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女排接應的演變

2021-02-18 中國女排貼吧

近幾年來關於接應位置,從排球界到球迷一直爭論不休。由於接應位置的戰略價值,這個位置的人選選拔和技術特點一直是焦點話題。看了三十多年排球,想從技術角度談談中國女排接應演變的前世今生。

陳招娣定義中國式接應的技術基礎

談到中國式接應,首先不得不提已經離世的陳招娣。作為1981年世界盃的冠軍成員,她那張在二號位扣球的黑白照片,是我這個老球迷心中一道難以忘懷的霞影。是她第把「接應二傳」這個名詞傳遍了全國。

當年的接應二傳,從名字上可以看出這個位置的主要職責是主力二傳的對角副手。在更早時期,世界排球處於「四二配備」時代,也就是說每個球隊都有兩個二傳手和四位攻手。到了陳招娣時代,中國女排完成了五一配備的轉換,突出了一位主力二傳手(孫晉芳)。而陳招娣這個位置的主要職能發生了根本性轉變。她在隊內的作用,定義了中國式接應的一項最基本的技術能力,那就是後排保障。

陳招娣當年的作用更多在地面保障,進攻基本屬於偷襲性質,「攻與守」的比重偏於守。那時候很多跑動進攻更多是由主攻和副攻來完成,包括右翼的一些戰術跑動。因此當年郎平張蓉芳時代的主攻手右翼強攻和跑動進攻能力相當出色。雖然那時中國女排每個隊員的一傳防守技術非常全面出色,但接應位置對地面一傳防守的要求最高。這也為中國式接應定下了一個戰術和技術基調,那就是接應的保障戰略價值。

之後,隨著本世紀世界女子排球高大化和分工化的趨勢,無論中國女排接應如何轉變,地面保障這一項技術要求沒有發生改變,反而一度更加強化了接應地面能力的戰略價值(如周蘇紅)。

鄭美珠和巫丹完善了技術型接應

「球仙」鄭美珠

1982年隨著福建女排「球仙」(記得是日本女排主教練小島孝治的評論)鄭美珠的橫空出世,中國式接應發生了較大的一次轉變,這個轉變體現在攻防的均衡。鄭美珠不僅地面能力隊內第一,進攻手段花樣和能力比陳招娣明顯突出。雖然身高只有1米72,鄭美珠垂直彈跳能力強,身體輕盈,滯空和空中移動能力出色,速度快,進攻節奏多變。能打各類眼花繚亂的跑動進攻如雙快一遊動等,還具有一定二號位甚至四號位的強攻能力。她的進攻風格以跑動戰術為主。她定義了中國式接應的以戰術跑動進攻為主的「技術流」。2001年「黃金一代」中國女排的接應周蘇紅出現,讓很多老球迷有種「昔日重歸」的感覺,因為周蘇紅打球風格類似當年的球仙,因此周蘇紅也被認為是「放大版」的鄭美珠。

鄭美珠之後的巫丹也基本符合中國排球技術型接應的理念,不過打法上巫丹已出現了一些變化。巫丹身高只有1米76,但彈跳和力量及爆發力和網口能力比鄭美珠更出色。記得有報導說,巫丹13歲的時候,水平垂直彈跳就超過了75公分,巫丹扣球力量大,端攔網不吃虧。

國青隊時期巫丹打主攻,進入國家隊後由於出色的攻擊能力而受到關注,後來由於肩傷1985年改為接應。巫丹的進攻火力更為突出,啟動快,進攻節奏變化多端,效率很高,各類跑動戰術快攻、調整強攻等都遊刃有餘,她出色的得分能力讓接應這個位置的戰略價值發生了質變。當年世界排壇對巫丹這種接應打法認為具有突破性,美國排球雜誌有專文分析巫丹接應的特點。對比現在的接應,巫丹缺少的就是後排進攻,其實以巫丹的身體素質打後攻沒有問題,但限於當年中國女排沒有後攻戰術,所以從來沒有打過。但在巫丹身上,已隱隱露出了一絲強力的色彩。

第一位中國女排強力接應

一說起女排強力接應,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歐美女排。其實女子強力接應很早在中國排球界出現過。中國排球界第一個強力接應色彩的隊員就是八一女排前主教練、前女排國手崔詠梅。崔詠梅身高1米81,在當時這個身高在世界接應都很高。八十年代後期在國內排球界,崔詠梅一開始便以出色的身體素質、前後排進攻、和成功率極高的男子化跳發球引起了關注。尤其是她的大力跳法和前後排強攻打法,和現在的強力接應如出一轍。甚至一度有媒體猜測她是否會成為郎平的接班人。這位左撇子接應的打法風格顛覆了一直以來的技術性接應理念。在國內大賽中,經常可以看到崔詠梅跳發破攻得分、以及在2號位和4號位的高點強攻,一位排球界人士說「她(崔詠梅)是唯一一位可以從前排扣到後排,從後排扣到發球區的女排隊員」。

