中國,很少有這樣的明星,離開越久,觀眾越想念。

就在前幾天,離開央視22年的他,要回歸央視舞臺,擔任綜藝節目《金牌喜劇班》的首席導師。這個官宣消息,讓很多網友往往紛紛回憶起了有他小品相伴的青春。

春晚歷史上的第一個小品,就是他的《吃麵條》。

那是1984年春晚,在節目中,陳佩斯上演「無實物表演」,手捧空碗,拿起筷子「吃麵」狼吞虎咽,嘴裡發出「嘰裡咕嚕」的聲音。

節目播出後,小品這種表演在全國引發轟動也成為了春晚的固定欄目之一。陳佩斯和朱時茂一夜間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喜劇演員。

之後,他11次登上央視春晚。陳佩斯飾演的小人物形象,庸俗、市儈、油滑、憨直,接地氣。

沒有爛俗段子,沒有誇張扮醜,沒有催淚煽情,劇情簡單真實。

他創造了難以挑戰的喜劇高峰,每一部小品都堪稱經典。

當時的觀眾可能想不到,1998年春晚,陳佩斯出演的小品《王爺與郵差》,是他至今為止最後一次登上春晚舞臺。

他的小品,從此再難一見。

01離開央視

歷經22年的重生和蛻變

1999年,陳佩斯和朱時茂發現央視下屬電視總公司刻錄售賣自己過往小品的VCD,不僅沒給他們版權費,連知會一聲都沒有。

當找到負責人時,對方說:「我就出了,怎麼著?陳佩斯和朱時茂還不是我們捧起來的?」

兩人索性將其告上法庭:「他們隨便對我們說NO,我們也對他們說一次NO。」

2002年法院作出判決,要求電視總公司停止侵權行為,在《中國電視報》上刊登致歉聲明,並向陳朱二人支付著作權侵權賠償金33萬元。與此同時,他們基本失去央視有關的商業演出邀請,其他電視臺也不再熱捧他們。

當時很多人,並不理解他的堅持,認為那叫「冒傻氣」,「不夠成熟」。

當我們對某一不公現象做出抗爭時,身邊總會有人來勸你,「很多人都能接受的既定規則,你為什麼你不能接受。」

他當時的想法,就像魯迅先生所說的:「從來如此,就對嗎?」

其實,版權糾紛也不是陳佩斯離開的唯一原因,對藝術的熱愛,不允許他一次次的妥協,他不接受自己作品的粗糙。

這種對喜劇藝術的堅持,正是他重新歸來的底氣。陳佩斯離開春晚後的這22年,大家都很好奇他們到底去了哪裡?

那時朱時茂選擇下海經商,陳佩斯選擇導演話劇。

他與妻子合夥,投入全部身家開辦了影視公司。可惜,推出《父與子》《少爺的磨難》《二子開店》等一系列喜劇電影。

但在當時,叫好不叫座,負債纍纍,欠了幾百萬。

有人說,他到荒山裡種植果樹,陳佩斯本來也有這個打算,但是因為那片荒山不適合種果樹就放棄了。其實那個時候公司還可以運作,也有一些固定的廣告費收入。

沉寂的這幾年,他靜心研究起了喜劇。

一個人,在最低谷時,去審視自身,才能深刻明白,自己可以達到的高度;在最低谷去觀察世界,才能看清自己真正想走的道路。

最終,他走出了自己的路。

2001年,他帶著自導自演的話劇《託兒》重新回歸觀眾視野。首場上座率就高達95%,大獲成功。

隨後,他又推出了《親戚朋友好算帳》、《陽臺》、《雷人晚餐》、《戲臺》等多部話劇。

累計巡演超過500場,觀眾超70萬人,在當時低迷的中國話劇界,投下了一顆顆重磅炸彈。

其中作品《陽臺》被上海戲劇學院選為經典教學案例。

有人感嘆:「像陳佩斯這樣專業系統研究喜劇理論,並有多年舞臺演出經驗的人,在中國,找不出第二個。」

在一次採訪中,陳佩斯平靜地說道:

