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提振經濟,蔡英文至少必須通過4大關卡,一是目前世界經濟正處低潮,於新平庸、不確定狀態,二是臺灣本身結構老邁,第三道關卡是投資環境不佳,最後是不承認九二共識
臺灣迎來第三次政黨輪替,就親綠陣營而言全是歡欣鼓舞、欣欣向榮。由於完全執政,能大力推動。1992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柯林頓面對老布希戰營提出了:「笨蛋,問題在經濟」;對照今年臺灣蔡英文的當選,其實也是得力於馬政府的經濟表現不符民眾預期。由此看來,若能將經濟搞好,很多事都可迎刃而解。
蔡英文在選前曾猛轟國民黨經濟政策失敗,並承諾若當選將發展以「創新、就業、分配」為核心的經濟發展新模式;提出五大創新研發計劃,點燃創新的火苗與動能,來帶動產業結構的全面調整及協助青年創業,創造內需市場。於農曆春節後,從南到北針對五大產業基地,包括:高雄國防工業、臺南綠能產業、臺中智慧精密機械、桃竹物聯網、竹北及南港生技醫療產業園區等產業聚落開始「產業之旅」,廣泛徵詢各產業意見,以作為調整產業政策之參考。蔡英文捨棄自由競爭配置資源推動產業發展模式,採取規劃資源推動「五項特定產業」發展思維,姑且不論其是否可能重蹈過去政府所推動的「兩兆雙星產業」覆轍,但是擴大政府投入、的確可以創造短期榮景並且嘉惠親綠人士的相關產業,因此綠營無不興奮異常。
而藍營長期戮力於臺灣實體經濟發展,當過掌盤手的經濟學者專家無不憂心忡忡,如同春節期間臺灣受霸王級寒流影響,不少地方出現罕見的靄靄白雪。就在民眾追逐白雪美景之餘,殊不知臺灣經濟也可能面臨寒冬的侵襲。
蔡英文所提出的「維持現狀」,談論未來4年新政,首要提振經濟,其內容有:和主要貿易夥伴展開經濟對話、處理兩岸經濟關係和加快審議兩岸協議監督條例、推動傳產和未來產業結合以升級轉型、用5大創新研發計劃點燃火苗、用公共投資創造內需市場與本土廠商的商機。對照目前兩岸經濟所呈現的互動密切、往來熱絡現況之下,在語意邏輯上,是否屬於未來其將採取以「不向前推進、不向後倒退」為前提的兩岸經濟政策?蔡英文女士迄今似乎不願明白接受「九二共識」原則,以及其所領導的民進黨也是不願放棄「臺獨黨綱」立場,亦即其在大選中所提出「維持現狀」的兩岸關係論述,難以被大陸所接受。如果兩岸關係在堅持「維持現狀」下徘徊,一旦造成兩岸經濟關係「倒退」,國民黨智庫執行長尹啟銘說「只能長歎一聲:臺灣將繼續苦4年。」
臺灣經濟環境的四項關卡
國民黨智庫執行長尹啟銘認為,要提振經濟,蔡英文至少必須通過4大關卡:一是目前世界經濟正處低潮,於新平庸、不確定狀態,在全球化體系下,經濟情勢變化莫測、疲軟不振,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IMF)持續下修對全球經濟成長率的預測。在此外需不振、經濟充滿不確定因素的環境,投資者投資、消費者消費的意願都持保守。全球景氣短期看不到曙光,自然對臺灣經濟構成重大壓力。
二是臺灣本身結構老邁。16年來臺灣已經是一個老邁、吃老本、產業空洞化的經濟體,外在世界已迭經重大變遷,臺灣發展經濟的模式仍一成不變,自2000年起,臺灣從以消費及投資驅動經濟成長轉變為以外貿帶動,消費及投資成長率步步下滑,輸出佔國內生產毛額比重節節上升,從1999年的46.4%爬升至2007年的69.7%,遠高於2014年韓國的50.6%,將臺灣置於受全球景氣波動高度影響的風險。16年來企業關門家數大幅增加、新設公司家數大幅縮水,新設公司規模也大為萎縮。以營運中工廠家數為例,1999年達82937家,2007年減到77578家,至2014年雖恢復到81098家,仍未達1999年的水準,此種情形亦反應在投資率的表現,1999年投資毛額佔國民所得的比率為26.2%,至2014年跌至21.2%。產業空洞化、吃老本之外,產業結構也因欠缺重大新興產業出現而未曾改變,2007年IC、液晶光電和油品是前三大出口產業,9年來此三大產業仍居出口前三名,集中度更為提升。
