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市金洞管理區:南竹加工助民致富

2020-12-16 華聲在線

金洞:南竹加工助民致富

五月初,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金洞鎮釵江河村漫山竹海,蔥綠幽深。一條溪流貫穿全村,溪水邊上的一排廠房裡,陣陣機器轟鳴聲傳來。

「那是我們村最大的扶貧車間,主要是做生態竹筷,好多貧困戶都在廠裡做工。」釵江河村村支書高愛國一邊走一邊介紹。

金洞管理區地處偏遠山區,山林面積近80萬畝,尤以楠木、香杉和南竹為主,光南竹面積就超過了5萬畝,每年產量2000多萬根,如何利用這些資源,使其變為貧困群眾的「搖錢竹」?當地政府還是下了一番苦功夫,一批社會能人勇於擔當,牽頭辦起了一個個竹木加工廠……

「2016年5月開辦這個竹木加工廠,看中了本地豐富的南竹資源,同時,也想幫扶一下村裡的貧困戶。」提及辦廠的想法,竹製品加工廠老闆張奉生說的很簡單。

50來歲的貧困戶李儉秀因身體不好,無法外出務工,從前只能等人上門收竹子。如今,她每天來加工廠上班,一個月有了近3000元收入。

據張奉生介紹,竹木加工廠每天使用南竹原材料超過12噸,竹製品遠銷長沙、衡陽以及廣西桂林等地區。高峰期有近40人在這兒務工。

由於金洞管理區引進了一家消耗竹木等廢棄物能源企業,極大地提高了南竹資源高效利用。下一步,張奉生準備繼續擴大生產規模,聘用更多的貧困村民,帶領大家快步奔小康。(劉福華)

