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莞茶山鎮近年進入發展快車道。記者 孫俊傑 攝
長安實施產業創新三年行動計劃,經濟總量首次突破700億元大關。圖為vivo影像實驗室,技術人員在進行攝像頭測試。記者 孫俊傑 攝
新年伊始,東莞各鎮街園區緊鑼密鼓召開黨代會或年度工作總結會,一份份2019年工作「成績單」紛紛出爐。2019年,面對更加複雜的發展環境,東莞各鎮街以創新引領,以執行力建設護航,著力拓展產業空間,提升城市品質,社會經濟實現平穩發展。其中,松山湖、長安等第一梯隊持續領跑,後勁十足;茶山、企石、道滘等一批中小鎮街則快馬加鞭,疾步追趕,顯現出東莞鎮域經濟的強大韌性與活力。
松山湖功能區多項指標全市第一
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同比增長11%,快於全省全市;實現稅收約163億元,在全市鎮街、園區中排名第一;規上工業總產值突破5400億元,總量在全市排名第一,先進位造業、高技術製造業佔比均超過90%;預計全年累計實現進出口總額約2300億元,總量排名全市第二位……
在1月13日舉行的松山湖高新區2019年度工作總結大會上披露的這組數據令人驚豔。繼2018年以黑馬姿態一舉衝進全市鎮街園區經濟總量第一方陣之後,松山湖繼續發力,保持快速領跑的姿態。
除了經濟運行狀態穩中向好,松山湖創新驅動發展的特質更加突出。一年來,松山湖科學城攜手深圳光明科學城共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的發展態勢基本形成;散裂中子源向全球用戶開放,順利承接124項用戶課題研究;南方先進光源研究測試平臺與松山湖材料實驗室(一期)動工建設等。一大批重大平臺的建設為松山湖創新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另外,松山湖創新資源加速集聚,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預計將上升至21名,高企存量達311家,新增國家級孵化器6家、省級新型研發機構2家,各類人才總數突破9.9萬名。吸引院士趙忠賢、王恩哥、汪衛華等頂尖科學家來園區創新創業。方忠、湯超、邵新宇三名科學家新當選為兩院院士,園區院士數量達30名,頂尖科技人才集聚的趨勢更加明顯。
在強勢的產業基礎與創新資源帶動下,松山湖的對外輻射能力明顯提升,尤其是2019年啟動功能區統籌優化市直管鎮體制改革後,「一園九鎮」協同發展格局進一步明晰,在發展規劃、區域開發、招商引資、重大項目建設和政務服務效能提升等方面步調更加統一。從現有數據看,9個鎮中茶山、東坑、企石等鎮都進入了發展快車道。
從已召開黨代會的幾個鎮街來看,都將強化與松山湖的對接聯動、統籌發展寫入工作報告中。大嶺山經濟在經歷2018年短暫「失速」後,2019年迎來明顯反彈,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7%,並且重大項目招引實現突破,發展後勁充足。
該鎮今年提出,要持續深化與松山湖的對接協調,特別要全力支持和配合松山湖科學城建設;同時,充分利用毗鄰松山湖、深圳的利好條件,引導和推動龍頭企業主動對接華為,聚焦5G、人工智慧等領域,強化技術研發和產品生產,提升支柱產業的競爭力。
企石鎮在過去一年則積極融入松山湖功能區「1+9」統籌組團發展,「把東部工業園企石轄區統籌開發作為頭等大事」,完成了園區6200多畝土地的用地統籌工作,困擾企石發展十多年的用地「瓶頸」問題得到化解。
橫瀝提出,要主動融入松山湖統籌發展功能區,全力構建以模具產業為核心、做強電子信息、電氣機械及設備製造業等優勢產業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茶山鎮2019年首次入選全國百強鎮,排第89位,提升71位。2020年,茶山提出要緊緊依託松山湖科學城的輻射帶動作用,加強政策扶持,不斷強化創新主體培育、金融要素供給和創新人才支撐,爭取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同比增加10%。
