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想再生醫美材料大突破 醫美格局將迎來大變局

2020-12-17 SZNEWS

12月3日,遠想醫學研究院開業慶典在廣州華創產業園正式啟幕,政府領導、科研領域及行業權威專家、行業協會、友商代表等一百多位嘉賓出席現場,共同見證這座科研院所的順利落成。

出席現場的嘉賓包括:遠信集團創始人、廣州遠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凌遠強;廣州遠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遠想醫學研究院總經理陳玉容;番禺區區委常委、區委辦主任譚斌;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標準委員會會長,國之名醫(卓越建樹)劉瑋教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皮膚科主任、國家食藥局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機構負責人賴維教授;鄭荃麗格醫療美容連鎖總院長、中國整形美容協會微創與皮膚分會微針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鄭荃教授;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總醫院雷射整形美容中心副主任、整形修復科主任、中國醫師協會創傷外科醫師分會副會長程飈教授,廣東藥科大學中藥資源學院院長龐玉新教授;廣州醫科大學---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聯合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廣東省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會青年委員戴健威教授;中國整形美容協會辦公室主任、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標準工作委員會秘書長靖宣;廣東省科學院健康醫學研究所教授、再生醫學學科帶頭人高博韜教授;廣東德美精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冠雄;中山大學教授芬蘭圖爾庫大學特派研究專家、遠想醫學研究院聯合院長程芳教授;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學術帶頭人、中山大學藥學院(深圳)藥理教研室副主任、遠想醫學研究院聯合院長陳紅波教授。

行業發展推動升級革新,研究院智能智造深耕醫美領域

近幾年,得益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消費者觀念的轉變,中國醫療美容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達到1769億元,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達1975億元,雖受疫情影響增速下挫,但年複合增長率預計仍將超過15%。

旺盛的需求推動著行業加速更新迭代,豐富選擇也讓消費者對產品和服務質量要求不斷提高,如要求採用更好的技術,使用更好的材料,接受更好的服務,提供最有安全的保障,這些需求進一步推動了醫美行業新方法、新技術、新材料的不斷革新和應用。

對此,遠信集團董事長凌遠強在研究院慶典儀式致辭上提出,「未來,數據化智能化是驅動世界變化的核心變量。之所以在遠信集團成立15周年的重要節點,做出成立遠想醫學研究院的決定,主要是為了響應時代的號召,實現遠信集團技工貿的重大躍遷。通過轉型技術領域進行深耕,在不久的將來能單獨或組合地利用細胞及其衍生物、支架材料、信號因子為愛美者提供高階產品及服務,用智能智造力量創造出富有市場競爭力及影響力的產品。」

遠想醫學研究院為此提供了強大的軟硬體支持。據了解,該研究院已經與芬蘭赫爾辛基大學、奧博大學、加拿大麥吉爾大學、加拿大蒙特婁中國學者聯誼會、中山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等國內外多個科研院所開展合作,擁有由前芬蘭院士John E.Eriksson教授、中山大學博士生導師陳紅波和程芳教授等專家領頭的一流科研團隊,目前已首創發布了全球第一款以外泌體為主流的醫療修復基材,擁有外泌體發明專利多項。據悉,外泌體是未來5-10年的再生醫學熱門領域,而遠想醫學研究院所研發的凝光E.R.T外泌體將引領醫美行業熱點。

硬體上,遠想醫學研究院覆蓋了醫療美容再生技術等應用領域的研究,包括新型高分子生物材料,幹細胞及幹細胞衍生物技術,功能性發酵產物轉化技術等版塊,更是配備了3類醫療器械萬級淨化車間、妝字號凍乾粉車間、萬級+局部百級的醫療器械車間、萬級淨化的有源和無源器械車間以及科研中心,立足智能智造,專注前沿科技轉化,賦能醫美產業升級。

同時,遠想醫學研究院堅持秉承ESG標準,在智造生產過程上,採用全球領先的磁懸浮製冷空調、廢水回收利用、熱能回收、太陽能、Al機器人、實時在線生產監控、實時能耗監控等高新技術,車間初步建立智能化體系。整體呈現出花園式、高端智造產業園形態。以綠色節能、智能智造,打造具有醫學、科技、節能、環保特色的綠色智能化研究所。

