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觀察
「最美的夜」讓不再年輕的我們重回少年
對不起,來晚了。
最近很多人都在補課,回看B站跨年晚會「二零一九最美的夜」,我也一樣。截至發稿,210分鐘的晚會,在B站收穫了6747萬次播放,230萬條彈幕,且數字還在增長中,連一貫苛刻的豆瓣都給出了9.3分。
晚會直播時,很多人沒有關注到,畢竟它看起來毫無「爆款」的面相。當各大衛視在比拼零點出場明星哪家強的時候,它的節目單乍一看都什麼啊——《魔獸世界》舞蹈秀、《我為歌狂》主題曲、《權力的遊戲》主題曲、《千與千尋》主題曲、「哈利·波特」系列電影主題曲——與其說是跨年晚會,不如說更像公司年會。只不過這家「公司」的成員不是B站員工,也不僅是B站用戶,而是所有擁有過共同記憶的80後90後。
首先要承認,這不是一臺完美的晚會,比如,提詞器位置可能有點高,導致主持人和演員的眼神偶爾有些往上飄;這也不是一臺「合家歡」型的晚會,它具有濃濃的二次元氣息,主要觀眾群體是80後90後,年齡再大或再小,可能就get不到那些精心設計的點。
當馮提莫唱起《好運來》的時候,滿屏「吸吸吸吸」的彈幕,讓「老年人」不明所以——後來經人指點,才知是吸運氣的意思;而主持人朱廣權之所以被選中,應該歸功於他B站「鬼畜區大佬」的顯赫身份,當然網友也有些遺憾——左下方沒有手語老師,總覺得缺了什麼;至於為什麼請吳亦凡來唱《大碗寬面》,因為這首歌的創作契機就來源於B站……
一臺大型晚會的編排,絕不是節目堆砌,也不是明星多就靈,款待觀眾的前提是要知道觀眾是誰。B站很清楚自己的觀眾是誰,他們看過《我為歌狂》《千與千尋》的動畫片,打過《魂鬥羅》《魔獸世界》的遊戲,追過《權力的遊戲》和《亮劍》的劇……把這些本來只存在於記憶中的美好事物搬到舞臺上,在辭舊迎新之際,構築起一個「回憶殺」場域,密度之高,讓這個回憶還跟那個回憶說,你往那邊擠一擠。如此精準靶向打擊的跨年晚會,前所未有,「跪倒」一片一點兒也不奇怪。
都是記憶中的那些遊戲那些劇那些歌,但並不意味著年輕人只喜歡這些。
之後被網友單獨剪輯、廣為傳播的國樂大師方錦龍與百人交響樂團的合作,全程高能。《十面埋伏》《滄海一聲笑》《哦,蘇珊娜》,和B站印度神曲《Tunak Tunak Tun》、動畫《火影忍者》的經典曲目《NARUTO theme》、電影《教父》的主題曲《The Godfather(Love Theme)》,居然都在大師手中用傳統樂器演繹。時尚和傳統、東方與西方,沒有隔閡,完美融合。
相比一首《野狼Disco》在4家衛視來回唱,當張薔的《Let’s Disco》響起時,這個屬於爸爸媽媽輩的資深偶像,依然控制全場。而這一代年輕人以無窮的想像力,立刻回應了新的玩法——「360P、4∶3比例、0.75倍速、反覆鏡像」,在電腦屏幕上如此操作,上世紀80年代的復古風就在視覺上撲面而來,而「作品+彈幕」,有時候意味著一個新作品的誕生。
所以啊,不要定義年輕人,一旦定義,就失去了他們中的一部分。
這是第一臺由視頻網站舉辦的跨年晚會,打開方式自然有網際網路的氣質。B站的最大特色是懸浮於視頻上方的實時評論功能——彈幕,可以說,如果關了彈幕看晚會,那至少失去了一半的樂趣。在跨年之夜,彈幕讓屏幕前獨自一人的你,感覺到自己不是一個人,似乎又回到學生時代聚眾通宵打遊戲刷劇的年代。
在第一批90後進入30歲的2020年,給不再年輕的我們保留一處永遠年輕的地方,這觸及了很多人心中的柔軟處。當理察·克萊德曼彈起「哈利·波特」系列電影的主題曲時,交響樂隊的樂手們戴上了魔法師帽,持續了20年的「哈利·波特」完結了,當年一頭金髮的鋼琴王子也老了。
跨年晚會像一條渡船,把我們從2019年擺渡到2020年,河對岸的少年也許不再年輕,但在這條船上,永遠年輕,永遠熱淚盈眶。零點,五月天唱起《倔強》,那是一首16年前的歌,聽歌的孩子們,都長大了。
蔣肖斌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