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化的營商環境,是一座城市軟實力的重要表現,亦是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一座城市競爭力的體現。
12月10日,國內中歐班列開行質量領先的成都市青白江區,發布了該區營商環境改革的「3.0」版,並提出25項148條改革舉措。
青白江區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份名為《成都市青白江區全面深化國際化營商環境建設實施方案》(下簡稱「3.0版」方案)的文件,將按照國際可比、國內領先、改革創新原則,從「極簡審批、極速通關、極優服務、要素保障、配套服務」等五方面出發,以期高能級創建國際化營商環境標杆城區。
多個方面持續優化營商環境
2020年7月27日,世界銀行發布《中國優化營商環境的成功經驗——改革驅動力與未來改革機遇》的報告指出:隨著營商環境改革的推進,中國已經成為大型經濟體中自2005年以來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2019年,中國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估中位列全球第31位,這比兩年前提高了近50位。
全國營商環境的改善,既與國家層面出臺的一系列政策所推動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有關,也與地方政府主動作為,不斷對標先進城市所推動的自下而上的舉措有關。
以青白江區為例,不僅連續3年將打造一流的營商環境寫入區政府工作報告,且自2019年以來,已先後發布了營商環境改革方案的「1.0」版和「2.0」版——2019年末,青白江區研究出臺「1+ 10+ N」的政策服務體系;2020年4月,青白江區又發布《成都市青白江區進一步優化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工作方案》暨優化營商環境新政30條,並提出:「對標國際國內最高標準,優化提升國際化營商環境。」
在本次發布會上,青白江區相關負責人稱,上述「1.0」版和「2.0」版方案所提出的改革措施,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而此次發布的改革方案,則主要聚焦了企業所反映的新痛點、新難點和新堵點。
值得注意的是,從「1.0」版到「2.0」版,再到此次出臺的「3.0」版方案,青白江區在營商環境多個方面的改革力度達到全國率先,相關事項承諾服務時效達到全國領先。
首先針對一些企業面臨「準入不準營」、註銷流程多等問題,創新開展從企業準入、準營到退出全過程的「極簡」審批模式。如在全國率先打通準入準營環節,系統集成破解「準入不準營」問題,將涉企經營許可事項審批環節平均由3.2個減為1個,承諾提速85%以上。在全國率先開展預包裝食品許可改備案改革,在企業登記註冊環節一併辦理備案手續,一次性減少8項申請材料,實現領照即可營業。
在對外開放合作上,青白江區也提出以「極速通關」做強國際貿易。在這一方面,青白江區將以全球視野謀劃國際通道建設,推廣運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等平臺,實現進出口申報業務全部通過「單一窗口」辦理並爭取地方特色應用功能落地成都國際鐵路港。
在建設項目審批上,青白江區以「極優服務」加快項目建設。經過近幾年持續深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青白江區審批效率已經處於全國先進行列,但是存在審批快而不精、企業體驗感不強等問題,為此青白江在3.0版的改革方案中,也積極探索項目前期審批「一件事、一套表」,統一受理、同步評估、同步審批、統一反饋。
在要素供給保障上,青白江區提出以「要素賦能」驅動產業聚合。如在能源獲得方面,將水電氣信報裝系統與政務服務資源共享平臺對接,公用設施報裝「線上辦理、一網通辦、一窗受理」,逐步實現接入能源「零上門、零成本、零審批」。在用地保障方面,青白江區探索在產業功能區內實行「標準地」出讓和「標準廠房」出租模式,高效及時解決中小微企業用地和廠房需求。
吸引多家國際化企業入駐
2020年,是青白江區上「熱搜」頻繁的一年。受疫情影響,全球海運和空運業務滯緩,而以成都為代表的中歐班列卻保持著穩定運行,大量貨物開始向青白江區的國際鐵路物流港聚集,青白江區開始成為新形勢下,全球貿易轉運的重要樞紐。
青白江區如何才能抓住機會,將疫情帶來的短期機會,轉化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乃至推動四川省、西部對外貿易格局轉變的新動能?