千億級產業助推長安經濟新跨越
1月16日召開的長安鎮黨代會報告透露,2019年,長安鎮預計全鎮生產總值首次突破700億元大關,成為東莞全市鎮街中首個「撞線」鎮街,一舉將東莞市鎮域經濟體第一梯隊標準拉升至新高度。
報告同時也揭示長安經濟成長的「密碼」:2019年,長安鎮緊抓智造這一核心,促進步步高系企業的研發回歸。隨著步步高公司系列項目的開工建設,輻射帶動效應進一步增強,為長安鎮的產業發展積蓄強大後勁。
目前,vivo總部、小天才研發中心、OPPO增資擴產項目已完工投產,OPPO研發中心、vivo製造中心、小天才生產中心正在動工建設,還有步步高學校、vivo研發、vivo培訓已列入重大預備項目。
長安鎮副鎮長戴浩平透露,預計項目全面投產後,年產值達到764億元,年繳納稅收28.6億元,步步高系企業總部相繼回歸帶來科技、資本、人才力量,千億級企業持續加碼助推長安鎮產業向高層次邁進。
不過,龍頭產業的強勢一定程度上也帶來隱憂。伴隨著智慧型手機產業的崛起,松山湖及長安鎮經濟總量快速增長。隨之而來的是「三部手機」在經濟結構中佔比較大的問題,引發普遍的關注。
為了破解這一問題,長安、松山湖正在加速培育新的產業,以豐富自身產業層次。面向未來,長安鎮在最新的黨代會報告中明確提出,依託長安相對雄厚的產業基礎和鮮明的產業特點,搶抓5G、人工智慧、數字經濟等產業風口,積極拓展優化產業發展空間,補齊補強產業鏈條,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把長安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先進位造業中心的重要支點。
無獨有偶,松山湖方面則計劃構建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政策體系,包括高效實施「三軍企業」培育工程,針對企業不同發展階段、不同產業特點制定個性化扶持政策,構建覆蓋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產業政策體系等。
今年還提出圍繞拉長做全產業鏈,加快集聚一批上下遊核心企業,進一步做強產業集群。此外,依託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實驗室,加快培育新材料產業;以廣東智慧機器人研究院、松山湖國際機器人產業基地為抓手,大力扶持一批初創型機器人企業發展壯大,努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高端裝備製造產業集群等。
一定程度上,松山湖、長安、虎門三地已經成為東莞鎮域經濟發展的領頭羊與風向標,在過去一年複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下,能取得這樣的成績顯示出東莞經濟具有強大的韌性以及新動能培育的突出成效。
大項目牽引中小鎮街持續發力
2019年,黃江鎮成功躋身「200億俱樂部」,企石則有望邁過百億元大關……從已公布的數據看,去年上半年東莞鎮街「小鎮快跑」的趨勢愈發明顯,過去經濟位於東莞鎮街中間至末尾梯隊的鎮街開始加速發力。
預計全鎮生產總值同比增長9%,稅收總額同比增長15.1%,固定資產投資總額同比增長20%,過去一年,沙田鎮的經濟數據同樣亮眼。與沙田類似,今年首次入選全國百強鎮的茶山鎮也取得預計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的好成績;道滘鎮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增長也達到8.5%。
通過梳理不難發現,在中後部梯隊提速的背後,是加大項目招引力度以及強化執行力建設等一系列「組合拳」。
以沙田鎮為例,2019年,沙田圍繞構建臨港現代產業體系,強力推進項目落地建設,省市重大建設項目超額完成年度投資計劃,項目數量、年度投資計劃、全年完成投資額等均為全市鎮街第一。
翻開沙田重點項目的名單可以看到:思貝克、信鴻灣區智谷、巨正源、創群智能製造、東唯新材料、寶鴻模具等龍頭型企業比比皆是;人工智慧、工業機器人、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紛紛布局。產業化、效益化、專業化、集約化成為沙田招商工作的核心關鍵詞。