相關焦點

  • 壯麗70年 奮鬥新時代丨金洞管理區:魅力金洞 生態山城
    ,永州市「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縣區專場),今天向您展示金洞的輝煌成就。9月18日上午,永州市「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系列新聞發布會舉行金洞管理區專場,展示70年來金洞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金洞管理區黨委副書記、主任何永明發布新聞。金洞管理區黨委副書記李耀華,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唐亞分別就金洞脫貧攻堅、生態建設等問題答記者問。
  • 金洞管理區林業局:護林員森林瞭望臺過「五一」
    □湖南日報記者 劉躍兵  通訊員 鄧雲龍 劉福華5月1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區林海陽光普照,海拔1100米的北鬥嶺瞭望臺上,護林員鄧和平的眼睛跟隨高倍望遠鏡轉動。鄧和平對記者說,這兩天天氣晴好,加上小長假遊人多,正是森林火情的高發期,不能有絲毫鬆懈。
  • 永州市三八紅旗手(集體)等表彰名單公布
    永州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新田縣管理部藍山縣實驗幼兒園行政辦公室金洞管理區衛計委衛計中心股回龍圩管理區人民醫院護理部永州經開區政務服務中心「一件事一次辦」政務窗口>江華瑤族自治縣紀委監委寧遠縣法律援助中心新田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藍山縣財政局金洞管理區婦聯六、永州市婦女兒童工作先進個人
  • 金洞管理區與中惠旅集團籤訂戰略框架合作協議
    紅網時刻永州6月9日訊(通訊員 周雲濤 唐吉偉)6月8日,中惠旅智慧景區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與金洞管理區籤訂戰略框架合作協議。公司董事長盛建華率團到金洞考察旅遊資源。上午,考察團一行實地考察了楠木灣畔民宿、楠木主題公園、金洞漂流牛頭山接待中心、湖南金洞猛江河國家溼地公園等旅遊景點,詳細了解了金洞旅遊產業發展及項目建設情況。
  • 金洞管理區召開「多規合一」村莊規劃試點聽證會
    11月24日,金洞管理區國土資源局牽頭組織召開金洞管理區雙馬村「多規合一」村莊規劃(2020-2025)試點專家及部門評審會。區黨政辦、扶貧辦、林業局、發改委(環保局)、農業農村(水利局)、住建局、301大隊、金洞鎮及金洞鎮所轄的雙馬村等單位負責人參加會議。
  • 永州市文化場館設施名錄
    金洞管理區文體活動中心 金洞管理區文體活動中心位於城區中心,沿河街方向;建於2019年,建地面積900平方米,內設琴室、棋室、書室、畫室和管理員工作室,內設有書法、樂器、棋牌、繪畫等。
  • 關於2020年永州市市級產業扶貧合作社創建名單公示
    公示期間,如對公示對象有異議的,請在公示期內向永州市農業農村局以實名制反映。2020年永州市市級產業扶貧合作社創建名單永州市瑞灃惠民種植專業合作社永州市零陵區盛大水果專業合作社永州市零陵區富尚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
  • 金洞:高山上的鬥智鬥勇
    (通訊員:曾文龍)為加強對農村偏遠山區工程運輸車輛的監管,5月12日8時30分在金洞公安分局會議室召開金洞管理區工程運輸車整治工作推進會,重點部署了對包括白果市風力發電站施工項目在內等工程項目的貨運車輛的整治行動。會後,由永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金洞大隊長艾可建帶隊,抽調公安、交警、交通、運管多部門精幹力量立即開展聯合整治行動。
  • 金洞42條鐵律規範村級「小微權力」 - 區縣動態 - 湖南在線 - 華聲...
    華聲在線8月13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蔣茜 通訊員 劉福華)8月12日,永州市金洞管理區鳳凰鄉江洲村幹部張峻榮到鄉財政所報銷發票時,財務人員告訴他,發票須經駐村幹部和5名村務監委會成員籤字,否則不予報銷。
  • 科普進果園 永州市黨員教育「鄉村學堂」活動第一站走進回龍圩
    4月11日,由中共永州市委組織部、永州市農業農村局主辦,永州市農科所(湖南省水果產業體系永州試驗站)、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永州分校協辦,回龍圩管理區黨委、管委承辦的科普到果園——永州市黨員教育「鄉村學堂」活動在永州市回龍圩管理區正式開班。
  • 把南竹從「草」變成「寶」,新邵這家公司會創新
