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情方面前兩天已經說了很多了,只要3400點的位置沒有完成有效突破,都只是箱體區域的反覆震蕩而已,今天也就只是個反抽,實際的意義並不大。
據歷史經驗來看,牛市二浪開啟前通常需要回踩60日均線,當前看似遙遠,但隨著時間推移均線也將上行,最終向下空間預計有限。所以目前也只是一個慢慢等待的過程而已,過程很噁心、很磨人,但是堅持過去了,就是勝利。
值得一提的是券商,這兩天券商的消息有點多,先是市場年內第三次傳出中信證券和中信建投兩家券商合併的消息,之後中信建投三個交易日爆拉22.74%,然後8月10號中信證券又說:「經與中信集團確認,截至目前中信集團未討論過任何關於中信證券及中信建投重組合併的方案,中信集團也未與中央匯金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籤署涉及收購中信建投股票的任何協議。」告訴廣大股民我家根本沒有這個事。有意思的是,拉上去的股價卻沒有下來。
然後又是有消息人士稱:「第一創業、首創證券計劃推動合併,中國計劃將國內券商第一創業與首創證券合併,首創證券因此推遲了正在進行的IPO計劃。消息人士還稱,兩家公司的合併最早可能在今年敲定。」消息一出,今天第一創業直接拉板。
兩家公司都說沒有任何應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股價卻拉了上去下不來。沒有一點利好兌現變利空的意思,老高我不由得說666。
有意思的是,15年的超級大牛股,中國中車在合併前的中國南車和北車也都曾經否認過合併的傳聞。武鋼股份和寶鋼股份在合併前也否認過,」「南、北船」的合併就更不用說了。
而我認為,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的合併並不是空穴來風!早在2019年11月29日,證監會就發聲,要做強做優做大打造航母級頭部券商。這也是首次正式提出來打造航母級券商的概念,也是傳聞的伊始。
而中信建投和中信證券又是什麼關係呢?
中信建投的前身是華夏證券,當時由於經營困難,2005年,中信證券與建銀投資聯手出資46億元,吞下困境中的華夏證券。收購後就改名為中信建投,並派人去做董事長。後來證監會發文,對證券公司實行「一參一控」。就是說只允許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參股一家證券公司,控股另一家證券公司。而中信證券的實際控制人控制了兩家券商。最後,中信就通過轉讓股權把實際控制權讓了出來分了家。也就是說關起門來其實是一家人,合併的可能性還是很高的!
並且合併的目的是什麼?還不是為了有真正的實力跟國際知名機構比如像GOLAMAN,摩根史坦利、橋水相這些相抗衡!畢竟在當前開放外資限制的背景下,我國相關行業肯定會受到衝擊,這個時候行業大哥的重要性就顯現出來了,當年南北車、南北船、寶武剛不也是這樣嗎?
越新的題材越有想像力,級別越大的題材資金介入程度也會越深。而目前券商的池子也經得起各種權貴老爺、遊資散戶都來玩一把,目前市場還只是消息的醞釀,我認為後期會走得越來越大,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