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緣何止步不前?
SATA3.0標準問世已有10年,一直維持6Gb/s的速度遲遲不見新的提升,其中有哪些原因?SATA固態硬碟還值得買嗎?
(圖片來源:鎧俠官網)
SATA從一開始就是SAS標準的子集,它在保留SAS中相比IDE更先進功能的同時,精簡掉了後者當中一些企業級特性,降低成本來符合家用電腦硬碟的需求。雖然SAS 4.0已經具備24Gb/s的通信速率,但SATA已經不太可能跟進發展。
家用固態硬碟需求:
好在家用電腦當中固態硬碟已經不是矛盾突出的性能瓶頸所在,讀速達到555MB/s的鎧俠TC10足以滿足從HDD機械硬碟升級上來的玩家所需。
(圖片來源:京東商品頁面)
藉助BiCS快閃記憶體的優勢,鎧俠TC10能夠在SATA接口中提供出色的讀寫性能,非常適合於老機升級和容量擴展。目前多數筆記本電腦都提供了2.5寸SATA安裝位,出色的性價比表現以及廣泛的平臺兼容性是鎧俠TC10的優勢所在。
(圖片來源:京東商品頁面)
M.2接口和NVMe協議:
雖然SATA在當前依然有用武之地,對於追求更強性能的玩家來說,M.2 NVMe固態硬碟才是未來。
M.2的問世終結了mSATA接口,它同時可以支持SATA和NVMe兩種協議,目前M.2 SSD以後者更為常見,具備體積小、性能強的特點。除了順序讀寫速度之外,NVMe協議的低延遲特性對於電競玩家和硬體發燒友來說也是不可或缺的。
得益於BiCS快閃記憶體的高密度優勢,體積小巧 的M.2固態硬碟也可以提供高達2TB的存儲容量。鎧俠RD10可提供從從500GB到2000GB多種容量選擇,海量遊戲隨心裝,更大容量滿足你的欲望。
企業級和數據中心固態硬碟:
儘管M.2的優點很多,U.2接口在企業級和數據中心固態硬碟當中更為常見,它和SATA硬碟一樣屬於2.5寸硬碟,但厚度相對更大,讀寫速度也更快。U.2和M.2一樣擁有四個PCIE通道,但擁有後者不具備的超大容量以及熱插拔、雙埠等企業級特性。
為了進一步增強固態硬碟的散熱能力以及伺服器機櫃的空間利用效率,SNIA還制定了E1.L和E1.S標準,尺寸分別為318.75mm x 38.4mm和111.49mm x 31.5mm。E1.L的規格近乎於一把長尺,結合BiCS快閃記憶體可以提供單盤30TB以上的容量;E1.S相對較短,長度僅比M.2 2280略長一點,但相比M.2標準增加的寬度將允許它搭載更多的快閃記憶體顆粒,除了具備熱插拔特性之外,E1.S擁有三倍於U.2外形固態硬碟的熱效率。這兩種標準是未來企業級和數據中心級固態硬碟的發展方向,但同家用固態硬碟沒有太多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