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迪、奔馳、特斯拉,他們為什麼擁護「碳中和」?

2020-12-22 騰訊網

文/騰馬丁博士

車圖騰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

● ● ●

碳中和,再成大新聞。

最近,奔馳、奧迪接連發布碳中和計劃,意味著幾家主流車企繼2019年集體發布碳中和時間點的基礎上,在今年又邁入了新的實踐階段。

還有更大的背景。

今年初,歐盟率先立法確定了2050年實現地區碳中和的總體目標;

今年9月,總書記在聯合國大會承諾,中國將在2030年達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2060實現碳中和。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17年,川普宣布美國退出《巴黎協定》。

至此,在氣候變化問題上,中美立場已經調轉,歐洲則顯示出與中國碳中和的巨大的合作潛力。

這意味著什麼?

01

啥是「碳中和」?

大體意思是,企業、團體或個人測算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簡言之,就是要跟環境算一筆帳:「吐」出來的(二氧化碳),全都要「吃」回去。

要儘快達成碳中和,方法一般是開源節流,一邊儘量減少排放(升級設備,使用可再生能源),一邊植樹造林,消除二氧化碳。

這可行嗎?

事實證明,可行。

薩姆索島,一個距離根本哈根兩個多小時船程的丹麥小島,面積只有100多平方公裡,經過了十年的風能建設,早在2007年就已經實現成為世界上第一個100%由可再生能源驅動的島嶼,現在,它甚至還有多餘的清潔電力可以賣給丹麥大陸。

因此,島上居民的人均碳排放已經達到了負數。它已經不止「碳中和」了,甚至是「負碳」了。

負碳,從大氣中清除的碳多於其排放的碳,也叫「氣候正」。

02

這個思路,在車企中也有成功驗證者。

2018年3月,奧迪布魯塞爾工廠獲得比利時Vinotte檢測認證機構頒發的碳中和認證,這是全球首家獲得碳中和認證的豪華汽車品牌生產工廠。

奧迪布魯塞爾工廠做到了,包括生產製造在內,奧迪布魯塞爾工廠廠區所需電力95%來自可再生能源。

它的措施主要是,轉型使用綠色電力,安裝大規模太陽能光伏系統(107,000平方米),使用經過認證的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供暖,等等。

奧迪首款量產純電動SUV—— e-tron就來自這家工廠,這讓奧迪倍感自豪,視為自己裡程碑式的成就。近期,奧迪的傑爾工廠已成為其第二個碳中和生產基地。

大體來看,車企中行動最快的,都在大眾汽車旗下。這可以看做,「排放門」之後的「撥亂反正」。

大眾汽車表示,ID.3整個生產和交付過程實現了完全碳中和,即使是運輸過程也是如此。

2019年10月,大眾旗下的超豪華品牌賓利,在英國克魯總部工廠獲得了碳中和標準認證,賓利品牌成為英國首家符合碳中和標準的超豪華車企。

碳中和不只是一句口號,大家已經動起來了。

03

歸根結底,歐洲車企迅速轉型電動化,甚至連大眾集團這樣年銷千萬臺的「大象」也能迅速轉身,率先斥資百億打造純電平臺,這是歐洲嚴苛的環境法規的「負激勵」效應使然。

碳中和,從政治上歐洲先於全球,那麼企業上,歐洲車企也必然如此。

我們看看,各大歐洲車企的碳中和目標。

大眾汽車2019年7月宣布,2050年實現全面碳中和。

梅賽德斯-奔馳更為激進,2019年5月宣布,2022年奔馳所有歐洲工廠實現碳中和,到2039年奔馳全面實現碳中和。

寶馬是電動化目前最成功的,因此碳中和目標也是走的最快的。寶馬承諾,到2020年,從墨西哥到馬來西亞的31家寶馬製造工廠將只採用清潔電力。

沃爾沃也表示,將在2040年全面實現碳中和。

理論上,凡是產生GDP,都會產生碳排放。一般的簡單工業製品,排放還相對較小,汽車作為工業的集大成者,鋼鐵、橡膠、玻璃、塑料,現在還有電池,實現碳中和難度極高。

所謂的碳中和,指的是全生命周期的礦井到車輪,而使用過程中的0排放,僅僅是一小部分。

因此,這就不僅是車企的事,更是上遊供應商的事。

沃爾沃、奔馳、大眾在公布碳中和目標時,就已經同步宣布,將攜手供應商共同實現產品全生命周期的減排目標。

業界頂尖的供應商品牌,如博世、大陸、採埃孚也分別制定了詳盡的企業整體碳中和戰略,大體實現時間點,在2040-2050年。

04

在世界達成對環境保護的共識的另一面,是以此掀起的新一輪的產業革命。

這裡不僅有情懷,更有巨潮般的利益。

舉個小例子。

上文說的丹麥薩姆索,就在碳中和事業上,致富了。

丹麥政府建設薩姆索的最初動機,是為了環保目的,想向外界證明它宣布的《京都議定書》是可行的。而對於薩姆索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來講,能源轉換,更多意味著就業機會,以及更大的收益。

