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如期而至,新年新氣象,規劃新生活。#新年啟航計劃·教育航道#今天我們一起聊一聊孩子學習英語最大的障礙是什麼?歡迎文末參與討論。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上方關注百家號:唄媽美學
一、父母的攀比與執念。那些打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的父母,從孩子還未呱呱墜地就開始未雨綢繆給孩子聽各種洗腦的英文歌曲和廣播劇,以薰陶和培養孩子的天生語感。孩子出生之後,更是「寧可自己吃土,也不讓孩子落後」的揮斥巨資送孩子到各種國際班、雙語班、輔導班學習英語。父母鞭笞著孩子考證參賽,別人家的孩子會讀,咱們也不甘示弱。這種攀比與執念往往成為孩子的絆腳石。動機不純的教育,培育不出好苗子。父母認為學英語這件事很重要,是為了讓孩子擇校擇業擇人生,揠苗助長只能讓孩子喪失學習的趣味及契機。過於注重書面英語的學習,而忽略口語聽力的鍛鍊,也使得孩子學英語效果不佳。
二、老師的挑剔和苛責。老師的正向反饋與積極鼓勵,才是孩子學好英語最好的領路人。英語成績並不重要,英語口語流暢與否並不重要。學習語言的初衷便是用來進行人與人的溝通,不求遣詞造句的精準,只求詞能達意讓對方明白。作為自己的母語普通話,尚且都存在地方音調音色差異,英語也如此,高標準的預期,處處打斷和糾正孩子的表達,對孩子過於嚴厲指正,都不利於孩子初期的語言學習。對老師察言觀色,對分數的顧忌,對結果的過於看中,都造成了孩子對學英語的心理障礙。
三、孩子本身沒有自信。對孩子來說,在他們成長階段,那些成年人及同齡人帶來的打擊一生都難以消除。為什麼一開口說英語就會擔心自己說的口音不準,語法有誤,表達不清晰?尤其是遇到陌生人或比自己年長的人,吹毛求疵的心態就會瞬間暴露,信心也會瞬間崩塌,腦袋一片空白,話到嘴邊口難開,這種自卑帶來的封閉自我保護意識又會調動起孩子以往的學習經歷,因為說不好英語而被家長或老師批評指正、被同齡人嘲笑的經歷。要想讓孩子自由流暢地表達自己的觀念,將英語當成一門語言工具,就要建立孩子學英語的自信。在語言學習這方面,我們應該多向外國人學習,寓教於樂,重在過程。歡迎收藏本文。
四、文化差異環境影響。有些父母覺得把英語教材上的內容學好,把單詞背越多越好就足夠了。然而他們美好的願望卻事與願違。語言是聽說讀寫都要齊頭並進的學科,聽說缺乏鍛鍊,就會造成聽不懂、不敢說。除了要給孩子提供英語課外閱讀書籍、父母儘可能抽空與孩子進行英語對話交流,還要多帶孩子參加社會活動,旅遊與社交經歷,會拓寬孩子的思維和眼界,豐富他們的人生閱歷,也讓他們見識真正的不同文化。將英語運用於生活中,會讓孩子覺得學英語更有趣,而在與外國的孩子溝通交流玩耍過程中,他們也將得到真正的成長。如何幫助孩子學英語?歡迎留言評論和轉發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