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高的天空,綿延的群山,破爛的村子,大片的草地,成群的牲畜……到處自由啃食野草的畜群中,有牛、有馬、有羊、有雞,還有豬。
在外漂泊14年後,2011年,29歲的徐道晶回到了家鄉。
與14年前的那次出走相比,徐道晶此次回來變化較大:14年前,徐道晶只是嘴角翹著小鬍子,剛剛初中畢業的懵懂少年。而這次,徐道晶儼然就是一個厭倦漂泊、壯志未酬而又無所依傍的遊子形象,穩重、成熟中帶著幾分滄桑。
1997年,徐道晶初中畢業了。同絕大多數花山人一樣,徐道晶沒有從母校懷抱中獲得足夠能量,求學之路在離家不遠的鎮雄縣花山中學戛然而止。中考受挫後,徐道晶兩手空空回到家裡。四周綿延的山巒,稀疏、破爛的村莊,因病早逝的父親,並不景氣的家庭……一切的一切,讓徐道晶感到迷茫,不知人生之路咋走。
「小晶,找不著事做,就跟我們出去打工吧。」「晶兒,要不你跟他們一起出去打工?」看著徐道晶成天無所事事、東遊西逛,親朋好友善意相邀,母親也徵求兒子意見。從母親的眼神裡,徐道晶讀出了母親的複雜心情,期望,而又無奈。他知道,母親希望自己出去打工,尋找人生之路;母親也擔心兒子出走,因為兒子年齡還小,尚不諳世事。
「我跟他們一起去吧!」徐道晶捲起簡單行李,同幾個親朋好友一道,來到離家不遠的街上,搭上客車、辭別母親,踏上了外出打工之路。
那年,徐道晶僅僅15歲。
(放牧)
「好娘好爺,哪個會讓自己的孩子遭罪?他爹死拐了。」身後,村民們勞作之餘談起徐道晶,免不了嘆息幾聲。村民們所言,指的是徐道晶年僅51歲、當政府幹部的父親,因為不幸患癌撒手塵寰。這事,讓徐道晶沉默了好一陣子。
徐道晶這一走,就是整整14年。
14年,讓徐道晶從對外出打工一無所知,到變得「刻骨銘心」。的確,讓人成熟的不是年齡,而是經歷。
那段時光,徐道晶跟著親朋好友,宛如浮萍到處漂蕩,足跡基本遍及神州大地,也進過皮鞋廠、眼鏡廠、五金廠、冶煉廠……
「因為沒有技術,在廠裡只能幹最髒最累的活兒。」回顧進廠上班的情景,徐道晶歷歷在目——
在皮鞋廠,徐道晶主要就是搬運材料和從事糊泥,前者指的是搬運鞋包、鞋底、元釘、膠水等製鞋材料,後者指的是用膠水粘貼裡料和面料。
在眼鏡廠,徐道晶主要就是修邊角和刮灰塵。修邊角就是核對磨好鏡片與鏡架是否吻合,再進行修邊、倒角。刮灰塵就是磨好鏡片後,還要對鏡片灰塵進行清洗,保證鏡片乾乾淨淨。
在五金廠,徐道晶慢慢懂得了許多東西:流水生產線要定位擺放設備、物料、工具,包裝行業要實行定量包裝,裝卸時有些物件必須輕放……
「作為沒有技術的普工,其實老闆喊幹什麼就幹什麼,又髒又累的雜事兒特別多,大多數時候就是勤雜工。」進廠上班,徐道晶感慨良多。
進廠當普工,既髒且累,工資又低,「2002年月工資只有500元。」除此之外,有一件事讓徐道晶至今耿耿於懷,那就是居住問題。
1998年,徐道晶在溫州一家工廠打工。因為年紀小、僅有16歲,沒有身份證,徐道晶遭到當地驅趕,遣返前被關在一間小屋子一個禮拜,1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關了20多人。從小屋子出來後,徐道晶同一大群民工一道,被裝上大卡車送到江西,到江西後又被全部趕下了車。
