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投資臺灣?

2021-02-20 東方財經雜誌

  要提振經濟,蔡英文至少必須通過4大關卡,一是目前世界經濟正處低潮,於新平庸、不確定狀態,二是臺灣本身結構老邁,第三道關卡是投資環境不佳,最後是不承認九二共識


  臺灣迎來第三次政黨輪替,就親綠陣營而言全是歡欣鼓舞、欣欣向榮。由於完全執政,能大力推動。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柯林頓面對老布希戰營提出了:「笨蛋,問題在經濟」;對照今年臺灣蔡英文的當選,其實也是得力於馬政府的經濟表現不符民眾預期。由此看來,若能將經濟搞好,很多事都可迎刃而解。

  蔡英文在選前曾猛轟國民黨經濟政策失敗,並承諾若當選將發展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劃,點燃創新的火苗與動能,來帶動產業結構的全面調整及協助青年創業,創造內需市場。於農曆春節後,從南到北針對五大產業基地,包括:高雄國防工業、臺南綠能產業、臺中智慧精密機械、桃竹物聯網、竹北及南港生技醫療產業園區等產業聚落開始「產業之旅」,廣泛徵詢各產業意見,以作為調整產業政策之參考。蔡英文捨棄自由競爭配置資源推動產業發展模式,採取規劃資源推動「五項特定產業」發展思維,姑且不論其是否可能重蹈過去政府所推動的「兩兆雙星產業」覆轍,但是擴大政府投入、的確可以創造短期榮景並且嘉惠親綠人士的相關產業,因此綠營無不興奮異常。

  而藍營長期戮力於臺灣實體經濟發展,當過掌盤手的經濟學者專家無不憂心忡忡,如同春節期間臺灣受霸王級寒流影響,不少地方出現罕見的靄靄白雪。就在民眾追逐白雪美景之餘,殊不知臺灣經濟也可能面臨寒冬的侵襲。

  蔡英文所提出的「維持現狀」,談論未來4年新政,首要提振經濟,其內容有:和主要貿易夥伴展開經濟對話、處理兩岸經濟關係和加快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推動傳產和未來產業結合以升級轉型、用5大創新研發計劃點燃火苗、用公共投資創造內需市場與本土廠商的商機。對照目前兩岸經濟所呈現的互動密切、往來熱絡現況之下,在語意邏輯上,是否屬於未來其將採取以「不向前推進、不向後倒退」為前提的兩岸經濟政策?蔡英文女士迄今似乎不願明白接受「九二共識」原則,以及其所領導的民進黨也是不願放棄「臺獨黨綱」立場,亦即其在大選中所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關係論述,難以被大陸所接受。如果兩岸關係在堅持「維持現狀」下徘徊,一旦造成兩岸經濟關係「倒退」,國民黨智庫執行長尹啟銘說「只能長歎一聲:臺灣將繼續苦4年。」

臺灣經濟環境的四項關卡

    

  國民黨智庫執行長尹啟銘認為,要提振經濟,蔡英文至少必須通過4大關卡:一是目前世界經濟正處低潮,於新平庸、不確定狀態,在全球化體系下,經濟情勢變化莫測、疲軟不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持續下修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在此外需不振、經濟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境,投資者投資、消費者消費的意願都持保守。全球景氣短期看不到曙光,自然對臺灣經濟構成重大壓力。

  二是臺灣本身結構老邁。16年來臺灣已經是一個老邁、吃老本、產業空洞化的經濟體,外在世界已迭經重大變遷,臺灣發展經濟的模式仍一成不變,自2000年起,臺灣從以消費及投資驅動經濟成長轉變為以外貿帶動,消費及投資成長率步步下滑,輸出佔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節節上升,從1999年的46.4%爬升至2007年的69.7%,遠高於2014年韓國的50.6%,將臺灣置於受全球景氣波動高度影響的風險。16年來企業關門家數大幅增加、新設公司家數大幅縮水,新設公司規模也大為萎縮。以營運中工廠家數為例,1999年達82937家,2007年減到77578家,至2014年雖恢復到81098家,仍未達1999年的水準,此種情形亦反應在投資率的表現,1999年投資毛額佔國民所得的比率為26.2%,至2014年跌至21.2%。產業空洞化、吃老本之外,產業結構也因欠缺重大新興產業出現而未曾改變,2007年IC、液晶光電和油品是前三大出口產業,9年來此三大產業仍居出口前三名,集中度更為提升。

