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商代陵墓裡,發現最早的古排簫,可以因三個問題已無法吹響了

2020-12-12 歷史店

自古以來,中國所獨有的禮樂文化源遠流長,到如今也形成了厚重的音樂歷史。從原始的骨笛,到精妙的編鐘,無不奏響美妙的華夏之聲。然而,在漫長的音樂史中,也有諸多的空白和缺憾,不過好在考古專家們曾在一座古墓中,發現了一件神秘樂器,不僅填補了歷史的空白,而且還佐證了史料的記載。究竟是怎麼神奇的樂器呢?如果您也想知道答案,那就讓小編來揭秘吧。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專家們在研究音樂歷史時,不免要翻閱大量的史料典籍,如《呂氏春秋·仲夏紀·古樂》記載,「昔黃帝令伶倫作為律……取竹於嶰(xie)谿之谷,以生空竅厚鈞者……次制十二筒……以別十二律」。其中的伶倫,他是黃帝時期的宮廷樂官,更是被稱之為中國樂器的始祖。因此,上面這段話的意思是,黃帝讓伶倫製造樂器,於是伶倫就用崑崙山上好的竹子,製造了一件十二筒樂器。

後來,專家們經過研究和討論,確定「十二筒」或許就是一種排簫。另外,在周代的《詩經》中,也有提到排簫,即「簫管備畢,喤喤厥聲」,甚至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專家們也發現了排簫的記載。不過可惜是的,商周時期的排簫雖有記載,但卻無實物出土,而當時最早的排簫,卻是唐代的壁畫。因此。專家們也就納悶了,最早的排簫究竟是什麼樣呢?難道真的是竹子做的嗎?

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專家們對於「排簫」的話題,始終都各執己見,最後到1997年的一次考古發現,才最終確定了最早排簫的形態。是年6月,河南鹿邑縣的考古專家們,正在清理太清宮遺址,即漢代祭祀老子的殿廟遺址,然而專家們在遺址東側幾百米的地方,還意外發現了一座大型古墓。

幾天之後,專家們對古墓進行了保護性發掘,根據墓葬的形態和結構,確定其年代為商代晚期,距今約3000多年。另外,在墓葬的清理過程中,專家們還出土了1000多件豐富的隨葬品,如各類玉器,青銅器和陶器等,不過最令人感到驚奇的,則是發現了一些奇怪的骨管,他們色澤如玉,而且大都保存完好。

經過半個多小時的忙碌,專家們總共清理出來13根骨管,其長度參差不齊,最長的約33釐米,最短的約12釐米。後來,專家經過科學的鑑定,確定這些骨管是鳥類的腿骨。那麼問題來了,墓主人用它來做什麼的呢?專家們思來想去,將骨管按照高低順序排列一致,然後在音樂專家的鑑定下,確定它是一種古老的樂器,即骨排簫。一時間,出土骨排簫的消息眾人皆知,同時也引起了學界專家們的廣泛熱議。

要知道,在以前的時候,音樂專家們還有一個爭議,即古代排簫是同徑管,還是異徑管,也就是一件排簫,隨著管子長度的依次遞增,管子的直徑是保持不變,還是一樣也依次遞增,或者是依次遞減。通過對太清宮古墓出土的骨排簫進行測量,發現當骨管長度增加的同時,骨管的直徑也在增加,因此可知古代排簫為異徑管。除此之外,排簫的管長和管徑之間,還有符合數學中數列的規律,故此排簫的音律也極其精準。

專家們經過研究和總結,確定太清宮古墓出土的骨排簫,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排簫實物,不僅揭秘了最早排簫的形態,而且還將排簫的歷史向前推進了幾百年,即填補了歷史空白,也佐證了史料的記載,因為骨管嚴重變形,骨質開裂疏鬆,音位不準等等的原因,這最早的骨排簫,已經無法發聲了。千年時間倏然而過,骨排簫難以再奏響古樂,但我們卻依然可以在腦海中去想像它那動聽的旋律。

考古事業是偉大的,不僅能探明歷史的真相,揭開那些未解之謎,同時還可以通過歷史反觀我們現在,甚至是探究未來。因此,在學習和研究歷史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不去了解那些偉大的考古發現,或許在某時某刻,它們還能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劉立江的

