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一周書記:「人民在廚房裡……大笑不已」

2021-01-19 澎湃新聞

《古羅馬的笑:演說家、弄臣和猴子》,[英]瑪麗· 比爾德著,王迪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8月版,424頁,98.00元最早讀到關於笑的專著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的美學熱中,在大學讀法國著名哲學家柏格森的《笑——論滑稽的意義》(徐繼曾譯,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年),一本關於滑稽理論的美學名著。那時真沒有想到應該把「笑」與歷史學研究聯繫起來。很多年以後讀彼得·伯克的論文集《文化史的風景》(原版於1997年,豐華琴等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所收的十二篇論文是在質疑以雅各布·布克哈特和約翰·赫伊津哈的著作為代表的「經典」文化史研究的學術背景下寫出來的,其中的《近代早期義大利開玩笑的界限》很能代表一種新的研究視野和方法,令我大開眼界。彼得·伯克借用人類學家的「張力測量計」(Straingauge)概念來揭示在某個特定文化中「笑」的限度、底線和緊張程度,他以巴赫金對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教會和政府當局對狂歡節裡具有顛覆性的玩笑所持的從容忍到壓制的態度變化的研究為例,說明「玩笑史」的研究必須重視開玩笑與對開玩笑的態度是隨時代而變化的。他從開玩笑的「界限」論述到對「玩笑」越界的壓制和懲罰,例如1582年出版的《十日談》是「潔本」,有關宗教裁判所的審訊官如何虛偽的一則故事完全被刪除了,其他嘲弄牧師的故事也做了徹底的修改;伯克把這種刪除和修改稱作「文化攻勢」,是一場範圍更廣泛的運動和一種範圍更大的態度轉變的一個組成部分。由此可見,伯克對這種「文化功勢」的實質看得很清楚。這是笑與政治學研究的重要例證。讀完之後,開始從文化史和人類學的視角思考「笑」,以及笑與政治學研究的關係。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說,許多所謂的「笑話段子」或許會在日後的新文化史研究中成為研究對象,甚至可以成為新文化史研究的博士論文和專著的論題。英國著名古典學家瑪麗·比爾德(Mary Beard)的《古羅馬的笑:演說家、弄臣和猴子》(原書名Laughter in Ancient Rome :On Joking, Tickling, and Cracking Up ,2014 ;王迪譯,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20年8 月)是一部關於「笑」的知識考古學和羅馬社會文化史專著,中譯書名對副標題原文的「關於開玩笑、搔癢和大笑」做了更改,突出了書中論述的主角——從善於以玩笑營造效果的演說家、以笑媚上的弄臣和引人發笑的猴子。關於該書的內容,勒口上的簡介概括得比較好:「什麼會讓羅馬人發笑?誰在笑?什麼時候能笑,什麼時候不能笑?誰在制定笑的規則和文化?笑在羅馬人生活、權力和意識層面扮演了何種角色?本書既是一部『笑史』,又是一部羅馬社會文化史。作者在廣博的文學、歷史學、心理學、語言學、考古學知識的基礎上,以幽默詼諧但又不失嚴謹的筆觸討論了古羅馬『笑』的關鍵主題——從開著玩笑的演說家、弄臣,到可笑的猴子,重現了古羅馬社會運作方式和權力體系,揭示笑在古羅馬的核心地位和文化意涵。本書不但為了解古羅馬的社會與文化生活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跨文化歷史研究提供了新的洞見。」當然,我們在閱讀中很快會發現,如古希臘與古羅馬文化的複雜關係、文本的流傳變異和歷代各種闡釋的矛盾關係等問題的複雜性和研究的難度,並非是這種概述所能真正傳達出來的。

