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鞋 | 跑者一定要收藏的選鞋貼

2021-02-19 武漢顏究社

在12日的維也納普拉特公園內,奧運會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基普喬格在近兩萬人的吶喊聲中,以1小時59分40秒,創造了人類馬拉松歷史奇蹟,成為了馬拉松跑進2小時大關的第一人。

此前有科學家測算認為,以人類生理條件進步的幅度,馬拉松破2會發生在2075年。而基普喬格突破了極限,將這一時間提前了56年。

相信很多鞋迷都很好奇助力基普喬格完成這一挑戰的鞋款是哪雙?就是下面這雙 Nike Next% 馬拉松跑鞋。

其延續了 NEXT% 犀利的造型設計,鞋面以輕薄透氣的 Atomknit 材質打造,流線型鞋身減少跑步過程中的阻力。而搭載的 ZoomX 緩震及前掌可視 Zoom 氣墊,則保證更強勁的能量反饋。

隨著跑馬的逐漸流行,越來越多的朋友參與跑步運動,朋友圈每天都可見一些人曬5公裡、10公裡打卡,而一雙對的跑鞋對於一個跑者來說至關重要,它的功能性更大於它的外觀。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跑鞋,而且就只說Nike的跑鞋,Nike的跑鞋已足夠形成一套完整的矩陣,無論是運動小白、跑步達人或者跑馬大咖,任何跑者在矩陣中都能選出合適自己的那雙或者那套跑鞋。

這篇文章儘量將Nike的「專業」跑步鞋歸到其中,沒有介紹的如Air Max系列,Vapormax系列以及一些低定價入門或不適合專業跑步的鞋款

本文中每雙跑鞋的前後掌厚度以及重量數據均來自國外專業網站或者親測,可能會有些許誤差。

#入門&日常跑

Nike Joyride Run FK

Joyride Run FK在Nike產品線裡的定位是「簡單跑」,所以那些只要有跑步的想法,願意邁出腿的人,不管距離多遠多近,也不管速度有多快多慢都可以穿這雙鞋。

Joyride Run FK與其他跑鞋最大的不同在於它的中底設計。


在Joyride Run FK的中底內部,Nike使用大約8000顆緩震顆粒,這些顆粒被封裝在鞋底的四個位置上,其中50%的顆粒放在腳跟的位置,5%部分放在腳尖,剩下的45%位於腳掌中間的兩部分。

這樣的中底設計可以為腳掌帶來非常獨特的緩震體驗,就像是腳踩在草坪或者沙灘上。利用這樣的中底設計可以營造出一個貼合不同足型的動態鞋床,由此就能減輕跑步的時候衝擊。

Joyride Run FK跑鞋適用的人群非常的廣泛,對於經驗豐富的馬拉松跑者,他們可以穿著用作日常的放鬆跑訓練;對於入門跑者,Joyride Run FK輕鬆的腳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探索跑步的樂趣。

Nike Air Zoom Pegasus 36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碼):252g

Pegasus飛馬系列應該是Nike所有鞋款中年代最久遠的跑鞋了,連同屬Nike的AJ系列目前也才出到33代,作為飛馬系列的第36代產物,或許36年的時間跨度更能解釋出它的典範和神奇。

「萬金油」可能是對Pegasus定位的最好形容,可以應用在各種跑步場合,如果你只要一雙跑步鞋,那麼長距離,比賽以及速度訓練都可以穿著的Pegasus是最佳選擇了。幾年前Nike將Zoom Air放置在全掌,使Pegasus的口碑更上一層樓。

Pegasus 36 不但正在鞋面上增添了更多透氣鼓鼓孔,鞋舌也變得加倍輕浮,讓足背的熱量獲得進一步分離。P36的鞋舌變為輕薄的單片式鞋舌,稍微改變了P35足背空間不足的問題。

Nike Air Zoom Structure 22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碼):278g

