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業報從安徽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十三五」以來,安徽省經信系統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狠抓技術改造、智能製造、專精特新、安徽精品、工業設計、民營經濟、節能環保「五個一百」等一批特色品牌工作,全省工業經濟呈現有規模、有速度、有質量、可持續的良好發展態勢,2016年-2019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6%,高於全國2.5個百分點;2018年規上工業增加值突破1萬億元;2019年數字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元、民營經濟總量突破2萬億元,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指數居全國第九、中部第一位。
安徽省經濟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牛弩韜表示,成績來之不易,得益於安徽省經信廳著力構建六大體系。
著力構建「特色鮮明」的產業發展體系
圍繞「銅牆鐵壁」促升級。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工程,每年滾動實施億元以上重大技術改造項目1000項以上,對工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70%。淘汰煉鐵產能224萬噸、粗鋼產能302萬噸,提前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冰箱、洗衣機、彩電、空調四種家電產量約佔全國的四分之一。
瞄準「芯屏器合」育集群。大力實施「建芯固屏強終端」戰略,新型顯示實現「從砂子到整機」的整體布局,集成電路集聚產業鏈企業300餘家,微型計算機產量居全國第五。新能源汽車產銷量佔全國10%以上,工業機器人年均增速超50%,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全球第一。積極培育先進位造業集群,智能語音入選首批國家三大先進位造業集群培育試點,「中國聲谷」成為工信部批准的第一個「中國」字號人工智慧產業基地。14家基地被列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以兩成左右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數,貢獻了五成以上的工業企業利潤,產業集聚和示範引領作用不斷凸顯,發展質量居全國前列。
著力形成「智能引領」的先進位造體系
深入實施「機器換人十百千行動」,培育智能工廠和數位化車間400餘個,推廣應用工業機器人2.1萬臺;大力實施節能環保「五個一百」行動,創建國家級綠色工廠79家、綠色產品197種、綠色園區9個、綠色供應鏈管理示範企業6家,規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9.3%,節能環保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左右,綠色產品、工廠、園區、供應鏈「四位一體」的綠色製造體系初步建立。
全力實施 「三品」戰略和「安徽工業精品」培育行動,培育省級新產品3000餘項、「工業精品」504個,合蕪滁榮獲全國 「三品」戰略示範城市。組織實施服務型製造三年行動計劃,培育省級及以上示範企業102家、工業設計中心130家。
著力搭建「創新融合」的平臺支撐體系
打造高端展示平臺。連續三年成功舉辦世界製造業大會,每年評選發布製造業發展10強、10快縣(市、區)。打造創新合作平臺。深入實施製造業創新能力提升工程,創建省製造業創新中心28家,成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114個,培育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1392家,其中國家企業技術中心90家,居中部第1、全國第6位。目前省級以上技術中心所在企業,以佔規上企業7.2%的比重,實現了60%以上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
打造產銷對接平臺。成功打造世界級高端智能新型家電產品、新型顯示等展銷平臺,組織企業參加進博會、中博會、工博會,舉辦工業機器人、裝備製造等產銷對接會,產品市場不斷拓展。
著力培育「協同融通」的企業梯隊體系
扶小育新增主體。連續多年舉辦「創客中國」安徽省創新創業大賽,特別是2020年「創客中國」安徽省創新創業大賽工作經驗做法,得到國務院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充分認可,國務院領導批示予以肯定;大力推動「個轉企、小升規」,全省規上工業企業近2萬戶,各類市場主體565.7萬戶,其中民營企業150萬戶。
專精特新提質量。在全國率先出臺促進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的意見,修訂《安徽省中小企業促進條例》,設立中小企業(「專精特新」)發展基金,全省「專精特新」企業2618戶,以佔全省規上中小工業企業14%的數量,貢獻了24%的營業收入和25%的利潤,湧現出86個國家級行業「小巨人」。
精準引導強龍頭。實施龍頭企業培育工程,科大訊飛、長鑫存儲、埃夫特、應流集團等成為行業翹楚,9家皖企入圍中國500強企業,海螺集團、銅陵有色連續兩年入圍「世界500強」。
著力打造「三位一體」的政策引導體系
在賽迪研究院2019年全國各省製造業營商環境評價中,安徽省營商環境排名第7,其中「政策」項排名全國第2。聚焦製造強省,高規格召開「製造強省」萬人大會,實施「製造強省」行動方案,推動出臺製造強省、機器人、集成電路、「三首一保」、中國聲谷、5G等系列 「政策10條」,每年省財政投入上百億元資金支持企業產業發展,製造強省建設步入快車道。聚焦民營經濟,召開民營經濟發展萬人大會,制定實施「民營經濟上臺階行動計劃」「民營經濟政策30條」,連續三年出臺降成本「20+10+20」政策包,累計為企業減負超過3000億元。2019年民營經濟佔GDP的60.4%,貢獻率為62.6%。
聚焦數字經濟,出臺數字經濟和5G發展規劃、政策,培育「皖企登雲」企業近萬家,全省兩化融合貫標企業數居全國第4,工業數位化指數全國第一。
著力建設「高效聯動」的工作推進體系
提出了「工業強省、創業富民、改革創新、融合發展」的工作理念,塑造了「創新、融合、求實、服務」的經信精神,弘揚了「奮發奮進、包容和諧、向善向上、誠信感恩」的經信文化,幹成了一批急事、難事、要事。做好抗疫物資保供這個急事。
堅決扛起「戰疫」物資保供政治責任,狠抓生產服務和科研攻關,實現高速成套口罩生產裝備、紅外測溫儀、N95口罩等「零」的突破,防護服、口罩日產量較疫情初期分別增長343倍和1442倍,支援武漢醫用防護服46萬套,是全國三個做出重要貢獻的省份之一。
牛弩韜表示,「十四五」期間,安徽將堅持「製造為基、企業為本、創新驅動、品質引領、數字賦能、融合共進」,統籌推進位造業高質量發展十大工程,力爭到2025年,全省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穩定在30%左右,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中部領先、長三角領先,構建形成更高質量、更具特色、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把安徽打造成為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節點、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連結,為實現「兩個更大」目標貢獻經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