  第三道關卡是投資環境不佳。過去近8年,凡是有關提升臺灣競爭力、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民進黨基於政治鬥爭、意識形態,全盤反對,包括以環保為由反國光石化、以圖利財團為由反產業創新條例、以傾中為由反ECFA及服貿協議、以替大陸開後門為由反自由經濟示範區,將來蔡英文所能實行的政策空間勢必受到制約。此外,過去的經驗證明,在全球價值鏈中,一旦隔絕兩岸經濟開放合作,臺灣即遭邊緣化。在反中主張之下,蔡英文只能強調內需經濟,但內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僅達40%,缺少60%的外需,臺灣的經濟終將欲振乏力。

  最後是不承認九二共識。熟悉兩岸關係人士最為擔心的,是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主張和大陸官方將採取的行動。當前大陸佔臺出口近30%、臺商所接外銷訂單有近48%交到大陸生產、赴大陸投資公司佔上市/櫃公司78%、陸客佔來臺旅客比率達40%以上等,兩岸經貿關係密切。最近大陸官方通知各地將從3月起,限縮陸團客來臺配額減1/3~1/2,那只是起手式,未來兩岸動盪,先不談提振經濟,光是維持現狀,就已是蔡英文必須解決的最急切關卡。

  蔡英文上任後,沒承認九二共識已經地動山搖了(臺灣各地地震頻傳),種種的考驗與困境接踵而至。臺灣正面臨長期處於悶經濟、低成長、低薪資的新常態;而貧富差距、薪資停滯、年金改革、居住正義等問題沉痼已久、兩岸經貿問題(如服貿、貨貿)、加入區域經濟合作(TPP、RCEP)陷入困境也是新政府的一大挑戰。

臺灣股市走勢分析

    

  進入金猴年後,股市市場人士一般認為經濟情勢可望較去年轉好(沒有選舉才能做事),但成長力道仍有待觀察,在大幅震盪的市場中,有哪些產業需較為謹慎看待?原物料產業前景黯淡,預計恐怕需要至少2~3年才可望扭轉此不利的供需趨勢。儘管網通業成長頗具希望,但晶片、封裝、子模組恐將面臨更嚴重的價格壓力,尤其光通訊於第1季恐供過於求,另一方面,由於PC與大多數的消費型裝置需求仍疲弱,包括OEM/ODM廠2016年有優異表現的機率可能不大。

  電池製造廠也面臨不利趨勢,由於電子商品外觀設計更輕薄、CPU耗電量減少,導致電池設計更簡單,電池容量減低,再加上有中國廠商的競爭,恐更加不利業績大幅成長。而壽險業2015年上半年的一次性收益形成高基期,將限制今年的成長,再加上聯準會升息已反映在債券值利率上,經常性收益不太可能大幅增加。

  元大投顧分析,近期臺股動盪,主要是因為市場擔憂臺灣經濟到底還有多少下行空間?不過,元大投顧首席經濟學家王誠宏認為,經濟情況已逐漸好轉。他解釋,儘管出口連續衰退,但衰退速度放緩,且高基期效應消失後,可望推升今年的經濟表現,2016經濟可望保2。

  元大投顧指出,若扣除美元貶值影響,臺灣出口訂單實際上已創歷史新高,比起2008年的嚴重萎縮顯然情況為佳,短期市場無須對臺灣整體經濟成長擔憂。

  富邦投顧則是出具報告表示,由於臺股中各產業處於不同的景氣迴圈階段,建議進入金猴年後,操作還是「選股不選市」,而選股可參考下列幾個方向,包括半導體晶圓代工與IC設計績優股,具產業整合並購、策略聯盟題材股;新世代iPhone代工訂單新功能及重配置受惠的廠商;物聯網、數據中心建置、IPC以及汽車電子和機器人成長趨勢受惠股;另外,提升生活品質的消費類股、人口老化銀髮商機的生技醫療類股,中國二胎概念股也可留意。

如何佈局臺灣產業影響力

    

  臺灣選前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資入股臺灣 IC 設計產業,選後又重燃希望。最新消息是,經濟部有意找出解除反對者疑慮的可行方案,向新的「立法院」溝通,爭取支持,不排除在 520 前開放。其實民進黨完全執政並不希望把臺灣經濟玩垮。

