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微微一笑。我們如何在一個陌生的水域裡面,快速探測它的地形。
第一個辦法,就是用遙控的打窩船上面綁一個探魚器,快速的探測這個地形(千萬別寄希望於探魚器來找魚)
第二個方法,就是做一個這樣的線組。
這個探測地形的線組啊,也不是我發明的。
很多年前 我在亞馬遜上看到老外打路亞探測地形的一個裝置,很小的一個浮球,下面一個墜子。我以為是個高科技探測器 ,才20英鎊,揀了個大便宜。等了一個月,收到貨一看。當場吐血,老子200塊買了一副花白鰱的釣組。但他這個操作思路 ,卻是相當的有腦洞。
由於這個釣組我在當時拍視頻的時候,發現盤珠墜落地擺放不當會壓線,影響出線順滑度。
所以我回來在製作這期視頻的時候,又在網上找了幾天,終於試出一個 更好的組合方案,重新製作了這個片段,這個浮球就比前面那個吃鉛小多了,只有3克,底下有一個綁線的座子,這種墜子的過線孔更小, 浮漂座子就不會卡在過線孔裡。我們把主線穿過墜子的過線孔,讓他能在主線裡來回自由滑動,就是大跑鉛嘛。然後主線另一頭直接綁在浮球座子上,這個測地形線組就製作完成。
是不是覺得很簡單?
大家一定要記住 我當年花了20英鎊。
來看看我為什麼要重新找這款墜子,因為這個墜子落到水底,他的造型決定了,無論什麼姿勢,這個過線環都會離地3CM左右,不會挨著地面,導致壓迫魚線在裡面滑動的流暢性。
浮漂吃鉛只有3g,鉛墜重50g這種10倍以上的倍比絕對能牢牢錨在水底,不會輕易位移。當有人為超過50克以上的外力介入,墜子才會被拉走移動。
進入實戰環節,我現在就要在輪子前面50cm處做個標記,可以貼個膠布,也可以用筆劃個記號。
當我從輪子裡扯線到出來記號處,這節線的長度就是50cm。現在呢 我就要對著湖面把釣組拋出去,落點在30米外,打開線杯 讓釣組自然沉底,然後竿尖指著水面 ,壓著風線收線。
直到你收著線遇到阻力了,竿尖開始彎了,說明浮球已經被拉到水底,拖著墜子在動了。那50克墜子的自重拉彎了竿稍,我們現在就保持浮球和墜子疊合的狀態,線杯鬆開洩力,從線杯開始拉線出來,到標記處就鬆開。
每一下就是50cm
然後就要一直數拉了多少次,直到我拉到第17下,遠處水面漸漸出現了浮球,第18下,浮球成功露出水面。
我們扳起手指算一下,大概就是9米深,我更新慢,就是因為我在想怎麼表達得更具體,讓大家理解這個道理。花了很多時間來做這些圖。
當我們把釣組拋下水以後,隨著我們手上有節奏的放線,線組在水底就是現在這樣,直到露出水面。
浮球和墜子的直線距離,就是當前的水深,然後我把浮球再次拉到底,多搖幾圈輪子。把墜子拉回來10多米 ,再次重複剛才的操作,這次只放了8次線 , 浮球就露出水面,說明當前水深就4米來深。
由此我可以大概判斷 ,這10多米的距離有5米的落差,前面有個三道坎,坎高5米。
然後我再搖回來10多米,試試面前的水深有多少,這次只放了四次線,水深只有2米,那大概我們腦袋裡就能描繪出,前方30來米到面前腳底下,三道坎有9米 二道坎4米 一道坎2米深。
有的釣友這個時候就會問。如果是個很長的斜坡, 也會測出這樣的數據啊 。你憑什麼說有三道坎?
這種善於動腦筋的同學,我給你加個雞腿 要表揚一下,我怎麼知道是有三道坎,而不是一個大斜坡呢?因為我之前用打窩船加探魚器先探了一次。哈哈
但就算沒有這高科技,假設一個五角星,就代表我測了一次水深,每一段距離,你多測幾次,不也能判斷出 某一節水深比較平穩,突然一個變化 然後又平穩。然後腦子裡畫出這樣一個曲線地形圖。
然而事實上,我們在實際作釣過程中。磯杆滑漂遠投釣浮,釣遠了沒口,釣近了沒魚。
由遠及近搜魚,剛剛搜到一道坎和二道坎的交界處,就會中魚。
下期就會介紹這個坎位,來電大師滑漂遠投釣浮,狂拉翹嘴,不可告人的操作細節。
這個五一節
為了健康安全
呆在家裡看看書
澆澆花
寫寫小詩
最後發現
還是釣魚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