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幻經典巨製《星球大戰》背後的聲音設計

2020-12-18 美藝尚影電影留學

聲音是電影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除電影配樂外,音效設計更是影視製作中的重要環節。它不僅能增添視覺魅力,有時甚至可以賦予角色生命,豐富觀眾的觀影體驗。

經典科幻作品《星球大戰》中的聲音設計即為電影構成的重要元素之一,如片中機器人R2-D2人性化的獨特嗶嗶聲、黑武士的沉重呼吸聲,亦或是光劍的經典嗡嗡聲等,這些聲音對電影的影響力皆不容忽視。

製作這些聲音的幕後功臣是傳奇聲音設計師本·貝爾特,入行40多年,貝爾特參與了《奪寶奇兵》、《E.T. 外星人》、《機器人總動員》等多部電影,憑藉過硬的技術多次入圍或斬獲奧斯卡大獎。本文將解讀貝爾特是如何創造出深深烙印在影迷心中的宇宙之音。

兒時痴迷錄製聲音

「我從沒想過,自己會從事電影製作行業。」大學時就讀物理系的本·貝爾特表示,他一直以來想成為的是科學家,沒想過自己會踏進電影行業。但從小就很喜歡電影的他,十歲就會用父親的攝影機拍片。而父親送他的盤帶式錄音機,更是開啟了他對錄製聲音的熱情。

我對聲音如何與電影結合相當感興趣。每當我聽見聲音,就讓我想起了電影。」貝爾特說他童年時的最大興趣,就是自製小電影。他會把放映機和錄音機同步播放,將自製短片配上音效、音樂和對話,玩得不亦樂乎。

畢業後貝爾特原本打算繼續進修物理學,但心中仍無法割捨對電影的熱愛。因緣際會下他遇見了英國科幻作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並在克拉克與他分享《2001: 太空漫遊》的製作過程中,啟發了貝爾特結合夢想與現實的想法。

於是他決定去南加州大學攻讀電影製作專業,並在音效部門擔任助教,協助學生完成電影音效工作。而當時《星球大戰》導演喬治·盧卡斯,正從母校尋找音效設計人才。「盧卡斯打電話回學校,學校把我的名字給他。就這樣,我被拉進了長達29年的星際旅程。

親臨戰場錄製真實聲響

「電影音效是基於真實世界的,並不完全由計算機合成。」貝爾特認為,身為聲音設計師,有些音效必須得從現實生活中取材,錄製真實世界的聲音加以製作,才能增加影像說服力。「這些聲音確實存在,就好像宇宙飛船聽起來就是那樣。」

多年來,貝爾特保持著收集聲音的習慣,出國旅行也一定會隨身攜帶錄音設備,把握機會、四處尋找可用的聲音素材。如隨時記錄雷聲、爆胎聲、動物的叫聲,或是站在跑道盡頭,錄下噴射機的引擎和飛行聲等等。 他堅信,這些素材總會有派上用場的機會。而這些音效庫,皆為往後奠定盧卡斯影業旗下的天行者音效公司基礎。

為了錄製真槍實彈及炮火聲,貝爾特甚至曾和美軍度過數星期。「我把麥克風放在地堡裡收音,他們用真正的火炮,從五英裡遠的地方朝我開火。」他回憶:「彈片會飛過我們,這非常冒險,但這些聲音在紀錄片的製作上相當有用。」

他還提及了另一次難忘經驗:「有一次,我去阿拉斯加紀錄分裂的冰川,直升機載我到非常荒涼的野外,獨留我一人待在懸崖峭壁上。最近的村落大概有50英裡遠,而冰河和我距離不到一英裡,冰塊不斷從冰河崩裂至海中。」最終,他把這些冰塊崩解掉落的聲音,運用在《星球大戰前傳1:幽靈的威脅》中宇宙飛船降落的音效上頭。

開創聲音設計新時代

聲音設計的工作在好萊塢電影聲音創作歷史中由來已久,1933年雷電華公司的《金剛》就特別使用了獅子的吼叫和猩猩的尖叫聲,把這些聲音進行倒放,再互相疊加創造出金剛的咆哮聲。但是到了20世紀70年代,貝爾特和另一位音效大師沃爾特·默奇的出現對「聲音設計師」這一角色的確立、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與貢獻。