橫瀝鎮則大力推動重大項目落地建設,全年引進內資項目9宗,其中4宗超億元項目;橫瀝鎮共有重大項目14個,其中7個納入市重大項目,總投資約80億元,其中7個已經動工;企石鎮全年共引進內資項目81宗、外資項目19宗,內、外資協議投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28.2%、194.2%。
大嶺山2019年經濟數據的提升重點也在於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攻堅。過去一年,大嶺山新引進12宗超億元項目,協議投資額155.5億元,其中大族雷射集團將投資100億元建設研發生產基地項目。另一方面,重大項目建設快速推進,3個市續建重大項目完成年度投資計劃113.8%,其中德普特智能穿戴項目已全面建成達產、良友電子項目部分投產,海能電子、寶士智能母線等5個新增市重大預備產業項目總投資達20.7億元。
2019年是東莞市「執行力建設年」,各鎮街下力氣解決項目落地過程中的堵點、難點,有力保障了經濟發展。例如完成投資額為東莞鎮街第一的沙田鎮,去年全年完成投資44.5億元,佔年度投資計劃41.5億元的107%。成績背後是沙田全面加強執行力建設,推動「一站式」「保姆式」等政務服務工作落實落細,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生動體現。為加快項目推進,沙田安排專人做好跟蹤服務,全程跟蹤解決項目困難,確保項目早日建成達產。其中,對巨正源一期項目,通過與市供電局對接解決220千伏供電線路問題,「一事一議」解決設備運輸難題,已推動項目建成試運營。
道滘鎮同樣制定加強執行力建設「十大硬措施」,確保執行力、服務力能夠與招商引資的成效相匹配,儘快實現招商引資成效向著發展動力的轉化。
為落實東莞市「執行力建設年」的工作部署,長安鎮在2019年大力推動行政架構優化,撤併28個鎮定機構,針對重點領域工作成立了鎮土地統籌、城市管理、資產管理委員會,全面加強工作統籌協調。
為了提升幹部執行力,中堂鎮則全面推行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提拔優秀幹部、調整崗位職務50人次,更好管理監督激勵幹部。招錄事業編幹部、聘用專技人才30餘人,有效緩解結構性缺人問題,此外還完成21名基層儲備幹部考核,強化後備人才建設。
空間拓展與城市品質提升雙軌並進
不久前,作為臨深片區鎮街之一的謝崗鎮舉行銀瓶創新區(謝崗)「拓空間」2019年新項目集中簽約儀式,現場籤約22個項目,涉及生產、生活、生態三大領域空間拓展,總投資約105億元。這也是繼2018年引入55個項目逾183億元投資以來,該鎮2019年引進的全新項目。
「這既是一個成果展示會,也是謝崗2020年工作的推進會,更是銀瓶創新區建設發展的新引擎。」謝崗鎮相關負責人表示,2020年謝崗將緊抓「三區疊加」的歷史機遇,加快推進銀瓶合作創新區的規劃體系與項目建設,儘快完成國土空間規劃,科學布局產業、生活、生態空間,騰挪用地規模和指標,集中連片開發土地,提高土地集約利用效益,推動趙林舊村等多個城市更新項目儘快啟動拆遷和建設,鼓勵各村(社區)實施「工改工」工作,全面盤活閒置用地。
土地資源不足,日益成為制約東莞鎮街發展的突出瓶頸。過去一年,各鎮街都集中力量,多措並舉,努力拓展新的產業發展空間。
中堂鎮專門成立「拓空間」指揮部,進一步優化生產、生活、生態發展空間格局。在水鄉管委會的統籌指導下,提前謀劃全鎮未來三年城市更新規劃方向,抓好土地開發實施落實、城市更新單元劃定方案組織編制、TOD綜合開發專項規劃等工作,為融入水鄉功能區統籌發展、推動項目落地提供保障。
對於「拓空間」涉及的利益分配機制,中堂大膽創新,提出按照「基礎補償+增值共享」的思路,保障村、組、企業、個人的正當權益和合理收益,在產業補助、土地收益、項目稅收等方面進行更大區域、更大力度的統籌和創新,充分激發改造主體積極性、主動性。