「我做喜劇的時間特別長,特別專注,下的功夫比別人多。對它的認識也深,能力也強。零幾年的時候,創作還能找朋友商量商量,能讓人給問住,能被點出破綻。現在做喜劇,已經沒有對手,沒有可以切磋的人了,真的很寂寞。」

旁人可能覺得他傲慢,但他說的是事實。

人生的「低谷」過不去,可能是白骨,也可能在在平淡中度過一生,但是對於心中有信念的人來說,意味著重生和蛻變。

離開央視,陳佩斯自己探索喜劇,他迎來喜劇領域的黃金時代。

02每個人最終的歸宿

都是自己

魯豫在《偶遇》中說:

「無論是誰,我們都曾經或正在經歷各自的人生至暗時刻,那是一條漫長、黝黑、陰冷、令人絕望的隧道。」

人生如同浪潮,高低起伏,洶湧澎湃。

很多人享受得了高處的歡喜,卻承受不住低谷的落寞。

其實低谷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沒有正視挫折的勇氣和重回巔峰的能力。曾有人問作家畢淑敏:「您是怎樣度過人生低潮期的?」

她的回答是:安靜地等待。

這份「安靜」是內心的確定感,對過去不悔恨,對現在不抱怨,對也未來不必有太多奢望。

在低谷中,人不得不低頭,不得不妥協一些事,但是自己不能看不起自己。

梁家輝出道不久就憑藉內地電影《垂簾聽政》拿下香港金像獎最佳男演員。

但是當時的香港電影主要資金來源和市場都在臺灣,而臺灣規定所有去內地拍戲的演員一律封殺,梁家輝連影帝獎盃都沒捂熱就被雪藏了。

沒戲拍的日子持續了一年多。梁家輝就和另外兩個朋友一起,到銅鑼灣大宛百貨門口去擺攤,還經常跟拍警匪片似的被警察追得滿街跑。

擺地攤最終幫梁家輝熬過難關,還讓他遇見了現任妻子江嘉年,那時候梁家輝總是一邊擺攤一邊想怎麼跟老婆表白。

他明白那只是一段過渡期,誰都會有倒黴的時候。如果實在演藝的大門關閉,不過是重新再選擇一個行業開始。

演員楊冪也曾被全網「黑」,後來她面對採訪時的一句話,令人深思:

在人之上的時候要把別人當人,然後在人之下的時候要把自己當人。

正像作家亦舒所說:

「每個人最終的歸宿,都是自己。」

外界紛紛擾擾,好像和自己有關,但其實無關。

人一旦被迷惑了,很可能再也找不回來自己,也走不出低谷。 所以,人生不怕有低谷,就怕你一遇到低谷就迷失了自己。

03找到你的目標所在

提升人生驅動力

其實,陳佩斯能夠從低谷中重新殺出,依靠的正是自己對喜劇的熱愛。這是一種強大的職業自驅力和對自己的信念感。

他相信專業是他的生存之道,而他的專業就在喜劇領域。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裡有一句話: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的時候,全宇宙的力量都會幫你實現它。

但是在21世紀,過多的職業選擇,和誘惑,讓人看不清職業真相,沒有目標的人,全世界都沒辦法幫你。

當年作家小仲馬在面試時,他發現自己沒有什麼特長,不喜歡數字,這意味著不能做財務工作,不喜歡與人打交道,因此他也不想做管理和銷售工作... ...

