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山真骨——評姚伯齊大幅山水巨作《三峽魂》

2021-02-12 豹說生藝金

      中國人畫山水畫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的壁畫就有山水題材,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是以山水為重要背景的人物畫,到南朝獨立的山水畫已經得到一定的發展,劉宋時期還出現了精彩的山水畫論專文《畫山水敘》(宗炳)、《敘畫》(王微),隋唐山水畫已成熟,而到五代和北宋山水畫進入黃金時代,出現了荊浩、關仝、董源、巨然、李成、範寬、郭煦等大家,兩宋以降山水畫代替人物畫成為中國繪畫中的主要畫科。中國山水畫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都為我們樹立了一座座難以企及的豐碑。當代山水畫如何發展,如何創新,的確是擺在畫家們面前的重大課題。       最近,欣喜的看到姚伯齊先生繼《魂系三峽》後,又精心創作了6960㎝×248㎝的大幅焦墨山水《三峽魂》,可以說是中國當代山水畫的鴻篇巨製,表現三峽題材史詩般的佳構。姚伯齊曾受到張仃先生焦墨山水的啟發,並受到張先生的指導,多年從事焦墨山水畫的研究與創作,他的焦墨山水早在上世紀90年代在北京等地展出後,就引起美術界的關注和好評,90年代末創作《魂系三峽》,取得階段性的成果。這一切都為他進一步拓展焦墨三水的大境界作了學術和技術準備。北宋山水畫家郭煦在其山水畫專論《林泉高致》中讚嘆:「山川,大物也」。崇山峻岭,大江大川,是自然中的大物,莊子說:「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山水乃天地之大美也。中國人喜歡山水畫,就是具有熱愛天地之大美的自然情結,早在先秦時期,中國人就有一種大象思維的方式。《老子》中講:「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莊子》講「原天地之美而達萬物之理」,「夫天地者,古之所大也」,「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乘雲氣,騎日月,而遊手四海之外」,莊子還提出「法天貴真」的美學思想。所以,中國古代哲人不但要析萬物之理,而且還要判天地之美,他們在精神上「出入六合,遊乎九州」,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所以中國人觀察山水之大物,是進入「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之境界的重要途徑。《易經》中還講到中國人仰則觀象於天,俯則察法於地。中國人的自我意識一旦成熟,觀天察地便成為思維中的核心內容,觀察天地之大象,熱愛山水之大物,這是中國人山水畫,山水詩、山水賦得以充分發展並取得輝煌成就的最終原因,也是中國山水畫早於西方風景畫一千多年的根源所在。       姚伯齊的《三峽魂》巨作,就是中國人的大象思維方式,法天貴真的美學傳統在當代的延續和典型表現。       姚伯齊將中國傳統的哲學思維與崇尚大美的美學思想落實到對長江三峽、三峽工程、葛洲壩這些大物大美的具體觀察與表現中。中國山水畫講「近取其質,遠取其勢」,取其勢就是要總體表現遠景中山水之大物的自然規律與意境,取其質則是要表現近景中山水之景物的骨質與結構。中國山水畫還講「與山傳神」寫山真骨「,前者是應傳達山水的審美神韻,後者則是要撩開自然景物的表皮,不滿足於表面摹仿,而應圖寫山水之真體與真相,這就是五代荊浩所謂山水「圖真」。姚伯齊對中國山水畫之美學精髓悉心研究與體悟,他認為用焦墨、用黑白的方式更能寫山真骨,更能為三峽圖真。       姚伯齊生長在長江之濱的監利,沿江上遡則是江陵、宜昌、西陵峽、巫山、神女峰、瞿塘峽、夔門、白帝城。他尋訪過許多名山大川,但把三峽作為他觀察天地之大美的藝術生活基地,既因便利,更因他篤愛三峽。20多年來,他去三峽有20多次,他沿畫寫生,三峽自然景觀可謂日新月異、光景常新,雲霞霧靄,氣象萬千。每一次觀察,姚伯齊都有新的發現,對三峽可謂丘壑在胸,在他的藝術生命之血液與情感中,已形成深厚的剪不斷的三峽情結!否則他怎麼會有力量在年過花甲之後畫出高近二米半,長達70米的如此巨幅《三峽魂》之大作呢?

陳池瑜(清華大學美術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由於《三峽魂》的尺寸較大,為方便大家賞析,請點擊下方連結跳轉!