Structure系列是Nike為數不多的有明顯支撐的跑鞋,嚴格地來講可以被歸類於目前基本絕跡的Motion Control(控制系)跑鞋。

這類跑鞋的特點就是中底內側會有更硬的支撐,為大體重以及外翻嚴重的跑者所準備,幾年前國內Structure曾和Pegasus一起推廣,但這幾年也越來越不受人關注,這也是目前控制系跑鞋的境況。

當然這個偏專業的分類當然不會出現在Nike的宣傳中,Stucture 22的Zoom Air氣墊位於前掌部位,後跟的鞋面和中底都做了加硬的穩定性設計,體重較大的入門跑者可以選擇該鞋,而不是聽從店員的推薦去選Air Max。

Nike Epic React Flyknit 2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碼):224g


Nike Epic React Flyknit跑鞋自2018年面世以來,已成為眾多跑者恢復跑和漸進配速跑的首選。Epic React在推出之後褒貶不一,有的人覺得React太軟,支撐性不足;有的人覺得Epic React十分舒適。

Epic React Flyknit 2對後跟的TPU貼片進行了一點升級,更加簡潔不硌腳,其他並沒有什麼變化,由於這雙跑鞋除了TPU穩定後跟之外,沒有太多的支撐,所以我們還是將它歸類到日常慢跑鞋中,不建議進行太長距離訓練(和Nike的定位不同)。

另外,今年Nike還推出了Epic React的無鞋帶版本,Nike Epic Phantom React FK,一雙有五個單詞的跑鞋,更偏向於日常休閒穿著吧。

#慢跑,足部力量訓練

Nike Free RN 5.0

前掌厚度:14mm ;後掌厚度:20mm ;

在沉寂了一兩年後,Nike終於又在Free上開始發力做文章,相比於兩年前將Lunarlon和Free結合的嘗試,Nike在Free改變了思路。

新版的Free RN 5.0更像是跑者進行跑步足部力量訓練時穿的鞋款,適合短距離慢跑,以及長距離訓練後第二天的放鬆跑。Free中底偏硬,應該是為了提高力量訓練時的穩定性。

另外今年的新款Free其實也出了3.0版本,但真的只是用來做一些室內訓練吧,官方也將3.0稱為運動鞋而不是跑步鞋,是一款顏值很高的鞋款。

Nike Free RN 5.0的鞋面較窄,建議加大半碼選購。

#長距離訓練

Nike Air Zoom Vomero 14

前掌厚度:17mm ;後掌厚度:27mm ;

鞋重(男US 9碼):281g

Vomero系列可以說是一個活在Pegasus光環下的款式,由於在國內宣傳的不多,很多跑者可能還不知道Vomero。不過隨著Vomero 14的口碑逐漸的提高,以及基普喬格等Nike頂尖運動員在訓練中穿著露出,這款鞋被越來越多的跑者了解。

Vomero 14的定位十分精確,在鞋面外側的鉤子Logo下方就標明了:Engineered for long distance(為長距離設計)。Vomero 14的最大變化就是中底的材料的變動,前後掌的Zoom Air氣墊與React材料合成為Nike緩衝感最強的跑鞋

Vomero還有一個比較明顯的特點就是中底材料會從後跟的兩側升起包裹住後跟,提升穩定性。Vomero 14的鞋面偏緊,但不需要改變穿著尺碼。

Nike Odyssey React Flyknit 2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碼):224g

Epic React的支撐穩定版本,Odyssey React的後側鞋面更硬,支撐性更強。鞋子的大底橡膠面積更大,且比Epic React更加耐磨。

如果你想喜歡React的腳感,並有長距離訓練的需求,可以選擇Odyssey React。

Odyssey(奧德賽)是荷馬史詩的一部分,現在也可以翻譯成「漫長而充滿風險的旅程」。

Nike Air Zoom Speed Rival 6

前掌厚度:17mm ;後掌厚度:25mm ;