在國內比賽崔詠梅打的是純粹實力球,也是中國女排第一個兼具地面能力保障而同時真正擁有強力接應打法的隊員。如果她出現在今天,她會是邱愛華與曾春蕾的結合體。但是從八十年代到新世紀的黃金一代,中國女排對接應的戰略要求依然是地面保障和跑動進攻,這樣更符合當時中國女排所強調的前排跑動多變的戰術體系,故而崔詠梅的後攻能力毫無用武之力,而她的前排強攻能力在國際比賽中沒有郎平當年的絕對實力,因此在進入過國家隊後,崔詠梅轉為跑動技術型接應,這也是絕大多數球迷眼中崔詠梅的打法風格。

和崔詠梅類似,黃金一代的周蘇紅剛出道的也是實力派打法,在浙江女排周蘇紅擔任主攻,強攻、跑動進攻、前後排進攻都有,當年周蘇紅的肩膀肌肉線條很明顯,網口火力和力量很足。但進入國家隊之後,由於當時世界女排的高大化和場上技術分工的深入,副攻一傳保障技術減少甚至消失(雙塔副攻戰略是要突出副攻網口能力)。歐美強隊開始了男子化打法,把最強強攻點轉移到了接應位置,主攻手的戰略地位和職能發生了轉變,雙主攻更多承擔地面保障,減少了強攻能力的要求。世界女排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強力接應(如義大利託古特)

陳忠和時代中國女排的戰術體系中,強攻依然由主攻手來承擔,黃金一代主攻手地面能力明顯不如五連冠時代。這樣一來,接應必須承擔比過去更多的地面保障任務,中國技術型接應的地面能力在全隊的戰略價值進一步提高。周蘇紅出色的地面能力,註定了她進入國家隊後轉型為技術流接應,更多是地面保障加跑動進攻,強攻明顯少了,跑動速度越來越快。

當時歐美隊伍也不全部採用強力接應,卡爾波利時代的俄羅斯就是例外,索科洛娃是最具代表性歐美技術流接應。周蘇紅和索科洛娃的攻防戰略價值在各自隊內是無法替代,她們的場上發揮決定了隊伍的整體實力表現。

國家女排的第一任強力接應

邱愛華是中國接應一次理念上的突破,她是中國女排歷史上第一個在國家隊主力接應位置上的強力型接應。她具有技術型接應的快攻戰術,但更突出的是她的1、2號位的右翼前後排進攻火力。當年女排主教練郎平利用了邱愛華,成功地建立了一個以主攻、副攻、接應左翼(主攻端)和右翼(接應)火力均衡的立體進攻體系,並在1998年世錦賽比賽中發揮了極好的效果並取得了亞軍。但這個理念對於國內排球來說實在太超前。很多人覺得這種打法適合歐美力量型隊伍而不適合技術流的中國女排。郎平無法讓這種戰術體系在中國生根。郎平離開國家女排後,中國戰術體系重新回到原有接應的角色定義。邱愛華也很快淡出了國家女排主力陣容。

從2001年黃金一代的周蘇紅到2011年世界盃的張磊,雖然中國女排在接應位置的技術能力選擇方便有所搖擺,但國家隊基本都沒有真正脫離技術流接應的特點。

未來中國接應 - 強力或技術流的重新定義

進入新千年後的中國聯賽開始發生改變,強力接應在地方隊伍先後出現,較早的張靜(在上海女排)兼顧主攻和接應位置,基本算是強力接應風格。而與黃金一代同期的白雲(八一女排)以及後來的陸倩(江蘇),都是以純粹強力接應的形象出現,在聯賽中,白雲、陸倩與眾不同的打法風光一時,受到球迷觀眾的關注和喜愛。但由於國家隊戰術體系使然,她們都先後無緣國家隊,雖然白雲儘量提升了自己的一傳保障能力,陸倩也嘗試一傳和背飛,但這些努力不足以讓她們達到國家女排對接應的攻防技術要求。遼寧女排主攻楚金玲,也轉身為國家隊和地方隊接應,同時擔當起強打和地面保障的責任,只是她的進攻幾乎看不到跑動進攻,戰術攻也僅限於交叉。

