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做好人民群眾就地過年服務保障工作的通知》,要求疫情高風險地區群眾均應就地過年,中風險地區群眾原則上就地過年,低風險地區宣導群眾就地過年。
澳門正是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倡導市民就地過年的城市之一。
不可否認,澳門現時是健康安全的城市,但仍需廣大市民繼續堅持, 以保住得來不易的疫情防控成果。為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特區政府早前呼籲居民留澳度歲,避免不必要的外遊;在澳工作的內地勞務人員,在春節期間也要避免離澳回鄉度歲,以減少人員流動及聚集,最大限度負起每個人的社會責任。
對於留在異鄉一個人過年的人們來說,不能與親人團聚的春節固然遺憾,但不經歷春運的傳統中國年,未必就沒有繽紛綻放的道道彩虹;迎接辛醜年農曆春節已進入倒計時,留在家中原地度歲的澳門市民,又將選擇怎樣安排這個同樣「不尋常」的新春假期呢?
寒暑相推,而歲成焉;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傳統中國年,過的正是一個「文化味」。
最是文化能致遠。文化賦予中華民族以最深遠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新春佳節來臨之際,這樣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更為濃鬱,小家不能團圓的缺憾,正是「神州萬裡同懷抱」的家國情懷的體現。這份家國情懷根植於深遠的文化傳統,「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小到揮春、送春聯,大到公益演出、文化展覽、「非遺」體驗,傳統佳節歷來是國人重溫中華文化傳統的黃金節點,亦讓澳門這座中西文明薈萃的文藝小城洋溢著滿滿的儀式感。留澳度歲的時光,我們重新感受前人的生活方式,用心發現昔日家園的新變化、新氣象;神州大地,那些不能回家的海內外中國人,心在一起,通過傳統中國年,為中華文化傳統保鮮保溫,正所謂「德不孤,必有鄰」。
近日,一場展示「老澳門」生活風情的文化活動——「永福圍──昔日圍裡生活展」在澳門靈動呈現。現時澳門有約200多條以「圍」或「裡」命名的街道,其中在大三巴牌坊及花王堂附近的永福圍,面積相對較大、保存較為完整,高低錯落的空間佈局及風格統一的傳統中式民宅,使永福圍具有鮮明的圍裡特色。 是次展覽向公眾展示了永福圍的修復面貌、善用及活化文物建築的成果,透過插畫、錄影及圖片等多元化和有趣的展示方式,並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面向──「食」、「住」、「玩」三個有趣主題,展示昔日澳門圍裡居民的日常場景,呈現過往圍裡人文風情。展覽與本澳插畫家袁志偉合作,以圍裡生活為靈感,創作出各樣場景和人物,讓展覽更顯活潑生動,為公眾帶來趣味十足的觀展體驗。 同時,為增進互動元素及加深公眾對內容的瞭解,致力推動本土歷史文化的傳承及保育,是次展覽在本年2月至3月期間舉行多場以親子為對象的「說書人說故事」活動,透過互動劇場演繹澳門歷史故事。 「永福圍──昔日圍裡生活展」由2021年2月7日起在永福圍10號展出(入口處位於快艇頭裡,可經花王堂街/大三巴街前往),開放時間為上午10時至晚上7時,公眾假期照常開放,免費入場。人間煙火氣,最撫凡人心。在澳門,康公夜市正是這樣一處存在。
澳門的康公夜市,設有不同類型的攤檔,包括各式各樣地道美食和文創零售產品,並設有老少皆宜的互動遊戲和多元化的主題嘉年華活動。如果想感受澳門地道復古的市井生活氛圍,這裡會是你的不二之選。
時間:2021年2月6-7日/20-21日/27-28日下午6時至晚上10時
地點:康公廟前地(澳門十月初五街)
票價:免費入場
澳門中西文明薈萃,不同種群的人匯聚於此過中國年,各有各的過法,形成了一道多彩且別緻的風景線。由澳門口述歷史協會主辦的「舊日.新年」澳門新春懷舊展,透過年畫、遊戲、醒獅、擺設及食品等不同層面,展示澳門華人、土生葡人、海外華僑歡度農曆新年的生活習慣。展場分為四個部分,包括以不同專題介紹新春習俗的「順景館」、「平安館」、「新光館」,以及多媒體區,參觀者可在此重溫過去,感受傳統新年情懷。
時間:2021年2月1日-4月6日上午9時至晚上9時(導賞:逢週六下午2時30分至4時30分;賀年圖案印刷工作坊:逢周日下午3時至4時)
地點:市政署畫廊