鞋重(男US 9碼):232g

本矩陣中比較有年頭的跑鞋了,2017年發售的更新款,有點像Streak系列的互補款式,Speed Rival是Nike少有的鞋面空間較大的競速級別跑鞋

中足的鞋面特別寬敞,調節空間很大,特別適合腳比較寬的跑者,但這也降低了這雙鞋的顏值。

Speed Rival 6的大底採用了大面積華夫橡膠覆蓋,提升了耐久性。應用的場合比較多,喜歡用輕量傳統跑鞋訓練的跑者可以嘗試用這雙跑鞋進行一些LSD訓練(性價比較高)。

#進階速度訓練

Nike Zoom Pegasus Turbo 2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8mm ;

鞋重(男US 9碼):224g

Turbo的誕生似乎是在回答「為什麼ZoomX不能用在其他的跑鞋上呢?」的疑問。Nike用自己最擅長的合成大法,將自己最新的兩款中底ZoomX和React放到了最受歡迎的Pegasus上。Turbo的推出讓不少預算有限的跑者體驗到ZoomX(雖然定價也不低)。

Nike Zoom Pegasus Turbo 2,與P36的升級類似,Turbo 2的主要改動也是在鞋面上,中底沒有變化。去掉了前掌鞋面最明顯的「一道槓」,這個改變讓人又愛又恨,鞋面比上一代更輕,鞋舌變得更薄。

可以將 Turbo定位於更輕量腳感更好的多場合跑鞋:路跑,節奏跑,長距離。Turbo也正是當今跑鞋行業最受歡迎的一種跑鞋:有新型給力的中底材料,鞋子足夠輕,適用於大多數人和大多數場景。

Nike Zoom Fly Flyknit
前掌厚度:24mm ;後掌厚度:34mm ;

鞋重(男US 9碼):238g

Zoom Fly系列是破二計劃的產物之一,第一代Zoom Fly外觀和第一代4%極為相似,很難分清,但中底材料與內置的板都不一樣,腳感完全不同。

另外Zoom Fly還推出了偏時尚的SP版本,特點是鞋面透明輕薄,多款Zoom Fly SP還一度被炒的價格很高,有各個城市的限量版,也有高橋盾合作版。

2018款的Zoom Fly Flyknit將鞋面全部改為Flyknit,包裹整個腳部,中底改為React材料,並搭載了碳板,與4% Flyknit的不同只在中底材料上,相比於ZoomX,React中底整體感更強,在跑的時候會感覺到後掌偏厚,不少人將其作為替代4%的訓練鞋,進行節奏跑訓練

由於是全Flyknit的鞋面,所以鞋面緊,建議試穿再入或加大半碼;另外,Nike推出了十幾款不同配色的Zoom Fly Flyknit,也是非常神奇。

Nike Air Zoom Elite 10

前掌厚度:17mm ;後掌厚度:25mm ;

鞋重(男US 9碼):232g


在4%以及Zoom Fly誕生之後,Elite系列似乎越來越被人遺忘了,雖然名字叫Elite,但這雙鞋更像是設計成為大眾跑者的配速較快的訓練所準備的跑鞋。

前掌Zoom Air配合Cushlon泡麵,更像是前幾代Pegasus的輕量化支撐版本,但Elite的中足偏窄,並且中底的中足設計了一塊明顯的加高支撐。

232g的重量也比不上Turbo的224g,不知Nike會不會將這個系列繼續,或是今年還沒發售的Zoom Gravity就是Elite系列的代替款呢?

Nike Air Zoom Streak LT 4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2mm ;

鞋重(男US 9碼):142g

Streak LT系列已經算是偏向田徑跑道的跑鞋了,也並不是針對大多數普通跑者

該雙跑鞋定位於場地跑,操場上的短距離比賽以及訓練(短距離間歇!),也可以用於場地越野跑(但這個和我們關係更小了)。

建議想入手Streak LT 4的跑者看一下自己是否滿足這些條件:有頻繁連續間歇的情況,跑步落腳較輕,腳踝力量足,有較強的速度實力,或者更簡單一些,全馬進310了嗎?