2008年後,蔡斌短暫執教中國女排,想把王一梅改為強力接應,讓技術全面的楚金玲打主攻,但由於戰術體系改動太大,隊伍成績下降而中斷。俞覺敏時代中國女排隊中,首次出現了張磊(技術型)和曾春蕾(強力型)兩種風格截然不同的接應。這是由於世界女排立體化越來越普遍,進攻點增多,攔網能力越來越強,傳統亞洲跑動打法已經式微,中國女排戰術體系中對後攻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純粹靠前排跑動戰術贏球的時代已經過去。為了彌補中國女排的前排兩點攻弱輪,接應的強攻後攻能力的戰略價值越來越高。即便是技術流的張磊,在聯賽中也經常打一號位和六號位後攻。張磊和曾春蕾的打法已經和過去接應有了明顯改變,從另一方面也預示著中國女排戰術體系以及接應位置將會出現突破性的轉變。

俞覺敏教練一上任就面臨世錦賽、世界盃、奧運會的三大賽,因此他不敢全面改變幾十年來習慣的戰術體系。當時跑動進攻和地面能力較好的張磊擔任了主力接應。而強力型的曾春蕾由於地面能力明顯不如張磊擔任替補,但隨著比賽需要可以輪流使用。然而這種對接應猶豫不決的「混合」使用,加上沒有其他位置上的支援,直接影響了中國女排的一傳地面保障。2012年倫敦奧運會對日本女排的比賽中,日本女排最後正是利用發球攻擊了中國接應的這個體系軟肋,導致中國女排失去了衝入奧運前四的機會。

隨著世界女排的男子化發展以及雙主一傳和強力接應的廣泛使用。中國女排對接應和戰術體系的傳統定義受到了真正的挑戰。2013年郎平再次擔任中國女排主教練,並先後招入了曾春蕾和楊方旭兩位左手接應。她們一方面秉承中國接應必須有地面能力的特點,另外一方面,在進攻領域她們必須具有二號位強攻和一、六號位後排進攻能力,而且未來接應能夠二四號位不換位進攻,也就是說接應必須具有左翼強攻。可以說這是郎平教練把自己98年邱愛華擔任強力接應時期的戰術體系,進行再次的延續和改良,並最終改變中國女排界的戰術理念。

當然郎平也知道中國強力接應的火力在國際上還是不夠,因此雙主一傳加強力接應這種純粹歐美打法不適合中國。在郎平的中國女排戰術體系中,一方面要求兩位主攻要接一傳,形成雙主一傳體系。另外一方面要求接應具有當年邱愛華那樣,既有前後強攻又有戰術進攻,同時要求接應一定程度上依然具有中國式傳統接應的一傳防守能力,只是地面技術要求不像過去對技術型接應那麼高,攻防中的防的一段要求適當降低(而不是不要),攻的能力要求提高。這點與歐美接應有顯著不同(歐美接應是不負責一傳)。當進攻火力震驚世界的主攻手朱婷橫空出世後,郎平不斷在鍛鍊朱婷的一傳,也在於此。接應曾春蕾經歷了2013-14年聯賽鍛鍊後,一傳防守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而楊方旭入選國家女排也是因為既有前後排進攻又有六輪一傳。

2013年郎平的國家女排經歷了一系列磕磕碰碰和質疑之後,2014年在普遍不看好的情況下,郎平率隊第二次奪取世錦賽亞軍,也由此奠定了國家女排這個新的戰術體系。隨著新的排球理念和戰術體系在國家隊的樹立,中國傳統式的技術類接應得到了一次蛻變,一種綜合了傳統技術接應和歐美強力接應的新型中國式接應終於應運而生。

(作者:龍鳳劍客 球齡超過30年,資深排球迷 )