20世紀70年代是美國電影史上重要的、過渡性的10年,貝爾特和默奇把他們的聲音才華奉獻給了打破常規的新好萊塢電影。這個裡程碑意義的時代也被冠以「聲音蒙太奇運動」「聲音設計時代的到來」等稱號。

作為第一代從電影學院畢業的電影導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喬治·盧卡斯和史蒂文·史匹柏,他們具有新的美學觀念並積極開拓電影的視聽語言,重塑觀眾對類型電影的期待與審美。貝爾特與這些具有開創性精神的導演合作,令電影聲音的表現力逐步得到發揮並且嘗試在不同的語境下重新建立電影的聲畫關係。

《星球大戰》音效設計

在1977年之前,科幻電影傾向於用電子、機械等聲音元素,展現未來的技術和未知的環境。盧卡斯希望自己創造的未來能夠讓觀眾感覺真實可信,因此要求貝爾特尋求更自然的聲音來創造影片聲音的環境,這個環境是由「使用過的未來」構成的。

貝爾特說:「我們想要一個『有生命的聲軌,與電子化的和人工的聲軌形成對照。我們將設計一個生鏽的、骯髒的視覺的世界,我們想要一個吱吱嘎嘎的聲音世界,還有不平滑的聲音或者安靜的……然而,我們想要從現實世界中獲得新鮮的資料。」

就這樣,貝爾特用了一年的時間來創造整個《星球大戰》中宇宙世界的聲音。當他第一次看到設計師拉爾夫·麥克奎裡繪製的光劍戰鬥圖後,忍不住開始想像,光劍「聽」起來可能會是怎樣。他想起以前曾在南加大電影學院,聽過老式放映機運轉時的嗡嗡聲響,覺得這種音調非常適合光劍,於是馬上去錄下這種聲音。

幾天後,他意外從電線短路的麥克風上,獲得靠近電視而產生的滋滋幹擾音。最後他將放映機和電視機的聲音混合,創造出微妙嗡嗡聲,成就經典光劍音效。

丘巴卡的咆哮聲,則是採集熊、獾和海象等動物的叫聲,混音製作而成。貝爾特從各段錄音中截取片段,以情感作為分類加以剪接,最終形成丘巴卡的哀嗚聲。有時聲音設計師也會運用自己的聲音:如黑武士達斯·維德的沉重呼吸聲,即是本伯特將麥克風放置潛水呼吸器的調節器內部,親自戴上並以不同方式呼吸,進而產生的音效。

帝國步行者的拍攝是通過較小的模型進行定格動畫來完成的,然後通過本伯特來添加一個音效。他通過用金屬衝壓機去衝擊報廢汽車獲得了步行者行走時候的音效。至於步行者關節磨動的響聲,他通過垃圾站的舊門反覆開關獲得了一個「吱吱」的聲音。

為了使機器人R2-D2的聲音更具人性化,貝爾特也將自己的聲音混合其中。「我們最終將電子合成器生成的音效和我的聲音,以50/50的比例混合,形成有趣的語調起伏。」這些改善原本僅使用電子合成、缺乏情感的聲音。

貝爾特改變了以往依靠重複使用大電影公司聲音資料庫的製作方法,而是自己收集和建構了一套獨一無二的電影聲音資料庫,創作了數百種特殊聲音效果,這個方式與經典好萊塢時期的聲音製作完全不同。

雖然在《星球大戰7:原力覺醒》後,本伯特已沒有參與《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及《星球大戰8:最後的絕地武士》的製作,但他的堅持與精神,仍值得「聲聲學子們」效法。如天行者音效公司負責人所說:「貝爾特將永遠是盧卡斯影業的寶藏。」他也永遠都是聲音設計界的重要先驅。