一位當地的農民曾對媒體表示,在風力渦輪機和太陽能電池板投入了約400萬歐元,七年就回本了。當地島民集資投資,成了風氣。

實際上,這是微觀層面的地方、企業或個人,在碳中和整治的大背景下,通過碳交易,取得利益的過程。

另一個很有代表意義的,就是特斯拉。

有人戲稱特斯拉是「賣炭翁」,僅今年上半年靠賣碳積分,淨賺60多個億。

國內模仿加州的ZEV積分(就是特斯拉的交易積分)創造了「雙積分制」,雖然前幾年積分由於供大於求賣不上價,但隨著政策實施時段的推進,日後將成為比亞迪等車企的寶貴資源。

碳交易,已經被證明是碳中和的有力工具。

這就是自由市場的美妙之處:每個個體出於自私的目的,最終達成的總效果,卻是有益的。

而在不遠的未來,隨著碳交易市場的完善,中、歐還有進一步的合作空間。

此機制下,每一個微觀企業碳交易「合成」的效果,就是產業的巨大變化。

除此之外,還有中國政府對未來產業的強力扶植和政策傾斜。

碳中和影響至深的產業有,火電的沒落,可再生能源的陡峭增長(包含光伏、風電),與我們息息相關的,是電動汽車,以及它背後的整個供應鏈。

1970年代,石油危機直接催生了日本節能汽車在全球崛起。

如今,碳中和成為新的戰略機遇,中國在光伏產業、風力發電以及電動汽車均有顯著優勢,能否在新一輪的產業革命完成汽車強國的蛻變?

總書記在今年9月宣布2060年的碳中和目標,緊接著一個月後,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就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戰略野心彰顯無疑。

