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兩年,隨著綜藝節目越來越多,就之前的改進傳承的,做成一季二季三季的綜藝節目有很多《王牌》、《跑男》、《極限挑戰》等;有的不過就是換換名字,但內核依舊;還有一些新推出的。而且隨著收視率的高低,節目組也會相應地對這一系列做個調整,是就此結束呢?還是會有接下來的第二季第三季的錄製開播?所以,綜藝節目增加了,類型多樣化了之後,原本活躍於這裡面的主持人、藝人們就檔期不夠了,而且節目需要熱度,也需要相應地邀請一些當下流行的明星前來助陣。這就導致了,越來越多的明星、其他方面的藝人都紛紛踏上了綜藝這條道路。尤其是演員,漸漸給觀眾一種「綜藝咖」的感覺。
那麼,這時候就有一個問題了,是他們「演員」要轉型成為「綜藝咖」嗎?就像是今年大家熱議的鄭爽,就是給大家這樣的迷惑性印象。因為在最近一兩年的時間裡面,鄭爽可以說是影視劇都沒怎麼動工了,但也絲毫沒有閒著,綜藝節目是一檔又一檔地接了起來,而且又上了各種各樣的直播平臺。可以說是作為一位演員,鄭爽卻常常出現在影視劇之外,讓大眾在近兩年對於她的了解,都是來源於戲外。於是就有不少網友和她的粉絲就在揣測:是不是要轉型成「綜藝咖」了?
這時候,我們又有一個問題了,「演員」、「綜藝咖」,它們之間到底是有什麼區別呢?是不是之前拍戲了,現在多參加了綜藝節目,就是預示著他們是從「演員」轉型為「綜藝咖」了呢?其實並不是。不是說一個人某方面的事情做多了,就意味著他就是某一行業的專業人才。
對於「演員」來講,首先就是要有大量的時間是投入在這裡面的,而且在這種情形之下,還是要能夠有拿得出手的作品。這才能夠稱得上是演員。而對於「綜藝咖」來講,在參加節目的時候,他是需要承擔一些事情的,比如製造笑點、調節氣氛,讓其他嘉賓參加這一節目的過程是輕鬆自在的。
能夠稱得上是「演員」的,其實有非常多。能夠稱得上是綜藝咖的,其實並不多。而在這其中,魏大勳就屢次被網友們提名,綜藝感十足。只要是他參加的節目,他都能夠展現出非常輕鬆自在的一面,而且時不時還會爆出一些笑料,搞笑十足。但也正是由於這樣,有些觀眾看多了魏大勳參加的綜藝節目之後,在看看他的電視劇,就總有一種出戲的感覺。就像是他之前的《平凡的榮耀》,在出場的前幾集中,觀眾的觀感確實是不夠好,但隨著劇情的推進,還是能夠讓觀眾代入到角色中,而不會依舊出戲。
而說是「綜藝咖」,其實相信不少觀眾都會聯想到的,就是楊迪、沈騰、賈玲,這一類綜藝節目上的「搞笑擔當」。但實際上,他們並不能算是大眾定義上的「綜藝咖」,也不是傳統的影視劇的「演員」,而是喜劇演員。他們參加的綜藝節目,就是他們的作品,在其中相比於「綜藝咖」的隨性搞笑,他們必須要承擔的,是更加專業的笑點,也就是他們口中所謂的「抖包袱」。這是需要提前準備的,精心琢磨的。那大家覺得,在娛樂圈裡面,誰是「演員」?誰又是「綜藝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