這讓受到小仲馬父親囑託,幫助小仲馬的面試主管很無奈。

但是在小仲馬離開時,面試主管發現他字寫的好,告訴他:「小夥子,你有自己的閃光點,你寫的字很漂亮。以後可以多寫一些東西呀。」

小仲馬受到啟發,小仲馬在興趣和能力結合中找到自己的理想職業。經過長期練習,成為了一代大文豪。

其實,理想的職業有一個公式:理想職業=興趣+能力+價值。

那些在自己熱愛的領域裡,保持精力旺盛,做出高質量工作的人,他們往往是調動出自己的職業興趣,發揮出自己的能力,獲得自己想要的價值。

若你已經確定了目標,那麼接下來就要千方百計的去實現它。

這5條建議送給你,幫你從今天開始改變自己:

自律:我們需要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獲得行業的話語權。但沒有自律的學習,專業從哪裡來呢?

健康:健康是成功的基礎,沒有精力的人往往沒有時間。

人際交往:一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你需要尋找一切可以幫助自己的力量。

自信:不要因為一次兩次的失敗,就降低自己的標準,認為自己不行。更不要為自己的失敗尋找藉口,比如我沒有時間,準備不足,我去做其他事情了。

執行力:所有改變的困難往往是執行力不強,尚未開始,你被目標嚇到了,如果目標是一個龐然大物,我建議你分解它,讓他看起來可以執行,無論如何先走出第一步

我相信,廢墟裡擋不住向陽的生命,終會開出花來。

別在最好的年紀,對自己說不,往前走,是另一番柳暗花明。

相關焦點

  • 連登11年春晚狀告央視後,消失22年的「小品之王」陳佩斯,得罪了誰?
    年年都有春晚,但年年春晚都有與往日不同的新面孔。春晚陪伴我們度過每一年的除夕夜,通過春晚一夜走紅的藝人也不在少數,然而在36年前也有一個藝人通過春晚一夜走紅。他就是被稱為「喜劇之王」、「小品之王」的陳佩斯。他連登11年春晚,在狀告央視後接下來的22年裡消失在大眾的視覺,他到底得罪了誰?
  • 時隔22年陳佩斯重返央視
    時隔22年陳佩斯重返央視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陳晨日前,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喜劇綜藝《金牌喜劇班》宣布陳佩斯將在節目中擔當導師。這是陳佩斯在與央視版權紛爭後,時隔22年首次出現在央視舞臺。1984年央視鼠年春晚,陳佩斯與朱時茂合作表演小品《吃麵條》。《吃麵條》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小品,兩人從此火遍大江南北。後來的《主角與配角》《警察與小偷》等作品也廣為流傳,成為幾代人的春節回憶。
  • 陳佩斯與朱時茂:離開央視的日子
    陳佩斯和朱時茂為了這個作品耗盡心血。1991年,兩人在北京廣播劇場表演了該小品的最初版本。之後幾年間,作品歷經數次修改,最終歷時7年才得以面世。 或許1998年春晚版的《王爺與郵差》是不少人腦海中充滿歡笑的回憶,但對陳佩斯和朱時茂來說,卻是一次失敗的表演。
  • 20年恩怨結束!陳佩斯再上央視,郭德綱作陪!小品大王重出江湖
    在國內眾多電視臺當中,央視無疑是最具權威,且影響力最大的平臺,所以推出的各類節目也一直是大家關注的焦點。比如說最近才放出消息的一檔節目《金牌喜劇人》,就引起了許多網友的熱烈討論,不僅是因為節目邀請了多位大家熟悉的喜劇演員,更重要的是,導師名單中寫在郭德綱旁邊的一個名字,讓所有人都大感意外。
