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國金 洪建國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於紫月
2月9日,據環球時報報導,湖北省第三人民醫院耳鼻喉科的一名醫生被抽調去做採樣,不幸感染了新型冠狀病毒。
在這個特殊時期,無數白衣天使們奮戰在「抗疫」一線,為我們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築起了一道強有力的屏障。然而,與病毒有更多接觸機會的他們,更需要重視個人防護。
解放軍總醫院第五醫學中心感染控制科主任莊英傑表示,所有參與診斷、治療、護理、檢驗、檢查以及後勤保障人員等,都應及時進行防護知識與技能的培訓和考核。應首選業務精湛、身體健康、心理素質良好、無慢性基礎疾病的醫務人員在發熱門診、留觀病區從事相關工作,不應安排孕婦及哺乳期婦女,原則上女性生理期不安排在汙染區工作。
>>>>
防護用品一件都不能少
面對新冠病毒,防護用品是醫務人員防控病毒的最重要裝備。
莊英傑表示,不同崗位的工作人員所佩戴的防護用品也有所不同。
預檢分診醫務人員防護用品包括一次性工作帽 、醫用防護口罩、面屏、一次性乳膠手套、隔離衣、工作鞋、工作服等。
發熱門診、隔離病區、臨床檢驗醫學中心、P2實驗室和放射科為肺炎患者做影像學檢查的醫務人員,救護車轉運人員,進入汙染區的保潔、維修、醫療廢物處理、屍體搬運人員等,他們的防護用品有:一次性工作帽 、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或面屏、一次性乳膠手套(雙層丁腈手套)、分體工作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工作鞋、一次性高腰靴套等。
為疑似或確診患者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氣管插管、氣管切開、吸痰等)摘護目鏡或面屏,加戴正壓防護頭盔。
非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收治區域工作的人員防護用品有:醫用外科口罩,其他同日常的標準預防。
「這些防護用品一件都不能少!」 莊英傑說。
>>>>
穿脫順序一條都不能顛倒
「對於醫務人員來說,嚴格按照從上到下穿戴、口罩先戴後摘、穿脫不顛倒等原則要求,這對於避免交叉感染、保護醫護人員自身安全至關重要。」莊英傑強調,並建議按照以下順序穿脫衣物。
由清潔區進入潛在汙染區時,更衣間內建議遵從以下順序:換拖鞋脫下個人衣物放入柜子手衛生穿分體工作服戴一次性工作帽 戴醫用防護口罩(更衣間配置鏡子,查看佩戴情況)戴內層手套。
第一緩衝間內應先將拖鞋換成工作鞋,再經過第二緩衝間(此時把第二緩衝間當做通道)進入潛在汙染區(內走廊、醫生辦、護士站)。
由潛在汙染區進入汙染區時,在第三緩衝間內應:手衛生穿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戴外層手套戴護目鏡或面屏穿一次性高腰靴套進入汙染區(病區工作)。
由汙染區返回潛在汙染區時,在第四緩衝間(處置室旁邊房間)內應遵從以下順序:手衛生摘外層手套手衛生摘面屏或護目鏡手衛生脫一次性高腰靴套(也可在脫下防護服時一同脫下)手衛生脫醫用一次性防護服手衛生。
處置室內應摘內層手套。
進入潛在汙染區(內走廊、醫生辦、護士站)時應先進行手衛生(洗手),再戴一次性乳膠手套。
由潛在汙染區返回清潔區時,在第二緩衝間內應:摘手套手衛生脫分體工作服手衛生摘醫用防護口罩手衛生摘一次性工作帽 手衛生。
在第一緩衝間內應將工作鞋換拖鞋。最後返回更衣間,沐浴更衣。
>>>>
注意事項一點都不能含糊
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安危。對於醫務人員來說,還有一些重要細節需要關注,切忌馬虎大意。
莊英傑表示,以下注意事項一點都不能含糊。
個人防護用品和外包裝均無破損,有效期內使用,嚴格按照說明書使用;穿戴防護用品時,應互相檢查,確保皮膚和黏膜不暴露;摘脫防護用品時,動作要輕柔,避免接觸汙染面;復用防護用品直接放入專用容器內消毒處理,一次性防護用品放入專用汙物容器內;及時進行手衛生;嚴禁對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外噴灑消毒劑,嚴禁在醫用一次性防護服外加穿隔離衣,隔離衣不能代替醫用一次性防護服使用;一次性防護用品不得重複使用。
另外,莊英傑強調,普通工作人員也要加強日常防護,進入醫療區的工作人員均應主動佩戴口罩。醫療區入口設專人嚴格檢查口罩佩戴情況。使用後的口罩要及時放置於指定垃圾桶內,嚴禁亂扔亂放。手機等物品可以用75%酒精擦拭消毒。做好手衛生,手衛生與戴口罩同樣重要。不用手觸摸口罩外面,防止用手觸摸口、鼻、眼睛引起感染。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李俊霞
審核:管晶晶
終審:冷文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