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上賽季結束後,本人就有個提議,中超需要的教練應該調整思路,那就是價格上的思路:貴的教練不一定好,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我曾經拿崔康熙改造上海申花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結果很多球迷跳出來反駁:崔康熙在大連人執教中途下課。其實崔康熙的下課不能說明崔康熙沒有能力,而崔康熙的下課則反映了現在中超最真實的一面,那就是教練是為球員服務的,在教練和隊內外援有衝突的時候,俱樂部保護的是外援。
不得不說,這現狀其實就如同中超一直追求天價外援一樣,是一種畸形的聯賽。
教練為球員服務,教練甚至聽從隊內大牌外援的意見和建議,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那麼多外援在離開中超以後,能夠堂而皇之在口袋裡裝滿了鈔票之後,對中超沒有絲毫的尊重,對球隊和俱樂部也沒有絲毫的尊重,在媒體面前信口雌黃,抨擊中超。
其實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球隊的外援拿著你的高薪,戲弄你的球隊,比賽打養生足球,絲毫顯示不出與身價相符的能力。
而在這些外援的帶動下,我們國內球員也變得矯情起來,比如天津天海曾經聘請韓國教頭,但是卻被球員採取罷賽等形式搞到了下課。究其原因就是韓國教頭「死板」、不懂我們的「人情世故」。這所謂的死板就是指訓練過程中的不留情面,而不懂人情世故就是因為球員訓練遲到被處罰,將經常遲到的球員下放到預備隊。
其實想想,我們在職場上,你敢遲到嗎?你遲到不受處罰嗎?你敢頂撞上司嗎?頂撞上司的後果是什麼?可是這一切淺顯的道理,竟然在中超行不通!
為了讓球隊更好服從管理,沒辦法,俱樂部只能花大價錢引進名頭響的外教,只有這樣才能讓外援和國內球員服從管理。這是健康的聯賽嗎?這是進步的聯賽嗎?想想曾經被稱稱之為「中國通」的李章洙,如果放到今天中超,真的難以服眾,因為名頭不夠響亮。而崔康熙不就是因為這個下課的嗎?
可是名頭不太響的主教練真的就沒有能力嗎?
看看上海申花在崔康熙的執教下表現出來的內容吧:進攻中的三角傳球、肋部斜插,高中鋒,這不都是韓國國足還有崔康熙時代全北現代的打法嗎?再回憶一下全北現代,他們有大牌外援嗎?他們有叫得響內援嗎?不都是自己培養出來的球員?
再看看另一名韓國教頭張外龍執教的重慶當代,是不是也是將平民球隊通過自己的改造,一支韓國球隊那種跑不死的特點有了雛形?
在這裡我認為,其實在足協限制球隊投入以及限制高新外援的情況下,選擇價格不十分高的韓國教練,不失為一種方法。
而在這些球隊裡,山東魯能假若有了韓國教練,我們回憶一下,在同國安進行四強的比賽中,在比賽還剩20多分鐘的情況下,遭遇了裁判的誤判,全隊還會出現那種看起來就沒有精神的比賽嗎?這是不是就是球隊氣勢的缺失?
說到韓國教頭,魯能有些球迷就在討論馬加特,說什麼就會跑,除了跑沒有技戰術。真佩服這些鍵盤上的球迷。一支球隊連最起碼跑都做不到,怎麼和現代足球接軌?再者這些球迷真的是只會說不思考。馬加特來到魯能,按照當時的人員配備設置了高中鋒戰術,你還要求什麼?事實證明直到現在,球隊不還是沿用這戰術?那時候有莫伊塞斯嗎?有格德斯嗎?你讓那支球隊打傳控?
所以,個人建議,如果繼續高中鋒,還是尋找韓國教練吧,國內教練……還是繼續助教吧,您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