相關焦點

  • 甲骨文:從中藥裡發現的中國最早文字
    2020年是甲骨文最早的發現者王懿榮殉難120周年。在河南安陽的中國文字博物館裡,設有王懿榮先生銅塑雕像,在放置銅像的長桌上還有兩包中藥,一包是打開的,另一包仍呈包裝形狀。這其中就有一段從中藥「龍骨」中發現甲骨文的故事。
  • 奧古斯都陵墓——古羅馬帝國滄桑歷史的見證者
    奧古斯都陵墓是古羅馬皇帝的大型陵墓,公元前28年修建於羅馬戰神廣場,位於現在的奧古斯都大帝廣場。雖然時間和疏於照管使廢墟受到了破壞。然而,這個廢墟仍然是戰神廣場北側令人印象深刻的主導建築。這座陵墓在古羅馬曾經是最為神聖的紀念性建築。中世紀時它的兩層臺階上被人植滿了樹。
  • 鄭州步入「五環」時代,最早的「一環」可追溯到商代?
    這不就是幾條完整合圍的繞城路嗎?這裡的城,便是指鄭州老城。那麼,這幾條環繞老城的道路,是否也可以說是「一環路」?當然這個「一環」的歷史意義比地理意義更大,因為從現代鄭州城區的規劃來看,這條路的環路作用並不突出。
  • 商代為何使用狗殉葬,而且狗頭的朝向也有講究?
    已探明區域包含墓葬和遺址兩部分,搶救發掘的22座墓葬中17座為商代墓葬,包含兩座「甲」字形墓。墓葬規格較高,營造講究,槨室採用木條壘拼,歷經近三千年仍得以保存。商代是中國歷史上最講迷信的時代,人們遇事都要佔卜。明天下不下雨,就用佔卜來預測,做生意能不能成功,也要佔卜。「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茫茫」。
  • 石家莊發現17座商代後期墓葬,每一座都被盜過
    經過河北省考古人員近一年的勘探和搶救性發掘工作,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的周家莊墓地,累計發掘墓葬22座,其中,17座為商代墓葬,出土了青銅簋、爵、觚、兵器及玉器等器物。
  • 曾是中國繁華的城市與古羅馬齊名 被譽「第一帝都」現僅為三線
    鹹陽市位於「 800李秦川」的腹地,是中國第一個封建王朝「大秦帝國」的首都,秦始皇統一全國後,他建立了秦朝,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集權的多民族政權,此外,鹹陽還是漢朝和唐朝等11個王朝的首都,在中國歷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
  • 告訴你一個鮮為人知的商代北方重鎮
    在50多歲的石家莊市藁城區地方志編纂中心主任米志科看來,上一次藁城受到外界矚目,還是上世紀70年代城區西10公裡處的臺西村發現商代遺址。「那次挖掘,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鐵器、酒麴等,出土的文物創造了七項『世界之最』,曾引起國內外轟動。」米志科說。但這一次藁城以新冠肺炎這樣的方式「出名」,米志科直呼想不到。
  • 獨家專稿 吳祖清:六朝陵墓——石獸名稱考辨
    因此,陵墓石獸的傳承問題分為神獸形象的早期和晚期來討論,比較合適。所有的石翼獸形象來自於西方之說,對其早期起源,固然有振聾發聵之用,於六朝石獸則可能影響不大,一來東漢已有翼獸呈美於前,六朝完全可以借鑑繼承,大量的東漢陵墓有翼神獸的被發現,則充分表明了這種傳承。6不管學者們對有翼神獸源流的意見分歧如何,隨著考古資料的不斷發現,對「麒麟」說的否定就越來越清晰。
  • 蒙山古銀礦——歷經三個王朝的傳奇
    蒙山銀礦礦渣蒙山銀礦遺址被列為國寶     蒙山古銀礦興起於南宋慶元六年,封閉於明萬曆二十三年,歷經宋、元、明三個朝代,距今已800餘年,是目前國內發現最大的、保存較完整的古銀礦遺址。季春時節,記者走進贛中腹地上高縣,探訪蒙山古銀礦的前世今生。     蒙山「銀洞」探秘    蒙山海拔千餘米,有「上高屋脊」之稱。在蒙山深處,有一處叫大窩裡的高山盆地,散落著一些村莊、梯田、樹林,風景如畫。這裡藏著一座歷經三個王朝的古銀礦。
  • 印第安的排簫
    印第安的排簫 ■蘭格格     在市中心遊人如織的格蘭維爾島上,遠遠傳來悠揚的排簫聲。簫聲盡頭,是一對有著小麥膚色的印第安兄弟。    在另一座我居住了10年的加拿大城市卡爾加裡,每到午餐時間,最繁華的商業區也有一對印第安街頭音樂家。他們表演的樂器同樣是排簫,大概因為它的聲音最清越,最具穿透力。當圍觀停步的人越來越多,印第安音樂家開始載歌載舞,有時還會伴著音樂低唱古老的印第安歌曲。他們演奏的樂曲一般都是民歌風格的悠揚樂曲,遠處聽來總是如訴如泣。
  • 成吉思汗陵墓在哪?成吉思汗墓詛咒顯現
    這並非危言聳聽,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裡可能埋藏著他東徵西討,從20多個王國得來的無價珍寶,這也是吸引考古界多年來前赴後繼、苦苦尋覓的原因。究竟成吉思汗的陵墓到底在哪裡?至今仍沒有確鑿的證據來證明.    四個版本演義成吉思汗之死    成吉思汗原名鐵木真,公元1162年出生於蒙古部乞顏孛兒只斤氏的一個貴族家庭。