  「經濟部」已收到華為等大陸知名品牌暨系統廠投資臺灣 IC 設計公司的意願,聯發科、群聯等公司是指名入股對象。而「經濟部」也委託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向聯發科、瑞昱、世芯、群聯等 IC 設計會員廠商作問卷調查,瞭解各大廠的意向與需求,其中聯發科和群聯在先前已表達願意開放中資入股。

  去年底「立法院」趕在休會前,三讀通過 IC 設計產業現階段不得開放中資投資。但據《經濟日報》報導,在「立法院」換新血,開始新會期後,並無明確贊成或反對聲浪,「經濟部」擬先赴「立法院」召開公聽會,找出解除反對者疑慮的方案。「經濟部」官員透露,農曆年過後積極運作相關作業,最快2月底辦公聽會,3月中旬召開跨部會協商,3月底爭取「立院」點頭,4月修改行政命令,若一切順利,不排除 520之前開放。

  「經濟部」的說法理由:沒有 IC 設計業者反對,引進中資有助打通大陸市場。儘管有不少學者專家、民意代表反對中資進入知識、技術含量極高的 IC 設計產業,擔心 IC 設計外流後,臺灣 IC 產業就沒有優勢。但「經濟部」考慮的是,迄今沒有任何一家 IC 設計業者反對鬆綁,且持續禁止大陸投資臺灣 IC 產業,一旦大陸開鍘,禁止企業採購臺灣 IC 產品,反而得不償失。臺灣科技業不排斥中資入股,從紫光入股力成、矽品、南茂三家臺灣封測廠就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引進大陸銀彈,一方面是藉由股東之力,擴展在大陸的營運及市場。因為在大陸開始打造 IC 產業一條龍之後,若未在大陸佈局,很有可能就會把自己邊緣化。


■   臺灣選前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資入股臺灣 IC 設計產業,選後又重燃希望。

  為讓臺廠換得實質好處,「經濟部」仍有設限。面對外界擔心的技術外流,「經濟部」去年底曾提過5大限制,包含 1.應提出產業合作策略並經專案審查通過;2.對投資企業不得具有控制能力;3.中資投資人於專案審查時,應承諾陸資股東不得擔任、或指派其所投資事業之經理人;4.擔任董事之人數不得超過其他股東擔任之總人數;5.不得於股東大會前徵求委託書等,確保臺灣 IC 設計廠能換得實質好處,「經濟部」也開出入股臺灣 IC 設計業的中資類型,一種是有上下由合作關係的系統廠;另一種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者,並提出合作策略。

  據悉,華為、小米、中興、聯想等手機大廠,以及 TCL、海爾等電視企業都曾向臺方表態有意入股臺灣 IC 設計業者,「經濟部」還特別強調,其中「絕對沒有紫光」。由於清華紫光的過於高調,臺灣業者認為他是「政策宣誓」而非「實際任務」,其實臺灣很多上櫃公司都有海外控股公司,大陸上規模的企業也很多有美國公司,真想操作並不困難。像是F-昂寶(4947)、群練(8299)、鈊象(3293)、中美晶(5483)都是股本不大、獲利不小、知名度又不高的選股標的。臺灣還有很多小而又有專業關鍵技術的上櫃公司,連證券公司如果大陸真想入股都有可能。而且還有一個臺灣上市櫃公司聯盟,有很多上市櫃公司的股東經理人可以聯繫聯誼,不管是為了增加對臺灣產業影響力或是取得關鍵技術及人才,甚至對接美日等國的高科技,入主臺灣上市櫃公司都正是時候。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

東方財經雜誌(ID:dfcj-bj)