關於人類的笑,我們既熟悉又陌生;我們或許每天在笑,但是我們很少研究何謂「笑」、為何笑、笑的結果是什麼。如果把「笑」與人文學科研究聯繫起來,恐怕更會感覺到茫然和困惑——就如作者在「前言」所講的,「我們真的能搞清楚過去的人們怎麼笑、為什麼笑嗎?我們幾乎都沒辦法解釋自己到底為什麼笑,這一點究竟有沒有影響?『羅馬的』(不同於,比方說『希臘的』)笑真的存在嗎?」。讀完全書之後,發現作者一直以非常審慎的態度看待這個論題和自己在論述過程中面對的所有難題,她坦承:「我的目的與其說是整理與羅馬的笑相關的觀點,倒不如說是想要把這一主題變得更複雜、更混亂一些。有一些人自認為他們能夠解釋、控制變化多端的笑的現象,我對他們的方法向來是沒什麼耐心的……本書是對那些過度簡化的做法和長期以來的一種挑釁的回應——提醒著我們笑在羅馬有著令人費解的核心地位,並要求我們藉由笑,從另外一個稍稍不同的角度去思考羅馬文化。」(「前言」,第3頁)比爾德的審慎態度、直面眾多研究難題的勇氣和嚴謹的學術闡述規範,這些都在全書各部分的論述中充分反映出來。

在本書的研究中,比爾德以極為深厚的古典學研究功底分析、闡述了存在於各種類型、版本的古羅馬文本及圖像資料中與「笑」相關的詞語、傳說、故事、訓誡、笑話,努力把

古羅馬的「笑」還原到他們所生活的歷史語境之中,考察笑在古羅馬人的日常生活中的位置,以及笑與社會權力、文化變遷之間的關係。該書第一章所論述的羅馬元老狄奧自己在事後記錄下來的「笑」就是一個關於笑的權力政治學的很好說明:在皇帝康茂德扮演勇士的表演面前,狄奧故意嚼著月桂樹葉來極力掩飾自己的笑,他究竟是嘲笑皇帝還是掩飾恐懼,都可以產生不同理解,重要的是它表明了笑的複雜性與危險性。古羅馬有些與地位、權力和危險性相關的笑話在今天聽來仍然有著強烈的效果,比如一個關於奧古斯都的笑話是這樣的:羅馬城裡來了一個長得很像奧古斯都皇帝的年輕人,奧古斯都令人把他帶來,問他說:你的母親來過羅馬嗎?那人回答說沒有,接著又說「不過我父親倒是常來」。(220頁)奧古斯都聽了也沒怎麼樣,一笑置之。比爾德認為,羅馬的專制統治深深地影響著笑和玩笑的文化模式,

寬厚的明君所開的玩笑也是仁慈的,他們從來不會用笑去羞辱別人,而且還能夠大度地接受取笑他們的俏皮話;而另一方面,糟糕的統治者和獨裁者甚至對沒有一絲惡意的打趣也要施以暴力壓制,同時還會把笑和笑話當作對付敵人的武器。(219頁)在我看來,雖然這只是一個笑話,它反映出編、講和傳播這個笑話的那些人的內心真實情感:希望在笑聲中消除政治恐懼、權力壓迫和地位不平等。這是一個典型的常青笑話,千百年來各種版本在宮廷與大院之間升級、流傳。至於宮廷和貴族之家中的弄臣、小丑、僕人,他們在謀生中早已懂得如何以笑話取悅皇帝、權臣、貴族,恰當的、貌似出於自然的、技巧嫻熟的笑聲是編織在他們的才華之中的重要一環,是在忠誠與恐懼之間的護身法寶。再擴而視之,笑是整個羅馬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種文化符號,其性質既有娛樂性的,更有政治性與思想觀念性;其功能既有調和性,更有壓迫性和衝突性。在社會等級秩序和權力運作的舞臺上,笑以它獨特的方式維護秩序、掩飾差異,同時也固化關係、壓迫反抗。