這是我們為什麼不惜引進特斯拉這條鯰魚對中國品牌的巨大威脅,也要引進特斯拉獨資建廠的原因。

就像蘋果在富士康的技術溢出一樣,特斯拉以及大眾(在上海的MEB工廠)等外資車企,將在國內「外溢」出整個新能源產業鏈,在全球範圍內形成領先的供應鏈優勢。

碳中和,已經引導了一場產業競爭。

我們每個人,都在其中。

車圖騰

資深汽車媒體人暮四先生(劉小悶)領銜打造

騰爺文化 · NDIMedia旗下新媒體

相關焦點

  • 為實現全面「碳中和」,奧迪做了哪些事?
    碳中和的概念不僅成為了當下人們所重點關注的事情,也早已融入到人們的生活中了。不過,碳中和理念雖然已經成為了趨勢,但這不是能夠一蹴而就的,碳中和的推進更多還需多方面的努力來不斷地改進。所謂「碳中和」是通過計算二氧化碳的排放總量,然後通過植樹等方式把這些排放量吸收掉,以達到環保的目的。對於車企而言,「碳中和」的意思就是吐出多少就要吃回多少,不造成浪費和空氣汙染。
  • 進入碳中和時代 奧迪e-tron GT於德國工廠量產
    日前,網通社從官方獲悉,奧迪e-tron GT量產版開始在德國Böllinger Höfe工廠生產。該車採用100%生態電力和可再生能源熱能,實現了碳中和生產。生產過程還儘量避免紙張和包裝浪費,採用鋁閉環和聚合物閉環,這也是奧迪首次推出沒有採用實體原型車的全新車型。據悉,該車將於2021年春季開始接受訂單。
  • 奔馳啟動Ambition2039:目標20年內實現完全碳中和
    每個汽車製造商都在考慮減少碳排放的方法,一些汽車企業已經在一些工廠實施了碳中和計劃,削減了汽車製造過程中的碳排放,但是,梅賽德斯奔馳最近發表了更為激進的計劃,目標是在20年內實現所有車輛的完全碳中和。奔馳宣布本周星期一開始Ambition 2039計劃,這個計劃想讓到2039年為止在工廠生產的汽車實現完全的碳中和,同時,奔馳還計劃進一步擴大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規模,在2030年佔公司總銷售額的50%以上。
  • 蔚來飄了:特斯拉已不入李斌法眼 奧迪奔馳寶馬才是對手?
    來源:創事記歡迎關注「創事記」的微信訂閱號:sinachuangshiji 文/沈浪 來源:無冕財經(ID:wumiancaijing)股價一年上漲近17倍,給了李斌謎之自信,稱特斯拉為「連鎖經濟酒店」,蔚來旗艦車對標的是奧迪、寶馬,但兩年多前,李斌還在招股書中數次提及特斯拉。蔚來已經到了可以無視特斯拉的地步?
  • 炸鍋 特斯拉突然狂降16萬 官網被擠崩 奔馳、奧迪、寶馬 誰更受傷
    上述接近特斯拉銷售的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Model Y的最終售價直接衝擊了BBA(寶馬、奔馳和奧迪),儘管由於售價超出30萬元而無法享受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但特斯拉在車輛上牌、購置稅減免等方面仍然優勢明顯。  業內人士:特斯拉今年銷量有望達30萬  由此,特斯拉進入主流純電動SUV市場,將在中國開始銷售「SEXY」組合全線產品。
  • 奧迪e-tron奪冠特斯拉未上榜,傳統車企紛紛布局挪威市場
    數據顯示,4月挪威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是奧迪e-tron,雖然僅有832臺,但領先優勢非常明顯,同時也是榜單中價格比較高的車型,還是最暢銷的車型,可見挪威人民真是不差錢呀,順便說一句,奧迪e-tron還是挪威前四月累計銷量最高的電動汽車。
  • 奔馳EQC對話奧迪E-tron,堅守豪華底線,特斯拉看過來
    術業有專攻,奔馳和奧迪在傳統汽油車領域已經獲得了大多數人的認可,但也不免會被近年來的新能源浪潮所波及。那麼問題來了,EQC與E-tron這兩款電動車是否體現出兩大豪華品牌的造車水準,能否詮釋出電動車的豪華呢?
  • 周末最大利好已定,強烈關注碳中和
    特斯拉尾盤急速拉升逾7%,再創收盤新高。特斯拉將於下周一正式被納入標普500指數。科技股漲跌不一。3,十連板大豪科技收問詢函:因停牌前漲停 上交所要求說明重組交易的具體籌划過程 -- 這塊就看戲本周最重點還是上頭會議相關的板塊,1,首次明確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加快建設全國用能權、碳排放權交易市場。
  • 本田退出一級方程式,以追求碳中和
    目前,一級方程式賽車中的所有汽車都使用只有四家汽車製造商製造的發動機:梅賽德斯·奔馳,法拉利,雷諾和本田。但是在下個賽季結束時,如果沒有其他人加入比賽,那麼只有三個。在周五早上發布的一份聲明中,日本公司本田宣布,它將在2021賽季結束時終止對一級方程式的參與,因為它試圖通過與F1賽車不兼容的方式在2050年實現碳中和。
  • 什麼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汽車人」「碳中和」不僅是達摩克裡斯之劍,更是催化劑
    實際上,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只是全球追求「碳中和」大戰略中的一環。日前,由大眾汽車中國攜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國汽車工程學會聯合編著的《中國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0)》(2020汽車藍皮書)發布,報告以「面向2060年碳中和目標的中國汽車產業低碳發展道路」為主題,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及汽車產業碳減排系統工程的頂層設計和系統謀劃。
  • 特斯拉 Model 3雄起!踩奧迪A6L上位,大賣2.1萬輛
    談到豪華品牌,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奔馳、寶馬、奧迪,其中因為奧迪的性價比更高一些,所以在BBA裡面,奧迪的銷量是高於奔馳和寶馬,在中高端轎車上面,奧迪A4L和奧迪A6L,它們的銷量都特別高,尤其奧迪A6L這款車,不僅價格昂貴,單月銷量也能在1.7萬輛左右。
  •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
    「碳達峰、碳中和」到底啥意思?在第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峰會、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氣候雄心峰會及2020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出,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為何要實現、以及怎樣實現呢?
  • 一文了解什麼是「碳達峰」&「碳中和」!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 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 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科普圖解 | 都說碳中和 什麼是碳中和?
    科普圖解 | 都說碳中和 什麼是碳中和?
  • 環保科普 | 都說碳中和,啥是碳中和?
    環保科普 | 都說碳中和,啥是碳中和?
  • 「碳達峰」和「碳中和」是啥?了解一下
    其中包括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什麼是「碳達峰」和「碳中和」呢?一起來看↓↓↓在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方面,會議從根本和源頭上作出部署,明確加快調整優化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新能源,繼續打好汙染防治攻堅戰等。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
  • 碳中和,離我們還有多遠?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碳中和將會完成中國的能源轉型。中金公司研究部 我們預計中國會在供給端和需求端同時發力。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而從一個更大的維度去看,中國進行能源領域的碳中和變革也是中國科技進步浪潮下的一個能源領域縮影。碳中和=更經濟+更清潔+更安全的能源結構。長期來看碳中和將會完成美麗中國提出的能源革命戰略目標,我們大膽的預測以非化石能源為主的電能將成為一次能源主體,能源消費中電氣化率達到100%,二次能源中氫能達到30%,完成淨零排放。
  • 實現「碳中和」,消費者行為不容忽視
    從消費側來看,居民的交通出行等行為會帶來直接的碳排放,他們的電力消費、商品消費等會產生間接排放,而工業用電、交通運輸等生產活動的產品最終也是為了滿足消費者需求。 由此,相比較生產活動的碳減排,消費行為的碳排放可能更重要,政府政策之所以傾向於在生產側發力,只是因為更容易些。實際上,消費者行為偏好不僅決定了自身消費,對生產部門的生產決策也有一定的引導和制約作用。
  • 「碳中和」對銀行意味著什麼?
    「2020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的重點任務之一,提出我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力爭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銀行作為經濟社會系統中的重要金融中介機構,同時也是我國綠色金融發展的主要金融機構,需未雨綢繆、積極應對國家碳中和目標。「碳中和」目標意味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