相關焦點

  • 旅遊:《江水》篇中的長江三峽
    其中的《江水》篇,描繪了長江三峽的壯麗河山,更是篇臉炙人口的著名散文。關於三峽的形成, 自古就有許多美麗的神話傳說,有的稱是大禹治水的遺蹟,有的說是仙女瑞姬所施的神工,《江水》搞則記取了另外則,「紅水又東, 經巫峽,杜字所南以通江水也。」杜字是傳說中的古全國君主,死後其魂化為杜鵑,憑他生前一己之力, 順使臣民鑿通三峽,顯然是不可思議的。
  • 《三峽》酈道元
    這篇《三峽》呢,其實不過是一篇短文。他之所以能夠用不到兩百字的篇幅,就寫出了三峽錯落有致的自然風貌,最為關鍵的一點便在於布局謀篇的精細思量。山水、山水,一般呢都是山在前,水在後,因此作為一篇描寫山水之作,酈道元首先從空間入手,也是先寫山後寫水。開篇即用「自三峽七百裡中」起筆,簡要交代了描寫對象,並介紹了其總體的長度。
  • 唐昊不捨得使用阿銀的魂骨,小舞獻祭,為何唐三使用了她的魂骨?
    武魂殿都將他們給逼上絕路了,都逼到自己的老婆獻祭給自己,都得到了一個紅環和十萬年魂骨,而唐昊一開始不捨得使用阿銀的魂骨,但唐三卻使用了小舞的魂骨。留給唐三唐昊很愛阿銀,在他看來,阿銀已經將最寶貴的魂環給了他,剩下的這塊魂骨,是留給唐三的。
  • 一場魂骨引發的激情 新鬥羅大陸魂師必備裝備魂骨篇
    能夠把魂骨當做獎勵,恐怕只有財大氣粗的武魂殿才能做到了。 而在《新鬥羅大陸》手遊中,魂骨同樣也是決定魂師實力的重要部件,也是魂師們必備的裝備.魂骨不僅能夠提升魂師的屬性,還能激發魂師隱藏的強大戰鬥力.想知道這其中有哪些魂骨最有價值嗎?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吧。
  • 「抱石皴」——傅抱石《山水高士圖》
    擅畫山水,中年創為"抱石皴",筆致放逸,氣勢豪放,尤擅作泉瀑雨霧之景;晚年多作大幅,氣魄雄健,具有強烈的時代感。人物畫多作仕女、高士,形象高古。著有《中國古代繪畫之研究》《中國繪畫變遷史綱》等。傅抱石(1904~1965)2016年6月5日,藝術大師傅抱石巨作《雲中君和大司命》現身保利春拍。以1.6億元起拍,競價迅速過兩億,最終以2.3億元成交。
  • 七怪話鬥羅 新鬥羅大陸魂師養成之SS+魂骨套裝
    而在《新鬥羅大陸》手遊中,魂骨養成玩法也是增加戰鬥力的最佳方式之一。而隨著在遊戲中進入到了SS+時代,魂骨也開啟了SS+的進化,那麼這次就來說說SS+魂骨的養成。 SS+魂骨獲得途徑篇,精神本源助魂骨品質升級 隨著《新鬥羅大陸》近期SS+魂骨上線,如何獲得SS+魂骨提升戰鬥力,是大家最為關注的.
  • 鬼鬥羅的魂骨被取出來利用,菊鬥羅和比比東的魂骨呢?
    文|曉海看動漫魂骨魂骨在鬥羅大陸是一個特別的設定,極其稀有,在殺死魂獸後有一定的機率掉落。吸收魂骨後能額外給予魂師技能和屬性的提升。有了魂骨的魂師和同等級魂師實力差距會非常大,而且修煉的空間更廣更快!比如唐三的成長型魂骨八蛛長矛,還有真正的森林之王暗魔邪神虎,像這種頂級魂獸的魂骨掉落很有可能和神級相媲美!魂骨,是鬥羅大陸的硬通貨——實力的象徵!鬼鬥羅的魂骨
  • 唐三救小舞的致命傷曝光,斷腿取魂骨不算事,八蛛矛刺穿胸膛真慘
    其實,斷腿取魂骨不算事,八蛛矛刺穿胸膛真慘!到底有多慘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現在的唐三等級只有59級,雖說如此,但是唐三身上的寶貝還真不少。別的不說,現在唐三的身上的魂骨就有好幾塊,除了頭部的萬年智慧頭骨之外,唐三還有阿銀的腿骨。
  • 《山行:大巴山映像》第四集:情歌,真山真水真性情
    我們的鄉野尋歌,領略了不少山中歌者的風採,更加確信,山歌是從這片山水間活潑潑流淌出來的,帶著人間的煙火氣息和大自然的氤氳氣韻,滋養了一代代山民的生活。山歌承載體現了這裡的真山真水真性情,故而我們說,這是真正意義上如歌的生活,苦澀與甜蜜交融,艱辛與歡愉同在,平凡與非凡並存。像是音樂裡的復調,交響成為一曲頗具內涵讓人感嘆的長歌。
  • 有一種中國美,叫三峽!來巫山遊最美三峽!
