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冠》票房過億,靠女排精神吸金,弱化陳忠和戲份被質問

2020-12-26 小文愛上娛樂

每年的國慶檔,都有很多的精彩大片上映,由於今年的疫情防控,禁止人員密集活動,也導致很多電影延期開播。

昨日,觀眾期待已久的春節檔《奪冠》終正式上映,當天就衝到榜首,第二天票房過億,觀影人次超200萬。

《奪冠》能取得這麼高的成績,離不開陳可辛導演和每個演員努力,這部電影由中宣部個國家體育總局聯合拍攝,真實還原了中國女排40年的拼搏之路,見證了中國女排從默默無聞到走出國門,最終站在世界巔峰的歷程,她們的拼搏精神被稱為中國「女排精神」。

影片由鞏俐主演的郎平貫穿全劇情,1981年的中國正處於高速發展的初期,國人急需一場勝利振奮全國士氣,獲得民族自尊和榮耀,中國女排被全國人民給予希望,她們最終衝出了亞洲打進世界,也昭示著中國會走出國門擠入世界強國。

郎平,中國女排主教練,有世界女排「三大主攻手」的美譽。第三次世界盃,郎平所在的中國女排7戰7勝,經此一役,在國際體育界為了她打出了「鐵榔頭」的稱號。2016年,在郎平主教練的帶領下,中國女排在萬眾矚目下逆轉戰績,成功獲取世界冠軍,奪回了丟失12年之久的奧運女排冠軍。

有段時間,郎平是國人眼中的「賣國賊」。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郎平帶領的美國女排和陳忠和帶領的中國女排在半決賽相遇,結果不幸惜敗,在家門口被美國隊打敗,這一度刺激到很多人,郎平也陷入爭議,不過劇中鞏俐飾演的郎平和黃渤飾演的陳忠和有段對話讓人深思:我內心希望中國會贏,但我是職業教練。郎平雖然做過其它國家的教練,但是她的職業精神卻讓人敬佩。

《奪冠》之前的名字其實叫做《中國女排》,劇中的陳忠和作為配角被刻意醜化,來襯託郎平的豐功偉績,據悉曾遭網友質問和某人的投訴,後來改了名字,具體原因不明。有誰還記得陳忠和作為女排教練的時候,曾帶領中國女排奪得2003年世界盃冠軍以及2004年雅典奧運會金牌,他名字也值得被歷史銘記,而不是被弱化。

這部電影被迫改名《奪冠》後,其實造成的影響很大,因名字的變動和帶來的爭議話題讓這部劇少了很多的關注,並且從春節壓到現在,又趕在國慶檔上映,在這個眾多大片雲集的假期,競爭相當大。《奪冠》作為體育題材電影,關注度本來就不高,它能有現在的成績全靠點燃國人一時的熱情,一旦國慶假日到來,它的吸引力很快就會被其它大片分流,想要在國慶檔奪魁,很難。

不過,這部電影不單是燃情,它也是一種情懷,它還夾雜著很多人那段時光的回憶,讓大家都能觸摸到那個年代,那場賽事帶來的激動心情,這是一部值得走進影院觀看的影片。

你們看過這部電影了?對郎平、對陳忠和有什麼看法?

