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劇出爆款容易,國劇出爆款難,不單單是因為電視劇的工業水準差距大,還在於我們的劇集,總在概念設定上差那麼一口氣,給人一種平庸溫吞的感覺。
《長安十二時辰》的出現,不僅打破了這個魔咒,也成為2019年暑期最有爆款體質的國產網劇。
故事的背景是唐朝時期的長安城,在十二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24小時)內,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和易烊千璽扮演的李必,需要將一幫突厥狼衛儘快抓捕歸案,防止這幫外籍恐怖分子在城中引發動亂。
不管是故事的時間跨度,還是線索,在以往的國產古裝劇中,都從未出現過。
這部改編自馬伯庸同名小說的劇集,以一種前所未有的電影質感,令我們大吃一驚。
驚的是鳥槍換大炮的面子,同樣也是高能劇情的裡子。
一 老題材玩出新花樣
在國產古裝劇中,不管是先秦楚漢,還是東漢三國,亦或者是隋唐明清,都有各自改編的劇集。
比如《長安十二時辰》所處的唐朝,之前就有與之相關的《貞觀之治》、《貞觀長歌》等劇集,但是這一類都是規規矩矩的歷史劇,雖然也偶有戲說成分,但大體逃不了「三皇五帝功,千秋萬代績」的味道。
即便像《神探狄仁傑》這種當年的現象劇,也只是比《少年包青天》的格局大了一些而已,除了誕生一句「元芳你怎麼看」的流行語,放到現在來看,的確過時了。
《長安十二時辰》不同,雖然套著一層唐朝的舊外衣,實際上是在講述美劇《24小時》的都市反恐故事,就連劇中的核心機構靖安司,都是CIA、FBI以及融合大數據算法的現代反恐機構。
至於抓捕狼衛的探案行動,只是一個由頭,這根導火線的背後,其實是整個大唐帝國核心城市的「一日危機」。
故事的時間越短,節奏感便越快,線索便越加複雜糾纏,這在以往的唐朝古裝劇中沒有過這種難題。
所以,在《長安十二時辰》中,我們看不到優哉遊哉地朝堂覲見,也沒有古典柔情的男歡女愛。
從調出死囚張小敬,到抓捕逃逸的狼衛,從都城內全民皆歡的節日氛圍,到權力鬥爭的微妙交鋒,在一波又一波的高潮戲份中,劇集的節奏感出乎意料的快。
配合時間的迅速流逝,觀眾仿佛看到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大街上,所有官民百姓都在剎那間體驗著悲歡交替。
而劇中精緻的服道化,讓瞬息萬變的情節和場面,得以讓人信服。
不管是靖安司的沙盤推演、大案犢術,還是平康坊地下城的罪惡角落,亦或者是長安街百姓們的華彩麗服,全都充滿著考究的細節。
即使放到五六年前的國產古裝劇中,也難以有這樣的手筆。單說昌明坊伏火雷的爆炸畫面,即使拿到製作精良的美劇中,也不會相形見絀。
二 人物厚度和歷史細節
看《長安十二時辰》,一開始看的是服道化、高能設定這些面子,可越是看到後面,越能看到人物的厚度,以及事無巨細的歷史細節。
雷佳音飾演的張小敬,便是片中讓人越看越揪心的角色。
儘管一開始,我們便知道張小敬非等閒之輩,但是他終究只是一個萬年縣的不良帥,相當於現在一個市區的刑警大隊隊長而已。
他的身份地位,能夠影響整個唐王朝的權力平衡嗎?
當我們以這樣的疑問看劇時,他背後的故事一步步地讓我們吃驚、感動,甚至為之流淚。
做邊疆將士時,和二百多人的第八團堅守城池,直至奮戰到只剩八個隊友;為了戰友的安危,憤而連殺三十多個黑幫地痞,甚至不惜誅殺上司;萍水相逢的數痴徐賓為了他的安危,可以放棄理想,拯救其性命。
《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很多角色都如張小敬一樣,一開始,他們只是氣場唬人,但是越到後面,越是讓人心懷掛牽,為他們一層層揭露開來的背後故事而泣淚。
如大案犢術創始人徐賓、如狼衛頭領曹破延。
而這種人物的厚度和歷史的想像是同步的,當破案線索引出一個新環境,便會產生新的歷史猜想。
比如在張小敬查到平康坊地下城的時候,這裡分明就是一個黑暗的哥譚市、三不管的九龍城寨。
其中的葛老、小乙、妓女瞳兒,都是難以在正史中找到的歷史「蝨子」,這一段讓我們看到了逼真的現實。
但是它又並非在唐朝真實發生過,就像一隻蝨子,看不見,卻讓我們有著真實的刺癢。
為了讓這種歷史的真實和虛構更加模糊,劇中人物的名字也都做了虛虛實實的處理。
右相林九郎,其實是唐朝權相李林甫;詩人陳參,乃是大詩人岑參;太子老師何監,則是大家熟悉的賀知章。
至於一些真實的歷史人物,也都以真名出現,比如元載、王韞秀,在唐朝時期都確有其名。
把虛構的人物用豐滿的細節加以襯託,而對真實的歷史人物又用簡筆勾勒作為背景,《長安十二時辰》恰恰就高明在這種虛實相交,它沒用幾十年的跨度講一個乏味的歷史故事,而是用長安的「24小時」編織出一場驚心動魄的行動,這種做法,之前的國劇從來沒幹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