#比賽競速

Nike Air Zoom Streak 7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6mm ;

鞋重(男US 9碼):196g

經典的Nike競速跑鞋,在4%推出前,大部分Nike贊助的馬拉松運動員都穿其比賽,當然那時還是adios的天下。

今年推出的Streak 7沒有太大的升級,中底外側造型被設計成了和4%相似的流線型分割。

Streak 6代和7代鞋子都偏小且中足偏窄,建議加大半碼選購。如果你想穿Streak跑全馬,最好穿著它跑幾次30KM,感受一下自己是否有能力駕馭。

Nike Zoom Fly 3

前掌厚度:18mm ;後掌厚度:26mm ;

鞋重(男US 9碼):262g

Zoom Fly系列是破二計劃的產物之一,一直與4%外表類似,上一代Zoom Fly Flyknit開始採用React+碳板的配置。許多人也是在購買了Zoom Fly Flyknit之後才開始接觸碳板跑鞋,進而選擇4%比賽的。

剛剛推出的Zoom Fly 3再次進行了全面升級,與NEXT%一致都採用了新型的Vaporweave鞋面,大底也做了與NEXT%類似的改動,變得更為耐磨。中底材料依然採用React配合全掌碳板。

值得注意的是,Nike Zoom Fly 3跑鞋首次推出女性跑者專屬版本,採用更為柔軟的鞋墊、並在鞋墊的足弓位置做了增高處理,提升了整體的舒適感,這也意味著適應前一代Zoom Fly Flyknit的跑者不一定適合Zoom Fly 3。

Nike對於Zoom Fly 3的定位依然是NEXT%的代替競速跑鞋,可以進行速度訓練,也可以上場比賽。

Nike Vaporfly 4% Flyknit
前掌厚度:29mm ;後掌厚度:39mm ;

鞋重(男US 9碼):190g

為了改善一代4%的鞋面問題,Nike在去年推出了飛線一體式的鞋面的4%,並提升了鞋底的耐磨性(雖然還是比較脆弱),至今4% Flyknit已經有5款配色(包括一款高橋盾限量)。雖然4% Flyknit也一度非常緊俏,但要買,現在不少零售店都能購得。

我們先來複習一下4%的真正意義:

通過科學試驗得出,與目前Nike最快的市售跑鞋產品Nike Zoom Streak 6相比,Nike Zoom Vaporfly 4% 所需的跑步能量減少4%。

但是相信不少跑者都認為4%是能提高自己能力的4%,這也正是Nike給這雙跑鞋起4%的一個厲害之處,如果一個全馬能夠快4%,那可能是近十分鐘呢。

再來說4%的性能,ZoomX具有很強的彈性,回彈性能極強,鏟型碳板負責保持鞋子整體的剛性並提供一些彈性。這也讓4%有了極其出色的腳感。當然也要強調,4%優秀表現的主要功能還是在ZoomX的中底材料上,碳板只是輔助作用。

毋庸置疑,Nike的碳板跑鞋(4%以及Vaporfly Elite)改變了世界跑步的格局,不能不說2018年各項跑步記錄被打破與跑鞋毫無關係。其他廠商也紛紛開始研究自家的碳板跑鞋。

不過Vaporfly 4% Flyknit並不完美,比如大底依然不耐磨,飛線鞋面支撐性略差,部分跑者也不適應包裹感十足的鞋面(主要和第一代相比很多跑者鞋子會買大半碼)。於是NEXT%來了。

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前後落差:8mm ;

鞋重(男US 9碼):187g

NEXT%無疑是2019年最重磅的跑鞋,沒有之一,也不僅僅限於Nike品牌。你以為會是5%,但是Nike表示這個命名意為每場比賽的下一次(NEXT)突破。

NEXT%相對於4%可以說是全面的升級,鞋面改用新材料Vaporweave,大底橡膠更厚,ZoomX的量多了15%,前後落差也從4%的11mm變為8mm。

NEXT%的售價也達到了跑鞋的新高(不算潮鞋),海外定價275美元,國內定價2099人民幣。主打配色為螢光綠色,這也是2019年Nike跑鞋的主打配色。

將昂貴的Vaporfly Elite降低成本,將4% Flyknit升級,ZoomX Vaporfly NEXT%可能是Nike的碳板跑鞋登峰造極的產品

#越野跑鞋

Nike Air Zoom Pegasus 36 Trail

早在本世紀初,Nike就推出過Pegasus的越野鞋版本,之後每隔幾年都會推出一雙,今年借著Nike兩雙老型號越野鞋的新款發布,Nike也推出了Pegasus 36的越野鞋版本。