    三峽是一首沉澱千年的詩歌「行到三峽必有詩」,三峽,承載過無數文人騷客的悲喜,滋養著深厚綿延的文脈。穿行於三峽的勝景之中,揮手便是錦繡文章。巍巍大山與滔滔江水之間,是千年不變的詩意與豪氣。「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巫山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學現場,詩歌浸潤著這裡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
  • 鬥羅大陸:唐三誅殺人面魔蛛,吸收第二塊外附魂骨,進化魂骨鎧甲
    導讀:《鬥羅大陸》動畫第135集前瞻,唐三誅殺人面魔蛛,吸收第二塊外附魂骨,進化魂骨鎧甲。此時的唐三已經是六十五級魂帝修為了,並且多了一個十萬年魂環和十萬年魂骨,實力大大增加,想要收拾一隻人面魔蛛還是不難的,小舞的魂骨和魂環帶給唐三的魂技也被使用了出來,配合唐三誅殺了人面魔蛛。
  • 南木國畫作品在三峽博物館展出
    過了一段時間郭老師來電話說讓我準備20幅作品將在三峽博物館中舉辦展覽,聽後內心自然是很高興。這一生中總有一些前輩幫助自己能進一步學習提高,這是緣分、也是幸事。2019年11月9日,來三峽博物館《水墨丹青》畫展指導的前輩們,左至右依次為郭顯中、林昌駿、易本奎(90高齡)、它山、何意富老師作品同時展出,有山水、花鳥、人物各種自己稍微滿意的作品一股腦搬了過去亮相,雖然到展出之前還對送哪些作品發愁,畢竟空間有限,有些自己喜歡但卻是橫幅的作品為了不佔空間最後忍痛還是割捨下來
  • 《鬥羅大陸》唐三穿上鎧甲,全身都穿上了外附魂骨?那是魂骨鎧甲
    我們知道,唐三在第一次吸收人面魔蛛的時候,無意間獲得「八蛛矛」,這樣的外附魂骨。外附魂骨不同於真正的魂骨。 獲得一塊魂骨都很難,想要集齊一套魂骨,並且是同屬性的一套魂骨那是難上加難。
  • 洛陽牡丹/黃河三峽/國亮村/雲臺山青龍峽/人工天河紅旗渠往返7日遊門票全含1680元
    洛陽牡丹/黃河三峽/國亮村/雲臺山青龍峽/人工天河紅旗渠往返7日遊
  • 當代詩人詠三峽(一二組)|滄江東下浪飛旋,峽裡雲安坐野煙
    寫在前面張慶輝 因為是首唱,操持此事的「山水行吟」公眾號和歲寒公子讓我寫個序。想想終覺不妥——幾天時間,眾詩家雅和已過百六十首,多有學養深厚的前輩名家和筆力正健的中青年作手捧場——如斯局面而為序,總得高屋建瓴微言大義地說上些什麼吧?但很顯然,我不能勝。
  • 品讀丨現實行走、「新感性」培植和山靈水魂擷取
    又如,在《我走,但不一定是寫羅平》 裡,詩人寫道:「靈魂正被地球悄無聲息地帶走」「走出你的風生水起」。李自國這兩首寫羅平的詩,既在寫羅平,但又不止是寫羅平,所以,詩人在其中一首詩的標題裡直接說自己「不一定是寫羅平」。由此可見,李自國自始至終否棄應景詩的寫作模式,而且,深怕自己的「文旅詩」寫作被通常意義上的應景詩汙名,因而對此格外敏感與警惕。
  • 河北邯鄲的小眾景點,山水秀麗被譽「太行三峽」,卻鮮有人知
    事實上,邯鄲不僅文化底蘊深厚,山川秀美,風景好,據說北方沒有山水,但武安市西北部太行山腹地有廣闊的山區水庫。這裡山環水,峽谷幽深,赤壁丹河,景色優美雄偉,但菩薩眼皮下墜的美木,安靜寧靜,是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和4A級旅遊景點。
  • 七怪話鬥羅:《新鬥羅大陸》魂師必備之魂骨
    魂骨相信鬥羅大陸粉絲都很熟悉,但是這個物品的確是太稀有了,以至於很多人能成為魂師,卻不一定能擁有一塊像樣的魂骨。因為並非每個魂獸都能出魂骨,且出現的概率也只有千分之一,如果要獲得十萬年魂骨那真是比登天還難。
  • 空間的變化,情景交融,古詩山水寫得賞心悅目
    將山水轉化為山水畫比較容易,但將山水轉化為山水詩歌則比較困難。作者的意境是指作者如何以何種方式將空間中的山水轉化為詩歌和散文。大多數山水詩記錄了作者訪問山水時的所見所聞。雖然看不到作者的風度,但從現存的詩歌中可以歸納出一些基本的、有規律的方法。
  • 有一種中國美,叫三峽
    新華網發(王正坤 攝)巫峽長江三峽中的則是以幽深秀麗而聞名巫峽兩岸青山綿延,山色青蔥舟行水面,仿若入畫新華網發(朱雲平 攝)三峽是一幅神奇瑰麗的山水畫卷三峽日出很美日落也美日出時>山色含黛朝霞滿天太陽升起後,長江三峽朝霞如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