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中國電影藍皮書(2020)》、《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20)》舉行了首發式,並發布了2019中國十大影響力電影/電視劇排行榜。
7月27日,第七屆全球電影產業鏈發展論壇之《中國電影藍皮書(2020)》《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20)》首發式在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特別單元舉行。
此次活動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上海交大-南加州大學文化創意產業學院等主辦。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執行院長範志忠等出席本次藍皮書首發儀式。
(新書揭幕儀式合影,左起:聶偉教授、範志忠教授、陳慧芳女士)
《中國電影藍皮書》《中國電視劇藍皮書》是由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與浙江大學國際影視發展研究院合作推出的年度「影響力影視劇」案例報告,至今已步入第三屆,成為廣受學界、業界好評的口碑書系。
此次藍皮書籌備工作歷時數月,經過前期初定40部票選作品、後期3輪嚴格篩選,進而分別選出2019年最具代表性的10部電影及電視劇作品。
2019中國十大影響力電影排行榜
1.《哪吒之魔童降世》
2.《流浪地球》
3.《少年的你》
4.《我和我的祖國》
5.《地久天長》
6.《中國機長》
7.《南方車站的聚會》
8.《撞死了一隻羊》
9.《誤殺》
10.《攀登者》
2019中國十大影響力電視劇排行榜
1.《都挺好》
2.《長安十二時辰》
3.《在遠方》
4.《小歡喜》
5.《慶餘年》
6.《外交風雲》
7.《破冰行動》
8.《陳情令》
9.《老酒館》
10.《奔騰年代》
與去年相比,今年評選的一個重要環節是聯手影視網絡平臺「飛幕APP」,在飛幕主頁上進行廣泛的網絡推薦、評選,票數完全公開,投票者可以看到票數。
首發式上,還舉辦了「中國影視的現實、美學與想像」主題報告,分別由陳旭光教授和範志忠教授主講。主題報告結合藍皮書項目,總結了近年電影的發展,尤其面對當下疫情現實,對於中國影視業的應對、突圍、重建提出了自己的建議。
與往年相比,2019年的電影市場似乎冷淡不少,但年末各項數據卻又還令人滿意:總票房642億,同比增幅5.4%,呈現出「整體增速放緩」卻「電影成果頗豐」的兩級現象;而2019年,對中國電視劇而言,則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一方面,在建國70周年之際,獻禮劇題材豐富,精品迭出,另一方面,2019年電視劇界,仍然深受2018年演員納稅風波、收視率造假等引發的產業震蕩的影響,影視行業持續深度調整和規範管理升級。但總的來說,中國影視產業仍在穩紮穩打中砥礪前行。每一年度各大影視評選榜單相繼出爐並引發全民關注與熱議,亦足見中國影視藝術、文化與產業影響力之盛。
總體而言,2019年中國電影產業已經具有了嶄新的面貌,如青年導演群體的崛起,新口碑時代的基本形成,新主流電影繼續引領潮流,「想像力電影」突破顯著,集中爆發等。但客觀而言,中國電影產業在諸多方面還有上升的空間。例如與美國相比,本年度中國電影總票房數對於進口大片的依賴還是過於嚴重——中國電影票房榜前20名之中有10部是進口分帳大片。
此外,中國電影雖然類型相對豐富,市場趨於多元,但實際上中國電影市場的豐富資源和潛能並未得到全面開發,國產電影依然有其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歷史資源、現實資源。如何把這些不可替代的文化資源、美學資源轉化為新型的、具有世界性意義的工業生產力、市場競爭力和文化影響力,仍然是當前中國電影產業與創作面臨的巨大挑戰。
2019年,在中國電視劇發展史上,註定是一個不同尋常之年。一方面,獻禮劇題材有了新突破,現實主義敘事得到了新拓展,網劇製作更是開拓了新格局,但是另一方面,受到2018年演員納稅風波、收視率造假等引發的產業震蕩的影響,影視製作業仍面臨嚴峻考驗。在這一前提下,《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20》力圖通過剖析年度10部最具影響力電視劇的內容創作和傳播機制,緊跟中國電視劇發展步調,從而探索電視劇產業存在的問題與挑戰,洞察中國電視劇發展態勢,意義非凡。
當下,處於十字路口的中國影視業又遭逢新冠疫情。遭受重創的影視業也在逐漸開始恢復正常運作,但仍然面臨著如何「再度輝煌」,可持續發展的嚴峻問題。總的說來,在後疫情時代,影視行業想要逆風翻盤,就要切準觀眾的心理需求,發展中小成本影視劇生產,發展想像力消費類影視劇,尤其要大力發展網絡電影和網劇,大力擴大觀眾內需,將疫情帶來的危機轉變為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