相關焦點

  • 《星球大戰》經典武器 :光劍
    著名科幻電影《星球大戰 原力覺醒》於1月9日上映。作為85後、90後的我們感覺到這是一部「爺爺級別」的史詩科幻系列。但他精心的設計炫麗的視覺效果想必會讓科幻迷們大飽眼福。同時那些既是科幻影迷同時也是軍迷的觀眾,除了劇情、特效之外,還會特別關心新片中會出現什麼新型武器。上期中為大家介紹了《星球大戰》經典武器——殲星艦這期咱們來回顧下武士的象徵光劍。
  • 好萊塢科幻電影拯救者《星球大戰》
    如果你喜歡看好萊塢大片,那你最好還是了解一下《星球大戰》對好萊塢電影究竟產生了多大影響。於是,一批參差不齊的經典作品噴湧而出,這個時代史稱「新好萊塢自從1968年<2001太空漫遊>之後幾年科幻片就沒有進入前十,那個時候很多都是科幻b級片,沒人敢好好拍一部充滿想像力的科幻電影,即使是當時最賣座的<2001太空漫遊>票房也不過幾千萬,1973年開始有<驅魔人
  • 經典科幻電影《星球大戰》:懷舊感插圖中走出的超級重裝甲AT-AT
    經典科幻電影《星球大戰》中走出的經典「人物」AT-AT星球大戰中粉絲創作的AT-AT封面一幅很經典的由星球大戰粉絲製作的海報雜誌封面,整體畫面和文字搭配很有結構感。星球大戰AT-AT結構細節星球大戰電影原作中的AT-AT的細部分解結構透視圖,這是一款很精緻的「人物」角色。從這些細節可以感覺到創作者的心思之美。
  • 《佳片有約》誠邀您欣賞科幻大片《星球大戰8》
    它就是1977年的《星球大戰》。40年之後這部太空科幻題材影片仍然延續著自己的不朽傳奇,第八部正傳作品《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在2017年上映。本周佳片《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我們將與30多年未見的舊朋友們重逢,他們與新一代的角色們又會展開怎樣的故事呢?2020年12月18日是萊婭公主角色扮演者,凱麗·費雪去世一周年。
  • 國王陛下《星球大戰:白銀誓約》試讀,難得一遇的星際科幻之旅!
    大家好,我是小毛,每天都會為大家挑選高質量高人氣的經典小說,希望你們喜歡。今天推薦國王陛下《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小說試讀,難得一遇的星際科幻之旅!大家一起來看看吧。近日受邀參加了由閱文集團、迪士尼中國、盧卡斯影業合作開發,閱文集團大神作家國王陛下主筆,星球大戰首部中文網絡小說《星球大戰:白銀誓約》的搶先試閱活動。這是中國作家首次嘗試在《星戰》的體系裡面衍生出屬於本國特色、網文特色的內容,經典IP本土化。總的來說,試讀的感覺很不錯。
  • 國王陛下《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小說試讀,難得一遇的星際科幻之旅!
    大家好,我是小毛,每天都會為大家挑選高質量高人氣的經典小說,希望你們喜歡。今天推薦國王陛下《星球大戰:白銀誓約》小說試讀,難得一遇的星際科幻之旅!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 《星球大戰8》跨年超前點映 點燃全場大獲好評
    《星球大戰8》跨年超前點映 點燃全場大獲好評 1905電影網訊 2018開年大片——由迪士尼公司旗下的盧卡斯影業出品,中影、華夏發行的史詩級科幻巨製
  • 可輕鬆穿透鋼板,國外科幻迷成功打造光劍,如同星球大戰光劍一般
    看過美國好萊塢科幻大片《星球大戰》的朋友肯定知道,影片中每一名合格絕地武士都擁有一把削鐵如泥的「光劍」,據說光劍劍柄端裝有一枚高科技聚能水晶,能釋放出超強等離子光來塑造劍身,揮動起來能切割任何物體,象徵著絕對力量,令無數人無比崇拜和羨慕。
  • 42年科幻夢,11部光影傳奇,《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宏大宇宙
    隨著「星球大戰」系列的第11部作品,《星球大戰9:天行者崛起》上映,這部影響了幾代電影觀眾的科幻傳奇之作,在40餘年的光影傳奇之中,積攢的情懷也到達高潮。美國人缺乏屬於自己的神話,所以喬治·盧卡斯為大眾所造的科幻夢,才能引起國民追捧,成為美國版的《西遊記》。
  • 科幻巨製《星球大戰》系列:主題創作的無水印桌面壁紙欣賞