促進理論和實踐應用融合發展,推進中國醫美創新升級

「學以致用」,研究院集科研和應用於一身,讓在場專家看到了行業發展更多的可能性。開業慶典上,來自科研及醫美領域的多位頂尖專家,針對深化醫美理論研究、臨床實踐和行業應用的結合進行了深入探討。

遠想科研中心聯合院長程芳教授指出,真正能滿足永遠不可能被創造出來的需求的,是產品,更是持續做出好產品的能力,這才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她表示,「《中國製造2025》的推出,表明中國正在推進創新,加快產業升級步伐,讓世界看到中國的影響力。直面這場競爭,遠想醫學研究院將繼續攻克具有時代高度的再生醫學技術難題,在種子細胞、信號分子、支架材料、醫療器械板塊深耕,打造持續創新平臺,給用戶持續創造高價值的產品。」

中國整形美容協會標準委員會會長,國之名醫(卓越建樹)劉瑋教授則更看重研究院對臨床應用的支持,他提到:「臨床應用領域,基礎薄弱,技術支撐太少。而遠想醫學研究院對技術研究的投入,對再生醫美是很好的支撐。研究院的到來,就像一個有機生命體,打破醫美孤島效應,迭代傳統技術應用,逐漸推動醫美產業繁榮。這是研究院的遠大理想抱負,希望未來有更多這樣的企業站出來,讓中國醫美更加發達。」

在擁有前沿科研成果的前提下,如何通過產業聯合,真正服務到終端消費者?遠想科研中心聯合院長陳紅波教授提出,「將研究院打造成中國醫美高新技術基地,需要互聯互通,開放創新合作,並實現人才的培養。在接下來,研究院將重視智慧財產權產品技術的開發,形成遠想核心競爭力,讓遠想成為智造代名詞,在實現環境與社會責任感中,安全生產,用再生醫學產品造福社會。」

事實上,相比美、韓等國醫美市場的滲透率,我國仍有巨大的潛力可以開發,加上行業基礎薄弱,對自主產品的研究不足,國內醫美行業依然任重而道遠。但遠信集團等業內領先企業對前沿技術的重視以及不遺餘力的支持,讓我們看到中國醫美發展的決心和信心。相信依託國內龐大的市場規模以及豐富的應用需求,我國醫美的創新科研會有更強的加速度,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利器。