比爾德有時會猛然把我們從古羅馬拉回現代政治生活:「我們並不需要往回追溯兩千年才能看到這些問題的存在。在19世紀那些勤勤懇懇的報紙上、會議或者辯論的記錄裡都十分系統地記載著現場響起的笑聲——『(笑聲)』,『(經久不息的笑聲)』……任何翻閱這些記錄的人都時常會感到困惑不解:是什麼讓大家這麼高興?又或者,為什麼有些事情比其他事更能讓人們捧腹大笑?」(84頁)相信我們對這些記錄也不太陌生。在這裡可以看到,比爾德做古典學研究有一個很重要的方法,就是不僅把古典遺產與當時歷史語境中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例如她從阿卡迪亞的一座阿波羅神廟遺址及雕塑殘片開始講述,強調的是這些古代遺存在當時生活中的功能、所依據的思想理念以及各種遺存之間的相互關係),而且也強調對古典遺產的思考同時也是對當代生活的思考。(參見她與約翰·漢德森合著的《當代學術入門:古典學》,董樂山譯,遼寧教育出版社,1998年)例如她在初版於2017年並引起熱議的《女性與權力:一份宣言》中,從荷馬史詩《奧德賽》中奧德修斯的妻子佩涅羅珀在眾人面前被兒子喝令噤聲的一幕講起,揭示女性的聲音被排除在了公共領域之外的歐洲文化歷史源頭。她的古典學研究與對當代公共生活的觀察和投入有緊密聯繫,反映出一位古典學家的思想敏銳與深刻性。

比爾德在對「笑聲」的研究中也充分運用了視覺圖像的資料,這是當下歷史圖像學研究中的頗有吸引力的新視野和研究方法。當她在第一章談到「是什麼讓羅馬人發笑?或者說得再明確一點,是什麼讓羅馬城市裡的精英男性發笑?畢竟,我們對窮人、農民、奴隸和女人們的笑幾乎一無所知,只能從城市中精英男性對此的描述中了解一二」這個難題的時候(第5頁),馬上在注釋中補充說:「不過J.R.Clarke(2003;2007,109-132)十分大膽、樂觀,他曾試著通過圖像來了解那時『普通』人的笑。」(26頁)接下來她在第三章談到,「在重現羅馬的笑的現代難題中,有一個問題尤為顯著,那就是古代視覺圖像的問題。第一個問題便在於,我們要明確古代的繪畫和雕塑會在何時表現大笑或微笑——或者說得再確切一些,我們很難明確在古代什麼能夠算作大笑或微笑的視覺表徵。」(89頁)就是說,對古代圖像中與笑有關的表情的把握、闡釋是非常困難的。於是她介紹了前面在注釋提到的約翰·克拉克(John Clarke)的研究:「他收集了諸多種類的羅馬藝術作品,其中既有穴怪圖像,也有諷刺畫,甚至還有滑稽作品和古代版的連環漫畫。通過研究這些作品,他試著去探索羅馬世界裡的大眾的笑、活潑的笑、喧鬧的笑,甚至有時還有粗野的笑。這項研究確實很吸引人,不僅如此,它還讓我們注意到一些十分有趣而又被大多數人遺忘了的羅馬圖像。」但是她馬上敏銳地發現,「它也讓我們注意到了這個問題的另一面——這一直讓我苦惱不已。那就是,我們怎麼知道羅馬人(或者某些羅馬人)在看到這些圖像時笑了呢?換句話說,到底笑的是誰?是羅馬人?還是我們自己?或者,是不是我們一直在憑空想像——甚至冒充——羅馬人?」(91頁)以克拉克在研究中分析的龐貝「悲劇詩人之家」大廳入口處地板上的那塊有名的馬賽克地磚為例,那上面繪著一隻狗,正面容兇惡地迎接著來到這裡的訪客,惡犬的下方有兩個拉丁語單詞「CAVE CANEM」,意為「當心猛犬」。克拉克認為,這些圖案可能會讓古人開懷大笑,因為先是會產生視覺上的錯覺,然後才會恍然大悟;他並且分析了這種笑的社會功能是闢邪,因為在羅馬人的觀念裡,入口是危險的空間,在門廳發出一陣響亮的笑聲可以有效地抵禦邪惡的侵犯,但是也有研究者不同意這個觀點。比爾德審慎地比較兩種觀點,沒有下結論,但是進一步認識到不同情境、觀者對圖像產生不同反應的複雜性。(92-93頁)在第七章研究人與動物的模仿關係的時候,她從龐貝城的小雕像和繪畫圖像中不僅發現猴子模仿人類的形象、行為,同時發現「讓人印象最深刻的是一塊繪有圖畫的雕帶,上面用滑稽的醜化手法刻著羅馬的開國英雄們。……所有這些人物都被刻畫成模樣奇怪的混種猿猴,他們都長著尺寸過大的生殖器、尾巴和狗頭」;「無論我們怎麼解讀這些圖像,它們至少能體現出猴子與神話英雄在喜劇的情境中是可以相互替代的;猴子甚至可以扮演羅馬開國英雄們的角色——目的就是博人一笑。」(274-275頁)這一以笑為中心議題的歷史圖像學研究可以引申出很有現實意義的思考,例如當代藝術中的戲仿、挪用等策略與現實關懷之間的關係等等,也同樣可以成為探測當權者對笑的態度和政治言述壓力的「張力測量計」。

