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在閨閣中壓抑了十多年的明蘭來說,宥陽老盛家是個人生最快樂的去處,那裡大多數長輩長兄長姐親戚等都性情灑脫而淳厚(孫家和三房例外),待人真誠無猜。
最重要的是,大多數人對禮數周全和長相可人的明蘭打心眼喜歡,拿出最大的熱情去招待和包容她。
老盛家是商賈之家,家產殷實,而且住處遠離大都市,所以院落寬敞,自然環境豐富而優美,抓魚摸蝦,捉蟲採花,真是釋放年少活力的最佳樂園——堂哥在接明蘭回家的路上說,我們家最適合愛釣魚的你了,池塘的魚用釣魚竿戳都能戳中,當時明蘭的心情別提多順暢了。
但是電視劇對回老家的描述進行了刪減和改編,少了這份富有感染力的歡樂,昕玥覺得挺遺憾的。
每每想起,只能回到原著去追尋。
讀書時,昕玥常常疑問,都是年齡相仿的女孩子,為何明蘭跟自己家的兩個蘭關係緊張,而到堂伯家跟堂姐品蘭卻相見恨晚、如膠似漆呢?
昕玥覺得這裡面既有女孩子各自的原因,也有相互關係的原因,更有各自她們所處環境不同的原因。
明蘭和品蘭性情相投,與墨蘭如蘭卻沒有
明蘭和品蘭有兩方面特別相投。
第一是兩個女孩子都非常嚮往自由和快樂。
原著中明蘭是個從現代穿越過去的人,然而即便剝掉穿越的外衣,明蘭的性格依然鮮明。
明蘭很理智,並且富有管理情緒的經驗和能力,但是內心卻暗含著一股熱情,它嚮往快樂的人生。
明蘭在人前人後規矩有禮,幾乎把「素養」這個詞做到極致,特別是出入大場面,如與親戚朋友會面、或者到高等府第「交流學習」,都能端出堪稱教科書般的模樣。
但是當她回到自己的天地,在疼愛自己的祖母面前,或者跟自己關係親密的丫鬟面前,她就會釋放出與生俱來的俏皮和幽默。
如祖母嗔怒,罵她「你還要不要臉」,明蘭嬉皮笑臉把臉遞過去說:「不要了,拿去吧。」
祖母責怪她太依賴自己說「以後嫁人怎麼辦」,明蘭依偎到祖母身上說:「祖母和我一起嫁過去得了。」
又如明蘭一揮而就寫了「難得糊塗」四個大字,小桃湊過去問什麼意思,明蘭說:「就像我看見你偷丹橘的糖當做沒看見……」
然後看著丹橘掄起拳頭追著小桃打,小桃哇哇大叫,她在旁邊笑。
但是明蘭的這份有趣,墨蘭如蘭卻感受不到,因為她們的關注點根本無法一致,她們眼睛始終盯著明蘭有沒有佔用自己的那份福利,其他的了無興致。
品蘭正好是個樂天派,與明蘭不同的是,她不愛裝,這當然得益於自由放鬆的生長環境。
盛紘家三個蘭被閨閣圈養,品蘭卻是放養的,她沒有大家閨秀形象的束縛,也沒有森嚴家法的壓制,想抓泥巴便抓泥巴,想上樹便上樹,只要能夠尋到樂子就行。
裝了N久的明蘭在這裡得到很好的釋放,她盡情地投入到品蘭的生活模式,釋放被壓抑了好久的全身細胞。
就像釣魚這項娛樂,在自己家,墨蘭根本不屑,如蘭又太懶,明蘭只能影單形只、自娛自樂,但是在老盛家卻是另外一番景象,不但有品蘭和她一起各種嘗試和挑戰,還有一大隊的堂哥表哥在背後助興或者護駕。
如此歡樂的時光,是多少少年人的嚮往啊。
第二是兩人都同情弱小,憎惡不義之人
明蘭與品蘭在老盛家的節目除了到野外瘋玩,還有一大娛樂便是偷聽牆角。
作為家中規矩的典範,明蘭如果沒有獲得老祖宗的準許一般不會去幹這種「齷齪」事,更加不敢跟兩個蘭一起去做,因為分分鐘就會被她們賣了,把鍋全部甩給她。
品蘭卻不是,她很講義氣,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甚至遇到要懲罰時她會衝出來擋在明蘭的前面一人包攬「罪過」,說:「都是我的主意,妹妹是我強拉過去的……」
更重要的是,她們對同一件事的關注和褒貶往往是一致的,喜怒和憎惡能夠共情。
比如對三房貪婪而又無禮的堂姐月蘭搶奪明蘭頭飾事件,先是品蘭用武力去奪回,再是明蘭鐵面去拒絕,就像詩裡說的「豈曰無衣,與子同袍」,有種同仇敵愾的氣勢。
又比如大姐淑蘭被婆家欺負,品蘭對孫家非常氣憤,對姐姐無比心疼,明蘭跟在身後,也是諸多關切。
但是京城盛家的墨蘭和如蘭和明蘭幾乎從來沒有流露過類似的情感。