    紅網時刻7月24日訊(通訊員 何燦 吳珺 何杰鋒 安澤洋)7月16日上午,在潭府鄉四傑竹業加工廠區,寺溪衝村貧困戶李會清正指揮著拖拉機將滿滿一車南竹送到生產線上。2014年在浙江經商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巨大商機。當時,浙江安吉縣一個鄉鎮就有50多家竹筷加工廠,在當地南竹原料已經達到700元/噸還難以買到。而在自己的家鄉,有上萬畝南竹卻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5萬多畝南竹浪費在山裡。問題的根源在於這裡交通不便,沒有車輛可進入的林道,再好的原材料也運不出去。
  • 新邵縣:南竹「挑起」致富夢
    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肖霄通訊員 何杰鋒 何燦 吳珺7月16日上午,新邵縣潭府鄉陂丁村,四傑竹業有限公司加工廠區,貧困戶李會清正指揮拖拉機手,將滿滿一車南竹送到生產線上。2014年,一次偶然的機會,在浙江承包工程的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商機,在浙江,南竹原料已經達到每噸700元,還難以買到。而在自己的家鄉新邵縣,上萬畝南竹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5萬多畝南竹浪費在山裡。石紅衛暗下決心:一定要把家鄉的路修起來,把家鄉的南竹變成財富。想到就做到。
  • 「脫貧攻堅新邵答卷」把南竹從「草」變成「寶」,新邵這家公司會創新
    紅網時刻7月24日訊(通訊員 何燦 吳珺 何杰鋒 安澤洋)7月16日上午,在潭府鄉四傑竹業加工廠區,寺溪衝村貧困戶李會清正指揮著拖拉機將滿滿一車南竹送到生產線上。2014年在浙江經商時,一次偶然的機會,讓石紅衛發現了南竹產業的巨大商機。當時,浙江安吉縣一個鄉鎮就有50多家竹筷加工廠,在當地南竹原料已經達到700元/噸還難以買到。而在自己的家鄉,有上萬畝南竹卻無人問津,僅潭府鄉每年就有5萬多畝南竹浪費在山裡。問題的根源在於這裡交通不便,沒有車輛可進入的林道,再好的原材料也運不出去。
  • 山西「80後」書記返鄉助民增收 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
    王敏供圖中新網長治12月24日電 題:山西「80後」書記返鄉助民增收 特色產業鋪就致富路作者 吳瓊 王強「作為一名村幹部,我就是想服務好老百姓,給大家辦些實事,盡力解決大家的難題。」24日,王敏向記者講述其紮根鄉村這些年的感受。39歲的王敏是山西省長治市潞城區神泉村黨支部書記,對於神泉村的村民來說,王敏雖然年紀不大,但踏實能幹,是村裡的致富帶頭人。
  • 快來打CALL~2020年永州市教書育人楷模推選活動開始啦!
    05推選活動監督舉報電話永州市教育局 0746-8211001永州市融媒體中心 0746-8358676候選人名單(排名不分先後,以姓氏筆畫為序)劉國勝 寧遠一中校長匡雲華 回龍圩管理區中學教師、副教授張 暉 新田縣德恆學校副校長張瓊宇 永州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奉春蘭 金洞管理區林場中學教師周毅敏 零陵區富家橋鎮何仙觀完小教師賀美玉 江華瑤族自治縣陽華中學教師唐順海 道縣第一中學教師龔路斌 永州四中高三年級部副主任
  • 金洞交警:高山深處「潛伏」 鬥智鬥勇查獲違法貨車
    紅網時刻永州5月13日訊(通訊員 劉福華 曾文龍)為加強對農村偏遠山區工程運輸車輛的監管,保障道路安全事故零發生,5月12日,金洞管理區交通問題頑瘴痼疾整治辦專題召開工程運輸車整治工作推進會,重點部署了對包括白果市風力發電站施工項目在內等工程項目的貨運車輛的整治行動
  • 縣區|金洞:「狠心」村支書把女婿拒之門外
    拿話筒的正是金洞管理區鳳凰鄉江洲村黨支部書記張峻榮,身後跟著好幾名志願者,穿梭在村頭巷尾……「現在是防控疫情的非常時期,來不得半點疏忽大意,得時刻提醒村民群眾。」疫情突發而至,張峻榮敏銳地意識到此次疫情的嚴重性,顧不上購置年貨,也管不了除夕團圓,立即組織村支「兩委」班子成員召開會議部署防控工作。
  • 亮源橋村:南竹託起致富夢
    △正煌加工廠內,村民正在加工製作定向簾 但近期本村有幾個在外務工的貧困戶會返鄉,雖然都是「生手」,胡志成仍想把這3個崗位留給他們。 「突突突」……7月25日上午,村民肖春華開著拖拉機滿載南竹,進了正煌加工廠。不一會兒,就拿到1100餘元。他告訴記者,剛剛拖的這一車有120多根南竹,算下來,每根能賣八九元。 正煌加工廠專門生產「定向簾」,供應沿海貨櫃生產企業,去年銷售額近1000萬元,產品供不應求。隨著經濟回暖,這幾個月廠裡的訂單越來越多。
  • 康縣太石鄉:發展大黃產業助民致富
    在得知他有發展產業致富的想法後,村黨支部第一時間與駐村幫扶工作隊進行了研究,並幫助指導他註冊成立了康縣洪達農機化種養專業合作社,先期投入資金5萬元,購置大黃種苗10.5萬株,通過流轉農戶土地,第一期栽植大黃35畝;據他介紹,第二期還要栽植大黃45畝,吸納更多群眾入社,帶動更多鄉民實現就近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