    一組無水印桌面壁紙欣賞:來自星球大戰故事背景中的人物一組最近發布的星球大戰題材的桌面壁紙插圖,可以用在目前大多數計算機和筆記本電腦,以及部分手機桌面壁紙使用。星球大戰美術館:絕地獵人插圖由Rodney Amirebrahimi創作
  • 6部高分科幻電影,《星球大戰》墊底,最後一部顛覆你的認知!
    1、《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豆瓣7.3)該片眾多人物角色群像塑造多面立體,血肉豐滿,每一個人物都展現了戰爭摧殘下個性鮮明的勇敢不屈。影片通過對這些人物群像的生動刻畫,真實展現出戰爭中的父女情、兄弟情,蒼茫星海國讎家恨,簡單而明確的正邪對立,複雜而豐富的人性衝突,都讓導演加裡斯·愛德華斯通過該片拓寬和加深了星球大戰系列電影的內涵。片中的各個異星場景都是實拍而成,而非藉助電腦特技製作。
  • 一月電影推薦:《星球大戰8》強勢來襲,英雄本色翻拍
    一月電影推薦:《星球大戰8》強勢來襲,英雄本色翻拍 新聞 178遊戲網 ▪ 2017-12-31 00:00:00
  • 凱薩琳承認,《星球大戰》是迪士尼未來核心,艾格要建立科幻帝國
    考慮到好萊塢特殊時期不知道要持續多久,紐約與洛杉磯的影院何時開放未知,《星球大戰》還不具備拍攝續集的條件。不過影迷們也不需要等太久,北京時間12月13日凌晨,好萊塢著名製片人凱薩琳在主持的盧卡斯電影時承認,《星球大戰》是迪士尼未來的核心,所謂的「銀幕計劃」實際上與流媒體平臺的上映不衝突。
  • 可他設計的未來當年成就了科幻神作
    然而無論是前作還是續作,當影迷津津樂道這部科幻經典時,往往不知道這樣的一個風格獨特的反烏託邦世界背後,那個一手構建這個世界的概念設計師席德·米德(Syd Mead)。在觀看《銀翼殺手 2049》之前,不妨先看看這個經典背後被忽略的角色。《銀翼殺手》中的賽博朋克世界《銀翼殺手》改編自菲利普·迪克( Philip K.
  • 星球大戰全系列最經典的十首音樂!
    《星球大戰:原力覺醒》上映啦,心水科幻大製作的你怎麼能錯過?雖然召召還在這裡碼字,但我已經感受到了原力的召喚,收了工就去看。
  • 《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上映,第八部有哪些新看點?
    2018開年大片——由迪士尼公司旗下的盧卡斯影業出品,中影、華夏發行的史詩級科幻巨製,星戰系列第八部《星球大戰:最後的絕地武士》將於1月5日正式登陸全國影院。
  • 打磚塊遊戲居然在講述星球大戰,以前的老遊戲究竟有多愛科幻題材
    但如今當我們回頭看看那些遊戲時,時常會被他們奇葩的劇情所震撼,比如在一款打磚塊遊戲中,上下翻飛的小球之下,竟隱藏著一個星球大戰的故事背景。其實,像這樣腦洞大開用抽象方式講述科幻題材故事的老遊戲並不在少數,在XP系統中,有一款我們很熟悉的彈珠檯遊戲,直譯過來就叫《太空軍校生》,雖然從名字和彈珠檯的設計來看都很太空,但這個彈珠檯的遊戲方式卻怎麼看都沒有太空科幻的感覺。
  • 1977年的科幻巨作時隔43年,這部星球大戰外傳,我看了不止10遍!
    《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無疑是一部經典傳奇,同時這也是無數網友的共同回憶,我是《星球大戰》的鐵粉,但我是一個不專業的鐵粉,因為星戰的知識太駁雜了有很多我都不懂,所以我個人覺得星戰的精神是自由和奮鬥,所以這部電影體現得非常到位,同時《星球大戰外傳:俠盜一號》表達出了對星球系列中的一種新的希望
  • 《大都會》:科幻電影經典中的經典
    儘管這部影片有很多幼稚誇張的地方,但它對於第二次大戰期間生活在德軍佔領下的歐洲人而言,恰象是一種預言。因為德國佔領軍曾企圖在歐洲造成象《大都市》裡的那種情況。但這種預言只是一種表面上的類似。正如影片《尼伯龍根》被用來暗示德意志第二帝國,馮·哈布這本小說乃是用H.G.威爾斯和儒勒·凡爾納的筆調,來轉述希弗亭在1914年以前所發表的超帝國主義的理論,這種理論也是鼓吹敵對階級的調和的。
  •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上映40周年,幕後曝光
    當前位置: 首頁  >  興趣圈  >  科幻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