  • 中國小品40年:陳佩斯趙本山之後,誰是下一個喜劇之王?
    在80年代網際網路尚未誕生之時,電視成為了全民娛樂最主要的媒介。為了滿足人民大眾的娛樂需求,一種符合百姓審美的藝術形式,亟待破土而出,它就是後來的小品。小品一詞在古代便可考證,《世說新語 ·文學篇》說道:「有北來道人好才理 ,與林公相遇於瓦官寺 ,講小品。」
  • 陳佩斯的小品有多牛?他一登臺,觀眾掌聲、歡呼聲就沒停過
    如今小品已經成為每年春晚的必備節目,每年春晚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小品節目,但是很少有人記得,第一個把小品帶上春晚舞臺的是誰。他被稱為「小品之王」,他表演了第一個春晚小品《吃麵條》,是十一年來春晚收視率的保證。
  • 陳佩斯回歸央視!扒扒春晚小品笑星現狀,宋丹丹退休高秀敏病逝
    陳佩斯回歸央視,萬千網友驚呼「爺青回」!據一床情書了解,這是陳佩斯1998年離開春晚後首次與央視合作。跟其他喜劇綜藝節目不同,《金牌喜劇班》以「喜劇傳承」為精神內核,通過真人秀和舞臺競演,挖掘喜劇背後的故事,而陳佩斯將出任首席金牌導師。陳佩斯曾是春晚的標誌,擁有「春晚小品第一人」之譽。
  • 陳佩斯朱時茂兒子演小品,陳大愚與父親一模一樣,網友驚呼太像了
    1月25日,陳佩斯和朱時茂亮相BTV春晚引發回憶殺,現場高潮出現在兩人的兒子陳大愚和朱青陽表演小品《老面新吃》,致敬他們各自父親表演的經典小品《吃麵條》。陳大愚換上小品中的衣服表演時,相貌神態酷似陳佩斯,連說話聲音都像,朱青陽也有幾分朱時茂當年的風採。
  • 恩怨二十年!絕不低頭的陳佩斯,重返央視
    眾所周知,從1984年初登春晚的《吃麵條兒》到1998年的《王爺與郵差》之後,陳佩斯,從此徹底告別央視!此事當時轟動一時!而陳佩斯與央視的恩怨,雖然外界眾說紛紜,但陳佩斯曾公開說是因為作品版權導致的。倔強的陳佩斯選擇不低頭,而央視也不可能認錯,所以當時紅遍全國的陳佩斯一怒之下選擇一拍兩散,再也沒上過央視任何節目!
  • 22年後再度出山!陳佩斯與央視決裂往事再被曝光,真是令人唏噓!
    前段時間,央視喜劇傳承類綜藝《金牌喜劇班》一經亮相,就備受關注,甚至有網友表示這是2020年最值得期待的喜劇類綜藝。因為這個節目的三位金牌導師,不僅有相聲領域代表人——郭德綱,還有是情景喜劇的執牛耳者——英達,甚至央視還請來了小品領域中的大腕——陳佩斯。
  • 會來事的趙本山成老藝術家,死腦筋的陳佩斯被人遺忘
    趙本山拍攝《鄉村愛情洛杉磯奇遇記》電影由章子怡擔任女一號,章子怡飾演導遊,這場鄉村與國際碰撞的電影讓觀眾很有新鮮感。至於章子怡這種走慣了國際範的明星怎麼會答應出演呢?其實章子怡和趙本山私下關係很好,早在章子怡16歲還沒考上中戲的時候,就已經在春晚劇組認識了趙本山。章子怡去東北,趙本山也會出來請她吃飯。
  • 種桃道士歸何處,前度劉郎今又來:陳佩斯重返央視舞臺
    這可是陳佩斯啊,從1984年至1998年間,陳佩斯與朱時茂曾11次登上春晚舞臺,他們是那時當之無愧的小品王,之後才有趙本山的輝煌。1999年起,陳佩斯再未上過春晚舞臺。原因?簡言之,央視春晚的一些人擅自出版發行含有兩人在歷屆春節聯歡晚會上表演並享有著作權及表演權的小品光碟,甚至囂張地說「我就出了怎麼著吧,你們倆都是我們捧起來」的。當陳佩斯朱時茂付諸法律,雖然法院判對方敗訴,但他們從此就被春晚拒之門外了。
