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客戶端北京3月2日電(記者 上官雲)日前,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落下帷幕,「彭敏獲得冠軍」的相關消息迅速登上熱搜:這位「三季老將」曾兩次殺入決賽,但分別敗給才女武亦姝和外賣小哥雷海為,僅獲亞軍。
對彭敏而言,這次奪冠其實也是一次圓夢之旅。他如此形容捧起冠軍獎盃那一刻的感受:「仿佛幾年積累的陰霾,一掃而光。」
學霸?「我從來不這麼認為」
1983年,彭敏出生於湖南衡陽農村。當年小鎮上的讀物很有限,他的詩詞啟蒙讀物是一本盜版《唐詩三百首》,定價六塊八。
彭敏。受訪者供圖
「雖然現在看起來那本書錯誤百出,但卻撐起了我的整個童年。」他從小學四年級開始喜歡並大量背誦古詩詞,雖然並不能說出裡面的內涵,但卻本能覺得「美」:文字美,韻律也美。
彭敏學習很刻苦,成績也好。高中畢業,他考上了中國人民大學,但仍然會感覺自卑。
「我爸跟我兩個舅舅送我去北京上大學,火車上坐著一個考上清華大學的,人家是湖南省理科前十名。」為此,彭敏琢磨了一路:「人家這才叫厲害啊,要不我回去復讀一年算了。」
在大學校園,他喜歡寫詩,但依然比較內向,不太敢跟人說話,也沒什麼社會交往。用彭敏自己的話形容,就是「完全陶醉在自己文學的小天地裡」,連本科生的實習經歷,也是在學校中文系辦公室完成的。
「大學時整天與書和詩歌作伴。」彭敏自嘲:「我一直不覺得自己是學霸,也不是才子,只是個卑微的校園詩人罷了。」
惜敗:兩度均獲亞軍 曾遭遇「群嘲」
碩士畢業後,彭敏進入《詩刊》雜誌社成為一名編輯。
工作之餘,他開始參加一些語言類電視節目,獲得過《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冠軍、《中國成語大會》總冠軍,很快成為公眾眼中小有名氣的文化人物。
不過,第一次參加《中國詩詞大會》時,信心滿滿的彭敏卻鎩羽而歸,敗給了武亦姝。接下來再參賽,他又不敵雷海為。兩次登上詩詞大會的舞臺,兩次均僅獲得亞軍。
彭敏。受訪者供圖
「尤其第二次,網上鋪天蓋地都是外賣小哥打敗北大碩士的新聞,好多對我的群嘲。」彭敏說,在同一個比賽中連續拿兩次亞軍,對任何一個自我要求頗高的人來說,都是一個不怎麼令人滿意的結果。
「平時生活裡遇到挫折,可以自己宅起來消化掉。但電視節目傳播多廣啊,別人看見你首先會說『哎呀亞軍來了』,還跟我開玩笑。」這種挫敗感一度讓彭敏覺得無處可逃。
感覺壓抑時,他會和朋友聊聊心裡的苦悶,但似乎沒人理解,「我終於體會了為什麼說人類的悲歡並不一定相同。你心裡翻江倒海,別人可能覺得這不是個事兒。」
奪冠:積累的陰霾一掃而光
休整一年,彭敏調整好心態,決定參加第五季《中國詩詞大會》。「我得去,就算拿個亞軍,或者連亞軍也拿不著,也比我呆在家裡不敢出現要強。」他說。
這也是他第三次在這個舞臺上亮相,被戲稱為「三季老將」。在總決賽中,他和11歲的小選手韓亞軒遭遇了兩次,「第一輪PK,可能是我在詩詞大會打過得最煎熬的一場比賽,絕對『壓力山大』。」
「亞軒年紀小,但知識面非常廣,成年人要想在他身上討到便宜並不容易。」彭敏沒想到,在決賽和他爭奪冠軍的還是這位小選手。而且一開始比分一度定格在2:1,自己暫時落後。
「那時我情緒波動很厲害,幸好有之前的教訓,迅速調整狀態才把局面穩住。」彭敏並不吝惜對韓亞軒的稱讚,「我是僥倖勝出,亞軒小朋友實在太贊了。如果我和他同齡,可能十個我也打不過一個他。」
彭敏。受訪者供圖
當捧起冠軍獎盃的一剎那,彭敏覺得,幾年積累的陰霾一掃而光,未來好像又值得期待了,「在了卻這個心病之後,我可以繼續去追求人生下一個目標了。」
一個「風險偏好者」的期待
參加《中國詩詞大會》並奪冠後,總有人喜歡問彭敏一個問題:古詩詞對你來說意味著什麼?
「詩詞一直陪伴我至今。這幾年會寫一點文化隨筆,講述古代詩人生平故事,也需要大量閱讀。」彭敏解釋,「古詩詞我喜歡讀,但主要寫新詩。」
他認為,古詩詞對中國人來說,是「行走江湖必修的內功」,潛移默化地塑造了中國人的語言質地和心智結構,對大家來說,早早通過古詩詞來完善這種深層結構,都將是事半功倍。
不過,彭敏讀古詩詞、純文學,也喜歡看各種暢銷書,二者互不幹擾,「詩詞雖然很好,但只是人世間眾多美好事物裡的一種。比如,有人喜歡音樂,有人喜歡畫畫……這都正常。」
「《中國詩詞大會》讓我看到了外面廣大的世界。」彭敏也不諱言參加節目給自己帶來的改變,「我出生在湖南農村,也一直生活得很封閉,詩詞大會讓我看到了很多從未設想過的可能。」
他說,接下來還期待參加《奇葩說》,「我是個風險偏好者,喜歡不斷走出舒適區,嘗試以前沒嘗試過的事情。我挺想提高口頭表達能力,這個節目應該會有效果吧。」(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