在積極發展適歐、適鐵產業的同時,不斷改善和優化營商環境成為重要舉措。如2019年3月,青白江區在全省範圍內率先設立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並按一類重點部門來保障編制。青白江區相關負責人稱,此舉希望進一步強化該機構在改善青白江營商環境方面的職責,也表明了青白江對於營商環境的重視程度。
此外,基於中歐班列的「一單制」探索,為鐵路貨運企業提供了一套全新的金融解決方案,並推廣至全國其他城市。
在服務上,青白江區「青松辦」智慧政務平臺於11月24日升級上線,1400餘個審批服務事項均可在線辦理,重點圍繞政務服務標準化、信息化、智能化,疊加青白江特色功能,構建起集智能搜索、智能審批、智能管理於一體的智慧政務平臺。
國際化的營商環境,也吸引了國際化的企業入駐。
1-11月,青白江區成功引進香港蜜雪冰城智能生產加工基地及亞太總部項目、展滔科技創新產業園項目等總投資超2000億元的項目177個,其中包含ESR(易商)冷鏈電商產業園項目、美國源醫5G泛智能終端研發出口項目等21個總投資188.1億元的外資項目。
在12 月1日,玉湖環球食品供應鏈中國西部基地-青白江項目正式籤約落戶成都國際鐵路港。
這已經是青白江區繼友發金屬雲商總部及區域中心、遠洋青白江智慧產業城中央商務區後第7個百億項目籤約落地。
玉湖集團是著名的華資跨國企業,此次在青白江項目總投資100億元,規劃用地434畝,建設環球食品供應鏈中國西部基地,整合玉湖集團在中國西部投資、運營、結算等方面業務,建設環球冷鏈食品結算中心、環球冷鏈食品西部交易中心。
玉湖集團(香港)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蔣文勝表示,青白江區的交通優勢明顯,「尤其是鐵路港優勢目前在內陸地區絕無僅有。」
他認為,其西部基地落戶青白江區,既能藉助鐵路港強化西部與沿海傳統口岸的供應鏈,更能藉助蓉歐鐵路樞紐,把全球食材更有序地運至中國,更好地滿足中國民眾對食品供給安全及衛生安全越來越高的要求。
在服務於成渝雙城經濟圈的背景下,青白江區也將自己的營商環境服務延伸到了重慶。
11月5日,青白江區與重慶市江北區籤署政務服務跨省通辦合作協議,首批81個兩地政務服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青白江區行政審批和營商環境建設局局長秦鴻美介紹說,成都青白江區和重慶江北區兩地將依託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渝快辦」、「天府通辦」,推動兩地政務服務互聯互通,最大限度服務企業和群眾,實現企業和群眾辦事「就近辦理、一次辦成」,在共建一流營商環境方面開展深度合作。
助推國家利好政策加速「賦能」
世界銀行發布的《2020年全球營商環境報告》顯示,目前開辦企業的國際最優指標為紐西蘭,僅需1個環節,0.5個工作日即可實現從企業報批到開業的全流程。而目前在青白江區,這項指標也趨近與世界最優——開辦企業僅需1個環節,並實現2小時領照、4小時開業。
中國銀行研究院博士後葉銀丹在日前表示,營商環境是各類市場主體生存發展的土壤,好的營商環境能夠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進而轉變為生產力和競爭力。他表示,從宏觀角度來看,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中國經濟正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傳統的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對經濟拉動的邊際效應不斷減弱,急需從提高營商環境等軟實力方面入手,提高生產效率。而從國際環境看,也需要發揮好營商環境、制度優勢等軟實力的作用,加快形成新的國際競爭力。
更加優越的營商環境,也推動更多的利好政策開始加速「賦能」青白江。如2020年5月公布的《關於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到:「研究按程序設立成都國際鐵路港經濟開發區」,在正式掛牌後,青白江區將擁有包括國家級經開區、綜合保稅區、自貿區、金青新彭「一帶一路」大港區、陸港型國家物流樞紐等承載著眾多與「國際國內雙循環」有關的功能,擁有獨特的國際化陸路運輸優勢。
在「十四五」階段,青白江區也將承擔更多的任務——日前發布的《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在「十四五」時期,四川的「四向拓展、全域開放」立體全面開放態勢更加鞏固,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基本形成,並強調,要提升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門戶樞紐功能。包括「打造內陸開放戰略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新基地」、「強化國際高端要素集聚運籌功能」、「強化西向南向開放門戶功能」等目標。
青白江區也成為上述目標的重要參與者、建設者,依託成都國際鐵路港,該區在近年以「陸海聯運樞紐國際化青白江」的發展定位和「港口立城、產業興城、品質優城」的發展戰略,正逐漸成為內陸城市重塑國際陸路貿易規則的重要探索者和實踐者,國際化營商環境的標杆城區。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