漂泊、漂泊、漂泊……在20歲前漂泊的日子裡,徐道晶只有一個念頭:努力掙錢。20歲後,隨著年齡增長、閱歷增加和漸漸成熟,徐道晶思想開始轉彎,慢慢明白「外出打工不是一輩子,只是一陣子」。
這時,在他的大腦裡產生了兩個關鍵詞:回家,發展!這兩個關鍵詞,宛如兩個沉甸甸的秤砣,在他的心裡墜了將近10年。回家後究竟發展什麼、怎麼發展,其實徐道晶根本不清楚。
休息之餘,徐道晶靜靜地坐著,聽老闆高談闊論,聽工友們吹牛談天。在這一坐一聽之間,「食品安全」話題一次次闖進了他的大腦。隨著時間的不斷延伸,這個概念竟如一遍遍澆蠟,在他的大腦裡越澆越厚。
回家做「生態食品」可行嗎?徐道晶反覆問自己。有時,他獨自一人遊到離廠區不遠的河邊,坐在河堤上傻傻地想。汙濁的河水、灰暗的天空,當這些景象進入徐道晶眼裡時,一幅遠在雲南省鎮雄縣花山鄉的家鄉畫面,竟在他的大腦裡閃現出來——高高的天空,綿延的群山,破爛的村子,大片的草地,成群的牲畜……到處自由啃食野草的畜群中,有牛、有馬、有羊、有雞,還有豬。
(良好的生態環境)
花山高冷,人稱「小西藏」;耕作傳統,廣種薄收;花山落後,沒有工業。「這是花山鄉的劣勢,這不也是花山的優勢嗎?」徐道晶反問自己:因為地處高寒、廣種薄收、沒有工業,花山這片土地不是沒有受到汙染嗎?這片土地上生產出來的食品不就是「生態食品」嗎?尤其是一年中大半光景都在山裡啃食野草的「跑山豬」,在草地上自由覓食的「梅花雞」,這些不正是人們喜愛的東西嗎?
想到這些,徐道晶一下子豁然開朗,騰地一下從河堤上站起來。這一刻,他作出了人生的第一個重大決定:把花山生態食品推出去,實現「回家發展」的人生夢想。
正是帶著這個重大的人生夢想,2011年冬天,徐道晶捲起行李,告別在打工路上照顧自己多年的親朋好友和老闆、工友,千裡迢迢回到了家鄉。
聽說弟弟回到家裡,嫁出多年的姐姐也抽空回到娘家,與多年不見的弟弟訴說衷腸。當全家聚在一起時,徐道晶和盤託出了自己的打算。
「弟弟,你的這個想法不錯。」姐姐幫助弟弟分析,的確,花山的「跑山豬」非常生態、肉質極好,就連縣城居民也多方找熟人購買,有的甚至親自開著車到花山買豬、買肉。還有黃連原始森林裡的野生天麻、野生竹筍、野生竹蓀也是非常了不起,花山洋芋則是人們公認的好東西。
(筍尖)
聽了姐姐的分析,徐道晶感到非常振奮,覺得在外打工的14年雖然沒有多少存儲,但這14年自己總算沒有白混。
但是,姐姐的另一番話,又讓徐道晶情緒低落。姐姐告訴他,要在花山創辦產業,資源上不成問題,人手上弟兄姐妹也可以幫襯,問題在於需要不少投資,而親戚朋友尚且自顧不暇,肯定無法提供幫助。
那一夜,徐道晶失眠了,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妻子知道丈夫的心事,陪著丈夫聊了一晚。
在家小住幾天後,徐道晶帶著妻子,以及從農戶家買來的跑山豬臘肉,踏上了赴四川綿竹之路。因為多年沒有孝敬丈母娘,徐道晶想給老人拜個早年。