相關焦點

  • 《奪冠》票房未達預期,鞏俐飾演郎平出彩,黃渤飾演陳忠和成敗筆
    《奪冠》目前正在熱映中,但是票房未達預期,我覺得除去調檔、改名和劇本原因,黃渤飾演的男主角成敗筆也是原因之一。黃渤的演技沒問題,但是他不適合演儒雅隨和的陳忠和。而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為了讓青年演員與黃渤飾演的陳忠和教練形象吻合,彭昱暢飾演的就是青年的黃渤。
  • 上映三天票房1.4億,看完《奪冠》後,才知道陳忠和為什麼反對
    電影《奪冠》已經上映三天,票房突破了1.4億大關。雖然豆瓣評分有7.3分,但對於許多人來說,這部電影所表現出來的水準並不能讓他們滿意。其中在上映之前鬧得最大的,就是前女排教練陳忠和。有人說,《奪冠》這部電影應該叫做《郎平傳》,為什麼呢?
  • 中國女排電影惹爭議,陳忠和拍成韋小寶,女排16版04版都值得尊重
    陳可辛最近幾年迷上了拍體育電影,剛拍完了李娜,又著手拍了中國女排。說實話,他的商業眼光和嗅覺都不錯,就憑著中國擁有億萬具有女排情結的球迷,這部電影只要不爛包到一定程度,票房大賣幾乎是沒跑的。他在這部電影裡既想展現女排精神,又想像一般的偶像動漫電影裡那樣增添一個插科打諢搞笑的人物形象。
  • 《奪冠》兩天票房過億,歷經三代女排的郎平,全方位闡述女排精神
    文|棠棠最近風頭正盛的電影非《奪冠》莫屬,雖經歷刪減,改名,播出延期等磋磨,一上映,還是引起了轟動,上映第二天票房破億。女排精神是什麼?是單純的文化符號,高高在上的成績象徵,簡單的「奪冠」口號嗎?不是的,女排精神是不畏艱難,頑強拼搏的實幹主義;是敢於歸零,勇往直前的勇氣;是竭力而戰,無問輸贏的態度。
  • 電影《中國女排》更名《奪冠》,一語雙關含義深,票房要奪冠了?
    這幾部電影的票房也是非常的可觀,特別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更是開啟了國內科幻電影元年。去年春節檔如此精彩,今年的春節檔也是毫不遜色,不僅有大家期盼已久的《唐人街探案3》,還有國漫標杆《姜子牙》以及徐崢大導演的《囧媽》,還除了這些之外還有《中國女排》這部奪冠熱門電影。
  • 陳忠和談奧運奪冠,給1000萬也沒這感覺,世錦賽讓球違背精神
    主題電影《奪冠》9月25日首映以來好評不斷,在社會引起強烈反響。作為中國女排曾經的一份子,陳忠和近日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回憶了2004年雅典奧運會奪冠時的感受,他坦言給1000萬也沒有這種感覺。陳忠和回憶說:「馬上人家另眼看待了,整個訓練比較苦,原來王一梅拉傷的時候,做電針很痛苦,而且都在抖了,真是往死裡練。」2002年世錦賽,中國女排的讓球風波將主教練陳忠和推向風口浪尖,對此陳指導解釋說:「應該來講這是戰術,比如說當時義大利很強,打不過你,我當然要避開你,打一個好打的巴西。
  • 《奪冠》故事虛構,太突出郎平弱化陳忠和,外籍鞏俐演郎平意難平
    一、《奪冠》影片太突出郎平的功績,刻意弱化陳忠和對女排的貢獻!是陳忠和帶領中國女排重返巔峰的!郎平第一次帶隊拿到奧運冠軍了?但是影片的重點是突出郎平為訓練女排帶回了新東西,科技加女排精神才能重回世界之巔,這個立意也無可厚非。
  • 《奪冠》上映兩日票房破億,有望超過《八佰》
    《奪冠》上映兩日,票房過億。這部電影,關於中國女子排球隊,也關於年代。影片展現了中國女子排球隊不同年代的事跡,三十多年拼搏奮鬥的歷程。女排精神,在影片中感人在心。電影裡在傳承女排精神,電影外我們也在感知和觸摸一代代人的榮耀和熱血。
  • 《奪冠》中被弱化了的陳忠和,嚴重被低估
    郎平從隊員到教練,是中國女排成長的見證者,是中國女排裡程碑式人物,電影《奪冠》為了追求作品的連貫性和完整性用郎平做電影主線很合適,但是大家都明白,歷史不是由一個人創造的。要知道,自1986年中國女排奪冠後,到2001陳忠和上任之間,這15年,中國女排低迷到差點淪為二流球隊的境地,陳忠和上任後的中國女排再次崛起,所以有人說陳忠和在電影《奪冠》裡被弱化,被嚴重低估,一點也不為過。陳忠和於2001年執教中國女排,在這之前,他已經在中國女排做陪練22年了。
  • 我們不再只靠女排奪冠支持驕傲,但我們永遠需要女排精神
    《奪冠》正在各大影院熱映,趁假期也去刷了一遍,個人認為是值得去看的好電影。一部好的電影首先是會講一個好的故事,難道還有比中國女排更好的故事嗎?她們是一個時代的印記和精神。網傳是因為陳忠和教練不滿劇中搶雞腿吃和被球砸暈的鏡頭要起訴劇組,影院版的確實沒有這兩個鏡頭了。
  • 《特殊身份》七天票房破億 刷新甄子丹吸金紀錄
