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國慶檔,都有很多的精彩大片上映,由於今年的疫情防控,禁止人員密集活動,也導致很多電影延期開播。
昨日,觀眾期待已久的春節檔《奪冠》終正式上映,當天就衝到榜首,第二天票房過億,觀影人次超200萬。
《奪冠》能取得這麼高的成績,離不開陳可辛導演和每個演員努力,這部電影由中宣部個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真實還原了中國女排40年的拼搏之路,見證了中國女排從默默無聞到走出國門,最終站在世界巔峰的歷程,她們的拼搏精神被稱為中國「女排精神」。
影片由鞏俐主演的郎平貫穿全劇情,1981年的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初期,國人急需一場勝利振奮全國士氣,獲得民族自尊和榮耀,中國女排被全國人民給予希望,她們最終衝出了亞洲打進世界,也昭示著中國會走出國門擠入世界強國。
郎平,中國女排主教練,有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的美譽。第三次世界盃,郎平所在的中國女排7戰7勝,經此一役,在國際體育界為了她打出了「鐵榔頭」的稱號。2016年,在郎平主教練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在萬眾矚目下逆轉戰績,成功獲取世界冠軍,奪回了丟失12年之久的奧運女排冠軍。
有段時間,郎平是國人眼中的「賣國賊」。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和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在半決賽相遇,結果不幸惜敗,在家門口被美國隊打敗,這一度刺激到很多人,郎平也陷入爭議,不過劇中鞏俐飾演的郎平和黃渤飾演的陳忠和有段對話讓人深思:我內心希望中國會贏,但我是職業教練。郎平雖然做過其它國家的教練,但是她的職業精神卻讓人敬佩。
《奪冠》之前的名字其實叫做《中國女排》,劇中的陳忠和作為配角被刻意醜化,來襯託郎平的豐功偉績,據悉曾遭網友質問和某人的投訴,後來改了名字,具體原因不明。有誰還記得陳忠和作為女排教練的時候,曾帶領中國女排奪得2003年世界盃冠軍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他名字也值得被歷史銘記,而不是被弱化。
這部電影被迫改名《奪冠》後,其實造成的影響很大,因名字的變動和帶來的爭議話題讓這部劇少了很多的關注,並且從春節壓到現在,又趕在國慶檔上映,在這個眾多大片雲集的假期,競爭相當大。《奪冠》作為體育題材電影,關注度本來就不高,它能有現在的成績全靠點燃國人一時的熱情,一旦國慶假日到來,它的吸引力很快就會被其它大片分流,想要在國慶檔奪魁,很難。
不過,這部電影不單是燃情,它也是一種情懷,它還夾雜著很多人那段時光的回憶,讓大家都能觸摸到那個年代,那場賽事帶來的激動心情,這是一部值得走進影院觀看的影片。
你們看過這部電影了?對郎平、對陳忠和有什麼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