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滿四合院》《生逢燦爛的日子》《正陽門下小女人》《芝麻胡同》之後,又一部京味大戲《幸福裡的故事》將於10月9日起登陸北京衛視。該劇由楊亞洲、楊博執導,李晨、王曉晨領銜主演,蘇青、車曉、鄭璐、劉莉莉、秦焰、張大禮、楊蕾主演,悅悅特別出演。以改革開放浪潮下的北京城為背景,聚焦西城金融街的發展變遷,通過講述街巷裡弄中小人物的命運浮沉,展現出新時代下人們不甘平庸、銳意進取、勇於創新的精神風貌。值得一提的是,濟南青年女編劇張靚作為編劇之一,參與了劇集幕後創作。
近幾年來,北京衛視播出了多部具有濃鬱老北京氣息的京味題材作品,均取得了收視口碑雙豐收。《幸福裡的故事》從北京特色的胡同文化出發,講述了生活在「幸福裡」大院的幾戶人家,在改革開放大潮衝擊下翻天覆地的變化。全劇以「幸福裡」中一個青梅竹馬的愛情故事為主線,面對生活中不斷出現的磨礪與挑戰,他們的愛情也幾經沉浮考驗,在分分合合中逐漸探尋到「幸福的真諦」。該劇在深耕現實主義創作的基礎之上,向觀眾展示新時代下北京發展的奮鬥故事,傳遞出充滿人間煙火氣的「北京精氣神」。
濟南編劇 張靚
楊亞洲再導「京味戲」
從2001年執導的首部電視劇《空鏡子》開始,導演楊亞洲就與京味題材作品結下了不解之緣。從 《浪漫的事》《八兄弟》到近幾年在北京衛視熱播的催淚大戲《嘿!老頭》,緊扣時代的主題立意、質樸真切的情感表達、京味十足的布景臺詞,讓楊亞洲不僅數度將飛天獎、金鷹獎等行業獎項收入囊中,更收穫了來自觀眾的廣泛認可。再次接拍京味戲,與自己之前的作品相比,楊亞洲希望《幸福裡的故事》可以做出點不同的東西,「我拍了很多北京戲,以前拍的都是一個橫斷面,而這部戲有著四十年這樣的一個跨度。我想通過北京的一個小院,通過胡同裡的一群年輕人,來影射出幾十年來中國的變化、北京的變化。」
導演楊亞洲
為了這一主旨,在確定劇目色彩風格時,楊亞洲就決定摒棄傳統八十年代的灰色胡同感,採用更加明亮的「紅牆綠瓦」作為創作基石,從最初的置景到後續人物的塑造,都秉持著這一框架原則,「像我以前拍的北京戲,或者我們看過的很多北京戲,在那個年代大概都是既定的黑白灰調子。我希望這部劇中能傳達出一個新的感覺,這裡有紅牆,有綠瓦,有溫暖,有感動。是一種暖暖的、懶懶的,蘊藏著北京的那種包容,胡同在變遷,但不變的依然是那紅牆綠瓦。」
通過人的變化來折射北京的變化,楊亞洲用這樣的方式來呈現全劇的主線。在他看來,「變化」不是說蓋了多少樓、城市怎樣擴張,而是通過「人」為載體來鋪展出時代的變遷。劇中,楊亞洲敏感地抓取到每個重要時間節點,如考大學、考文工團、待業做臨時工、去深圳下海等等,這些都是對主人公十分關鍵的人生轉折點,也是能夠激蕩起幾代人情感共鳴的時代記憶。「三四十年的歲月浮沉,我特別希望能夠讓大家看得感動,能夠看到我們經歷了什麼,覺得平實但不平庸。而所有人世間的關係也都圍繞一個字『愛』,用愛去感受滄海桑田。」
李晨再演京味戲憶「西城時光」
《風車》《北京愛情故事》《北京青年》……從六十年代的四合院到現代都市的摩天大樓,李晨主演的京味題材作品幾乎涵蓋了北京發展的各個階段。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李晨不僅在現實中見證了北京的飛速變化,也在一部部影視作品中不斷感受著這座城市的時代變遷。
此次參演這部以「北京西城」為主要敘事背景的《幸福裡的故事》,李晨表示很親切,「我本來就是西城的,我們家那會兒住在柏各莊,從柏各莊到西四坐103路沒幾站就到了。我們那時經常去西四拍白塔,也老去那邊吃西四包子鋪,這部戲能想起很多小時候的事。」此次決定接下這部作品很大程度也是因為導演楊亞洲。繼2015年《草帽警察》之後,這是兩人的第二次合作,在不同年齡階段再度搭檔,李晨也有很多全新的感受,「當初導演認為將來我會經歷一些事情,會長大,有一些不同的處世態度。以前年紀比較小,但現在我再來演這樣的一個年齡跨度,我覺得我可以感受到很多原來不會感受到的深層次內容,會看到導演當年說的一些情況印證了自己的人生。」
從上世紀80年代高考到新中國成立70周年大閱兵,在《幸福裡的故事》中,李晨飾演的「李牆」一角從少年走到暮年,經歷了為人子、為人夫、為人父等不同人生階段的種種磨鍊。面對這樣巨大的一個年代跨度,李晨在表演之前和導演商定好了塑造的角度和方式,就是要牢牢抓住角色的「少年感」。「我跟導演說其實我不太想找老年的狀態,因為就算我自己老了,肯定也是該騎車騎車、該唱歌唱歌。我可以在造型上做皺紋、畫老妝、染白頭髮,讓皮膚質感變粗糙,但我的內心狀態不想這樣。」所以在劇中,李牆將一首《探清水河》從頭唱到尾,對陳瓦兒(王曉晨飾)的情話從學生時代說到兩鬢斑白,少年時敢下煤窯、中年時敢闖深圳,在他身上總是能看到一股朝氣,一種昂揚向上的「奮鬥姿態」。
「這次只是把身上沒有那麼多光環的一個普通孩子做成了主角。」李晨認為李牆在那個年代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一個角色,可能在上學的時候沒什麼能耐,但通過社會上的歷練和一些人情世故的碰撞,最後都慢慢地找到了一個屬於自己的世界。「其實從小到大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人,當年班級裡的小玩鬧,有選擇出國的、獨自闖南下的、下海經商的等等,每個人都是一段故事,把大家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就能反映出一個時代的進程。」李晨用「少年、搞笑、執著」這三個關鍵詞來總結了李牆的人物特性,相較於「心態永遠年輕」的少年和「玩著玩著就成功了」的搞笑,李牆的執著顯得格外深情。劇中李牆對陳瓦兒的追求幾近瘋魔,即使兩人坎坷的愛情三起三落,李牆對待這份感情的心卻始終不渝,對此李晨作出了解讀,「因為李牆是單親家庭長大的孩子,從小情感依賴比較單一,而且他又是那種說到就要做到的孩子王,『今天一定要把她追到』就形成了他的初始情感設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