關於二十世紀的「笑」文化史、「笑」政治史研究,應該已經有不少研究成果,但是以我的孤陋寡聞至今尚未讀到這方面的系統性專著。比爾德說近十多年來關於笑的書籍種類和數量之多讓人望而卻步,既有通俗讀物也有嚴肅的學術著作,其背後是數量更為龐大的專業文章與論文,如許多人從激進的哲學角度、政治角度和女性主義的角度出發研究「笑」。(52頁)在我的閱讀記憶中,「笑」也時常與一些重要的議題聯繫在一起。比如,被哈維爾認為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劇作家」的阿瑟·米勒在1983年來中國指導排演他的《推銷員之死》,剛到北京的時候,他就能夠從演員們在交談中發出的笑聲中感覺到他們有一種對時代變化的新奇感、以笑聲挑戰過去的教條以及因此而產生的緊張感。又比如自從拿破崙·波拿巴自我加冕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之後,人們在公共場合都儘量迴避談論一些會引起秘密警察注意的危險話題。但是在蒙馬特高地有名的黑貓咖啡館,聚集在這裡的文學家仍然在嘲笑,「人們嘲笑政府,嘲笑貴族,嘲笑人民」。智利詩人、小說家羅貝託·波拉尼奧也總是把文學與政治緊密在一起,他在接受採訪時說:「我嘲笑某些態度、某些人、某些重要的活動和事物,僅僅因為當面對這些無聊的事物,面對這些膨脹的自我時,你別無選擇,只有發出嘲笑。」他的意思是,嘲笑是最後的審美反抗。嘲笑通常就是從文學通向政治的棧道,尤其是在今天,一個失去嘲笑能力的人已經不配認識和從事政治。就像比爾德說的,「在狄奧的筆下,康茂德在競技場裡向觀眾發出的恐嚇既險惡又可笑——他的描述讓我們明白,笑也可以成為對抗羅馬獨裁專制和濫用權力的武器:心生不滿的人們既可以用暴力、陰謀和造反作為回應,也可以選擇不把強權當作一回事。」(第4頁)

最後看看白俄羅斯作家 S.A.阿列克謝耶維奇是如何把廚房與笑和赫魯雪夫時代聯繫起來的。她說那時候人們在廚房裡說政治笑話,「人民在廚房裡大笑不已,我們也在自己的廚房裡大笑。在自由的方寸之地,在廚房裡喋喋不休。」(阿列克謝耶維奇《二手時間》,呂寧思譯,中信出版社,2016年,42頁)因為阿列克謝耶維奇是俄羅斯作家,在這裡猛然想起比爾德在「前言」的注釋中所引述的詩句: 「噢,嘲弄地大笑出來吧」—— 俄國詩人韋利米爾·赫列勃尼科夫(Velimir Khlebnikov)在他那首題為《笑的咒語》(1909年)的詩中鼓勵人們面對時代與生活要笑。

