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波市前灣新區空間規劃(2019-2035年)》(下簡稱「規劃」)正式對外發布,並刷爆了寧波人的朋友圈。
前灣新區是《長三角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滬浙合作發展區」,也是浙江省大灣區戰略行動明確的四大新區之一。借著前灣新區空間規劃出爐的機會,我們不妨試著看看四大新區的目標和定位,看看浙江在推進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過程中的「四大尖兵」如何謀劃未來,寧波前灣新區在其中又扮演著怎樣的角色?
「在寸土寸金、土地指標稀缺的浙江,能有這樣一塊大面積、連片的開發區,這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優勢。——寧夏浙江商會秘書長鄭廣森在前灣新區考察後說。結合四大新區的規劃,更能體會這句話的分量。
01.看規劃人口
一個新區能否快速成長,關鍵還是人口導入。根據規劃,前灣新區至2035年新區常住人口規模將達125萬人。在批前公示中,曾提到至2025年,前灣新區規劃總人口為80萬人。而根據《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年)》,杭州錢塘新區到2020年、2030年、2050年,預計常住人口分別達40萬人、75萬人和100萬人。紹興濱海新區目前常住人口為60萬人,根據《紹興濱海新區發展規劃(2020-2035年)》,到2035年,常住人口達到80萬以上,城市化率達到75%以上。湖州南太湖新區目前常住人口約30萬,遠期人口目標暫無具體規劃。由此比較,前灣的規劃人口規模也是在四大新區中最多的。
02.看經濟總量
經濟體量目標也是大家最關注的重點之一。前灣新區規劃至2035年,人均GDP力爭達30萬元左右,數字經濟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70%,高新技術產業佔工業增加值比重超過60%,R&D經費支出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提高至5%左右。儘管沒有直接點名經濟體量目標,但按照規劃常住人口125萬人計算,前灣新區到2025年GDP目標大約是3750億元。而2019年,慈谿市含杭州灣的GDP是1898.64億元。可見,前灣新區在未來將成為寧波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被寄予了厚望。
此外,前灣新區本次規劃中提到「城鎮開發邊界面積不突破232平方公裡,力爭單位建設用地GDP達到20億元/平方公裡」,根據這個信息,到2035年其GDP上限大約是4600億元。
關於錢塘新區的具體經濟體量發展目標目前還沒有具體數據,但2018年3月《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到,杭州城東智造大走廊以大江東產業集聚區為核心,其在每年2000億元的高額投資下高速發展,計劃2030年達到萬億產值。當然,產值和增加值是兩個概念,這個數據只能作為參考。紹興濱海新區的規劃是,到2025年新區GDP實現翻一番,達1200億元以上。另外,《湖州南太湖新區全域規劃(2019-2035)》中也沒有提及具體的GDP目標。
03.看區域定位
四大新區是浙江省大灣區建設的「四大尖兵」,也是杭州、寧波、紹興、湖州對接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先行高地。如何實現區域內的優勢互補,聯動協作,是四大新區的題中之意。根據規劃,前灣新區的定位是「建成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標誌性戰略大平臺,世界級先進位造業基地、滬浙高水平合作引領區、杭州灣產城融合發展未來之城。」
錢塘新區是四大新區的龍頭區,起步早、基礎厚,其定位是「成為展示我國先進位造業發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世界級智能製造產業集群、長三角地區產地融合發展示範區、全省標誌性戰略性改革開放大平臺、杭州灣數字經濟與高端製造融合創新發展引領區。
從區位上看,錢塘新區基本和杭州中心城區相連。紹興濱海新區的定位是建設大灣區發展重要增長極、全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杭紹甬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杭州灣南翼生態宜居新城。
而南太湖新區的定位著眼「綠色」,要建設世界級濱湖旅遊度假目的地、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樣板區、長三角區域發展重要增長極、浙北綠色製造產業的集聚地、南太湖地區美麗宜居新城區。可以說,前三個新區重點還是發展產業,而南太湖新區更加側重於生態,這與中央對所屬區域的指示、產業基礎以及經濟體量密切相關。
04.看產業布局
從本次規劃來看,前灣新區的產業規劃有三大重點——
一是強化先進位造業核心優勢:積極推動製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服務化發展。對接寧波「246」產業體系,聚焦新區「134」優勢產業,包括汽車萬億級產業;高端裝備、新材料、電子信息等3個五千億級產業;關鍵基礎件、智能家電、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4個千億級產業。
目前前灣新區已引進20餘家世界500強企業。汽車、通用航空、智能電氣製造、新材料、生命健康、高端裝備製造等六大先進位造業核心產業,集聚了上海大眾、吉利汽車、博士、聯合利華、方太等一大批龍頭企業。
二是補足現代服務業短板:重點補足支撐新區製造業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短板,提升現代商貿、金融、物流、研發設計等服務能力,在杭州灣南部新城核心區建設生產性服務中心;依託溼地和海洋溫泉資源,建設國家級旅遊度假區,發展文旅融合產業;依託溼地資源、濱海資源,拓展文化旅遊、體育健康等產業。至2035年,服務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40%左右。
依託新區內國家級溼地公園,華強方特「美麗中國」三部曲,熊出沒旅遊小鎮、祥源動漫小鎮,港中旅文化小鎮、溫泉小鎮等特色小鎮以及海昌海洋旅遊綜合體項目並著重打造前灣國際旅遊度假區等,新區文旅產業發展迅速!