在丈母娘家,老人見到闊別多年的女婿,自然感到十分高興。當吃到女婿帶來的跑山豬臘肉時,老人不由得發出讚嘆,不相信「花山竟有這等好東西」。徐道晶了解到,丈母娘養豬雖然只餵豬草、包穀,沒有使用飼料,但養殖方式純粹是圈養。
徐道晶知道,丈母娘養豬的方式與花山村民養豬的方式不同。花山村民養豬,因為人煙稀少、草場較多,加之為了節約糧食、節省成本,大家在早上餵了一頓後,直接把豬趕到山裡,到了晚上再收回來。一年中有大半年光景,豬是在山裡度過的,營養大多來自野草,這就是花山跑山豬肉質極好的原因。
(跑山豬)
從四川綿竹返回家後,徐道晶輕鬆了許多。「打鐵還需自身硬。」過完年後,他再次辭別親人,帶著妻子,踏上了二度外出打工之路。他發誓憑著自己和妻子的兩雙手,通過一段時間的艱苦打拼,掙下在花山創業的第一桶金。
徐道晶這一走,又是整整4年。
2015年,徐道晶終於帶著妻子和存款,從昆明的建築工地返回了花山,正式掀開了推廣花山生態食品、打造美好燦爛人生的大幕。
聽到本鄉民工徐道晶返鄉創業的消息,花山鄉黨委書記趙凡喜出望外。花山鄉雖然地處高寒,但資源十分豐富,尤其是生態食品堪稱「獨步天下」。但在決戰全面脫貧、決勝全面小康的大事特事面前,花山鄉竟無一人站出來開發這些寶貴資源、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為脫貧攻堅助力鼓勁。想到這些,趙凡就十分鬱悶。
徐道晶來了,趙凡心結解開了。面對徐道晶及其親人來訪,趙凡在徵得黨委班子同意後,作出了一個重大決定:第一步,由鄉政府負責選點、投資,在鎮雄縣城租房開辦門店,供徐道晶銷售花山生態食品。關於政府代繳的第一年門店費,由徐道晶從次年起逐步返還。第二步,由鄉政府爭取縣直相關部門支持,幫助徐道晶在花山集鎮開辦電子商務,擴大花山生態食品銷售渠道。
那次,雙方談得極為愉快,各種事項瞬間談妥。接下來,鄉政府、徐道晶各就各位,按章理事。
鄉政府一方,迅速派出工作人員,到鎮雄縣城選點、看房、洽談、租房,最終把門店地址定在時代廣場5幢3號。那裡是當下鎮雄縣城的商業活躍區,密布著創富鑫都、和諧飯店、和諧超市、光明超市等大型商業場所,緊挨著鎮雄最大的商住小區龍騰錦程以及開元盛世、時代廣場、得廷地產等。用於銷售花山生態食品的「生態大花山」選點於此,蘊含著花山鄉黨委、政府的良苦用心。
徐道晶一方,在積極申請創業貸款、獲得政府10萬元貼息貸款,加緊申報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同時,在花山鄉花山村壩子村民小組的家庭所在地迅速協調土地、迅速破土動工、迅速購買良種,兩個月功夫就建起600多平方米的「仔豬培育基地」,並與40多戶農戶籤訂起合作協議。協議規定,先由「仔豬培育基地」負責為農戶提供不用付費的仔豬,再由農戶按跑山豬餵養要求進行餵養,最後由「仔豬培育基地」負責回收,回收重量按照「肥豬重量減去仔豬重量」的方法進行計算,回收價格適當高於市場單價。
徐道晶邁出了推廣花山生態食品的第一步!
