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憑藉著「女排精神」和她們的輝煌戰績早已成為億萬國人的驕傲,而最近電影《奪冠》上映,大家也是十分激動,紛紛貢獻票房。
但是很多人在看排球比賽時,經常會疑惑「二傳是幹嘛的」「她們不是已經輸了嗎」,往往是最後聽到解說才知道「哦,中國隊贏了」。
不懂規則只知道結果?今天就來了解一些排球的基本規則,讓你更好地為中國女排打call!
標準的排球場地是長方形。
排球場的長是18米,寬是9米,兩條長邊中點的連線將場地分為兩個場區,每個場區都有一條距離中線3米的邊線,叫作三米進攻線。
進攻線前面部分是前場區,後面是後場區。
排球分為男網和女網。男網網高2.43米;女網網高2.24米。
排球網的兩側豎有兩根紅白相間的標誌杆,標誌杆的頂端要高出球網上沿80釐米。
比賽期間每個場區內的六名隊員的球要始終在兩根標誌杆之間通過,超出則丟分,排球過網時可以接觸球網上沿。
主攻:強勁扣殺,身材高大
副攻:攔網、進攻,掩護隊友
二傳:第二次傳球,組織進攻,把球給到最有可能得分的攻手進攻
接應:攻防兼備,輔助二傳
自由人:(社會主義一塊磚)只防不攻
看到這裡,大家是不是在疑惑怎麼沒有「一傳」呢?
一傳其實是一個技術動作,並沒有專門的一傳隊員,對方將球攔回後,另一方隊員需要接住球,第一次接球的動作就是「一傳」。
主要是主攻和自由人接,其他人也可以接。
而剛接過來的球比較匆忙,不適合直接進攻,最好再傳一下,好好決定怎麼打回去。但最多只能傳兩次,第三次必須打出去,所以二傳往哪裡傳球,基本就決定了由誰、在哪裡反擊。
一方有6個站位,分別在前後場。
逆時針站位,順時針輪轉。
注意:位置≠角色
位置有6個,角色只有5個,這就看角色之間的組合安排了。
由1號位的人在發球區發球
發球時球員只能用手接球,接球的一方擁有最多三次的擊球機會,把球傳回對方場地,身體的其他部分也可以接觸球,但是一名球員不可以連續擊球兩次。
排球除了開球必須用手,其他時候可以用任何部位打球。所以用臉接球也不全是在開玩笑哦!
發球一方如果得分,下一輪繼續發球,如果接球方取得勝利就取得了下一輪的發球權,得分球員作為發球員發球!
接球方勝利需要更換站位,根據正規站位的輪換順序進行。
兩隊採取對抗制,前四居中贏得三局25分的一隊為獲勝隊,如果有第五局決勝局先獲得15分的為勝隊。
獲勝的隊必須領先對方至少兩個球也就是兩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