票價:免費入場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澳門戲院林立,除了靠一紙「戲橋」的宣傳外,就是靠外牆大型看板(當時行內稱為「大牌」)來吸引觀眾。戀愛・電影館展覽空間,現正舉辦「消失的手藝——大牌手繪電影廣告展」,展示多幅昔日手繪電影廣告畫照片,並邀請本土知名藝術家廖文暢及黎鷹,以師徒制的形式聯同蔡國傑、郭家駿及吳惠賢等藝術界人士,繪製兩幅以本地電影為主題的大型手繪電影廣告畫,以作品重溫昔日電影業的文化風情。
時間:2021/02/01-2021/02/12日上午10時至晚上8時(逢週一休館,公眾假期照常開放)
地點:澳門戀愛巷13號戀愛・電影館展覽空間
票價:免費入場
在澳門,亦可零距離感受故宮博物院文物的歷史氣息。由澳門藝術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共同主辦的「一代昭度——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展,展出故宮博物院藏清代帝後服飾近90件套,當中包括彰顯乾隆皇帝天子地位的明黃色彩雲龍紋朝袍、代表鹹豐皇帝軍權在握的御用盔甲、突顯皇后綽約風姿的點翠嵌珠石鈿子等。
清王朝以「騎射為業,弓矢立國」,依靠強大的武力入主中原,所以清代服飾保留了遊獵民族服飾便於騎射的特點,同時吸收了漢民族服飾文化的元素,重新定立了「辨等威、昭品秩」的冠服制度。清代服飾融匯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的禮儀制度、宗教信仰與民間習俗,呈現出遊獵與農耕兩種文化交織的特點,並對近代服飾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時間:2020/12/17-2021/03/14逢週六、日及公眾假期下午3時及4時15分
地點:澳門藝術博物館
澳門文化局本月在內港及路氹一帶舉行「跟著電影遊內港路氹」活動,設有兩條電影場景路線共18場,介紹近50部由五十年代至今來澳取景,及近十年由本地電影創作者在澳門拍攝的電影,於不同場景與觀眾聊電影,包括有於內港一帶取景的《天長地久》、《海上花》及《再見澳門》,於亞婆井取景的《胭脂扣》、《放逐》及《堂口故事》等,帶領觀眾從昔日借別人的眼睛去看澳門,到今天為城市作自身書寫。活動邀請到本地電影工作者及演員擔任導遊的角色,從「影像再現」到「感官體驗」,走遍澳門小城街角巷口,發掘一幕幕不曾被注意的蒙太奇。
內港電影場景路線
時間:6-7, 13-14, 16-17, 20-21, 27-28/2 2月6日、13日、16日、20日及27日,下午3時至5時
路線:媽閣廟前地集合-亞婆井前地-下環街-司打口-火船頭街及河邊新街-亞美打利庇盧大馬路(新馬路)-通商新街-海邊新街-纜廠巷-十月初五街-果欄街-關前正街-蠔裡-戀愛巷-大三巴牌坊
路氹電影場景路線
時間:2月7日、14日、17日、21日及28日下午3時至5時
路線:氹仔飛能便度街-施督憲正街-嘉路士米耶馬路-光復街-龍環葡韻-嘉樂庇總督馬路-路氹連貫公路圓形地-荔枝碗馬路-碼頭前地-馬忌士前地前地-十月初五馬路-聖方濟各堂-譚公廟
票價:免費參與(需預先報名www.icm.gov.mo/eform/event,每場人數上限20人,先到先得)
年味不在別處,正是在每個人的心中。
對於不少年輕人來說,春節是一個用來放鬆身心和給自己充電的小長假。然而,還有另外一群年輕人,他們非但沒有假期,反而要在整個春節期間堅守自己的工作崗位,因為這個節日的到來而格外忙碌。今年原地過年的人數比往年大幅增多,因此春節堅守在各行各業工作崗位的人也比往年更多,而這其中有很多是90後的年輕人。
這些在春節期間堅守崗位的人,有人民子弟兵,有醫護人員,有警察,有新聞工作者,有科研人員,還有海關、消防員、快遞小哥、外賣送餐人員.過去的2020年,他們是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前線衝鋒者與後方守護者,他們來自各行各業,舍小家為大家,築起疫情防控一道道堅固無比的「牆」。今年許多人選擇原地過年,也正是這樣一群可愛的人,用一直以來的堅持與堅守,守在工作原地,保障著千家萬戶的正常生活秩序與疫情防控的勝利成果。一年又一年,他們是2021這個同樣不尋常的中國年裡,最閃耀的光芒。
澳門國際青少年文化藝術交流協會
恭祝大家
新年進步 閤家安康
萬事勝意 牛年大吉
疫情期間
請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
*部分圖文資料來自澳門特區政府旅遊局、文化局、新聞局、治安警察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