墨蘭在盛家的日子唯一關注的事是如何嫁入豪門,就連親媽被送去「勞改」她也可以壓住感情保持沉默,跟自己說:「鬧下去怕說好的親事黃了,等嫁了再說……」
而如蘭因為養尊處優,優越感太強,她體驗不到別人的艱辛和不幸,所以她無法與別人有什麼共鳴,如淑蘭的不幸之事,她一直把它當做故事來聽,充實自己無聊的閨閣生活。
品蘭的祖母病危了,兩個蘭沒有表達一絲的難過和慰問,各有理由推託不去。
明蘭和品蘭沒有利益衝突,但與墨蘭如蘭卻有
除了性情相投,兩人能夠毫無間隙的原因還因為彼此沒有利益衝突。
首先明蘭和品蘭雖然同一個曾祖父,但是祖父已然分家,其實兩個孩子屬於兩個不同的家庭,說到底,她們是親戚關係,只是比一般的親戚關係要好。
此番明蘭到老盛家來,其實就是做客(終究要走的,「不帶走一片雲彩」)。
京城千裡迢迢來到客人,再加上上一輩又有恩情,自然盛情款待,在生活上也多是奉承,生活用品都是挑最好的。
恰巧明蘭性情乖巧,善解人意,哪怕出現一點點磨合都能輕易消除。
明蘭和品蘭性情相投不容易產生矛盾,同時,她們不需要爭搶什麼。
但是,明蘭與墨蘭如蘭卻不一樣了。
往小裡說,三蘭吃穿用度全部都來自同一個資源庫,有人拿多了,自然就有人得少拿;有人選了好的,就得有人拿差一點點的。
往大裡說,三蘭面向的婚嫁選擇都由同一個父親掌控,有人嫁得好了,自然就得有人嫁得沒那麼好。
大多數時候,明蘭不跟兩個蘭爭,只拿別人挑剩的,如果沒剩乾脆不要。
明蘭看起來很豁達,但是不等於她心中沒有想法。
她也是個女孩子,她有別人一樣對美好事物的喜愛和嚮往,但是每次都由不得自己去選擇,箇中失落可想而知。
而墨蘭如蘭也把明蘭視作資源搶奪者,墨蘭陰險詛咒,如蘭也不會誠心給明蘭祝福。
如墨蘭因為梁夫人到訪只見明蘭,暴跳如雷衝到妹妹的房間大打出手;如蘭看顧家送來聘禮比自己婆家多,心中不爽大發明蘭脾氣。
明蘭和品蘭可以互助互補
明蘭才到老盛家,品蘭就非常喜歡她,拉著一起玩耍之後,更加倍喜歡,因為她發現兩人竟然有著神奇的默契感。
品蘭的特點是行動力強,只要腦子想到的事不管有多難或者多麻煩她都會去做,從不拖泥帶水的,但可惜的是腦子不太靈光,所以不管是做事還是平時玩耍,她都遇到擋路虎過不去,甚是鬱悶。
而明蘭的特點是腦子靈活,偏偏要行動起來的時候有點遲疑。
所以她們在一塊的時候,總是由品蘭強用力拽著明蘭去去嘗試各種新奇或者參與各種「出格」的「遊戲」,當遇到困難的時候就是明蘭去想辦法給她指點迷津,兩人攜手共創「輝煌」。
其實論起性格,如蘭和品蘭也是差不多的,但是跟明蘭的相處之法卻截然不同。
究其原因,是如蘭少了份行動力——她總是懶洋洋的,對什麼都不甚感興趣,連送給別人的手工禮物都是丫鬟代做的。
如蘭和明蘭無法產生互助互補的默契感,粘合度就沒「品明cp」高了。
當然還因為如蘭多了一點自私,凡事先己後人,明蘭與之道不同不相為謀。
除了兩人私自的交往是互助互補的,還有一重原因是彼此的家庭也是互助互補關係,而由這種關係延展,她們各自前程上也是相對應的關係。
盛家大房從商,物質富足但是名氣不夠高大上,而且因為政府抑商,對商人多有刁難。
盛家二房入仕,有名有利但是物質條件略遜。
於是大房「一言不合」就給二房送錢滋養著關係,而二房在官場上也竭盡全力去罩著大房。
既不從商也不做官的三房屢屢跑出來吐酸,說到底是他們自己沒法給自己賦予價值,所以針插不進別人的默契。
後來明蘭和品蘭分別成家,依然延續著原來的模式,前者嫁給官,後者嫁給商。
最後
當然,所有的原因最後都能歸結為一點,就是明蘭本來就是個人緣極好的女孩子,她所到之處,凡是真誠的、善良的女孩子都能與之成為好朋友好姐妹,她所結交的,更是可以互相「兩肋插刀」的「老鐵」,如餘家大姑娘,沈國舅妻子張氏,沈國舅的妹妹小沈氏等等。
而如蘭和墨蘭,一個孤芳自賞,一個終日心懷鬼胎,又如何能找到相知相惜的好朋友,姐妹間也難以推心置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