相關焦點

  • 陸資投資臺灣新規定 審查更加嚴格
    撰文 / 凱博 顏琦君經理 臺灣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於2020年8月20日預告修正「大陸地區人民來臺投資許可辦法」及相關解釋令,針對陸資投資臺灣,有更嚴格的審查機制,包括陸資持股逾百分之三十的計算採更嚴格的認定方式
  • 觀察│鴻海投資美國給臺灣的警示
    他與郭臺銘共同宣布美國投資計畫的所在地:白宮東廳,過去也曾是美國總統舉辦國宴,以及與外國元首共同召開記者會的熱門場地。 換言之,川普給郭臺銘的禮遇面子,臺灣政壇與企業任何一人都望塵莫及,而鴻海落腳威州,獲得地方政府承諾的減稅、融資待遇,也讓鴻海同步有了裡子。
  • 關注│從郭臺銘及林百裡看臺灣投資環境
    郭臺銘抱怨激起很多回響,有不少企業深有同感,不過,廣達董事長林百裡仍強調臺灣研發能量很好,廣達會在臺灣長期投資。郭臺銘及林百裡都是臺灣科技業典範,他們對在臺灣投資環境的看法,有一定指標意義,值得蔡政府重視。 近年鴻海集團力求突破代工製造的困境,積極在日本及大陸拓展新事業版圖;今年4月底郭董更兩度進入美國白宮,和川普政府積極磋商美國投資計畫。
  • 評論 | 企業競相赴美投資,臺灣卻留不住
    科技部長陳良基評論鴻海在美的投資案時說,臺灣企業能在世界各地設廠是「好事」,應「正面看待」。但換一個角度看,本土優秀企業競赴海外投資,將資金和就業機會帶到國外,臺灣卻留不住他們,真的是「好事」嗎?而如果下遊產業鏈也跟隨大企業的腳步一起出走,真的該「正面看待」嗎?
  • 【 居 】臺灣名主播夫妻 教您如何投資紐西蘭房地產
    (圖片來至網際網路)小檔案張佩珊岑永康出身:1975年經歷:TVBS主播現職:三立(新聞54珊)晨間主播出身:1974年經歷:壹電視播報中心主任兼主播現職:節目主持人臺灣掀起海外房地產投資熱潮,北從東京、上海,南到吉隆坡(馬來西亞)、金邊(柬埔寨)、仰光(緬甸)、乃至澳洲雪梨,都有臺灣資金身影。
  • 臺灣人賣房資金匯到臺灣如何交稅最省?
  • 臺灣神達電腦集團大陸投資總部落戶江蘇崑山
    在大陸創業16載、孕生關聯企業16家的臺灣神達電腦集團,增資7000餘萬美元設立的大陸投資總部3月2日在江蘇崑山投建。
  • 港澳+內地人士移民臺灣投資移民
    永久居留>>3,678截至2013年11月 來源:National Immigration Agency, Ministry of the Interior首都:臺北市位於臺灣本島北部的臺北盆地,四周均與新北市接壤,人口在全島嶼各縣市中排名第四,人口密度則居第一教育:臺灣實施12年國教社保完善最好醫療品質移民臺灣的好處
  • 王建民:臺灣經濟形勢如何?
    投資帶動經濟是一個重要選擇,但蔡英文就是想把資源往綠營執政的縣市傾斜,投資了很多錢,但是重點沒有放在重點經濟項目上。比如她拿出一半錢搞交通。其實臺灣不需要這麼多的交通建設,因為臺灣人少,交通已經很方便了。這裡面就有政治考慮了,一方面是資源配置,另一方面是蔡政府要親日。  王建民表示,制約臺灣經濟發展的核心因素還有臺灣的環保審查機制。
  • 評論│投資失溫,蔡總統卻視而不見
    如今,二○一七年已過了三分之二,臺灣經濟並未擺脫沉悶,且缺電、一例一休等紛擾帶來的抑鬱之氣更有惡化之勢。近年臺灣經濟深陷「新平庸」的困境,最大癥結,就是臺內投資不振。蔡總統將活絡民間投資列為今年施政的重點項目,顯然知道此事的重要。但從今年前七月的僑外和陸資來臺投資雙雙衰退看,臺內的投資氣氛非但未見回溫,且有繼續探底的傾向。
  • 觀察│壽險業海外投資龐大 誰之過?
    以此推算,今年2月底壽險業國際投資金額就已經接近17兆元,若加上實質投資國際債券、以新臺幣計價之債券ETF的投資額5,007億元,壽險業所曝露的價格與匯率風險,實在令人擔心。 壽險業為何會有如此龐大的國際投資?日前金管會顧立雄主委在立法院財委會專題報告時,指出臺灣長期處在低利率環境,是導致壽險業資金出走的主因之一。