第三道關卡是投資環境不佳。過去近8年,凡是有關提升臺灣競爭力、調整產業結構、改善投資環境的政策,民進黨基於政治鬥爭、意識形態,全盤反對,包括以環保為由反國光石化、以圖利財團為由反產業創新條例、以傾中為由反ECFA及服貿協議、以替大陸開後門為由反自由經濟示範區,將來蔡英文所能實行的政策空間勢必受到制約。此外,過去的經驗證明,在全球價值鏈中,一旦隔絕兩岸經濟開放合作,臺灣即遭邊緣化。在反中主張之下,蔡英文只能強調內需經濟,但內需對經濟成長的貢獻僅達40%,缺少60%的外需,臺灣的經濟終將欲振乏力。
最後是不承認九二共識。熟悉兩岸關係人士最為擔心的,是蔡英文對九二共識的主張和大陸官方將採取的行動。當前大陸佔臺出口近30%、臺商所接外銷訂單有近48%交到大陸生產、赴大陸投資公司佔上市/櫃公司78%、陸客佔來臺旅客比率達40%以上等,兩岸經貿關係密切。最近大陸官方通知各地將從3月起,限縮陸團客來臺配額減1/3~1/2,那只是起手式,未來兩岸動盪,先不談提振經濟,光是維持現狀,就已是蔡英文必須解決的最急切關卡。
蔡英文上任後,沒承認九二共識已經地動山搖了(臺灣各地地震頻傳),種種的考驗與困境接踵而至。臺灣正面臨長期處於悶經濟、低成長、低薪資的新常態;而貧富差距、薪資停滯、年金改革、居住正義等問題沉痼已久、兩岸經貿問題(如服貿、貨貿)、加入區域經濟合作(TPP、RCEP)陷入困境也是新政府的一大挑戰。
臺灣股市走勢分析
進入金猴年後,股市市場人士一般認為經濟情勢可望較去年轉好(沒有選舉才能做事),但成長力道仍有待觀察,在大幅震盪的市場中,有哪些產業需較為謹慎看待?原物料產業前景黯淡,預計恐怕需要至少2~3年才可望扭轉此不利的供需趨勢。儘管網通業成長頗具希望,但晶片、封裝、子模組恐將面臨更嚴重的價格壓力,尤其光通訊於第1季恐供過於求,另一方面,由於PC與大多數的消費型裝置需求仍疲弱,包括OEM/ODM廠2016年有優異表現的機率可能不大。
電池製造廠也面臨不利趨勢,由於電子商品外觀設計更輕薄、CPU耗電量減少,導致電池設計更簡單,電池容量減低,再加上有中國廠商的競爭,恐更加不利業績大幅成長。而壽險業2015年上半年的一次性收益形成高基期,將限制今年的成長,再加上聯準會升息已反映在債券值利率上,經常性收益不太可能大幅增加。
元大投顧分析,近期臺股動盪,主要是因為市場擔憂臺灣經濟到底還有多少下行空間?不過,元大投顧首席經濟學家王誠宏認為,經濟情況已逐漸好轉。他解釋,儘管出口連續衰退,但衰退速度放緩,且高基期效應消失後,可望推升今年的經濟表現,2016經濟可望保2。
元大投顧指出,若扣除美元貶值影響,臺灣出口訂單實際上已創歷史新高,比起2008年的嚴重萎縮顯然情況為佳,短期市場無須對臺灣整體經濟成長擔憂。
富邦投顧則是出具報告表示,由於臺股中各產業處於不同的景氣迴圈階段,建議進入金猴年後,操作還是「選股不選市」,而選股可參考下列幾個方向,包括半導體晶圓代工與IC設計績優股,具產業整合並購、策略聯盟題材股;新世代iPhone代工訂單新功能及重配置受惠的廠商;物聯網、數據中心建置、IPC以及汽車電子和機器人成長趨勢受惠股;另外,提升生活品質的消費類股、人口老化銀髮商機的生技醫療類股,中國二胎概念股也可留意。
如何佈局臺灣產業影響力