Pegasus 36 Trail在外形上類似P36,但與P36的最大不同是,P36 Trail的中底並未採用整塊Zoom Air氣墊,而是前掌和後跟各有一個Zoom Air氣墊單元。

為了應對越野路段,鞋頭以及後跟做了保護設計,大底在路跑基礎上增加了耳齒,中足兩側的中底也加高提升了穩定性。

Pegasus 36 Trail適合用於路況不太複雜的越野路線,或是有公路佔比的山地馬拉松。

Nike Zoom Terra Kiger 5

前掌厚度:23mm ;後掌厚度:27mm;

鞋重(男US 9碼):264g

與上一代相比,Terra Kiger 5的升級幅度非常大,有點全部換新的感覺,將中底材料換成React,Zoom Air氣墊在後跟處,將前掌的空間增大,大底前後掌的耳齒看起來也更加防滑。

更重要的是,Nike將Terra Kiger 5的顏值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休閒出街也十分耀眼。

Terra Kiger 5的定位是適用於複雜越野地形越野跑,短距離並可以發揮出一定的速度能力。

Nike Zoom Wildhorse 5

前掌厚度:20mm;後掌厚度:28mm

鞋重(男US 9碼):286g

Wildhorse 5的升級不大,主要在鞋面以及配色上,中底與大底與上一代一樣。Phylon中底材料+位於後跟的Zoom Air,大底以方形耳齒為主。

Wildhorse定位於更長距離的全地形越野跑,但能否駕馭中國的一些溼滑路面,那就要看你的個人能力了。

從入門到進階,從路跑到越野,在矩陣之中耐克的各類跑鞋基本上涵蓋了當下跑者的需要,每一雙跑鞋都各司其職,去履行他們在跑者進階之路上不同階段的使命。

這篇文章詳細的將耐克跑鞋帝國進行分類,希望你能找到真正屬於你的那一款或那一組跑鞋。

文章轉載自:跑野大爆炸 ,略作修改。

歡迎你在留言中說說對其中的某一雙鞋有不同的見解,也可以聊聊你的跑鞋故事。

相關焦點

  • 跑者一定要收藏的選鞋貼
    利用這樣的中底設計可以營造出一個貼合不同足型的動態鞋床,由此就能減輕跑步的時候衝擊。 Joyride Run FK跑鞋適用的人群非常的廣泛,對於經驗豐富的馬拉松跑者,他們可以穿著用作日常的放鬆跑訓練;對於入門跑者,Joyride Run FK輕鬆的腳感能幫助他們更好地探索跑步的樂趣。
  • 大體重跑者如何選鞋:緩震 or 穩定?
    而這種保護,對於體重較大的跑者可能尤其重要,因為動量等於質量乘以速度,在速度不變的情況下,體重較大的跑者著地時所受到的衝擊力自然也比較大,這時跑鞋的緩震穩定作用就顯得更加重要,這對於大體重跑者預防受傷,減少衝擊力能發揮積極作用。 大體重跑者應當如何選鞋呢?
  • 什麼時間選跑鞋最好?最全的選鞋攻略,建議收藏!
    跑步,現在已然成為全民運動,俗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雙好的跑鞋不僅能讓跑者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運動傷害,還能幫助跑者提高跑步效率。因此,不少跑者經常會面臨一個問題:如何挑選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小編就此為大家整理了一份跑鞋的挑選攻略,一起來看看吧!腳型分類在挑選跑鞋之前,首先要對自己的腳型有所了解。
  • 真相 | 大體重跑者選鞋更易陷入的誤區:緩震 or 穩定?