  • 1984年鼠年,他們把小品藝術推出:嘆兩代小品大王離開春晚
    1978年,電視春晚首先從北京電視臺展開序幕。中央電視臺則在1983年,舉全國之力辦了第一屆央視春晚,由此,成為中央電視臺「劃時代」性質的文化產品。已經過去的36年歷史,即將到來的第37屆春晚,我們無論怎樣看待它,或多或少都會去看它。
  • 陳佩斯接央視綜藝邀請,春晚多份假節目單流出,本山範偉能否現身
    《2021年春晚節目單》的另一個版本把分會場設在重慶和臺灣,大多數節目都與上一版相同。稱還有包括臺灣在內的多所大學的學生與明星一起同臺演出。儘管各種版本的「2021年春晚節目單」都在網上熱傳,但是沒有任何官方渠道消息的公布,也沒有查詢到2021年春晚節目單。
  • 被「封殺」的陳佩斯和朱時茂
    原創 叉少 往事叉燒 收錄於話題#人物故事26#往事串燒18最近,央視節目《金牌喜劇人》官宣導師名單,陳佩斯名列其中。很多人說:「可惜少了朱時茂。」1984年,陳佩斯和朱時茂出演《吃麵條》,把觀眾逗得捧腹大笑,開啟了春晚小品的黃金年代。
  • 陳佩斯:我的時代過去了,不怕被人遺忘
    全文5530字,閱讀約需11分鐘新京報記者 周慧曉婉 人物攝影 郭延冰 編輯 吳冬妮 校對 趙琳央視舞臺上消失了22年的陳佩斯,是無數人的「意難平」。而就在今年10月底,作為央視總臺首檔喜劇傳承類綜藝《金牌喜劇班》的首位導師,陳佩斯正式回歸央視舞臺。
  • 「隱藏」了35年,66歲陳佩斯的老婆身份不一般,難怪敢告娛樂公司
    轉眼間,已經過去幾十年,小品界所雖然已經成為趙本山的天下,但不得不說,陳佩斯春晚小品上的鼻祖,因為84年的第一場春晚,就有陳佩斯的存在。他在藝術上的造詣那是不可否認的,所以在群眾眼中,他一直是公認的「小品之王」。
  • 連登11年春晚,狀告央視,獲賠33萬,今兒子30歲才「出山」
    只是這座山到底有多難超越,那就只有讓時間來沉澱。但是我想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畢竟在2011年的時候。離開春晚也是13年之久的那年,那位曾連續登上春晚11年的陳佩斯。卻只有當時作為北京臺小品策劃負責人的史航才能讀懂這個小品的內在含義。比如說小品結尾的時候當最後一個鏡頭拍到陳佩斯拉著板車。身後的屏幕利用多媒體功能,在屏幕中虛構出北京的某條胡同的場景。陳佩斯吆喝著:"走,回家去了"之後還哼著不知名的民謠,看著那個有點"落寞"的背影。
  • 《胡椒麵》才是陳佩斯最滿意的小品,四個動作展示表演精髓
    不過,在陳佩斯個人看來,他最滿意的作品卻是一個不經常被觀眾提起的小品《胡椒麵》,而最不滿意的一個小品則是《姐夫與小舅子》。究其原因,陳佩斯表示,《胡椒麵》在表現人物方面更為純粹。而《姐夫與小舅子》就是一個為了春晚的應急之作,很倉促,質量不夠。
  • 有一個光頭「型男」叫陳佩斯!
    尤其在表演了小品《吃麵條》後,無數個商業演出邀請令他應接不暇,忙碌中,他讓在醫院做護士的妻子王燕玲辭了職。那時的陳佩斯特別自信,覺得自己是賺大錢的料,再加上王燕玲當時剛懷孕,於是她就回家做起了全職太太。陳佩斯「走穴」的收入拿回家全部交給妻子。王燕玲專門開了個帳戶,收到一筆錢就往銀行存一次,盡職盡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