相關焦點

  • 替補接應太難了!中國女排攻手轉換欲打造最強接應
    2020-2021賽季中國女子排球超級聯賽剛剛結束,剛剛結束的排超聯賽總體過程上波瀾不驚,擁有多個國家隊主力的天津渤海銀行女排最終獲得冠軍。值得一提的是,北京隊第一得分手曾春蕾因家中有事提前結束排超聯賽,她的臨時退出使得北京隊的進攻和防守大打折扣,隊伍的小球保護也暴露出不足,北京女排創造了近三年排超聯賽的最差戰績。通過本次排超聯賽也能看到,中國女排除了龔翔宇還沒有球員有火力的進攻和穩健的防守。
  • 中國女排強力接應已誕生?
    眾所周知,中國女排最薄弱的環節就是接應,13年郎平執教中國女排以來,接應也是她最頭疼的一個位置。天有不測風雲,裡約奧運會對陣義大利,主力接應楊方旭再一次受傷,從而導致中國女排在接應位置雪上加霜。無奈之下,郎導只能用主攻線上的張常寧與略顯稚嫩的龔翔宇在主攻和接應位置任意切換。
  • 為什麼世界女排的很多強隊接應不接一傳?
    為什麼世界女排的很多強隊接應不接一傳? 世界女排的很多強隊接應不接一傳,這個是她們採用暴力接應打法的結果。
  • 龔翔宇和周蘇紅誰是中國女排最強的接應
    2019年萬眾矚目的賽事——女排世界盃,中國女排再創輝煌,再次登上冠軍寶座。這次比賽使中國女排再次成為世界焦點,冠軍領獎臺上有幾張熟悉的面孔,其中之一就是龔翔宇,在2016年里約奧運會的冠軍領獎臺上也有她的身影。
  • 中國女排全面主攻張常寧,為何只是偶客串接應,而不是主打接應?
    中國女排全面主攻張常寧,為何只是偶客串接應,而不是主打接應?眾所周知,中國女排目前人才短缺比較嚴重的就是接應位置,實用的正牌接應可以說僅有龔翔宇一人。其實上個裡約奧運周期中國女排的接應位置還算是可以,技戰術也豐富,正牌接應有曾春蕾、楊方旭和龔翔宇三人,這三人技術特點各有不同、且又互相彌補。
  • 中國女排接應並非保姆,兩點加強改觀,逐漸尋覓強力接應
    中國女排接應並非保姆,兩點加強改觀,逐漸尋覓強力接應中國女排在外界看來,從未出過真正意義上的強力接應,大多數接應屬於保障型或者叫保姆型,不過這其實是有誤解的,中國女排的接應歷來並非只有參與一傳和防守的自由人,而是攻防全面的攻手,或許一傳和防守分散了部分進攻的精力。
  • 強力接應,中國女排一直都在期待,誰能脫穎而出
    中國女排現階段的主力接應龔翔宇,採取的雖然不是中國女排傳統接應的跑動進攻打法,但也不是現在歐美流行的暴力接應打法。龔翔宇打強攻,但還是偏於保障,所以看不到她像歐美暴力接應的進攻狀態。目前的女排比賽,歐美的強力接應打法,進攻扣殺讓球迷看的十分過癮,喜愛中國女排的球迷都在期待中國女排什麼時候也能夠出現強力接應。陳佩妍,1999年9月出生,身高1米95,廣東恆大女排隊員,司職接應。陳佩妍先天條件不錯,彈跳比較出色,扣球力量較大,進攻手法多變,是個強力接應的苗子。
  • 中國女排的接應位置有危險?不妨看一看女排陣容結構!
    作為裡約奧運會的金牌得主,中國女排憑藉近些年來的傲人戰績而毫無爭議地成為了接下來東京奧運會的奪冠熱門!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目前中國女排也需要不斷查漏補缺,才能提升自己的整體競爭力!那麼,從中國女排的陣容結構來看,是不是接應位置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一定的競技危險呢?
  • 中國女排一位置最尷尬,中國式接應究竟有多難?
    中國女排接應龔翔宇自從2103年郎平出任中國女排主教練,至今八年時間裡,郎導的確是一名知人善任的優秀教練。在這八年時間裡,郎導發現培養了大批優秀人才,並在主攻、副攻、二傳、自由人位置,推出了世界級的明星選手。
  • 塞爾維亞女排強力接應布耶裡卡將加盟中國女排超級聯賽!
    北京時間7月20日凌晨,據塞爾維亞媒體報導,塞爾維亞女排新銳強力接應二傳手比耶裡卡8月初將來到中國,備戰2020-2021賽季中國女排超級聯賽,而她的新東家還有待官方宣布。布耶裡卡,是塞爾維亞女排新晉強力接應,作為世界第一接應博斯科維奇的替補,曾隨塞爾維亞女排奪得2015年女排世界盃銀牌和2017年女排世界大獎賽銅牌,2018年女排世錦賽和2017年,2019年歐錦賽金牌!
  • 中國女排勁敵接應愜意度假,曾送中國女排慘敗,新賽季動向已明朗