  • 關於龍的重大考古發現:中國最早的龍什麼時候出現?
    通過歷代學者專家的考古作業,龍的神秘面紗在今日已被逐步揭開。通過對考古發現的後續研究,龍的實物形象已經被推論出來,而困擾學界許久的關於龍的起源、龍與中國文明的形成等問題也有了進一步的解答。"龍"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商代,早前出土的商代甲骨文中,就有"龍"的象形字。
  • 探訪世界上最大的帝王陵墓——秦始皇陵
    公元前247年,秦始皇剛一即位,便徵發了70多萬民工為自己修築陵墓。當時秦國的全國總人口約2000萬,壯丁不過700萬。也就是說平均每10個壯丁裡就有1個在為秦始皇築陵。這座陵墓一共修了37年。其築陵人數之多,規模之大是空前絕後的。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故。葬禮十分隆重,也極為殘忍。
  • 銅山區英公山——曾有座徐懋功的陵墓
    英公山,位於銅山區單集境內,方圓二裡,高不及百米,如果不看介紹,你怎麼都不會想到它居然和隋唐大將徐懋功有關,這座山不僅以徐懋功的封號命名,而且還有一座徐懋功的陵墓。這是怎麼回事?1971年,考古隊對徐懋功墓進行發掘,的確沒有發現徐懋功的一點屍骨。墓中找到陪葬品,尤以一頂官帽為珍貴,唐朝「進德冠以賜貴臣」,德冠分為三梁、兩梁、一梁三種,三品以上的官員用三梁。徐懋功墓出土的這頂「三梁進德冠」,可以說是中國目前所能見到的最古老的一頂官帽。
  • 《中國建築史》— 陵墓
    此法耗費木材數量巨大,東漢以後已不再使用。闕的用途表示大門,城闕還可以登臨瞭望,因此也有把「闕」稱為「觀」的。     現存的漢闕都為墓闕。高頤闕位於四川省雅安市城東漢碑村,是我國現存30座漢代石闕中較為完整的一座。馮煥闕位於四川渠縣趙家坪,建於東漢,是四川現存諸闕中時代最早者。
  • 36項新發現角逐2019考古「奧斯卡」 河南六個項目獲「提名」
    平糧臺遺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縣大連鄉大朱莊村西南,於1980年發現並進行了發掘,是中國最早確認的史前城址之一。在這裡發現了中國最早的車轍、中國最早最完備的城市排水系統。辛店遺址(圖片來源:新華網)安陽辛店商代晚期鑄銅遺址發現於2016年4月,位於安陽縣辛店村西南處,面積約1平方公裡,規模大於目前已發現的任何一處晚商鑄銅遺址。
  • 排簫王子空靈天籟神曲《希望》,震撼靈魂!
    迄今發現的世界上最早的排簫,是距今3000年的中國西周初期的骨排簫。排簫是把若干支同種材質的音管,用粘接、捆綁、或框架固定的方式把它們結合成一個整體樂器,在音管的內部用蜂蠟或軟木塞堵住,吹奏時,氣流從吹口上方滑過,撞擊對側的內管壁,氣流在音管的內腔震動,產生了樂音,由於蜂蠟、軟木塞的位置不同,氣流在音管內的振動周期不同,所以氣流的振動頻率不同,因而就產生了不同的樂音。
  • 魔獸世界9.0法夜排簫怎麼獲得?隱藏的妖精寶箱法夜排簫在哪拿
    魔獸世界9.0版本中,有個法夜排簫玩具很多玩家朋友不清楚怎麼拿,那麼魔獸世界9.0法夜排簫怎麼獲得呢?那麼魔獸世界9.0塔中餘灰怎麼做?探索託加斯特任務卡住了怎麼辦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這兩個任務的相關介紹,感興趣的玩家朋友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 史前考古重大發現!餘姚施岙遺址:最早古稻田在這裡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  施岙遺址發現了史前三個時期的古稻田,從河姆渡文化早期一直延續到良渚文化晚期,是目前發現的面積最大、年代最早、證據最充分的古稻田,是史前考古的重大發現。  稻田結構均為「井」字形,目前發現來看,良渚文化時期的稻田結構已基本清楚,由寬大的路網和灌溉系統組成,展示了比較完善的稻田系統。  施岙遺址古稻田的發現表明,稻作農業發展是河姆渡文化到良渚文化社會發展的經濟支撐,是養活眾多人口食物的主要增長點,為全面深入研究長江下遊地區史前社會經濟發展和文明進程提供了極其重要的材料。
  • 這座漢墓「從山東鑿到山西」被譽為「天下石室第一陵」
    圖為盜墓點在東車室的頂部有一條裂痕,是最早發現這個陵墓的地方,1991年當地村民在此開山採石,用火藥炸開一個裂口,發現這座漢墓,由此沉封了兩千多年的文明之門悄然打開。室內鑿制精細,錯落有致,兩室之間相互連通,這是兩個對稱的車馬室。發掘清理時,出土有陶車馬器的殘斷,推測為冥器陪葬,冥器為真實物品的三分之一比例,有迎送主人出行之意。專家分析,在西漢早期,民間已出現很多製造冥器的作坊,逐漸替代活物殉葬,反映了人類文明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