臺灣選前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資入股臺灣 IC 設計產業,選後又重燃希望。最新消息是,經濟部有意找出解除反對者疑慮的可行方案,向新的「立法院」溝通,爭取支持,不排除在 520 前開放。其實民進黨完全執政並不希望把臺灣經濟玩垮。
「經濟部」已收到華為等大陸知名品牌暨系統廠投資臺灣 IC 設計公司的意願,聯發科、群聯等公司是指名入股對象。而「經濟部」也委託臺灣半導體產業協會向聯發科、瑞昱、世芯、群聯等 IC 設計會員廠商作問卷調查,瞭解各大廠的意向與需求,其中聯發科和群聯在先前已表達願意開放中資入股。
去年底「立法院」趕在休會前,三讀通過 IC 設計產業現階段不得開放中資投資。但據《經濟日報》報導,在「立法院」換新血,開始新會期後,並無明確贊成或反對聲浪,「經濟部」擬先赴「立法院」召開公聽會,找出解除反對者疑慮的方案。「經濟部」官員透露,農曆年過後積極運作相關作業,最快2月底辦公聽會,3月中旬召開跨部會協商,3月底爭取「立院」點頭,4月修改行政命令,若一切順利,不排除 520之前開放。
「經濟部」的說法理由:沒有 IC 設計業者反對,引進中資有助打通大陸市場。儘管有不少學者專家、民意代表反對中資進入知識、技術含量極高的 IC 設計產業,擔心 IC 設計外流後,臺灣 IC 產業就沒有優勢。但「經濟部」考慮的是,迄今沒有任何一家 IC 設計業者反對鬆綁,且持續禁止大陸投資臺灣 IC 產業,一旦大陸開鍘,禁止企業採購臺灣 IC 產品,反而得不償失。臺灣科技業不排斥中資入股,從紫光入股力成、矽品、南茂三家臺灣封測廠就可以看出。一方面是引進大陸銀彈,一方面是藉由股東之力,擴展在大陸的營運及市場。因為在大陸開始打造 IC 產業一條龍之後,若未在大陸佈局,很有可能就會把自己邊緣化。
■ 臺灣選前一度炒得沸沸揚揚的中資入股臺灣 IC 設計產業,選後又重燃希望。
為讓臺廠換得實質好處,「經濟部」仍有設限。面對外界擔心的技術外流,「經濟部」去年底曾提過5大限制,包含 1.應提出產業合作策略並經專案審查通過;2.對投資企業不得具有控制能力;3.中資投資人於專案審查時,應承諾陸資股東不得擔任、或指派其所投資事業之經理人;4.擔任董事之人數不得超過其他股東擔任之總人數;5.不得於股東大會前徵求委託書等,確保臺灣 IC 設計廠能換得實質好處,「經濟部」也開出入股臺灣 IC 設計業的中資類型,一種是有上下由合作關係的系統廠;另一種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者,並提出合作策略。
據悉,華為、小米、中興、聯想等手機大廠,以及 TCL、海爾等電視企業都曾向臺方表態有意入股臺灣 IC 設計業者,「經濟部」還特別強調,其中「絕對沒有紫光」。由於清華紫光的過於高調,臺灣業者認為他是「政策宣誓」而非「實際任務」,其實臺灣很多上櫃公司都有海外控股公司,大陸上規模的企業也很多有美國公司,真想操作並不困難。像是F-昂寶(4947)、群練(8299)、鈊象(3293)、中美晶(5483)都是股本不大、獲利不小、知名度又不高的選股標的。臺灣還有很多小而又有專業關鍵技術的上櫃公司,連證券公司如果大陸真想入股都有可能。而且還有一個臺灣上市櫃公司聯盟,有很多上市櫃公司的股東經理人可以聯繫聯誼,不管是為了增加對臺灣產業影響力或是取得關鍵技術及人才,甚至對接美日等國的高科技,入主臺灣上市櫃公司都正是時候。
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版權,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轉載請註明來源:
東方財經雜誌(ID:dfcj-b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