難怪「人民在廚房裡大笑不已」。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李公明︱一周書記:翻譯的恥辱與……悲情
    其實,我在1999年進入珠峰地區的時候,在《通行證》上「攀登山峰」欄裡註明的仍是Everest,當時我想可能這是因為這類證件主要是發給外國登山者的緣故。這是對的。在翻譯外國著作中的「技術處理」,在刪除、改變名稱等手法之外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忠實還原。如1991年灕江出版社出版的索忍尼辛《癌症樓》,特別註明該譯本所依據的巴黎版「恢復了檢查機關刪節以前的原稿原貌,並經作者親自校正」。
  • 李公明︱一周書記:從馬爾科姆·X 看……美國的人民史
    人民」或「人」,感覺上很有差別。Kramer)的《人民自己:人民憲政主義與司法審查》(The People Themselves: Popular Constitutionalism and Judicial Review,2004;田雷譯,譯林出版社,2010年)。當年託克維爾在《論美國的民主》中有言:「人民是一切事物的原因和結果,凡事皆出自人民,並用於人民」,這可以看作是對「我們人民」或「人民自己」的一種解釋。
  • 李公明︱一周書記:塞勒姆的獵巫運動……陰魂未散
    另外,讀完之後我還深感作者的文學筆法與這個主題十分契合:那些新英格蘭人居於偏僻之地,屋子裡光線昏暗、煙霧迷濛,唯有爐火透著光亮,人們的聽覺更敏銳、感受更強烈、想像更為生動,所有神聖和神秘的事物在這裡都可以滋長。在屋外,你會發現天空是烏鴉般的黑色,一排樹木可以自由地移動,在黃昏時你可能會被一頭狂躁的黑豬追趕,你身上血跡斑斑、分不清方向,只得匍匐著回家。
  • 李公明︱一周書記:「材料」與「注釋」的……另一種力量
    其實,在現實語境與研究對象特性的條件限定下,洪子誠拿著手裡的這些「材料」如果不想任其沉睡的話,也只能「尋找」到這樣的「出路」。陳子善在一次研討會上指出當代文學史跟現代文學史是兩個不同的歷史階段,它所面臨的問題,跟現代文學史的處理方式很不一樣。我認為在這種貌似簡單的論述中,論者其實也是敏銳地看到了在這個「不同的歷史階段」中的「材料」的「出路」問題。
  • 李公明︱一周書記:在島嶼激流與斷層邊的風車和……散步者
    1934年4月,鹽分地帶詩人集團的重要成員郭水潭在《臺灣新聞·文藝欄》發表文章,批評超現實主義詩作:「偏愛附庸風雅的感想文作家,在你們一窩蜂推崇的那些詩的境界裡,壓根兒品嘗不出時代心聲和心靈的悸動,只能予人以一種詞藻的堆砌,幻想美學的裝潢而已。」(轉引自同上,151頁)他給風車詩社貼上「薔薇詩人」的標籤。
  • 李公明︱一周書記:近代以來在利維坦面前的……民間銀行
    另外,四川地區商界、企業界名流的書信,如《盧作孚書信集》(黃立人主編,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中就有不少值得參考的史料。在迎接以人民解放軍力量為背景的解放時,留行職員們以原來工作崗位中的關係為基礎,非常自然地採取了機會主義的行動」。(168—169頁)這就是在被動地捲入國家體制過程中人的國家體制之間的真實關係。
  • 李公明︱一周書記:歷史圖像中的……商業帝國與跨文化交流
    《印度檔案: 東印度公司的興亡及其繪畫中的印度》,約翰·麥卡利爾著,顧憶青譯,浦睿文化·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7月版,280頁,118.00元英國歷史學家約翰·麥卡利爾(John McAleer)的《印度檔案:東印度公司的興亡及其繪畫中的印度
  •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紀念命名組建七十周年學術...
    為紀念中國人民大學命名組建七十周年,總結中國共產黨創辦新型高等教育的歷史經驗,增強高校師生建設世界一流高校的動力和使命感,中國人文社會科學論壇2020學術研討會日前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活動由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院承辦。
  • 《胡鬧廚房2》日本NSOL會免一周 其他服區暫無消息
    《胡鬧廚房2》日本NSOL會免一周 港服確認同步活動 日本Nintendo Switch Online會員的[任天堂同樂會]將限時免費提供《胡鬧廚房
  • 李公明︱一周書記:當代攝影的影像構建與……歷史圖像學研究
    《當代攝影中的影像構建》,[美]安妮·萊頓·馬索尼 、[美]馬尼·欣德曼著,範筱苑、劉冰心譯,人民郵電出版社,2020年5月版,88.00元安妮·萊頓·馬索尼和馬尼·欣德曼合著的《當代攝影中的影像構建》(The Focal Press Companion To The Constructed Image In Contemporary Photography
  • 汝城縣中醫醫院《廚房裡的中藥》在全省首屆中醫藥科普大賽中獲...