    大體重跑者要根據足型選擇緩震型或者穩定型跑鞋鞋舒不舒服,只有腳知道,選鞋的基礎就是了解自己的腳型,通過前述評估,大體重跑者就可以初步評估自己的足型,然後就可以開始選鞋了。大體重跑者選鞋的基本建議講了穩定型和緩震型跑鞋的區別,還是要回答大體重跑者的疑問,究竟該如何選鞋:● 對於足弓正常者:緩震型或者穩定型跑鞋均可
  • 跑者如何選擇跑鞋呢?這8點教會你買鞋
    在跑步之前選擇買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卻讓很多跑者都犯了難,不知道該買什麼類型的跑鞋才真的適合自己,網上很多琳琅滿目的買鞋建議誘導著跑者走偏。我一直強調,鞋子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只有適合自己的鞋子才會讓你更愉悅的進行跑步。
  • 跑者要想買到合腳跑鞋 千萬別犯這7個錯誤
    網易體育3月20日報導:即使是跑步經驗豐富的跑者,在購買跑鞋也可能會犯錯誤。要想購買到合腳舒適的跑鞋,跑者須避免以下7個錯誤。
  • 入門跑者經驗分享 / 618值得買的跑鞋推薦
    向來喜歡輸出乾貨的筆者,就把能想到的都說一說,相信一定能在618大促選鞋,特別是剛剛準備跑步的小白,給予不少參考價值。我覺得300g確實可以算是一個分水冷,44尺碼也有不少會在250-300g之間,大家不要小看這幾十克左右的鞋重,即便是5k跑下來也有4000來步,累計下來還是挺明顯的。至於有一定跑齡的朋友,如果我們是日常速度訓練,或者真的要追求比賽中的PB,在有一定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基礎上,更加輕量化的競速跑鞋確實是最佳之選。
  • 2016年怎麼選跑鞋?看完這個貼你就全懂了
    2016年怎麼選跑鞋?Brooks Neuro預計售價:130美元推薦理由:設計為傾向於快速性敏捷跑者,它側重於一個中軸的水平線與地面平衡的角度。Neuro作為2016年頂級緩震產品,緩震效果絕對出類拔萃,外型上也是帥氣逼人。
  • 4款錫馬限定款ASICS亞瑟士跑鞋,居然適合80%以上的跑者?
    運動品牌與賽事主辦方聯合推出限定款跑鞋並不稀奇,但限定款跑鞋多以單一鞋款或同一系列為主。跑友們即便很想購買,很想為比賽留下專屬紀念,但付款時不免也會因 「適不適合自己?」 「買回去自己能不能駕馭?」 等問題糾結。畢竟,限定款跑鞋也是用來穿的,選跑鞋還是要選適合自己的。
  • 跑者們喜歡什麼顏色的跑鞋?
    各位跑者好像太騷氣了。 選配色,是購買跑鞋的核心環節之一。一雙跑鞋的配色,體現了跑者自己的性格和審美,同時也展現出各大品牌對於產品的定位和跑步這項運動本身的特質。其實這種漸變不只是跑鞋款式,包括跑者的背心、配飾,尤其是跑者們在參加比賽時的各種小裝飾,都是以高飽和度漸變色為主。
  • 4大選跑鞋攻略,跑者們更能挑選一雙稱心如意又適合自己的跑鞋
    跑一場半馬21.0975公裡,跑一次全馬42.195公裡;核心跑者每周要跑至少40km,有些刻苦的跑者每周訓練超過100km......跑鞋成為跑者全身上下最重要的裝備。如何選擇一雙適合自己的跑鞋也成為跑者在裝備方面最關注的的事。(當然如果你是光腳跑步大神,可以忽略以下內容...)
  • 選鞋不求人——不同品牌跑鞋科技介紹兼跑鞋推薦