    《特殊身份》劇照:甄子丹歡呼雀躍  搜狐娛樂訊 由甄子丹擔任監製、動作指導的時裝動作電影《特殊身份》正在全國院線熱映,首周獲得近7000萬票房,刷新時裝動作片票房紀錄,昨日輕鬆破億,又創甄子丹最快吸金紀錄。
  • 雅典奧運奪冠後,為什麼陳忠和偷偷躲在角落裡抱頭痛哭?
    今天重提前中國女排主教練陳忠和,就是要向這些女排精神傳承弘揚者再次致敬,感謝他們對排球事業的無比摯愛。
  • 《奪冠》是不是《郎平傳》?女排故事該怎麼講
    電影《奪冠》在國慶期間叫好又叫座,短短幾天時間便斬獲6億票房,成功引起一波「女排熱」。在票房和口碑齊飛的同時,這部電影也引起一些爭議,部分網友認為《奪冠》更應該叫《郎平傳》。當時郎平與陳忠和兩位女排冠軍教頭還曾為電影站臺宣傳,大家也因為「中國女排」這四個字對這部電影充滿期待。
  • 《奪冠》口碑引爭議,鞏俐角色戲份過重,強行煽情,黃渤形象出戲
    《奪冠》上映了三天,票房破億,但口碑卻出現了兩極化。喜歡的人,讚揚電影所表達出來的中國女排精神,影片的情節很感人。但批評的人,卻質疑電影太過於強調片中「郎平」角色,並且內容煽情過度。《奪冠》的演員大部分是真實的國家隊女排運動員,本色出演,技戰術很高,這三場比賽在電影裡佔了很大的比重,也讓大家能看到女排高水平的實戰表演。這比看正式比賽還激動,這和紀錄片差不多。但《奪冠》在文戲裡就顯得比較暗淡,劇情太過於煽情。每一段表演都像是為了表現出女排精神,每一個鏡頭都想感動大家。
  • 燃情演繹女排精神,電影《奪冠》上映
    20世紀80年代,中國女排奪得「五連冠」,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極大振奮了國人,進入新世紀,中國女排在世界盃、奧運會上繼續創造佳績,重現曾經的輝煌。作為一部體育題材的影片,《奪冠》當然不乏緊張、激烈的比賽戲份。電影集中呈現了3場精彩的排球大戰,分別是1981年第三屆女排世界盃中日之戰,2008年北京奧運中美之戰,2016年里約奧運中國巴西大戰,也串起了中國女排近40年的發展歷程。
  • 《奪冠》大熱:一部電影看懂中國女排精神
    《奪冠》目前豆瓣評分7.4分,票房2天過億,受到觀眾的熱烈追捧。只有二項運動除外,一是足球,代表人物不突出,一般情況下都想起「中國足球」這個團隊;另一項就是排球,代表人物肯定是女排,雖然郎平和陳忠和會相對突然,但更多時候「中國女排」這個團隊的稱號佔據著更多人的認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正火熱上映的《奪冠》或者能給出一點啟示。
  • 《奪冠》兩天1.27億,沒有醜化陳忠和,改名改檔影響票房
    弱化陳忠和是塑造人物和敘事需要該片保持了陳可辛導演的一貫水準,鞏俐、黃渤等演員的表演值得肯定,類型化敘事的劇本不乏亮點,並沒有醜化陳忠和,只是出於商業類型片塑造人物和敘事的需要,全片圍繞著郎平一個中心人物展開故事,沒有講陳忠和帶中國女排奪冠的故事。劇情片畢竟不是紀錄片。
  • 《奪冠》熱映:最是精神動人心
    9月25日,電影《奪冠》公映。該片帶領全國觀眾重走中國女排40年拼搏之路,上映首日票房近6000萬元,提前一周打響今年國慶檔的「前戰」。據燈塔數據,截至9月26日14時,電影《奪冠》票房正式突破1億大關,觀影人次達218.4萬。  本應大年初一上映的電影《奪冠》,由於疫情原因延期了大半年。
  • 《奪冠》致敬女排精神 德意電器為票房與中國女排賦能助力
    是的,電影《奪冠》與秋天的第一杯奶茶一樣,刷屏了!無數觀眾在網絡上分享了自己的觀影感受。自上映以來,《奪冠》憑藉有口皆碑的品質徵服了每一個年齡段的觀眾。截至目前,電影票房已破7億,並且口碑、熱度還在持續增長。據悉,《奪冠》官方合作夥伴一一德意電器,發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送電影票活動,為票房與中國女排賦能助力。
  • 火爆熱映中,康爾綠廚攜手電影《奪冠》傳遞女排拼搏精神
    電影《奪冠》在上映不到兩天的時間裡票房迅速過億  國慶期間更是再創佳績  至10月13日已破7億  在多部作品同時上映的黃金檔  《奪冠》憑藉著高質量的口碑  完成了票房的逆襲  提起對女排的態度,用全民熱愛一點也不為過。世界的女排強隊林立,歐美勁旅層出不窮,奪冠之路漫長且崎嶇,而女排迎難而上,一次又一次地站上了世界之巔,帶給我們源源不斷的感動。  敢打硬仗,永不言敗,奮勇拼搏,這一品質早已凝練成一種精神,為國人稱頌。從女排身上,看到的是國家民族崛起並走向世界的奮鬥精神縮影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