    中國女排勁敵接應愜意度假,曾送中國女排慘敗,新賽季動向已明朗各國聯賽激戰正酣之際,中國排超聯賽也將大幕開啟,曾經在北京汽車俱樂部效力的美國接應洛維至今沒有對外宣布新賽季的去向,大致是參加2021年的美國女排職業聯賽,這位曾經在裡約周期給予中國女排致命一擊的美國女排接應,想要參加奧運會還要面臨德魯斯和湯普森的競爭。
  • 女排聯賽各隊如何破題「接應」
    作為排球技戰術排兵布陣中的一個重要位置,接應二傳的人選是各隊都非常重視的。在本屆女排聯賽中,接應二傳選手們的風格與表現各異,也給各隊主教練帶來了考驗。如何破題接應,成為本屆女排聯賽的一個看點。由於是與二傳打對角,接應二傳位置的球員在以往傳統中國女排理念中,是要求選手能夠擁有全面的攻防技術和靈活多變的快速進攻能力的。不過隨著世界女子排壇技術的轉變以及向男子化風格的「進化」,則對接應二傳的進攻尤其是強攻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當今強力接應大行其道,中國女排卻沒有,球迷:李盈瑩應當試一試
    排球運動發展到當今時代,歐美球隊以強力接應為核心的打法成為了主流,在比賽中大行其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造就了博斯科維奇和艾格努等等大名鼎鼎的球星。在世界強隊中,只有中國女排沒有強力接應,這也令中國女排的球迷們有點遺憾。
  • 中國女排接應出奇兵,副攻一人改打接應,曾春蕾或將無緣東京奧運
    北京時間2020年6月16日消息,中國女排依舊在北京體育總局進行封閉性訓練。儘管東京奧運會已經延期在明年夏天,但是中國女排依舊未停止集訓腳步。
  • 郎平用龔翔宇做主力接應,中國女排東京奧運懸念十足
    日前,東京奧運會已經正式推遲,對於中國女排來說,想要在東京奧運會的賽場上有所作為,就必須拿到自己的實力和能力,去迎接這一切的考驗。因此,在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的帶領之下,中國女排開始第二階段的集訓。在中國女排的位置當中,做薄弱的位置無疑是接應位置。
  • 12冠王為國家隊練兵,中國女排接應位置或迎來兩位重炮手
    中國女排主攻位置上有朱婷、張常寧、李盈瑩三位攻守平衡的重炮手,但在接應位置卻面臨人員緊缺的實際困難,不過在東京周期最後一年,或許這一問題能得到解決,龔翔宇和李盈瑩之外,接應位置還有一人值得期待,而且是一位00後重炮手,兩位重炮加全面的龔翔宇,中國女排兩翼齊飛或將完美實現。
  • 中國女排秘密武器!三大主攻可以同時上場,朱婷或客串接應
    目前郎導正帶領中國女排在北京進行第二階段的訓練,東京奧運會的延期給中國女排帶來不小的挑戰。面對奧運強敵中國女排不僅要增強技術方面,戰術配合以及人員的變動顯得十分重要。中國女排近兩年有一套陣容打天下的說法,在國際比賽中,七仙女幾乎打滿全場,很少進行人員替換上下場,除非遇到棘手的局面。
  • 中國女排誕生一名新的好接應!
    李盈瑩,袁心玥,劉晏含在打世界軍人運動會,李盈瑩在朱婷不在的日子裡首發挑大梁,打首發主攻而劉晏含改到了接應位置,結果非常好,劉晏含拿到10分,李盈瑩10分,顯然這是不錯的結果!現在中國女排只有龔翔宇一人接應,曾春蕾顏妮大了如果劉晏含打接應能去奧運會,也挺好的!球迷紛紛說:劉晏含是核心,隊長!
  • 中國女排接應恐後繼無人?1人改造接應趨近失敗,2人依舊未來可期
    一直以來,中國女排接應就被視為薄弱一環,好在作為核心接應的龔翔宇,雖然並非是世界主流的暴力接應,可依舊十分契合中國女排戰術體系,不過替補接應方面,等到東京奧運會之後,中國女排接應貌似面臨著後繼無人的尷尬。
  • 中國女排下月集訓,3大新人攪動接應位置的一潭死水
    文/獨具一格近日從中國排協傳來了兩則振奮人心的好消息!一是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續約至東京奧運會結束,二是2021年1月份中國女排國家隊將開始集訓,為東京奧運會來個新一輪的蓄力。相比較而言,集訓名單的新人或成外界球迷和媒體關注的焦點,接應位置恐怕不再荒蕪缺人,本屆排超聯賽三大新人王藝竹、於師羽和翟嗣琪有望攪動接應位置的一潭死水!明年的奧運會能否如期還是未知數,不過中國女排還會一如既往地精心備戰,結束排超聯賽一個月左右的時間裡,國家隊的集訓正式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