相關焦點

  • 產業大格局醫美大未來:2020中國脂肪細胞產業生態論壇華南啟動會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殷勤偉教授、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志光教授、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整外科博士生導師胡志奇教授、再生醫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帶頭人劉宏偉教授、廣西醫師協會美容與整形醫師分會會長黎凍教授等醫學界大咖共聚一堂,探析生物再生醫學的未來發展,論道脂肪凍存技術及應用於醫美領域的學術課題。
  • 打開「美麗經濟」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構建「大醫美」格局
    2020年8月28-30日,成都第三屆國際醫美產業大會暨「醫美之都」雲端高峰論壇將在成都舉行,國內外醫療美容領域的頂級科學家、企業家和領軍人物齊聚「醫美之都」。作為「醫美之都」核心區,成都武侯區已成為全成都高端醫美品牌匯聚地,擁有 130 餘家醫美機構,是成都醫美機構分布最為集中的區域。打開「美麗」經濟,帶動大健康消費市場的持續活躍,新消費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僅2019 年,以高端醫美機構最「青睞」的華西大健康產業功能區為例,區域內醫美行業總服務55萬人次,業務收入約9.5 億元,醫美產業發展進入了快車道。
  • 醫美市場同質化競爭 新氧《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指明突破路徑
    近年來,國內醫美市場增長迅猛,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同質化競爭也隨之成為全行業難以迴避的現實問題。   日前,新氧數據顏究院與每經智庫·未來商業研究中心共同出品的《2020醫美行業白皮書》(以下簡稱「白皮書」)就指出,在市場競爭加劇的格局之下,成熟醫美市場中同質化競爭的問題日趨嚴重。
  • 醫美亂象屢見不鮮,美團醫美是力挽狂瀾還是推波助瀾?
    甚至,在醫美領域,代運營已經形成了一個成熟的灰色產業鏈。不久前,人民網曾對代運營機構做過一輪暗訪,代運營機構可以為平臺商家提代人氣提升、刷訪問量、優質點評、店鋪收藏、問答包裝、差評處理等一系列服務,人民網認為,如果美團醫美真的以用戶為中心,就應該徹底斬斷代運營,讓用戶能夠真實地進行點評。而在「代運營」機制下,獲利的最大方將是美團醫美。
  • 醫美手術示範,珠江醫美論道來「真」的
    南方網訊 2020年6月27日,由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主辦,廣東韓妃醫療美容醫院承辦的「珠江醫美論道第2季」2020整形高峰論壇在廣州盛大啟幕。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美大咖與行業精英代表巔峰對話、共襄盛會,深度探討行業發展趨勢和技術創新,倡導共建韓妃眼鼻學術基地並加盟提供技術援助。
  • 2020成都夏季醫美月 | 四川米蘭柏羽總經理朱楊柳專訪
    2020年,對於所有的醫美機構而言,是艱難的一年,也是充滿變革的一年。有研究機構預測,此次疫情將導致超過上千家醫美機構退出醫美市場,更有媒體透露,在殘酷的經營壓力下,全國知名的連鎖醫美機構為了減輕負擔,正在尋求融資或者託管。成都將醫美產業作為新經濟代表,努力構建新醫美新世界的格局,成都合法的醫美機構總量超過400家,他們將如何應對今年的變局?
  • 暴利的醫美原料三劍客:華熙、昊海、愛美客
    在醫美的產業鏈上——1)上遊原料及藥械供應商、2)中遊服務機構、3)下遊獲客平臺/渠道,在綜合考量行業集中度、行業風險、歷史投資回報率的情況下,我們首先聚焦在了上遊材料器械端的玻尿酸龍頭公司:華熙生物、昊海生科、愛美客。A股中,繼華熙生物和昊海生科上市後,最近又迎來了愛美客登陸創業板。
  • 創新再生醫學,傳承國醫經典——暨2020九州華昀集團醫美及健康產業...
    探索再生醫學 護航健康中國此次會議是針對九州華昀集團2020戰略規劃發布的重要會議,四川省名老中醫包希福、四川大學微生物博士生導師賈文詳等權威專家學者,成都仕康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魏亮博士,上百名美業頂尖人士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大健康、國醫和醫美三大產業整合發展問題。
  • MSC「液體醫美」 女性護膚新方法
    美白 緊緻 淡斑 去皺 修復過敏肌MSC「液體醫美」 女性護膚新方法用人源組織 再生年輕肌膚,安全、長效 價格不到醫美的10%內容摘要:化學護膚,依賴化學品透支肌膚,一卸妝老3年,越用老得越快;醫美整形,依賴於醫師手術水平和產品正規、價格昂貴、應用痛苦
  • 美唄的真相:這家醫美中介至少有4大漏洞