    到底要怎麼選?】其實,頂級、次頂級都是用戶的一種通俗的叫法,我們一般將堆滿品牌當家科技的跑步鞋定位為頂級跑鞋,而隨著科技的逐步簡配,跑鞋的定位也在逐步降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次頂級、實用級和入門級。那麼為什麼有大體重的要選頂級跑鞋、一般人次頂級就夠了,小體重選實用級這種說法呢?
  • 一個實用主義跑者的跑鞋
    經過多年的鍛鍊,積累了一定的爆發力和耐力,加上跑量不大,如前所提一般都是1000公裡/年,因此幸運地沒有受過大傷。在這些前提下,我對跑鞋的選擇的唯一要點是輕。不是那種極限的輕,而是在豐富的配置中做自由刪減,為重量提供更多空間的輕,一般US9單只不超過250克。
  • 務實的新手選鞋技巧
    什麼是跑鞋郭德綱經典臺詞:我也會說話你也會說話,為什麼你要聽我說話?這句話同樣適用於跑鞋領域:籃球鞋也能跑,足球鞋也能跑,為什麼你要穿跑鞋跑步?所謂內外翻選跑鞋的概念,最早是由日本提出,通過對跑者腿型、腳型甚至日常走路鞋底磨損來判斷出跑者的足弓以及腳踝情況,並選擇相對應的鞋款來糾正內外翻問題。
  • 劉翔不再「飛」,我要繼續跑,除了耐克還有什麼跑鞋好?
    飛芬, -私·奔- (上海報業集團下屬跑步類新媒體,微信ID:sijiabenpao)裡一位時刻和速度打交道的人,告訴李斯特今年跑鞋得如此這般地選,不是每個人都能成就跑道上的輝煌,但一雙好鞋可以成就你健康的身體和向上的生活態度。
  • 10類跑者10款鞋:《跑者世界》2019年男士最佳跑鞋榜單
    權威跑鞋雜誌《跑者世界》每年都會進行大量的測評,從而推出基於不同維度的跑步裝備榜單。臨近年底,《跑者世界》公布了2019年度男士最佳跑鞋榜單,榜單中的跑鞋各自有不同的特點,適合不同的跑步需求。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這些經過一年的檢驗,最終獲得專業推薦的好跑鞋吧。
  • 根據足弓選跑鞋
    目前,市面上常見的跑鞋有緩震型、支撐型、控制型。與常規緩震型相比,支撐型是專門針對腳進行的內旋控制設計,但控制強度低於控制型。選跑鞋類型前,需先知道自己是什麼「腳型」。通常來講,人體足部有個正常彎曲的彈性弓形結構,即足弓,幫助維持人體穩定性,可分為正常足、扁平足、高足弓。
  • 秋天來了想去跑山?這篇越野跑鞋推薦請收藏好
    本內容來源於@什麼值得買APP,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 |作者:葡萄說話最近氣溫明顯逐漸回落,夏天已經悄然離去,秋高氣爽適合進山撒野的時候就快要到了,如果你是越野跑愛好者,一定非常享受山野間穿梭的那種酣暢淋漓的快樂,但是前提是,你得有一雙好的越野跑鞋,不然,等待你的可能就是滑倒,起泡,受傷......
  • 越野跑鞋怎麼選?十年跑者分享經驗
    一路跑來發現收穫滿滿,今天突然想和大家分享一個越野跑心得。還記得年少總愛裝B,每次跑之前總是精心的把自己的裝備打造的非常高逼格。慢慢的發現什麼背包,帽子啦都是浮雲。一顆初心加上一雙舒適的跑鞋,縱使前方千溝萬壑,對我來說也是如履平地。我想說的是,真正的跑者,本著一顆初心,放下一切的累贅和負擔,踏上一雙舒適的跑鞋足以。
  • 【越野】最重要的越野跑裝備 越野跑鞋如何選擇?
    登山鞋與路跑鞋是兩種極端的存在,前者是用來「走路、攀爬」的;後者是用來「奔跑」的,前者需要的是穩定、保護、在不平坦環境的制動力(控制動作的能力);後者需要輕量化、精簡、能讓跑者做出最流暢、有效率的跑步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