    據了解,此次大賽以「普及中醫藥知識、維護人民健康」為主題,旨在弘揚科學精神,傳播湖湘中醫藥健康文化,促進醫院學科建設和整體發展,讓更多的人認識中醫藥、了解中醫藥、信賴中醫藥、使用中醫藥,推進中醫藥惠及千家萬戶,為大眾健康服務,內容涵蓋中藥、艾灸、健康保健等多個方面。
  • 李公明︱一周書記:圖像修辭與史學研究相遇的……幽冥時刻
    從某種意義上我認為該書的某些章節(如「講述圖畫」「透視過去」或「閱讀批評理論」)沒有被收入唐納德·普雷齊奧西(Donald Preziosid)主編的《藝術史的藝術:批評讀本》(The Art of History:A Critical Anthology,1998,Oxford;中譯本:易英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年)是一個遺憾。
  • 廚房裡的「遊戲」
    是的,漢堡就是用來玩的,準確地說,我和小小菜經常在廚房裡「玩」,「玩」著做各種菜,這是我們之間的一個遊戲,樂此不疲。 當小小菜只有幾個月大的時候,我就把她放進嬰兒推車,然後將車推進廚房,我一邊做飯一邊逗她玩,她一邊若有所思一邊啃自己的腳丫。後來等她長大一些,能踩著凳子夠到廚房的操作臺,就開始了這種廚房裡的「遊戲」。
  • 履新一周!看看臨沂市委書記王安德這七天的「琅琊足跡」!
    省委決定:王安德同志任中共臨沂市委委員、常委、書記兼市委黨校校長。▼▼▼王安德臨沂市委書記當前,臨沂正處在決戰決勝全面小康的關鍵時期,接好臨沂高質量發展「接力棒」,創造沂蒙人民幸福美好「新生活」,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 汝州市市總工會黨組書記楊守偉一行蒞臨汝州市市第一人民醫院慰問
    8月31日,汝州市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楊守偉,市總工會副主席張明國,辦公室主任李軍現一行專程來到汝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對市一院前段時間聯合鄭大一附院韓新光教授,義務開展手術救治貧困患者焦建國一事表示感謝,市一院黨委書記胡現增、院長宋亞峰以及相關科室負責人熱情接待。
  • 湖南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劉仕明被查!
    原標題: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仕明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據株洲市紀委監委官方消息:株洲市天元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劉仕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目前正接受株洲市紀委監委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 南充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羅樂深入順慶區人民檢察院調研指導工作
    調研 12月8日上午,南充市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羅樂深入順慶區人民檢察院調研指導工作,親切看望班子成員和全院幹警 羅樂在順慶區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何曉榮等人的陪同下,先後深入12309檢察服務中心、辦案工作區及各內設機構逐一走訪看望,不時與大家親切交流,了解順慶區人民檢察院的隊伍建設
  • 跟隊友打遊戲放鬆大笑不已,率三隊奪冠首人穩了
    看起來是詹姆斯笑到最後,當庫克的鏡頭轉到老詹的時候,只見三旬老漢已經笑到不行了,大笑不已。要知道,明天決戰就要打響,詹姆斯還在打遊戲,看來心情相當放鬆。同時也讓人覺得明天的比賽,真的是勝券在握了。
  • 人民的名義:高育良是政法委書記,李達康是市委書記,誰的權力大
    本文僅從電視劇《人民的名義》進行解讀,純屬娛樂。在《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中,給我們展示了不同級別的官員有什麼職責。其中涉及的官員也有省部級的級別,比如高育良和李達康。高育良和李達康都是副部級的級別,他們誰的權力大呢?
  • 洪朝陽任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書記
    浙江省衛生健康委組織人事處處長、二級巡視員楊輝宣讀了省衛生健康委黨委任職文件:洪朝陽同志任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書記,免去其浙江醫院黨委委員、副書記、院長職務;免去黃東勝同志的浙江省人民醫院黨委委員、書記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