  • 觀察│臺商回臺投資vs.境外資金回流
    執政黨在宣傳政績時過於簡化用語,可能會讓人把回臺投資解讀成資金回流;在野黨傾向把回臺投資大部分是使用臺灣資金,而非境外資金匯回,企圖弱化執政黨的政績。其實,臺商回臺投資與境外資金回流是兩件事,不宜全部混為一談。
  • 越南投資系列:認識越南的外國承包商稅
    撰文 / 凱博 張義昌越南區域總監                                                      臺商至越南投資,於投資建廠期間,向外國廠商購買機器設備時類似外國公司若於臺灣有來源所得或於臺灣銷售貨物或提供勞務者,亦需依規定繳納臺灣所得稅及營業稅。以下我們將為臺商們介紹外國承包商稅稅務申報方法、稅率、稅額計算方式,並列舉案例說明。
  • FAAMG在臺灣
    )等科技巨擘們看中臺灣,紛紛進駐投資。微軟日前宣布加碼投資臺灣,將在臺設立首座Azure資料中心等四項大型投資,這也是微軟三一年來在臺最大投資,未來四年內將可創造三千億臺幣商機、三萬個就業機會,並培育逾二○萬個數位人才。
  • 怎樣移民到臺灣?
    不少香港人是從生活的角度選擇移民臺灣,而澳門的物價也越來越高,在一個香港人看來澳門人每年政府都有錢派也選擇移民臺灣,小編只能說一句「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呀!  【申請條件】香港或澳門永久居民(持有特區護照或BNO或回歸前的葡國護照未,為持有第三國護照)主申請人年滿20歲(配偶及未滿20周歲的子女均可陪同申請)在臺灣投資600萬新臺灣創業或入股已有公司無犯罪記錄可獲18個月居留證 【申請定居或申請護照
  • 臺商境外資金匯回臺灣專法分析
    臺灣為了在此波資金板塊移動過程中,吸引龐大的臺商境外資金回流臺灣,在2019年7月3日通過了「境外資金匯回管理運用及課稅條例」,最快將於今年第四季正式實施,比起美國吸引企業海外資金回流美國的優惠稅率15.5%來看,這次臺灣官方為了吸引臺商資金回流的優惠稅率,生效起的第一年為8%,第二年為10%,若有投資在臺灣鼓勵範圍內的產業或資金用途,日後還可以再退稅一半,也就是稅率各再降一半為4%與5%。
  • 馬凱/央行總裁的盼望:天佑臺灣
    出口連十七黑固十分可怕;預測機構紛紛下調全年經濟成長預估,更令人憂心,愈晚近者下調愈多;中研院將去年預估的一.七四%,下調到○.五二%,且指有一半機率連「保正」都不可得,最壞可能低到負○.六七%。這的確是少見悲觀局面,又逢政權輪替,新手上陣,如何因應,更教人捏把冷汗。菜鳥當家,眼前正有兩個可怕案例。
  • 邀請函 | 反避稅背景下臺商投資大陸新佈局與操作實務兩岸法律財稅專題講座
    ✔  國際反避稅BEPs行動方案✔  全球CRS實施現況與影響✔  主要往來投資國家遵循CRS現況✔  臺灣遵循CRS現況2.臺灣反避稅法令受控外國公司(CFC)✔  個人版與法人版受控外國公司的意義與影響✔  臺灣現行立法及最新適用辦法(今年6月及8月公告)解析
  • 愛奇藝赴臺投資 遭退件
    立委抨擊臺灣愛奇藝「走後門」,不在臺灣落地申請分公司或子公司,造成管理與稅務漏洞。不過,產業人士表示,立法委員「逢中必反」,導致大陸企業即使不涉政治,申請分公司也無法通過;愛奇藝就兩次申請來臺投資被退回,阿里巴巴則被要求依法設立分公司,但到現在還在不斷補件。針對愛奇藝兩度遞件來臺投資受阻,投審會執行秘書張銘斌昨天表示,從目前的資料來看,投審會並未收到愛奇藝的申請。
  • 2020臺灣經濟下行趨勢明顯
    由於此刻正是臺灣2020年大選進入倒數計時階段,面對頗激烈的競爭之下,經濟表現良好與否,將可能成為左右大選勝負的關鍵因素之一。臺灣當局為能取得連任,經常以今年以來對美國之出口成長,以及臺商回臺投資大幅增加超過7,000億元(新臺幣,下同)等兩個經濟數據,讓臺灣經濟成長成為亞太四條小龍之中表現最佳,利用各種公開場合大肆宣揚,藉以獲致民眾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