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賽昨日舉行,本屆香港馬拉松賽分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10公裡挑戰賽、半程馬拉松輪椅賽、以及3公裡輪椅賽。今年報名參加香港馬拉松賽的人數達到創紀錄的72000人。最受關注的世界上最老馬拉松職業選手、102歲印裔英國人辛格以1小時32分28秒完成10公裡賽,雖然昨日跑完比賽就退役,但他表示,「未來,為了我的個人健康,我不會停止奔跑。」
1小時32分28秒完成比賽
102歲的印裔英國人辛格綽號「頭巾旋風」,89歲才開始跑馬拉松,目前已經完成九次全程比賽。他是本次馬拉松最老的參賽者,也是世界最老的馬松職業選手。這次,他用了1小時32分28秒完成10公裡賽。21日,辛格在香港馬拉松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自己跑完香港馬拉松後將要退役。「我越跑就越感到自己返老還童。我其實不想退役,因為我身體沒什麼問題。平時在英國還能追巴士,退役是想把機會讓給年輕人,希望長江後浪推前浪。」雖然辛格宣布結束馬拉松生涯,但他說:「未來,為了我的個人健康,我不會停止奔跑。」
失去親人後迷上跑步
辛格1911年4月1日出生於印度,曾是一名農民,上世紀60年代移居英國。辛格從事馬拉松的初衷源於失去親人———13年前,他的妻子和兒子相繼去世後,89歲的辛格開始迷上了跑步。他每天要跑16公裡,目的就是為了讓自己失去親人的情緒在同樣孤獨的跑步運動中得到排遣。
2000年,辛格生命中第一次馬拉松在倫敦進行,成績為6小時54分。此後,他多次參加倫敦馬拉松賽,最好成績是2003年的6小時03分。2003年,92歲的辛格在加拿大多倫多海濱馬拉松賽中跑出5小時40分的個人最好成績。辛格的另一項無人企及的紀錄是在2011年100歲時,一天之內參加了8項比賽。結果100米成績為23秒14,200米成績為52秒23,400米成績為2分13秒48,5000米成績為49分57秒39。
世界公認辛格是最年長的馬拉松選手,但金氏世界紀錄卻不承認,因為辛格不能提供出生證明。
骨密度相當於35歲的年輕人
辛格目前體重52公斤,無任何疾病。談到自己的長壽秘訣時,辛格總結為戒菸、戒酒和吃素食。「我的食譜包括木豆(印度一種重要農作物)、綠色蔬菜、酸奶酪和牛奶,不吃帕克拉(印度的炸蔬菜小吃)、大米或者其他任何油炸食品,喝開水和茶時都會放上薑片。我每天都很早睡覺,腦子從不想那些消極的事情。」
美國老年社會組織主席肖恩·布朗曼醫生在談到辛格時說:「大多數老人只會走路而根本不可能去跑馬拉松,他是獨一無二的。」體檢表明,百歲辛格的健康狀況相當於40歲的成年人,而醫學專家給他檢查骨密度時發現,他的這項指標相當於35歲的年輕人。
鑑於辛格對體育的特殊貢獻,他被特邀為2004年雅典和2012年倫敦兩屆奧運會的火炬手。他和貝克漢姆、阿里一樣,出現在很多體育廣告牌上,如果說後兩者一直激勵著青少年,那麼辛格就是老年人最好的勵志榜樣。退役後,辛格擔心的是被忘記。「我害怕的是,當我停止跑步,人們就不再喜歡我了。我希望,不會有人忘記我或者忽視我。」
■現場
7萬多人參加約570人受傷或不適
本屆香港馬拉松吸引了來自23個國家和地區的72000名選手參加,人數創歷史新高。比賽獲得國際田徑聯合會的認可,被晉級為銀級道路賽事。10公裡賽於清晨5點半從香港島東區走廊起跑,半程馬拉松和全程馬拉松項目則分別於早上6點和6點40分從九龍尖沙咀彌敦道開跑,比賽終點設在維多利亞公園。全程賽中,肯亞選手梅塞伊以2小時14分18秒的成績獲得男子組冠軍,衣索比亞選手德米西以2小時30分49秒的成績獲得女子組冠軍。半程賽中,男子組冠軍為日本選手小山佑太,時間為1小時08分49秒,女子組冠軍為香港選手姚潔貞,時間為1小時20分47秒。10公裡賽男女組冠軍分別被澳大利亞和香港選手奪得。
比賽中,沿途所見猶如嘉年華一樣,有些參賽者甚至穿上千奇百怪的服飾上陣。最多人穿的是卡通人物造型,也有人穿上鯊魚服宣揚保護動物。有參賽者戴上拳套,邊跑邊揮拳,出位的動作引起不少人注視。
昨天多名參賽選手在抵達終點後身體不適而暈倒,被送往醫院接受治療。香港馬拉松籌備委員會主席高威林在賽後證實,約570人受傷或不適,至少37人送院,他們的年齡介乎20至72歲。在傷者中,有兩人情況危險。10公裡賽起跑時一度混亂,不少參賽者跌倒,原因是部分跑手起步時用手機自拍,發生碰撞。他說,大會在檢討後,會研究是否需要在規則內加入禁止在比賽期間用手機自拍。
■延伸
渣打香港國際馬拉松:簡稱香港馬拉松或香港國際馬拉松,是香港最大型的馬拉松賽事。1997年至今該賽事由渣打銀行主力贊助,故賽事被冠名渣打馬拉松,是為渣打馬拉松「全球最強之戰」四個分站的最後一站、最難的一站(另外三個分站分別為肯亞奈洛比站、新加坡站和印度孟買站)。渣打香港國際馬松除了有馬拉松(42.195公裡)賽事外,還設有半馬拉松(21.1公裡)及10公裡賽事。在每種賽事之中,依照性別和年齡再細分各不同組別。
本組稿件綜合《錢江晚報》、新浪體育等
■揭秘
越來越討人喜歡的馬拉松
知道每年在中國舉行最多的國際性比賽是什麼嗎?是馬拉松。當年國內只有北京舉辦馬拉松,但現在越來越多的馬拉松賽事進入中國。去年我省和龍市還舉辦了國際性的半程馬拉松賽。
馬拉松無論是半程還是全程,賽期只有一天,但由於路程長,安保等賽事組織工作繁瑣,同時邀請頂級選手參賽價格不菲,舉辦一次馬拉松賽事實際上費錢、費事。但2013年中國將舉辦32項馬拉松賽事,平均每個月近三項,其頻率甚至可以比肩一個月踢四場的中超。這是為什麼呢?中國田徑協會的一位官員解釋,馬拉松受歡迎,主要是參與性廣,影響力大。各地都在全力發展經濟建設,如何招商引資就要靠辦法了。而體育搭臺經貿唱戲,就是一個最常規的手段。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漸增強,跑步和徒步者最多。而徒步比賽還沒有形成規模,馬拉松無疑就成了一個既有面子、有又效果的比賽。很多參與者不是要跑到終點,而是在踐行奧林匹克精神———重在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