黃江則把規劃和拓空間作為完善城市功能的先手棋,力求實現「大空間、大格局、大功能」的全面結合。穩步開展黃牛埔等三大片區合計面積696公頃控規編制工作,加快推進康湖路站等5個TOD站點規劃編制,著力打造8個TOD站點布局的「TOD之城」。在建「三舊」改造項目累計投入超10億元,總面積1800餘畝的8個重點更新單元通過審批。
與此同時,各個鎮街還將拓展產業空間與提升城市品質相結合,著力提升城市格局檔次。
「橫瀝要以大灣區的視野,按照城鄉一體化、鎮村整體推進的思路,紮實推動城市品質全域提升,建設精明增長型城市。」在剛剛召開的黨代會上,橫瀝就提出,今年將高標準打造橫瀝「三河六岸」產城融合濱水景觀長廊,持續推進全鎮道路升級改造、彩色林建設、「廁所革命」、城市景觀提升工程等重點項目,並結合鄉村振興,著力推動舊村、舊工業園區環境升級,打造一批「微景觀」「微花園」,提升城鎮「顏值」,努力形成與灣區都市相匹配的城市內涵。
大嶺山鎮也明確表示,必須把過去粗放式、「攤大餅」式的經營城市理念轉變為精明增長、節約緊湊的發展理念,聚焦規劃功能引領、城市更新提質、存量空間挖掘及騰挪,切實提高空間承載能力和產出效益。因此,今年大嶺山的重點工作之一放在「拓空間、優品質」。
強化創新資源布局築牢發展基礎
從各鎮街園區已經披露的情況看,2019年雖然面臨複雜多變的內外環境,但是在強化執行力建設、強化重大項目招引、城市品質提升,以及深入推進產業創新升級等重要舉措帶動下,仍然取得較好的成績。
在此基礎上,新的一年,各鎮街園區也提出了新的發展目標。其中最為突出的是加大對創新資源的布局,繼續強化創新要素對經濟發展支撐,特別是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大招商,為今後發展提供深厚基礎。
長安鎮提出,要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抓緊謀劃制定5G產業發展行動計劃,統籌整合全鎮智慧型手機產業鏈,瞄準廣深等地高端產業轉移,進一步補鏈、強鏈、壯鏈,並且要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順應灣區時代發展要求,布局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培育更多的經濟增長點。
松山湖則提出,力爭在建設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上取得更大進展。把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先行啟動區建設作為參與打造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關鍵抓手,充分發揮園區大裝置大平臺集聚、產業基礎雄厚的優勢,用好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紅利,加快構建「源頭創新—產業創新—生產應用」科技成果轉化全鏈條,不斷增強松山湖的核心競爭力。
另外,多個鎮街繼續著力解決城市面貌不佳、檔次不高等突出短板,著力提升城市品質,增強參與大灣區競爭合作的能力,提高對高層次創新資源與人才資源的吸引力。
大嶺山提出,「加快形成與國際一流灣區相適應的城市品質,是我們在新一輪區域發展競爭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的關鍵所在、迫切需求。」必須主動對標先進城市,堅持品質優先,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生態環境治理保護上花更多精力、下更大功夫,加快形成高品質的城市內涵和現代化的城市格局。
黃江則計劃繼續以拓空間撬動城市承載能力,科學規劃城市空間布局,加快完善城市服務功能,加強城市設計和風貌塑造。啟動山水河林生態修復和系統化治理,完善城鄉綠化專項規劃,科學制定生態紅線。通過加強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改善環境質量,實現城市生活環境的明顯改善,打造「天藍、地綠、水淨」的生態宜居家園,真正讓黃江成為聞者嚮往、來者依戀、居者自豪的幸福寶地。
新一輪區域創新能級提升的加速跑已然啟動。