對此,花山鄉黨委、政府十分滿意。鄉黨委書記趙凡、鄉長宋燚只要有空,多會親自到「仔豬培育基地」和「生態大花山」門店,看看發展、問問情況、提供指導,更多時候是詢問企業存在什麼困難,需要政府提供什麼幫助。掛村領導、幹部和村「三委」成員也會經常給徐道晶打招呼:有什麼困難就跟我們聯繫。而花山鄉獸醫站針對「仔豬培育基地」技術缺乏問題,直接為基地提供防疫等技術服務。
在眾人的呵護下,徐道晶的產業得到快速發育——2015年,從位於鎮雄縣城的「生態大花山」銷售點上,負責銷售業務的陳願,親手把70多頭跑山豬的臘肉、臘排、香腸、豬油等,交給了慕名而來的客戶。不僅如此,花山洋芋、花山天麻、花山竹蓀、花山雞蛋、花山竹筍、花山豆豉、花山梅花雞、花山辣子面等,這些帶著「花山」「土氣」等標籤的生態食品,也逐漸為鎮雄市民認識、認可,並一步步走進千家萬戶。
2016年,徐道晶的事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全年銷出跑山豬產品近100頭、花山洋芋近10萬斤、花山竹筍600斤、花山土雞蛋2萬多枚、花山土雞400多隻、花山蜂蜜300多斤……
創業,徐道晶感到十分辛苦。作為生產的主要負責人,徐道晶幾乎全天候奔波,多方位去拼。且不說在跑山豬的開發上,涉及育仔、分發、驗收、收購、屠宰、醃製、烘烤、包裝、運輸等多個環節,臘肉烘烤上需要在濃煙迷漫中耐心伺候至少12個小時,手工裝香腸需要十分耐心、細緻;單就土雞、土雞蛋、豆豉、辣椒麵、花山洋芋、天麻、竹蓀、竹筍這些種類繁雜的生態食品的收購、包裝、保管、運輸等,就足以讓人操碎心,讓人覺得「一隻手按不了十二個跳蚤」。畢竟,他的團隊現在僅有4人,其他三人都有各自繁重的工作,分別負責駐店銷售、基地管理、內勤內務,有限的體力、精力註定不可能對他提供更多的幫助。有時,面對村民的多頭聯繫,徐道晶恨自己沒有分身之術;有時,他半夜三更還在路上跑。儘管形體上比打工時更要不堪,但為了確保銷出食品的質量,他和他的團隊依然不敢有一絲一毫粗心。他們以大山般的意志,在創業路上苦苦堅持。
事業,徐道晶感到十分開心。剛進夏天,老客戶就要預訂過年的臘肉;一到冬天,買臘肉的人就絡繹不絕進店,或是反覆撥打他們的手機。為了購買花山土雞蛋,市民常常把他們的手機打爆,預訂簿上也會留下長長的訂單。最長時,預訂者兩個月得不到雞蛋,徐道晶不願用假冒偽劣滿足消費者的一時之需。2016年夏天,有一位事先預訂花山土雞蛋的客戶到「生態大花山」取貨,臨走時只分得了6枚雞蛋,竟然對負責銷售的陳願連說「謝謝」。「『生態大花山』的東西真的很好!」就在人們的口耳相傳中,花山生態食品正陸續從花山本地歸集到徐道晶的手中,然後從徐道晶的手中流進千家萬戶。更為難得的是,一向挑剔的鎮雄「和諧超市」,也向花山生態食品伸出了「橄欖枝」。面對這種供不應求的局面,徐道晶和他的團隊感到十分開心。
花山生態食品,載體是花山良好的生態環境。面對花山生態食品開發態勢基本形成,花山鄉黨委、政府對保護當地生態環境展開了思考。徐道晶也有自己的打算,他想儘量同當地農戶展開合作,擴大生產規模,帶動脫貧致富。他和他的團隊有自己的理念:寧可無貨賣,絕不賣假貨。他和他的團隊面向社會鄭重承諾:堅決做好「良心食品」,堅決不搞假冒偽劣!
有此態度,我們相信,徐道晶這個花山生態食品的主推手,一定能夠把獨步天下的花山生態食品推向大市場,也一定能夠為花山決戰全面脫貧、決勝全面小康提供強大助力。屆時,「天下花山」會讓更多人慕名而來、滿意而歸。
特別提醒,情人節投票截止時間為明天12點☞☞恩愛這樣秀情話這樣說,快為這些昭通情侶投票!
來源 丨@昭通日報 微信(ID:hdwk2158200) 丨《昭通日報》全媒體記者 汪舒
編輯丨@逐浪
校對丨 尹婕
副主編 丨@俺是大笨蛋
審核 丨@一多
投稿郵箱丨519045426@qq.com
@昭通日報 微信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