三是提質都市型現代生態農業:打造宜居宜業、產城融合的「未來之城」也是前灣新區最令人期待的亮點之一。
05.看交通區位
在今年4月底,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發布《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明確到 2025 年,長江三角洲一體化交通基礎設施網絡總體形成,基本建成「軌道上的長三角」,鐵路密度達到507公裡/萬平方公裡,高速公路密度達到500公裡/萬平方公裡。
其中一大波投資千億元級別的「超級工程」將落地寧波,為寧波更快更好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帶來實質性利好。其中已取得一定工作進度的工程有:沿海高鐵工程總裡程520公裡,總投資1300億元。由滬嘉甬鐵路和甬臺溫高鐵構成,是國家高速鐵路網「八縱八橫」主骨架之一,將有效支撐大灣區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環杭州灣智慧高速公路總裡程150公裡,總投資1000億元。
起自杭州繞城高速公路下沙樞紐,終點位於寧波穿山疏港高速公路柴橋樞紐,線位方案全長約161公裡,規劃雙向6車道,預計2021年通車。滬甬跨海大通道總裡程70公裡,總投資1000億元。跨海大橋將實現寧波與上海直連,建成後將成為長三角區域一體化世紀性、標誌性工程。前灣新區作為寧波對接上海,融入長三角的「橋頭堡」是直接受益者。
在2019年底前灣新區指揮部制定的《寧波前灣新區高質量發展十大行動計劃》中,提出滬浙合作發展區創建、大交通先導、通航產業園突破等行動計劃。這些計劃意在充分發揮前灣新區在長三角地區的區位、空間、產業和滬甬人文傳統交流優勢。主動對接上海,大膽創新體制機制,推進產業、科創、人才三大平臺對接,實施教育、醫療、旅遊三大領域同城,深化規劃、政策、機制三大工作協同,把前灣新區打造成為長三角範圍內與上海同城化水平最高的區域之一,全力打造成為浙江「新浦東」。
另外,作為浙江融入長三角,重點打造的大灣區正是浙江方面對長三角一體化最有力的支持,在去年浙江先後成立四大新區,杭州的錢塘新區、湖州的南太湖新區、寧波的前灣新區以及紹興的濱海新區,並賦予這些新區更高規格的經濟特權。而在這些新區中,寧波的前灣新區與上海的關係最為緊密,相比省內其他新區,在地緣上僅一橋之隔,兩地互通有無。現通過杭州灣跨海大橋,以及幾年後滬嘉甬跨海高鐵的建設通車,直接拉近了寧波和上海的距離,而隨著未來沿海高鐵、滬甬城際的建設,前灣新區到上海也僅需半小時,兩地大交通體系互聯互通優勢逐漸凸顯!
「前灣新區」之於寧波,如同「前海新區」之於深圳,是21世紀寧波最大的IP。寧波的轉型發展正在全面由「甬江時代」跨入「灣區時代」,集灣區經濟、長三角一體化示範區、沿海開放帶、長江經濟帶及「一帶一路」等諸多國家戰略要素於一身,前灣新區將會是寧波未來發展的最大機會。
未來的浙江大灣區必定是在「長三角一體化」這一國家戰略的旗幟下發揮著各自的優勢,主動對接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是「四大新區」新時代下自身展示區域一體化的重要成果平臺!作為「滬浙高水平合作引領區」這或許是前灣新區能優於其他新區「突圍」的主要原因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