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kasa | 文
首先要澄清,我們可不是一個Vtuber評測機構,但今天確實又要聊到了。
前天我們介紹了一位「遺照系Vtuber」,你們說要整點陽間玩意,而昨晚正好有一位正得不能再正的Vtuber完成了出道直播:
她的名字是「菜菜子」(NANAKO),設定是「蘿莉外表,正太性格的治癒系小萌神」。
你可能沒有聽過「菜菜子」的大名,又或是最先聯想到的是海峽對岸那位...事實上,在「菜菜子」出道之前稱不上自帶流量,在7月1日發布第一個視頻的時候也沒有太大反響,直到大家發現了「菜菜子」中之人的真實身份:
國家一級演員蔡明老師。
7月9日晚上,「菜菜子」以一首《我變了我沒變》開啟直播首秀。其實全程不到一個小時的直播,蔡明沒有玩出什麼花樣,無非就是和彈幕互動,展現了入門級畫技,還回答了一些提問,但觀眾們光是聽到她充滿磁性的聲音就表示「出不去了」。
蔡明Vtuber出道的消息,瞬間在社交媒體上發酵,從而產生了不少梗,比如這就是「從出生就開始單推的Vtuber」(指蔡明資歷老),「夢回少兒頻道」(蔡明曾擔任央視少兒的主持),「當我爸看著我手機裡的二次元小人發出了他熟悉得再不過的聲音.jpg」。
虛擬主播和蔡明聲音形成的反差,不但沒有讓人產生不適,偶爾的出戲反而增加了喜劇感,因此很多人提到,「菜菜子」可能是傳統明星和虛擬偶像結合的典型案例,還有人期待潘長江老師也加入Vtuber的行列。
當然,蔡明的Vtuber出道,本質來說還是和B站合作的推廣行為,此前她就到B站「入職」,後續雙方還會合作一個類似真人秀的節目,在「菜菜子」直播間的背景也掛著虛擬偶像選秀活動的推廣。
但從傳播效果來看,大家都挺開心的。這讓我想到明星和品牌——尤其是和遊戲、電競、二次元這些小圈子之間的合作,往往有些變扭,看上去兩邊都有流量,但最後要麼浮於表面站臺,要麼核心用戶不感冒。
合作的效果好壞,或許跟這位名人的名氣和粉絲沒有太大關係,如果你去翻看蔡明的個人微博,可能會被極低的互動量驚到——她甚至只是個普通的金V。
不過要說對Vtuber這個身份的熟悉度,蔡明還真有一些得天獨厚的優勢。
1996年春晚,蔡明和郭達一起演繹了經典小品《機器人趣話》,編劇是馮小剛,在小品中蔡明就飾演了一個人工智慧機器人。當年小品上的名場面,也成了後來賽博朋克玩梗風潮中的常客。
人工智慧,人工智障,Vtuber,嗯,有內味兒了。
對於「菜菜子」首次直播,你有什麼想說的?你還期待哪個明星、名人來參與虛擬偶像直播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和我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