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人們都喜歡統治者採用王道,教化眾人,而對採用霸道的帝王則嗤之以鼻,而歷史的經驗也一再證明了,堯舜禹採用王道,人們安居樂業,對其歌功頌德,讚賞有加。而戰國七雄採用霸道,統治時間不久,就分崩離析,人人得而誅之。所以,歷史學家認為,只有王道才是正途,霸道則是權術,往往不能長久。而在中國諸省份中,有的省的人就比較知書達理,崇尚王道教化,而有的省的人,則比較崇尚霸道,靠武力和拳頭說話。
而在中國最霸道的男人有人認為是山東省的男人最霸道,實際上,山東人雖然比較高大強壯,但由於受到孔孟思想的教化,大多數山東人知書達理,絕不是那種霸道之人。有人又說東北人比較霸道,但真正了解東北人的人都知道,東北人非常能說,嘴上不饒人,就是當地人常說的比較虎,但真正動起手來,都是往後躲,還真不霸道。而在中國最霸道的男人,反倒是河北人。
從歷史上看,著名的三國將領張飛就是河北人,自稱燕人張翼德,看過三國的人們都知道,張飛的霸道是非常出名的,三句話不合就要動手,三顧茅廬時,看到劉備一而再再而三地拜訪諸葛亮,總是見不到,他就發起火來,準備拿一截麻繩將諸葛亮綁來。喝醉了酒,經常鞭打士卒,最後還是因急於幫關羽報仇,命範疆張達連夜趕製白盔白甲,二人苦於無法造出,又怕張飛責打,於是酒後將張飛殺害,可以說張飛就是死於自己的魯莽霸道。
其實,著名的安祿山和史思明,也是河北人,霸道到要奪唐朝江山,最後兵敗被殺。還有宋朝的武松,河北清河人,也是一個霸道之人,一言不合,就要靠拳頭說話,景陽岡上打老虎,醉打蔣門神,血濺鴛鴦樓,大鬧飛雲浦,絕對的狠角色。民國時期的江洋大盜,燕子李三,也是河北人。霸道到投靠日本人,與人民為敵,最後不得善終。
由此,可以看出,歷史上,河北的確出了不少霸道人。而到現代,如果你接觸過河北人,你會發現,河北人,普遍比較霸道,慣於強令別人做事,語言粗魯,沒有禮貌,一言不合,就要挺身而出,準備大打出手。而且自以為是,動不動就來一句「想打架啊」,一幅老子天下第一的感覺,是典型的莽夫形象。
河北人霸道有歷史傳承的原因,也有文化傳承的原因,河北滄州一直是武術之鄉,燕趙大地,多生慷慨之士。更有家庭傳承的原因,有的家庭,父母都比較霸道,生的孩子自然就霸道。最主要,還是讀書少的原因。
古人講,「文以儒亂法,俠以武犯禁」。但現代社會已經進入高度文明的法治社會,人們的行為都應該受到法律的規制,如果再一味地憑著霸道行事,那豈不是人類文明又要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