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談新冠肺炎疫情與「百年未有之大變局」
我們正在見證一段重大的世界歷史。每天都有數千生命因為這場大疫而不幸消逝。每時每刻,不同國家的人們在以各自的方式,做著共同的抗爭。這場蔓延全球的公共衛生危機,已逼迫整個世界,拿出在政治、經濟、社會、科技等方面的幾乎全部能量,來奮力化解它。
這是世界大變局的一部分。沒有誰能置身事外。
去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曾這樣說到——「領導幹部要胸懷兩個大局,一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全局,一個是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這是我們謀劃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去年10月,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作出判斷——「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
在人類數千年的文明史上,「變局」並不少見。我們就是在一個又一個變局中前進的。而為什麼習近平總書記說當前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今天,我們不妨帶著辯證思維,結合這場全球抗疫,深入剖析一下這「大變局」的複雜形態——
既有出乎意料之變,也有可以預見之變。新冠病毒的出現,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發生之後竟發展到如此嚴重程度,出乎所有人的意料。甚至它最終在全球「見頂」的那個「頂」在哪兒,目前,科學家們也無法作出準確預判。而換個角度看,每隔若干年出現一場大疫,又是人類歷史上一種客觀存在的規律。因此,警惕「黑天鵝」——不可預知之變,防範「灰犀牛」——本可預見、卻被忽略之變,成為當今世界共同面對的治理命題。
既有順應大勢之變,也有悖逆潮流之變。歷史潮流,浩浩蕩蕩。正如習近平主席在2018年上海進博會開幕式上所講,「人類可以認識、順應、運用歷史規律,但無法阻止歷史規律發生作用」。當今世界,奉行多邊主義就是順應大勢,搞單邊主義、孤立主義就是悖逆潮流。全球抗疫,攜手合作、共克時艱就是順應大勢,對別國搞汙名化就是悖逆潮流。縱觀人類歷史,順應大勢者終究佔據主流,而悖逆者也從不鮮見。
既有一路向前之變,也有曲折反覆之變。正因為眼前常有順勢、逆勢之別,所以拉開更久遠的歷史縱深看,有些變化是一路向前、不拐彎不回頭的,有些變化則是曲折反覆的——看它一百年,往哪兒走很清楚,但中間可能拐彎甚至回頭。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很多國家關閉了人員交往的國際通道,一些跨國的產業鏈、供應鏈也被阻斷。有人說經濟全球化從此要退回去了。這未免草率。當前之「斷」,只是抗疫所需。經濟全球化是不可逆轉的歷史大勢,我們不應對它失去信心。
既有於我有利之變,也有於我不利之變。有利不利交織,為常態,誰也不可能永遠順風順水。中華民族就是在驚濤駭浪、大風大浪中闖出一番天地來的。於中國、於世界,新冠肺炎疫情的發生,都是一種於我不利之變。如何化解不利,就是這場大考的必答題。考題中還包括如何化危為機,比如找到公共衛生治理的短板不足,從而推動治理水平提高。對有利與不利,始終要辯證把握。處於總體有利局面時,要對潛藏的不利因素保持警覺、及時化解;處於總體不利局面時,要善於發現潛藏的有利因素,牢牢把握住它,從而推動全局擺脫不利。
既有主動求索之變,也有被動面對之變。有些變化是我們主動想要、積極推動的,比如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就在順應大勢中體現了主動作為。有些變化,全人類都在被動面對。疫病從來不是我們想要的東西,它是自己找上門來的。所以一開始打的是遭遇戰。但我們得有把遭遇戰逐步打成一場主動戰的本事。中國的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從遭遇戰打起。而在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下,當我們調動起舉國之力,有了明確的戰略戰術,這場人民戰爭就成為主動戰。
既有尚未成型之變,也有制度完善之變。任何變化,總是從苗頭初起。而人類的智慧,就在於可以謀劃和推動帶有系統性的變化。在抗疫鬥爭中,我們及時地補上了一些公共衛生應急中的漏洞,待抗疫之後,按照中央部署,還要進一步推動相關的制度完善之變。全球抗疫,在應急狀態下探索出一些新的合作模式,比如中韓之間建立的聯防聯控合作機制。而這也為今後推動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水平的提高提供啟示。
一切事物都是在運動、變化中向前發展。這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給予我們的精神營養。世界總是在變化。唯一不變的,就是它永遠都在變化。
無論遇到什麼樣的難題與挑戰,始終直面問題,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就能在紛繁複雜的大變局中,把握正確方向,排除幹擾阻礙,走好前進之路。(文丨特約評論員 楊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