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11月22日,美國前總統約翰·甘迺迪乘坐敞篷轎車經過達拉斯市時遭槍擊身亡,成為美國歷史上第四名遇刺身亡的總統。
「暗殺從不曾改變過歷史的進程。」19世紀英國首相迪斯雷利曾這樣說道。但這一點對於甘迺迪被刺並不適用。有人說,甘迺迪的死,不僅改變了美國60年代以後的歷史進程,更影響著之後的世界格局。
總統遇刺
在美國的政治世家中,甘迺迪家族的影響力一定是榜上有名的。其中,影響力最大的莫過於美國第35任總統約翰·甘迺迪。
二戰結束後,甘迺迪步入美國政壇,隨著知名度的逐步提升,在1960年的美國大選當中,甘迺迪當選為第35任美國總統。其時,甘迺迪要面臨的問題除了蘇美冷戰,還有戰爭之後經濟的蕭條。他演講中最著名的一句話是:不要問你的國家能為你做些什麼,而要問一下你能為你的國家做些什麼。
在他就職期間,甘迺迪提出了許多政策,一些改革甚至被列為機密,就在他大刀闊斧改善美國時,他卻遭遇了刺殺。
1964年是美國的大選之年。為了更好地募集競選資金、獲得選民的支持,1963年11月22日甘迺迪和夫人傑奎琳搭乘專機前往達拉斯進行訪問。乘機抵達後,甘迺迪夫婦乘坐敞篷汽車接受市民的歡迎,這輛總統車本來是有配備防彈罩的,但甘迺迪為了拉近跟市民的距離感,表示自己對這裡絕對信任,同時也為了讓市民能一睹夫人的芳容,便提前通知工作人員不必安裝防彈罩。
下午12時30分,當甘迺迪的車隊通過達拉斯迪利廣場附近時,意外發生了。等候多時的槍手奧斯瓦爾德連開三槍,第一槍擊中甘迺迪脖子動脈,頓時鮮血直流;第二槍擊中甘迺迪後腦勺,一部分頭骨被打飛出去,掉落在汽車後蓋上,傑奎琳飛快去撿車尾部的頭蓋骨;第三槍,擊中了州長康納利。
遇刺後,甘迺迪被迅速送往6.4公裡外帕克蘭醫院,但傷勢實在太嚴重,最終醫生當場宣布甘迺迪死亡。甘迺迪被宣布死亡後半小時,在運送甘迺迪遺體的飛機機艙內,副總統詹森當著所有人宣布就職第36屆總統,在隨後第二年的總統大選中,詹森得到了一邊倒的支持,連任了總統一職。
誰刺殺了甘迺迪?
甘迺迪遇刺後第二年,聯邦政府負責調查案件的特別委員會公布了調查結果,認定奧斯瓦爾德從教科書倉庫大樓6層的窗口向乘坐敞篷車正從樓下經過的總統開槍將其射殺,奧斯瓦爾德屬於單獨行刺,無關更大陰謀。這就是著名的《沃倫報告》。
然而,在甘迺迪遇刺案發生後的三年時間裡,18名關鍵證人相繼死亡。其中6人被槍殺,3人死於車禍,2人自殺,1人被割喉,1人被擰斷了脖子,5人「自然」死亡。從1963年到1993年,115名相關證人在各種離奇的事件中「自殺」或被殺,其中包括甘迺迪的一名情婦也慘遭殺害。
多年來,關於甘迺迪遇刺,仍有很多懸而未決的疑點,甚至不乏陰謀論者,被懷疑的對象包括中情局、美國總統詹森、蘇聯克格勃、美國黑手黨等。
5年以後,約翰·甘迺迪的弟弟羅伯特·甘迺迪競選總統,他繼承了哥哥的各種主張,受到民眾的信任和擁戴,卻在競選過程中就被刺殺身亡,這是從未出現過的情況。直到2013年,仍然有61%的美國人相信,刺殺甘迺迪的真兇仍然逍遙法外。很多人相信,甘迺迪死於利益集團和他們所控制的影子政府的合謀,這是一場政變,法律成了罪犯的工具。
事實上,歷代總統都有意解開甘迺迪刺殺謎團,就連川普上臺時也聲稱要解密,不過到現在他對甘迺迪一案還是三緘其口,可見其背後的影響之深。
甘迺迪之死影響仍在
甘迺迪執政期間,他和他的家族曾經頂著巨大非議,為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和他的「麥卡錫主義辯護」;他曾發動「豬灣事件」,並在古巴飛彈危機中頂住巨大壓力,迫使蘇聯退讓,贏得西方世界的喝彩;他一手擴大了越南戰爭,並公開以「防止共產主義南下」,為自己的行為辯解。
也是在他執政時期,美蘇領導人首次在戰後實現了程式化的互訪和定期會晤,1963年,甘迺迪一手推動美蘇(還有英國)籤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標誌著美蘇兩國在認識到「誰也消滅不了對方」前提下,開始嘗試建立一個共同支配世界的新秩序。
他強力破除種族隔離,給予黑人合法權利;他下令讓財政部發行銀元券,打破私屬機構美聯儲發行美元的壟斷;他還開啟了遠徵太空和深空的「阿波羅計劃」,其倡導的航天夢想和後來者所取得的成就至今領先世界。
甘迺迪時代是美國由戰後收縮轉向重新擴張的轉折點,他在戰後蘇聯強勢崛起、美國在多個領域處於守勢,國內自信心下降的關鍵時刻力挽狂瀾,在艱難中維護和鞏固了美國的霸權。
甘迺迪遇刺被視為對美國歷史發展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之一,他的死被稱為20世紀的最大醜聞和秘密。按照美國小說家查爾斯·麥卡裡的說法,達拉斯發生的這次暗殺事件給三分之一的美國人留下了「難以癒合的創傷」。
美國人開始傾向於玩世不恭的懷疑態度,對諷刺和荒謬的喜愛也成為後甘迺迪時代文化上的特點。他們變得更加願意在電影和電視上直接地描寫暴力。著名的澤普魯德電影的影響可謂深遠——這是一部26秒、8毫米的「家庭電影」,內容是由達拉斯服裝店老闆亞伯拉罕·澤普魯德拍攝的甘迺迪頭部中彈的全過程。
甘迺迪是個明星式的總統,他既是豪門公子哥、二戰英雄、暢銷書作家、優秀的新聞記者,同時也是被多種疾病纏身的病人,還有不計其數的豔聞。有人認為他的一生是明星政治家的範本,是美國的精神符號。他的影響延續到了21世紀,直到現在,甘迺迪依然是美國人最愛的總統之一。甘迺迪去世後,回憶或研究甘迺迪的書有4萬多本,有關他的電影、電視與紀錄片更是浩如煙海。他的名字也成為了一個比喻,用來形容年輕魅力型政治領袖。
《紐約時報》這樣評價甘迺迪:「甘迺迪是那一代人中的一個,一個奇異新世界的雄辯的代言人。自從威爾遜總統之後,沒有任何總統比他更相信理想的力量。」(記者 周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