    雙11臨近,醫美行業也很熱鬧。10月20日,有一家公司號稱「中國兩大醫美網際網路平臺之一」,搞了個雙11「正品風暴」狂歡節啟動的發布會。這個號稱隨著發布會開始充斥網際網路,但很多人和我一樣黑人問號臉:什麼時候有的美唄? 我知道阿里、京東等在做醫美,還有新氧、更美和悅美,但沒聽說過美唄。
  • 2020年終盤點:市場增速被腰斬,監管日趨嚴苛,醫美將走向何處?
    「醫美直播產業示範中心」……變化正在發生,這對於尚處成長期的醫美行業來說,競爭格局還有很大的變數。接下來,你將了解到:1、醫美行業受疫情和政策監管影響,迎來大洗牌,頭部集中效應正在加劇;2、上遊市場增速與盈利能力強勁,產品差異化和渠道覆蓋成核心競爭點;3、中遊頭部醫美機構率先復甦,行業線上化提速;
  • 在「黑醫美」泛濫成災的當下,醫美行業應該如何發展?
    而近幾年因為缺乏相關專業經驗和缺乏足夠的手術條件而導致的整容慘案市場爆出大熱門,比如玻尿酸注射導致雙目失明的案例,又比如鄭周女士隆胸導致心臟驟停的事情,因為打瘦臉針導致肌肉壞死、面癱的案例比比皆是……2醫美行業信任危機的產生
  • 高校聯手醫院共建「醫美學院」 助力成都打造「醫美之都」
    據了解,2018年4月,成都市印發《加快醫療美容產業發展支持政策的通知》,就加快成都醫療美容產業發展,打造全國領先、全球知名「醫美之都」,推出了加快聚集醫美人才、支持醫美企業創新發展壯大、引進醫美項目、優化醫美產業環境等方面的鼓勵政策和激勵措施。
  • 醫美零食化,美容行業格局將被顛覆?
    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裡,養生一直是個重要課題,而且隨著健康觀念的提升,保溫杯裡泡枸杞的不再只是中老年專利,2019年天貓雙11預售期間大數據顯示,90後的健康消費增速達175%,排行第一。保健用品成交同比增長超過400%。
  • 醫美行業深度:全球醫美市場有望在2020年破萬億,微整佔主導增長
    2018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為1220億元,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劇、人均可支配收入提升以及醫美接受度和滲透率提升等驅動,預計仍將維持約24.2%的高增長。到2021年,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醫美第一大市場。其中,微整形市場玻尿酸和肉毒素填充位列最受歡迎醫美項目,引領微整市場快速增長,2018-2023年年複合增速為26.3%。
  • 身體塑形成醫美新「藍海」:冷凍減脂——「小蠻腰」背後的大生意
    艾爾建美學中國總經理丘漢華在以「酷力全開·塑享未來」為主題的艾爾建美學首屆身體塑形論壇上表示,身體塑形藍海市場將成為中國醫美行業強有力的增長引擎。「目前,中國身體塑形市場已迎來高增速期,複合增長率約為28%,預計2020年達百億規模,2030年突破千億。作為醫美行業領導者的艾爾建美學,將不斷推進酷塑®的技術迭代與創新,助力市場高速、高品質發展,滿足中國消費者的求美需求。」丘漢華說。
  • 2600家醫美醫院倒掉了,醫美賽道的選手們還能怎麼突圍?
    ,醫美機構在快速洗牌,在一個尚處成長期的行業,新的戰爭正在進行,格局隨之改變。 從醫美機構正在經歷的格局洗牌中,我們可以總結出醫美機構的應對措施,主要有三個方面,線上化、聚焦品類和推明星醫生的精細化運營。上面我也提到了線上化,為什麼說一定要做線上化,其實現今機構能夠找到做醫美推廣的渠道是非常多的,百度、醫美App,天貓、京東的平臺也有醫美的品類,再加上朋友圈、微店、抖音小視頻、線下美容店等。
  • 第二屆醫美大會盛大開幕:聖丹福整形評為最高人氣醫美機構!
    本次大會是涵蓋醫美產業全產業鏈的大會,不僅設置了30餘個分論壇及活動,現場還將集中簽約22個重大醫美項目,高達300億!涵蓋醫美服務、醫美前沿技術、醫美教育培訓、醫美企業總部、醫美產品顏值、醫美綜合體等。大會產業板塊豐富、論壇主題新穎、行業熱點眾多、前沿技術展現、產品博覽全面、交流對接務實,是中國醫美最大的全產業鏈國際性盛會。本次大會是涵蓋醫美產業全產業鏈的大會,不僅設置了30餘個分論壇及活動,現場還將集中簽約22個重大醫美項目,高達300億!
  • 更美APP:疫情過後醫美行業迎來復甦!行業消費暴漲
    回顧四月,國內疫情防控形式持續向好,各行各業復工復產加快推進,醫美行業也迎來復甦。據國內領先的專業醫美平臺更美APP數據顯示,平臺用戶四月總醫美消費金額相對三月穩健提升,醫美市場正在復甦。隨著機構逐步復工、白領的正常上班,醫美消費力較二月、三月明顯加強,在上海、廣州、北京等地尤為突出。
  • 醫美的2021:頭部資源深耕 良性競爭規範市場
    在行業加速發展的過程中,醫美平臺頭部資源深耕,良性競爭規範市場。新氧、美曰、美團等作為頭部平臺,已在用戶數量、社區內容、醫療機構資源等方面有較多積累,在馬太效應作用下,更易形成商業價值增長的良性循環。由於中國醫療美容行業的起步與發展和醫美發展相對成熟的國家相比較為落後,中國醫美行業的很多材料和器械都依賴於從國外進口,消費者也更加信賴進口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